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曹操杀掉立下大功的许攸和杨修,而骂他祖宗的陈琳反被重用?

为何曹操杀掉立下大功的许攸和杨修,而骂他祖宗的陈琳反被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青家東山 访问量:1141 更新时间:2023/12/5 20:26:04

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曹操无疑是性格最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他多疑善变,另一方面他又诚挚待人。

就拿许攸杨修来说,两人对曹操集团做出了重大贡献,最终却难逃一死。

反而将曹操祖上十八代骂了一遍的陈琳,受到了曹操的重用,

这是为什么呢?

官渡之战的许攸

曹操很羡慕袁绍,袁绍家族“四世三公”,属于最顶尖的名门望族,门客学生遍布天下。尤其袁绍具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更让曹操钦佩。

“十常侍之乱”中,袁绍敢带人屠杀掌权的宦官;“董卓之乱”中,袁绍敢在朝堂上、文武百官面前向董卓亮剑,这是何等胆魄?所以

曹操早年对于袁绍极为尊敬,带头奉袁绍为诸侯联军的盟主。

可随着袁绍势力越来越大,昔日那个“敢为天下先”的少年一跃变为计较得失的割据军阀,对于汉室也没了曾经的初心,甚至在汉献帝逃难民间的时候,袁绍直接拒绝出兵营救。

等到曹操营救并妥善安排好汉献帝后,袁绍开始嫉妒起来,甚至想要谋划劫走汉献帝。最终两位发小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对决刚开始时,曹操自己都没有信心能打赢,完全在硬着头皮对抗。

好在曹操集团上下一心,为曹操免去了很多压力。再加上

曾经的同窗、袁绍集团中的许攸倒戈,为曹操指明了袁绍军队的软肋,

让曹操夜袭乌巢,劫走袁绍的粮草并烧了粮仓,这才瓦解了袁绍的优势。

可以说官渡之战的胜利,许攸占头功,可许攸此人甚是狂傲。

他仗着自己的功劳和曹操的关系,不仅目中无人,还肆意破坏法制,对曹操也是一句一个“阿瞒”,甚是无礼。

曹操的确拿他没有办法。终于有一天,许攸再次口出狂言,说曹操不能没有他。这次违法刚好让许褚逮到,许褚是个直肠子,尤其看到许攸对曹操一直出言不逊,实在忍无可忍。

就这样,许攸被许褚当街砍杀。得知消息后的曹操故作愤怒和伤心,既惩罚了许褚,又哭悼了许攸,表面功夫天衣无缝。

但实际上,曹操也早就想杀了许攸,毕竟“大恩成仇”。

自作聪明的杨修

杨修的家世不比袁绍家族差到哪里去,杨修家“四世太尉”,可以说杨家四代人都掌管着东汉的军政。

杨修本人在军政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不仅如此,他还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

曹操对于杨修的能力很是认可,任命他为丞相主簿,相当于朝廷一把手的秘书。从这里可以看出,最开始曹操对杨修是信任的,也是倚仗的。

根据《后汉书》记载,杨修任职内军国之事不论大小,他都了如指掌,并能以最高效率统筹、谋划,是曹操集团幕后最大的功臣之一。

然而杨修这个人也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恃才傲物,

尤其喜欢猜测曹操的意思。通常曹操说出上半句,他就能接下半句。

有一回曹操赐给大家一份食盒,上面写着“一盒酥”。众人不解,杨修瞅了一眼笑道:“这是‘一人一口酥’。”于是便和众人分食。

曹操得知以后称赞杨修机敏,可他心中却并不开心。抖机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事情还要抖机灵,那就太有风险了。

果然,当曹操征讨刘备的时候,一连下了许多天大雨,泥泞不堪。原本两军就实力相当,此时更是进退两难。焦虑的曹操面对这种情况,看着吃剩的鸡骨头,颁布了名为“鸡肋”的口令。

杨修听到以后,不假思索直接打包行李。众人很是疑惑,杨修解释道

“鸡肋’这种东西,吃了没有肉,扔了可惜。丞相定然不会再打了,不日便会班师回朝。”

此言一出,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毕竟平日里杨修对曹操的话一分析一个准,于是大家都开始收拾行装,等待曹操班师的命令。曹操听到动静出来巡视,看到大家都在收拾行装甚是吃惊,赶忙询问。

得知事情经过后,这下曹操不能再忍了,

他可以原谅杨修在同僚面前抖机灵,但绝不允许这种自作聪明影响到军心。

就算曹操有这个想法,不到时间,属下再明白都不能说出来。

万一刘备打过来了呢?万一天气变好了呢?等到该打仗的时候因为杨修的一句话三军归心似箭,不仅装备都收拾了,战意也没有了,还如何指挥?

作为统帅,曹操要分析很多因素,也要对很多事情负责,

所以他绝不可能放过杨修,必须正法以示军威。

重用陈琳

陈琳之所以被重用,一方面是他识时务,另一方面是他有才又不自傲,完全避开了许攸和杨修的缺点。

古代出兵征战都需要名义,既能鼓舞士气,也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故而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陈琳编撰征讨曹操的檄文。陈琳挥笔立就,袁绍看完大喜,当即命人复制并散发出去。

檄文中不仅写了曹操是宦官之后,出身不好。还写道他的父亲和祖父弄权等方方面面,不论是真的还是传言,陈琳都写的头头是道。

然后笔锋一转,又写曹操“挟天子”的不臣举动,骂曹操是汉贼。

最后,檄文呼吁天下有志之士共同讨伐曹操、匡扶汉室,言辞之急切煽动性极强。总之,当这篇檄文被送到曹操面前时,曹操惊出一身冷汗,原本因为头痛卧病在床的他直接跳了起来,慌忙询问这是谁写的。

得知是陈琳之后,曹操十分欣赏陈琳的文笔。随后在官渡之战结束后,

曹操面见了陈琳,说他骂自己就行了,为何要牵扯到自己祖上。陈琳躬身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听到后一笑了之,并重用了陈琳。重用陈琳也是在给天下人看,让袁氏故人产生顺从之心。

综上所述,曹操不杀陈琳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政治因素,曹操惜才只占一小部分而已。

#历史开讲#

更多文章

  • 袁绍的谋士许攸为何投奔曹操,许攸献计曹操对官渡之战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袁绍,许攸,曹操,官渡之战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家族,因此在讨伐董卓时被其他军阀推举为盟主,但最后因各大势力首领互相猜忌,联盟分崩离析,后来,袁绍占据了冀州,势力进一步壮大。而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在发展壮大。公元200年,袁绍调集十万精兵,准备进攻曹操,而此时曹操只有差不多两万兵力,双方实力悬殊,曹操手下

  • 同样是骂曹操祖宗十八代,为何许攸被杀了,而陈琳却安然无恙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操,许攸,陈琳,袁绍,孙权

    曹操作为三国时代的枭雄之一,当他是成功的,他是有大格局的人,然而他做事手段有时也很毒辣,比如杀死怀孕的董贵妃等等,站在当时人们的角度来说,曹操这属于犯上作乱,所以刘备阵营都称他为他"汉贼",当时曹操虽然统一北方,但全天下骂他的人着实不少。曹操被骂得最惨的一次,应该是官渡大战前夕,袁绍为了在气势上削弱

  • 不期而至, 看懂陆洋被袭击, 才明白许攸宁死前干了一件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雨婷谈科技标签:许攸宁,不期而至,死前,陆洋,大佬

    《不期而至》中除了阮真真和假高峻的感情,其他的基本都没怎么看懂。一开始我还觉得假高峻的这个设定有点没有道理,毕竟都2022年了,互联网时代,怎么还有可能冒充别人那么久不被发现,可当我看到:由真实事件改编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许攸宁生前的职位,在这个大的利益集团中,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他八面玲珑,逢场

  • 三国时期不作不死之人,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许攸,曹操,袁绍,刘备,官渡之战,公孙瓒

    三国历史之所以被这么多人所喜爱,是因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璀璨耀眼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曹操、刘备、法正、孙权,凭一己之力在这个混乱年代占据一席之位,改变时局。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这段历史受人追捧,极具魅力。当然,每个人的境遇和结局都不尽相同。许攸,是一个才华与谋略集于一身的人,凭一己之力改变

  • 三番五次惹怒“曹老板”,许攸死有余辜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许攸,许褚,官渡之战,谋士

    在一次庆功饮酒会上,许攸醉醺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对“曹老板”说,“阿瞒啊,如果没有我,你今天是不可能得到冀州的。“曹老板”听了大笑起来,并且回答说:“你说得太对了。”此时,“曹老板”心中肯定怒火中烧,恨不得马上把许攸杀了。后来,许攸带着随从从邺城出来,见人就得意地说:“曹阿瞒要是没有我,根本不可能出

  • 曹操敬重贤能,对谋臣很是容忍,但为何偏偏不放过功臣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许攸,袁绍,大军,许褚,汉朝,诗人,东汉,曹操手下

    众所周知,尽管曹操为世人冠以奸雄的称号,但他那颗爱才惜才的心,却丝毫不比刘皇叔差。可以说,正是因为曹操礼贤下士的做法,才使得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横扫中原,并做到挟天子号令诸侯的地步。但是,在曹操的忠贤谱上,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案例,那就是协助曹军成功拿下冀州城的大功臣许攸。在破城之后,许攸因醉酒狂言被

  • 官渡之战的最关键人物,许攸?张郃?曹操?是个三流小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许攸,张郃,曹操,官渡之战,袁绍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战役,取得胜利的曹操从此成为中原霸主,为一统中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么谁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最关键人物呢?对于官渡之战的最关键人物,很多人会想到许攸。许攸是个贼拉聪明的人,官渡之战开始后,他给袁绍出主意,说曹操就那么一丁点兵,都用来在官渡抵抗我军了,许都几乎就是空城,赶

  • 官渡之战前夕,许攸献策奇兵偷袭许都,这是一条妙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许攸,许都,袁绍,曹操,沮授,官渡之战

    196年汉献帝迁都后北方虽然仍处于乱局之中,但是随着各方诸侯逐渐被剿灭,局势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原本是盟友的曹操和袁绍迟早会有一场一决胜负的大决战,当时曹操占据了徐州、兖州、豫州和司隶州的一部分,袁绍则坐拥冀、并、青、幽四州之地,无论从地盘还是实力来看,袁绍显然占据了上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

  •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许攸,袁绍,曹操,徐晃,荀彧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袁绍、韩猛、淳于琼、许攸、张郃和曹操。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经过一个多月的交锋,曹操军粮告急,打算放弃官渡返回许昌。谋士荀彧写信提出劝谏,认为应该坚守官渡,等待时机,对袁绍发动致命一击。这封信终于曹

  • 许攸:一手好牌愣是给打烂,明明是曹操发小却遭厌弃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许攸,曹操,袁绍,荀彧,郭嘉

    说到孙策周瑜,我们总免不了说他们是总角之好,那是从小相互培养的感情,所以即使在长大后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还是能做到彼此扶持,共创事业,这差不多就是我们所说的竹马无双了。同样算得上竹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许攸,曹操,就没有这么好的结局了。如果我的小伙伴是金大腿,不说从小要巴结巴结这么庸俗的套话,最起码应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