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性格最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他多疑善变,另一方面他又诚挚待人。
就拿许攸和杨修来说,两人对曹操集团做出了重大贡献,最终却难逃一死。
反而将曹操祖上十八代骂了一遍的陈琳,受到了曹操的重用,
这是为什么呢?
官渡之战的许攸
曹操很羡慕袁绍,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属于最顶尖的名门望族,门客学生遍布天下。尤其袁绍具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更让曹操钦佩。
“十常侍之乱”中,袁绍敢带人屠杀掌权的宦官;“董卓之乱”中,袁绍敢在朝堂上、文武百官面前向董卓亮剑,这是何等胆魄?所以
曹操早年对于袁绍极为尊敬,带头奉袁绍为诸侯联军的盟主。
可随着袁绍势力越来越大,昔日那个“敢为天下先”的少年一跃变为计较得失的割据军阀,对于汉室也没了曾经的初心,甚至在汉献帝逃难民间的时候,袁绍直接拒绝出兵营救。
等到曹操营救并妥善安排好汉献帝后,袁绍开始嫉妒起来,甚至想要谋划劫走汉献帝。最终两位发小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对决刚开始时,曹操自己都没有信心能打赢,完全在硬着头皮对抗。
好在曹操集团上下一心,为曹操免去了很多压力。再加上
曾经的同窗、袁绍集团中的许攸倒戈,为曹操指明了袁绍军队的软肋,
让曹操夜袭乌巢,劫走袁绍的粮草并烧了粮仓,这才瓦解了袁绍的优势。
可以说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占头功,可许攸此人甚是狂傲。
他仗着自己的功劳和曹操的关系,不仅目中无人,还肆意破坏法制,对曹操也是一句一个“阿瞒”,甚是无礼。
曹操的确拿他没有办法。终于有一天,许攸再次口出狂言,说曹操不能没有他。这次违法刚好让许褚逮到,许褚是个直肠子,尤其看到许攸对曹操一直出言不逊,实在忍无可忍。
就这样,许攸被许褚当街砍杀。得知消息后的曹操故作愤怒和伤心,既惩罚了许褚,又哭悼了许攸,表面功夫天衣无缝。
但实际上,曹操也早就想杀了许攸,毕竟“大恩成仇”。
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修的家世不比袁绍家族差到哪里去,杨修家“四世太尉”,可以说杨家四代人都掌管着东汉的军政。
杨修本人在军政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不仅如此,他还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
曹操对于杨修的能力很是认可,任命他为丞相主簿,相当于朝廷一把手的秘书。从这里可以看出,最开始曹操对杨修是信任的,也是倚仗的。
根据《后汉书》记载,杨修任职内军国之事不论大小,他都了如指掌,并能以最高效率统筹、谋划,是曹操集团幕后最大的功臣之一。
然而杨修这个人也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恃才傲物,
尤其喜欢猜测曹操的意思。通常曹操说出上半句,他就能接下半句。
有一回曹操赐给大家一份食盒,上面写着“一盒酥”。众人不解,杨修瞅了一眼笑道:“这是‘一人一口酥’。”于是便和众人分食。
曹操得知以后称赞杨修机敏,可他心中却并不开心。抖机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事情还要抖机灵,那就太有风险了。
果然,当曹操征讨刘备的时候,一连下了许多天大雨,泥泞不堪。原本两军就实力相当,此时更是进退两难。焦虑的曹操面对这种情况,看着吃剩的鸡骨头,颁布了名为“鸡肋”的口令。
杨修听到以后,不假思索直接打包行李。众人很是疑惑,杨修解释道
“鸡肋’这种东西,吃了没有肉,扔了可惜。丞相定然不会再打了,不日便会班师回朝。”
此言一出,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毕竟平日里杨修对曹操的话一分析一个准,于是大家都开始收拾行装,等待曹操班师的命令。曹操听到动静出来巡视,看到大家都在收拾行装甚是吃惊,赶忙询问。
得知事情经过后,这下曹操不能再忍了,
他可以原谅杨修在同僚面前抖机灵,但绝不允许这种自作聪明影响到军心。
就算曹操有这个想法,不到时间,属下再明白都不能说出来。
万一刘备打过来了呢?万一天气变好了呢?等到该打仗的时候因为杨修的一句话三军归心似箭,不仅装备都收拾了,战意也没有了,还如何指挥?
作为统帅,曹操要分析很多因素,也要对很多事情负责,
所以他绝不可能放过杨修,必须正法以示军威。
重用陈琳
陈琳之所以被重用,一方面是他识时务,另一方面是他有才又不自傲,完全避开了许攸和杨修的缺点。
古代出兵征战都需要名义,既能鼓舞士气,也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故而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陈琳编撰征讨曹操的檄文。陈琳挥笔立就,袁绍看完大喜,当即命人复制并散发出去。
檄文中不仅写了曹操是宦官之后,出身不好。还写道他的父亲和祖父弄权等方方面面,不论是真的还是传言,陈琳都写的头头是道。
然后笔锋一转,又写曹操“挟天子”的不臣举动,骂曹操是汉贼。
最后,檄文呼吁天下有志之士共同讨伐曹操、匡扶汉室,言辞之急切煽动性极强。总之,当这篇檄文被送到曹操面前时,曹操惊出一身冷汗,原本因为头痛卧病在床的他直接跳了起来,慌忙询问这是谁写的。
得知是陈琳之后,曹操十分欣赏陈琳的文笔。随后在官渡之战结束后,
曹操面见了陈琳,说他骂自己就行了,为何要牵扯到自己祖上。陈琳躬身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听到后一笑了之,并重用了陈琳。重用陈琳也是在给天下人看,让袁氏故人产生顺从之心。
综上所述,曹操不杀陈琳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政治因素,曹操惜才只占一小部分而已。
#历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