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后面掌权的人为何是李世民

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后面掌权的人为何是李世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616 更新时间:2024/2/20 0:37:0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渊和李世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还陕述怀》

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连年征战之后有感而发的,此句开篇就奠定了高昂的感情基调,表现了此时的他为民征战,不求名利的情怀和志向,同时开了后几句对宏大战争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一代帝王的开阔胸襟。

汉唐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盛世,被后人提及的频率远超其他朝代。唐朝是一个浪漫与自由的国度,李白在这个朝代成就了自己诗仙的伟业,“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李渊作为这个盛世王朝的开创者并没有像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人一样享有着开国皇帝的尊荣,提起唐朝的皇帝,人们似乎会首先想到李世民和武则天。武则天不用赘言,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自然会让人对她格外关注。但是李世民作为第二位皇帝,又是李渊的儿子凭什么比老爹获得的关注更多呢?

一、隋末农民大起义

杨坚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混乱局面,重新建立了一个势力强大的封建统一王朝——隋朝。但是这个王朝在隋炀帝杨广的昏庸统治之下很快就宣告了分崩离析,隋末大地上揭竿起义者无数,让刚刚统一不久的中原又一次的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

起义军中有一支比较厉害的农民武装,他们聚集在瓦岗寨,与隋朝的正规军进行着大大小小的战斗。这支瓦岗军后期成为了秦王李世民的部下,其中更有几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成为了唐初的开国功臣。

瓦岗军人员混杂,但是有本领者不在少数,秦琼、程咬金、尉迟恭更是身怀绝技。为什么这伙人愿意心甘情愿的依附唐朝呢?

首先与瓦岗寨当时的领导者李密有关,这个李密与晋朝写作《陈情表》的不是一个人。他在领导瓦岗寨的后期不仅动摇了瓦岗军民抗隋的决心,甚至杀害了大将翟让,导致军心涣散,种下了之后分裂的祸根。

其次是这时候的李世民在起义军中已经有了一些威望,对待这些瓦岗前期的将领非常的优待,许多有才华的将帅谋士纷纷投奔李世民。由于他的父亲李渊是隋朝的唐国公,所以在起义的时候师出有名,短短几年就已经拉起来一队不小的人马,成为了可以与王世充窦建德相匹敌的势力。

李世民的个人魅力不仅吸引着军中的兵将,所到之处的百姓提起他也是赞不绝口,唐王朝能够在混战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与民心所向不无关系,而这最大的功劳应该归结于秦王李世民对民心的聚拢。

李世民素有仁德之名,在打仗时期就因为仁义在军中闻名。与汉初刘邦剪除异姓王、宋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明初“蓝玉案”大肆屠戮功臣不同,李世民时期的文臣武将大都得到了很好的结局。在执政时期力主推行仁政。他与父亲李渊都秉承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对于国力的恢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玄武门之变后的父子关系

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对大唐盛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他素有远见,但又不愿意流为一个纯粹的政治家,于是投身行伍,参与征战,对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渊儿子众多,但为什么历史偏偏选中了李世民呢?其实李渊最初立的太子是自己的长子李建成,李建成与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之前也是一对好兄弟,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经过了几年的征战,二人难免会被对比,一对比李建成就发现自己的弟弟处处都比自己强。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势必会对自己的太子之位不利。

虽然自己已经当上了太子,但是却总是忧心自己的弟弟会夺取自己的太子之位。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很难消除,兄弟二人之间的嫌隙也越来越大。为了把握主动,李建成与自己的三弟决定联合解除李世民这个后顾之忧,这个初建的唐朝也没有避免兄弟相残的戏码上演。

李世民为了自保,不得不对兄弟痛下杀手。他与亲信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准备剪除太子集团,在玄武门的宫墙处,李世民亲手射杀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此时的李渊年纪已经六十岁,没有过多的精力处理政事,加上李世民羽翼已丰,所以不得不立李世民为太子,并于两个月后退位成了太上皇。

玄武门之变的细节已经无从而知,但是这场政变的结果是让李世民名正言顺的成为了接班人,由此造就了一个贞观盛世。如果按照原有的轨迹,假如李建成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不知道我们熟知的唐朝还会不会是那个模样。

杀兄囚父对李世民来说是一生洗不清的污点,后期的史学家没少拿这件事做文章。司马光在写作《资治通鉴》事对这件事就流露出了或多或少的偏见,质疑对这件事情记录的真实性。但是参考《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和《唐会要》这三本史书,三本史书对事件的真实性皆无隐瞒,可相互佐证。

三、贞观之治开启大唐盛世

李世民在位时的唐朝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繁盛时出现过“万国来朝”的景象。身处海外的华人自称“唐人”、住在“唐人街”、在重大的节日庆典中会选择穿“唐装”可以看出唐朝在海外的影响力之大。在本土的影响力更不用说,历来汉唐都是中国最强盛时期的代表。

李世民在位时期可谓是从谏如流,他与魏征之间的谈话至今被视为君臣之间相处的典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虽然不是出自李世民,但是他对这句话的重视和践行让人们将他与这句话牢牢地联系在了一起,李世民历来被视为明君的代表。

他能够虚心接受劝谏与他对人才的重视息息相关,这一点从他身为秦王时就可以看出。他招揽瓦岗旧将,重用尉迟恭和秦琼。不仅如此,还设置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将对唐王朝建立的有功之臣记录下来,其中既有征战沙场的将军,又有运筹帷幄的谋臣,文武之才皆具的李世民赢得皇位争夺战的胜利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一个创举,这个制度在隋朝已经初步确立,在李世民统治时期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完善。李世民对它的应用使唐朝的治政水平跨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贞观时期的吏治清明,命令顺畅。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经济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疆域的广大、贸易的畅通既为唐王朝积累了丰富的财政资本,也为唐王朝宣扬国威,教化万邦提供了一个通道。许多领邦甚至是一些遥远的民族也前来归顺,骠国王子舒难陀不远万里前来长安献乐的故事就是一个明证。

诗歌文化是唐朝文化繁盛的代表,也是古代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诗人,贞观诗坛尤以初唐四杰最为著名。骆宾王的《咏鹅》是多数人开蒙的唐诗之一;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人们记住了王勃这个诗坛小将…

军事、民族、科技方面的成就更是数不胜数。中国古代王朝的下半场肇始于唐朝,奠基于李世民时期。

结语:

历史之所以偏爱成功者,并不是由于编写史书的权力掌握在他们手中,而是成功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证明。李世民能够从李渊那么多的儿子中脱颖而出不是一种偶然,从战场到朝堂,这位有为的帝王得到了最大的磨练。这也是他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仍然掌握实权的原因。

李世民在他的前半生从来没有脱离过军队和百姓,这从侧面提醒了为政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他的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出仁义的重要性,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牢记仁义的重要性,牢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参考文献:《还陕述怀》 《高祖实录》 《太宗实录》 《唐会要》

标签: 李渊李世民

更多文章

  • 明宪宗朱见深有哪些独创?为了讨好万贵妃他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见深,明朝

    明宪宗朱见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明宪宗朱见深,初名朱见濬,明朝第八位皇帝。他的童年多舛坎坷,他独宠比他大17岁的万贵妃,他一手造就西厂…这些历史都让这位皇帝蒙上特殊的色彩。在文化方面,他因为要讨爱人的欢心,还造就了明代瓷器精品。两度成太子幼年卷入残酷的皇

  • 历史上的八贤王究竟是谁?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八贤王,赵匡胤

    受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剧的影响,八贤王成为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刚正不阿,手持金锏,匡扶北宋的朝政。其实在历史上,八贤王确有其人,皇帝对他礼敬有加,而且威名远播,连契丹人都怕他,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止其哭声。那么历史上的八贤王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典韦如果和赵云单挑的话 谁获胜的机会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典韦,赵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典韦和赵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虎将辈出。而当时的民间也有打油诗曰: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文鸯与姜维。虽然在民间的传说中,赵云的排名要高于典韦,但实际上

  • 孙传庭有着崇祯皇帝的支持,为何还是没能打败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传庭,崇祯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扛起“剿灭李自成”这口大锅。大概直到这时,崇祯帝依然没弄明白:这位之前三年里,被他折腾得死去活来,连耳朵都失聪的孙传庭,才是最有可能拯救明王朝的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

  • 曹操求才写下的一首诗,最后成了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三国

    演义是一种小说体裁之一,不管是哪一本演义闻名于世,影响再大,也不能将其看作是正史。因为它本就不是正史,《辞海》有云: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可见演义是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过艺术加工而成的一种通俗长篇小说,也就是说,它也有可能是作者根据史实假设出来的事件。世人通过演义对曹操的印象便都是奸诈、多疑、狠毒

  • 揭秘:项羽真的没有看出韩信的才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秦朝

    有句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从这个上面讲,项羽就算看出韩信的才能也不会特别重用于他,他们俩从骨子里就不是一类的人。如果韩信一直追随项羽,他很难等来出头之日,最多就担任一个将军,决不会进入项羽的核心决策层,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完全不是一样的类型,性格南辕北辙,并不欣赏对方的为人,互补都做不到。

  • 唐朝八大功臣,他们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渊,唐朝

    自古以来,开国功臣就很难善终。无论是多英明的君主,只要臣子有功高震主之嫌,他就会怀疑这位大臣谋反,从而想方设法除掉这位大臣。唐太宗李世民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明君,但在历史上,他手上也沾染了唐朝功臣的血。当初唐朝八位开国功臣,有3人被他父亲李渊所杀,4人被他所杀。那剩下的那一人又是何结局呢?下面中国历史

  • 李成梁为什么被称为大明不世之功臣?有哪些因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成梁,明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成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成梁出身于将门世家,明代武官为世袭制,李成梁的父亲是指挥佥事,父亲去世后,按规定李成梁本来可以接替父亲的职位,由于朝廷规定世袭的武官必须到京城报到,李成梁却穷得连去京师的盘缠都没有,因此直到四十岁他还只是诸生(武秀才

  • 王娡本是一个普通农户的妻子,她如何成为西汉传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娡,西汉

    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本是一个普通农户的妻子,并且已经生养过孩子,却依旧能改嫁太子,又生下未来的皇帝成为太后。如此传奇的经历,如果要说王娡没有心计,想必其宏图大志多半会夭折在王宫中吧。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娡的母亲臧儿是霸王项羽在分封十八路诸侯王时分封的燕王臧

  • 李泌:用一生的智慧,稳定唐朝局势、延缓大唐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泌,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泌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泌是唐朝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谋略家,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为朝廷出谋划策、殚精竭虑,可惜他未遇明主,他的许多谋划最终无法实现,但是他用一生的智慧,稳定了中唐的政局、延缓大唐的衰亡。1.年少聪慧得到唐玄宗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