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唐朝皇帝李纯为何终生不立皇后

揭秘唐朝皇帝李纯为何终生不立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5 更新时间:2024/1/14 20:11:22

唐宪宗李纯是历史上第一个不设皇后的皇帝。郭氏是李纯的嫡妻,李纯继位以后,并不册封郭氏为皇后,只封他为贵妃。终其一朝,也一直没有立过皇后。

唐宪宗不册封郭氏,急怀了朝中大臣。皇后为国母,母仪天下。国家要没有国母,那会乱了纲常,天下不稳。于是元和八年(813年),百官多次联名上奏,要求宪宗册封郭贵妃为皇后。但是宪宗每次都只是笑笑,不听。

宪宗为什么不立皇后呢?《新唐书》是这样记载的:“八年,群臣三请立为后,帝以岁子午忌,又是时后廷多嬖艳,恐后得尊位,钳掣不得肆,故章报闻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宪宗在后宫宠幸的嫔妃非常多,恐怕立了郭氏为皇后后,她会干涉自己,让自己不能够想爱谁就爱谁,所以不立。

网络配图

对于这个说法,我是深表怀疑的。这给人一种感觉,宪宗与那些花花皇帝一样,乐于终日流连后宫,不理朝政。但事实并非如此,唐宪宗在他当皇帝的十五年时间里,并没有过这样的劣行。不但没有,而且他还被称为唐朝最好的三个皇帝之一。哪三个皇帝呢?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当然,唐宪宗的儿子唐宣宗也应该挤进这个行列)。而且在他的手上,唐朝还实现了“元和中兴”。既然是这样一个有见识有作为的皇帝,却为什么要做出有损国本,不立皇后这样的事情呢?

笔者认为,唐宪宗不立皇后,肯定是有玄机的。什么玄机呢?

要想参透这个玄机,咱们需要注意唐宪宗时期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削藩”。

藩镇割据是造成唐王朝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藩镇割据又是因安史之乱直接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藩镇是不少的,毕竟唐王朝有那么宽的边境线,没有藩镇守边是不可能的。但藩镇并未作乱。后来唐玄宗把边关交给了安禄山等胡人,才造成安史之乱。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一方面,唐王朝需要依仗大量的地方势力,这些地方势力虽然帮助唐王朝打败了安史,但也因此成为新的不大听号令的藩镇。另一方面,平定安史之乱也非常不彻底,公元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参与安史叛乱的叛军将领张忠志、田承嗣、李怀仙等先后率部向唐诸军投降。朝廷下诏:“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者,一切不问。”

网络配图

照理说,这些人参与了叛乱,就算不问罪,但也不能重用。然而唐王朝却不但不问罪,还都封为节度使,张忠志(后赐名李宝臣)任成德节度使、田承嗣任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任幽州节度使。这河北的三个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进行好好打理,却交给叛将,这不是养虎为患吗?

果然建中二年,河北三镇节度使联合上书朝廷,要求确立节度使世袭制,也就是父死子继。这种在千年前秦王朝就已经废弃的诸侯世袭制,又再一次死灰复燃。唐德宗当然坚决不同意。但是三个节度使不尿他,自行定了世袭制的规矩。最后唐德宗也没办法,只好认了。

唐德宗的孙子唐宪宗上台以后,他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而雄才大略的唐宪宗,一上台便举起历史的大旗,发动了著名削藩之战。

这场长达15年的削藩之战,一直延续了唐宪宗去世。元和元年(806年)平定夏绥银节度使杨惠琳的叛乱;同年十月,平定剑南西川刘辟之乱;元和二年(807年),平定了镇海节度使李琦之乱;元和五年(810年),平定义武节度使之乱;元和七年(812年),收复河北三镇之一魏博;元和八年(813年),平定辰、溆二州的首领张伯靖叛乱;元和九年(814年),平定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平定淄青之乱……

看了这一组数据,我们或许会理解唐宪宗为什么不立郭贵妃为皇后了。为什么呢?咱们来看看郭贵妃的背景。

郭贵妃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同时也是郭子仪儿子郭暖与唐代宗外孙女升平公主的女儿。安史之乱最终能够平定下来,有两个最重要的人功不可没,一个就是郭子仪,另一个是李光弼。当然,不管郭子仪还是李光弼都是忠臣,他们不可能像其他节度使那样拥兵自重。但是作为皇帝的唐宪宗不能不提防郭家。

网络配图

我们现在都知道一个戏叫做《醉打金枝》,香港还拍过一个电视剧。里面说的事就是郭贵妃的父母之间的事情。升平公主嫁入郭家后,仗着自己是公主的身份,对公公爹郭子仪不尊敬。郭暖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平常还能忍一忍。有一次喝醉酒,终于惹不住,把公主狠狠地揍了一顿。一边揍一边说狠话:“你依仗你爹是天子是吧?那有什么了不起,我爹只不过不做天子而已!”公主被打后,愤愤进宫,把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向他爹代宗告状。谁知道代宗听后,却默然说道:“郭暖说得不错啊,如果他郭子仪想当皇帝,天下还能为我家所有吗?”同时劝慰公主,让她赶紧回家。郭子仪听到这件事后,吓得赶紧把他儿子绑起来,送到代宗那里请罪。代宗笑呵呵地说:“儿女的私房话,怎么能够当真,你可别在意啊!”郭子仪回家后,将郭暖杖打数十下,才了事。

这段典故,估计宪宗肯定是听说过的。代宗虽然好脾气,对郭子仪宽宏大量,但是志在削藩的宪宗一定记得这件事。所以他不立郭贵妃为皇后的目的,就是避免郭家坐大。郭子仪忠臣不造反,难保郭家后人中没有人效仿藩镇割据的事情发生!

不过,宪宗虽然在皇后问题上有此深沉的考虑,但是他终究没有彻底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他所做的削藩,不过只是把作乱的藩镇打压下去了,并没有形成限制藩镇发展做大的措施,所以藩镇问题此后依然屡禁不止。

而另一个诡异的事情是,郭贵妃虽然没当过皇后,但是宪宗去世,宪宗与郭贵妃的儿子穆宗登位后,却把他母亲尊为太后,而且此后在敬宗、文宗、武宗三朝均为太皇太后,可以说享尽尊贵。

标签: 李纯

更多文章

  •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 崇祯皇帝是一个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南京崇祯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在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候,崇祯皇帝选择了在北京的煤山上自缢身亡。其实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前很多大臣都主张迁都南京,如果能够迁都南京可能明朝还能够存续很长一段时间,是一项不错的选择。那么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呢?原因有

  • 孙权为何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抓周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权

    孙权是个聪明人,这是世人皆知的。可惜,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的时候。晚年的孙权,在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反复无常。因此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以致群下党争,朝局不稳。孙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呢?根据民间流传的说法,导致孙权出现反复无常的原因是“抓周”。网络配图相传,孙权称帝不久,太子孙登病逝,孙权在其他儿子

  • 揭秘:道家皇帝朱厚璁为何妃嫔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厚璁

    嘉靖二十一年,后宫发生了十几个侍奉的宫女趁朱厚璁熟睡之际险些把他勒死的“壬寅宫变”。由于朱厚璁崇信道教,他没有被勒死,只认为是:“朕非赖天地鸿恩,遏除宫变,焉有今兹!”而没有细想所以未被勒死是因为宫女杨金英系绳套的失误。这件事发生后,他立即从乾清宫搬到西苑(今北海、中南海)燕王的旧宫,此后二十多年,

  • 揭秘:雍正凭什么理由继承了康熙的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

    大家都知道康熙帝把清朝管理得国盛民安,盛世和平,不过后期也因为几个皇子争皇位而让康熙帝焦头烂额,最终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要说诸皇子当中,胤禛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当时十四阿哥、八阿哥都是上乘人选,为什么康熙偏偏就选中了皇四子呢?网络配图当时也有人出来质疑,说皇四子伙同当时的大臣把康熙

  • 揭秘清朝名臣传奇:贫困起家逆袭权倾朝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珅

    清朝民间一直以来都有“和珅跌到,嘉庆吃饱”的俗语,用来形容和珅的财富之多,简直可以比得上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是很少有人去深入了解和珅的成长发家史,说起来和珅还是一个小人物成功奋斗逆袭成为一个高富帅的典型。今天阿甘就来给大家具体谈谈历史上真实的和珅。网络配图和珅,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

  • “一代愤青”的宋神宗:朕快意事一件也不得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神宗

    宋神宗(1048~1085)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被誉为“一代愤青”。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很牛气的皇帝,却屡遭臣子们顶嘴,弄得心情郁闷,牢骚连连。网络配图熙宁年间,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综合体制改革,但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激烈反对。神宗执意要把改革进行下去,为此,他充分发扬民主,亲自

  • 宋徽宗荒唐事本害天下大乱最后却拯救了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末代皇帝。他的出名源于他后期的昏庸,但不能不说他“无能”。因为你绝对不会想到:宋徽宗穷尽全国之力为自己打造的豪华花园,起先是闹得天下大乱,但没想到最后却为拯救北宋王朝的命运派上了用场。话说回宋徽宗当政时期。那时,在蔡京、童贯等一批奸臣的诱惑之下,本来打算“师李世民以兴大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服了天下为何征服不了印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只要一提起这个名字,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十分会打仗,都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君王。确实,成吉思汗曾经率领着军队征服了大半个欧洲,他手下的蒙古骑兵更是凶猛无比,所向披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在面对一个国家的军队时,也曾束手无策,无法征服,这个国家就是印度。那么印度这个国家到底拥有

  • 揭秘虽出身权贵之家却郁闷终生不得志的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网络配图从家庭成分来看,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

  • 帝王萧衍以国家和性命得出的忠告:祸从口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萧衍

    南北朝时,南齐的萧衍由于“民心所向,天命所归”,在几番推辞谦让之后,终于在中兴二年(502年)四月,于建康南郊设坛祭告天地,接受百官跪拜朝贺,建立梁朝。称帝后,他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治理国家,梁朝的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可是,因为他的一句话,却给他的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事还要从侯景说起。侯景是北方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