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武帝为何推崇佛教?信佛有什么好处?

梁武帝为何推崇佛教?信佛有什么好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92 更新时间:2024/2/21 14:00:3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梁武帝为何推崇佛教?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唐朝的诗人杜牧曾经写过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此来形容南朝佛教的兴盛。要说中国古代佛教最兴盛的时候,南朝梁武帝的时候说第二,应该没人敢称第一,当时的官吏郭祖深曾说:国都内的佛寺达到五百多所,极其的宏伟壮丽。僧尼数量多达十余万,佛教资产极为丰沃。光建康城就有寺庙500余所,想想佛教该兴盛到什么程度。那梁武帝时期为何如此崇奉佛教?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说说萧衍和佛教的关系。

崇佛之气蔚然成风

梁武帝信佛那是信出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高度。梁武帝即位后觉着原有的寺院太寒酸,不能体现自己向佛之心,斥巨资重修了一些寺院。其中最壮观的当属同泰寺(今南京鸡鸣寺)。据记载,同泰寺内是“宝塔飞天,神龛地涌”,被誉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硬件上来了,萧衍又从软件上着手想要将佛教打造成“无敌战舰”。萧衍在通读佛教的经典后,感觉佛教教义还不够完备,体现不出出家人的诚心,又作了《断酒肉文》:规定全国僧尼不得食酒肉,僧人只能吃素。中国的和尚从此开始了不吃肉的修行生活。

做完这些,梁武帝深感要推广佛教,还得做点更大的牺牲。佛经中有舍身饲虎的说法,梁武帝决定效仿前贤,牺牲自我。在《梁书武帝本纪》中就有梁武帝四次到同泰寺当和尚的记载。不当皇帝而一再去当和尚,这个选择绝对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头一份。大臣们一看急了,这么仁慈的皇帝不干了,那多不好得去接回来,最后大臣们没办法只能花费巨资将皇帝赎回来。萧衍的崇佛行为为他在佛界赢得了“菩萨皇帝”的美誉。

信佛的原因

历史上皇帝之位引得无数人为之垂涎,那萧衍为何在皇位之上,让天下为之称臣,还如此信奉佛教呢?

1、信佛是为了个人精神追求

萧衍的文学水平极高。史书称他:“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堪称是一位才子。在经学方面,他著作等身,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著作。在史学方面,同样造诣极深,他认为《汉书》等断代史割裂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超凡的才华使得文人们赞美不已,为他赢得了“竟陵八友”之一的美誉。

超凡的文学造诣让他在传统文化上是如鱼得水,毫无障碍。但这种独孤求败的心态,反而让他缺少了动力,转而去研究佛教经典。希望在这个陌生的领域中做出一番成绩。像著名的篮球之神乔丹中间退役去打棒球就有这种心态。萧衍向信佛的转变过程中,也受到了“竟陵八友”这个文学小团体的影响。萧衍等八个人一开始是跟着竟陵王萧子良混。萧子良这个人特别推崇佛教,《南齐书萧子良传》载:“子良敬信尤笃,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萧子良这个带头大哥的导向作用深深影响了小弟萧衍。佛教的兴盛,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当时范缜提出著名“神灭论”。萧子良和众僧进行反驳,而萧衍也参与其中。

2、信佛是为了心灵疗伤

萧衍作为一个寿命长达86岁的君主,一生子孙众多,光儿子就有八个。但令人奇怪的是萧衍一开始一直生不出儿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儿子在古代是很严重的事情。

501年,他起兵造反但是战况一直没有进展,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萧统出生了。萧统出生不久,东昏侯就被手下杀了,萧衍顺利地建立新政权。可以说萧统是代表着天意来的,自此萧衍的儿子是一个接一个的来到了世上,他又先后生了七个儿子。在这八个儿子中萧衍最喜欢的是长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昭明太子。喜欢萧统不仅他是萧衍的福星,更主要的是萧统最像萧衍。

萧统可以说是继承了萧衍在文学上的天赋,年纪轻轻就编写了畅销书《昭明文选》。不仅如此萧统还是一个大孝子。他的母亲去世,萧统因为太悲伤,差点跟着去了。而且萧统也很仁慈,在萧衍心目中萧统是自己最好的继承人。天妒英才,如此完美的一个人在30岁的时候却意外去世。这个时候萧衍已经70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白发人送黑发人,萧衍心中的痛是难以表述。悲痛万分的萧衍在现实中没办法找到慰藉,只能从佛教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将精神寄托于宗教。

3、信佛即是为了统治

从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灭陈,170年的时间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平均40多年就一个朝代,朝代如此频繁的更替在中国历史上少有。这个时期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说不定哪一天就被兄弟部下给杀了,因而很多皇帝继位后大肆屠杀自己的亲朋好友。

作为文人的萧衍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想大肆杀戮,那总得找点办法吧。这时候的道教是不能用的。从汉末的黄巾起义开始,道教成了起义造反的旗帜,一而再再而三被一些有野心的人利用。再就是他的好几个亲属的死都直接或者间接和道教有关系。道教徒唐寓之造反的时候杀死了他的叔叔萧崇,信道教的萧宝卷又杀了他的兄弟萧懿等人。兄弟亲属的死,使得萧衍对道教的印象差到极点。

佛教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历经百年的本土化在南北朝时期迎来发展的爆发期。佛教讲究慈悲为本,不杀生的教义极其符合萧衍的要求。萧衍觉着相对平和的佛教可以为自己治理国家提供助力。

他先向全国推广他的思想,觉着自己不吃肉,那神仙应该也不吃。要求: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要用蔬菜代替。下边大臣不愿意了,《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这么大的事,怎么能随便改呢?最后萧衍采取折中方案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萧衍尽管也有统治者的猜疑心,但他对自己兄弟子女的仁慈让人真的是让人觉着不可理解。萧衍有一个弟弟叫萧宏。萧宏有一次窝藏了一个杀人犯,萧衍知道了不但没有责罚还给加官进爵。萧宏一看犯错误还有封赏,这事好啊。后来竟然同萧衍的女儿私通,乱伦就够丢人的了。这两个人还想要篡夺皇位,弄个皇帝当当。谋反在古代也是灭族的大罪,事情败漏后萧宏怕得要命,结果萧衍竟然没有治他的罪,而是继续封赏。

是萧衍傻吗?绝对不是,一个在文化上有如此高的成就,一个开国之君主,哪一个不是有大才之人。他实际上要用这种仁慈为全天下的人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过度崇信带来的后果

古语云:“慈不掌兵”,萧衍的这种过分的仁慈让属下的大臣们更加肆无忌惮,最终给萧衍带来一个惊喜。548年,东魏大将侯景因为与东魏新皇帝高澄的矛盾,没办法主动向萧衍投降。萧衍一听这是好事,不仅得了一员大将,还能得到一大块土地。于是派侄子萧渊明去接收,谁知道接收不顺利萧渊明反被东魏俘虏。为了救萧渊明的性命,萧衍决定和东魏议和。侯景一看,你们要议和,那这不是要把我卖了嘛,一怒之下,起兵造反,最终梁武帝被围困在宫中。86岁的萧衍落了个活活被饿死的悲惨结局。

标签: 南北朝梁武帝

更多文章

  • 徐达对朱元璋到底有多谨慎 朱元璋送他王府都不敢让儿子住进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徐达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徐达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都说伴君如伴虎,那些常年陪伴在帝王身边的人,每天都过的胆战心惊的,因为皇帝的脾气是很难琢磨的。自古以来,帝王的疑心病都重,一旦你猜测错了皇帝的想法等待你的就是天子之怒。所以说皇帝身边那些大臣,那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活

  • 秦始皇死后三个月才公布消息 赵高是如何防范消息泄露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赵高

    秦始皇死了三个月为何不被发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始皇逝世的时候,他本人并未在咸阳,而是在当时一个叫做沙丘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河北邢台境内。按道理来讲,皇帝什么时候逝世,大臣们本该第一时间知晓。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尽快为皇帝安排后事。但是实

  • 三国时期谁的口才最好?四大情商高口才好的人才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曹操,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时期作为中国人都不陌生,那个纷乱的年代,有些人要生存难免要拍马屁。有同学会说,拍马是情商高,是口才好,像苏秦、张仪那样口才好!但我们下面这些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这样。第四名,陆逊,大家知道他是后来东吴的大都督,三国演义里火烧八百里蜀

  • 三国名将于禁先后投靠魏蜀吴,为何在三个国家都不受待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于禁

    今天带来三国名将于禁的故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时期的中华大地是各路英雄尽显神通的大舞台,很多人凭借自己的本领而青史留名。在那个纷争不断的年代,因为战事非常频繁,所以就难免会产生伤亡,而其中也有不少吃了败仗的名将被迫投降对方,然后侍奉着新主子去打天下。客观地说,蜀国的

  • 真书生做假皇帝说的是谁?后人为何如此评价王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王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真书生做假皇帝说的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事与愿违往往是历史的基本情态。秦始皇曾经想要建立一个永远不被推翻的王朝,希望“子孙帝王万世为业也”,没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帝国一转眼就败在了宠爱的小儿子手中。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风光无限,却怎

  • 李陵和汉武帝真的情同手足吗 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陵,汉武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陵和匈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李陵其实应该有不少的人认识他,他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了,其实大家觉得李陵厉害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在匈奴的表现让人觉得厉害,但是其实李陵这个人并不是匈奴人啊,他的祖上三代都是为汉朝效力的,而且李陵本人也和汉武帝

  • 王思诚:元朝编撰史官,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思诚,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思诚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思诚是元朝末年官员,他被认为是元末官场上的一股清流,但每个朝代到了末期基本都是最危险的一段时期,对于当官的来说更是如此,不被自己人杀也有可能被敌人杀,但王思诚却能得以善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可能了解王思诚的朋友并不多,那这次

  • 谋士陈宫选择吕布,他为什么不跟着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宫,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陈宫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良禽择木而栖,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谋士,在选择自己的主公的时候,一定是要选择一个有能力的人,这个人不仅要自身优秀,而且还要懂得识人,知人善用,这样自己在他手下办事才会有干劲,会有未来。可是汉末三国时期,谋士陈宫也可以说是

  • 在朝中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忠贤,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忠贤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他一定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然而,为什么他却在即位的时候,当机立断,把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全部消灭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了解明朝末期政治的复杂性。魏忠贤的进宫之路:因好色赌博输光家财

  • 他是历史上没有杀功臣的皇帝 结果儿女的结局却十分的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秦朝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开国皇帝,或这说有作为的皇帝,总会喜欢去诛杀功臣,就感觉不杀功臣,内心就过不去一样,心里不踏实。刘邦跟朱元璋咱们就不多说了,即便是名声比较好的李世民、赵匡胤在这方面也是屁股不干净的。不过有人可能就说了,清朝建立之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