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绍的谋士许攸为何投奔曹操,许攸献计曹操对官渡之战有何影响

袁绍的谋士许攸为何投奔曹操,许攸献计曹操对官渡之战有何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金牌娱乐酱酱 访问量:3872 更新时间:2024/4/14 22:35:33

袁绍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家族,因此在讨伐董卓时被其他军阀推举为盟主,但最后因各大势力首领互相猜忌,联盟分崩离析,后来,袁绍占据了冀州,势力进一步壮大。而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在发展壮大。

公元200年,袁绍调集十万精兵,准备进攻曹操,而此时曹操只有差不多两万兵力,双方实力悬殊,曹操手下将士都认为难以战胜袁绍,但曹操认为袁绍志大才疏,刚愎自用,不堪一击,觉得一定能战胜袁绍。但因兵力有限,又要防备其他军阀的偷袭,因此决定不在黄河四周防守,而在官渡布防,官渡是许都的屏障,袁绍如要进攻许都,就必须拿下官渡,如此,曹操就能以优势兵力来进行防守,而且因后方是许都,在后勤补给上也优于袁绍。

战争本来就是以无心算有心,些许优势都有可能变成决定胜负的关键,但奈何袁绍兵多将广,即便在战争初期,靠计谋斩杀了袁绍手下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在官渡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也堪堪打个平手,双方在官渡相持不下,一个多月过去了,曹军的粮食越来越少,而士兵由于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战局中,所以疲惫不堪,眼看就难以坚持下去了。

但在此时袁绍的谋士许攸却连夜来到曹操大营投奔他,曹操高兴得连鞋子都没穿就去迎接许攸,在战争的关键时刻,许攸为何会投奔曹操呢?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许攸在袁绍那里得不到重用。当时许攸根据曹操缺粮的情况,建议袁绍派一小队人马绕过官渡,奇袭许都,却被袁绍冷淡地拒绝,加上同为谋士的沮授却被袁绍任命为十万大军的监军,许攸感觉在袁绍这里没有前程。

二是曹操是许攸的老朋友。许攸认为在曹操这里能够受到关照。

三是许攸终于认清了袁绍优柔寡断,刚愎自用的性格,认为其难成大业。

许攸来投奔曹操,曹操光着脚板出来迎接,并说:“您来了,真是太好了,我的大事有希望了。”此情此景,让许攸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所以他立马献上一条计策,他告诉曹操袁绍有一万多车粮食、军械,全都在乌巢放着,守将是淳于琼,淳于琼疏于防守,曹操只要带一只轻骑兵去袭击,把他的粮草全部烧光,三天之内,袁兵会不战自败。也许有人会认为许攸背叛太可耻,才背叛就给袁绍背后一刀狠的,但曹操对他的礼遇,确实在袁绍那里不曾获得,人都是感情动物,所以许攸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了。

许攸在此关键时刻的献计,马上引起了曹操的重视,他第一时间布置好大营的防守,亲自带领五千精兵,打着袁军的旗号,连夜向乌巢进发,沿路遇到袁军岗哨都说是袁绍派去支援乌巢的,居然顺利到达了乌巢,不得不说,袁绍对军队的指挥漏洞实在是太多。

曹操到达乌巢后,立刻放火把一万车粮食烧了一个精光,并杀了匆忙应战的淳于琼。

官渡的袁军将士听说乌巢的粮草被烧光,军心不稳,此时,袁绍手下的两员大将张郃高览带兵投降了曹操。曹军趁势猛攻,袁军一败涂地,袁绍如丧家之犬向北逃亡,起先十万大军,到最后身边仅剩下八百多骑兵。

许攸的献计瓦解了袁军的军心,为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立下了首功,奠定了官渡之战胜利的基础。袁绍因官渡之战失败而主力损失殆尽,丧失了北方霸主地位,曹操因此成为了北方最强大的势力。

不得不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能接纳人言,善于用人的人,离成功更近。

标签: 袁绍许攸曹操官渡之战

更多文章

  • 同样是骂曹操祖宗十八代,为何许攸被杀了,而陈琳却安然无恙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曹操,许攸,陈琳,袁绍,孙权

    曹操作为三国时代的枭雄之一,当他是成功的,他是有大格局的人,然而他做事手段有时也很毒辣,比如杀死怀孕的董贵妃等等,站在当时人们的角度来说,曹操这属于犯上作乱,所以刘备阵营都称他为他"汉贼",当时曹操虽然统一北方,但全天下骂他的人着实不少。曹操被骂得最惨的一次,应该是官渡大战前夕,袁绍为了在气势上削弱

  • 不期而至, 看懂陆洋被袭击, 才明白许攸宁死前干了一件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雨婷谈科技标签:许攸宁,不期而至,死前,陆洋,大佬

    《不期而至》中除了阮真真和假高峻的感情,其他的基本都没怎么看懂。一开始我还觉得假高峻的这个设定有点没有道理,毕竟都2022年了,互联网时代,怎么还有可能冒充别人那么久不被发现,可当我看到:由真实事件改编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许攸宁生前的职位,在这个大的利益集团中,虽然不是很高,但是他八面玲珑,逢场

  • 三国时期不作不死之人,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许攸,曹操,袁绍,刘备,官渡之战,公孙瓒

    三国历史之所以被这么多人所喜爱,是因为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出现了很多璀璨耀眼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曹操、刘备、法正、孙权,凭一己之力在这个混乱年代占据一席之位,改变时局。正是因为如此才让这段历史受人追捧,极具魅力。当然,每个人的境遇和结局都不尽相同。许攸,是一个才华与谋略集于一身的人,凭一己之力改变

  • 三番五次惹怒“曹老板”,许攸死有余辜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许攸,许褚,官渡之战,谋士

    在一次庆功饮酒会上,许攸醉醺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对“曹老板”说,“阿瞒啊,如果没有我,你今天是不可能得到冀州的。“曹老板”听了大笑起来,并且回答说:“你说得太对了。”此时,“曹老板”心中肯定怒火中烧,恨不得马上把许攸杀了。后来,许攸带着随从从邺城出来,见人就得意地说:“曹阿瞒要是没有我,根本不可能出

  • 曹操敬重贤能,对谋臣很是容忍,但为何偏偏不放过功臣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凉觅凉人心标签:许攸,袁绍,大军,许褚,汉朝,诗人,东汉,曹操手下

    众所周知,尽管曹操为世人冠以奸雄的称号,但他那颗爱才惜才的心,却丝毫不比刘皇叔差。可以说,正是因为曹操礼贤下士的做法,才使得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横扫中原,并做到挟天子号令诸侯的地步。但是,在曹操的忠贤谱上,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案例,那就是协助曹军成功拿下冀州城的大功臣许攸。在破城之后,许攸因醉酒狂言被

  • 官渡之战的最关键人物,许攸?张郃?曹操?是个三流小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许攸,张郃,曹操,官渡之战,袁绍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战役,取得胜利的曹操从此成为中原霸主,为一统中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么谁是曹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最关键人物呢?对于官渡之战的最关键人物,很多人会想到许攸。许攸是个贼拉聪明的人,官渡之战开始后,他给袁绍出主意,说曹操就那么一丁点兵,都用来在官渡抵抗我军了,许都几乎就是空城,赶

  • 官渡之战前夕,许攸献策奇兵偷袭许都,这是一条妙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勇敢他标签:许攸,许都,袁绍,曹操,沮授,官渡之战

    196年汉献帝迁都后北方虽然仍处于乱局之中,但是随着各方诸侯逐渐被剿灭,局势也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原本是盟友的曹操和袁绍迟早会有一场一决胜负的大决战,当时曹操占据了徐州、兖州、豫州和司隶州的一部分,袁绍则坐拥冀、并、青、幽四州之地,无论从地盘还是实力来看,袁绍显然占据了上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

  • 许攸背叛袁绍投降曹操,看似审配栽赃诬陷,实则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许攸,袁绍,曹操,徐晃,荀彧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袁绍、韩猛、淳于琼、许攸、张郃和曹操。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经过一个多月的交锋,曹操军粮告急,打算放弃官渡返回许昌。谋士荀彧写信提出劝谏,认为应该坚守官渡,等待时机,对袁绍发动致命一击。这封信终于曹

  • 许攸:一手好牌愣是给打烂,明明是曹操发小却遭厌弃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许攸,曹操,袁绍,荀彧,郭嘉

    说到孙策周瑜,我们总免不了说他们是总角之好,那是从小相互培养的感情,所以即使在长大后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还是能做到彼此扶持,共创事业,这差不多就是我们所说的竹马无双了。同样算得上竹马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许攸,曹操,就没有这么好的结局了。如果我的小伙伴是金大腿,不说从小要巴结巴结这么庸俗的套话,最起码应该做

  • 三国时期的两个许攸,都曾对曹操无礼,一个被杀一个被厚待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曹操,许攸,袁绍,官渡之战,刘备,荀彧

    曹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你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可他当年确实有拼死追击董卓的想法;你说他爱惜人才,但是他也因为一些小事杀了不少人。“许攸”就是能够体现曹操这种矛盾特性的人。为什么要打个引号呢?曹操阵营中有两个许攸,这两个人都对曹操很是无礼。结果有才的许攸被杀掉,无才的许攸反而得到曹操的厚待。这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