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第一衰人”宋殇公:千方百计害堂弟,却为堂弟做嫁衣

“春秋第一衰人”宋殇公:千方百计害堂弟,却为堂弟做嫁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巧手小房 访问量:2163 更新时间:2024/1/9 21:26:55

前不久有个著名的问题:孔子姓什么?答案是子。孔子,子姓孔氏。

孔子为何姓子?这要从他的祖先孔父嘉说起。而说孔父嘉,就要从宋国说起。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里,宋国是个另类,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晋国、齐国、郑国、卫国、鲁国、燕国这些国家,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就是为周王朝立过大功的。只有宋国是前朝遗民建立的国家,周朝把它当成客人一样对待,给它封了个公爵,是爵位中最高的一级。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殷人为稳定殷商遗民,纣王武庚殷,

周武王同时邶鄘卫

哪三监?

文王第四子周公

武庚

周公东征管叔蔡叔庶民

兴灭继绝商纣王微子商朝

商朝有两个特点,兄终弟及制度和重视商业的政策(这也是商人、商业等词的由来),宋国作为商朝遗民,又把这两个特点继承了下来。

第一任国君微子启死后,他的弟弟

前728年,第十三任国君宋宣公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居然仰慕先贤之遗风,没有把君位传给太子与夷,他说:“”

八年后,前720年,宋穆公孔父嘉此时是宋国的司马,也就是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

于是在宋穆公死后,孔父嘉拥立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

宋穆公死前把两个儿子公子冯、左师勃送去了郑国,

宋宣公、宋穆公这两兄弟的仁义之举被一时称为美谈,是礼崩乐坏的春秋初期为数不多的一抹暖色,但却造成了宋国此后十余年的动乱。宋人真是不吸取教训,兄友弟恭的温情在权力斗争的残酷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公子冯到了郑国后,受到郑庄公的接待,郑庄公是一个野心家,他密谋将公子冯送回宋国夺权,这下公子冯就算自己不想当国君也不行了,宋国内乱的根源自此埋下。

前720年宋殇公继位,公子冯出逃郑国,宋郑之间十年的战端开启,挑动者却是旁边的卫国。

前719年,卫国国君卫桓公被弟弟州吁杀害,也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被弑的国君。州吁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计划出兵攻打郑国(卫国与郑国的恩怨又是因太叔段之乱引起),并借机拉拢宋国等诸侯。

州吁又联合陈国、蔡国,一起组成了反郑同盟。宋殇公的爵位最高,当仁不让的做了盟主。四国联军一起进攻郑国,

第二年,前718年,郑国报复的机会很快就来了。由于宋国欺负小国郑庄公便利用周朝卿士的身份,

周桓王郑庄公又

很快拿下了两座城。在此危急时刻,孔父嘉提出了一个春秋版“围魏救赵”的计策。他认为郑国军队倾巢而出,郑国都城新郑必然空虚,可以派军偷袭新郑。孔父嘉带领宋军出发,又叫上老搭档卫国、蔡国一起偷袭新郑。然而围攻新郑多日,没有任何效果,把郑庄公的军队还招回来了。

孔父嘉惧怕和郑国正面交锋,带着宋军赶紧回国。然而在回去的路上,路过另一个小国戴国时,戴国不给放行,孔父嘉勃然大怒,让郑国欺负也就罢了,你一个屁大点的国家也来招惹我。孔父嘉当即率领三国军队攻打戴国,然而宋军战斗力实在堪忧,居然连戴国也没拿下。

这时郑庄公的军队到了,打着救援戴国的旗号进入了戴国都城,不费一兵一马就吞并了戴国。郑军随即进攻宋卫蔡联军,打得联军大败,孔父嘉带着残兵狼狈逃回宋国。

这一次,不仅没有偷袭成功,还丢了两座城,更让郑国白捡了戴国。

如果把宋国与郑国之间的战争看成足球比赛的话,宋国除了拿下长葛的那场勉强算扳回一城,其他比赛要么大败,要么一球未进打成零比零,而郑国已多次上演梅开二度甚至帽子戏法。十年的战争打下来,如同国足惧怕苦主日韩一样,宋国也患上了严重的“恐郑症”。

宋国牺牲了无数士兵和老百姓的性命,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军队畏战情绪严重,国内民众苦不堪言。

前711年的一天。这一日,时值春月,柳色如烟,花光似锦,正是士女踏青之时。宋国太宰华督在郊外游玩之时,遇到了一个让他神魂颠倒的女子。

此女长的异常美艳,华督当场大惊道:“世间竟有此等尤物!”旁人告诉他,这是孔父嘉新娶的老婆。

回家之后,华督心里越想越郁闷,我堂堂一个太宰,在宋殇公那里的重要性却远远比不上司马孔父嘉。他孔父嘉有国君的宠幸,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还有这么美艳的一个老婆,真是不公平!

他想把孔父嘉的一切都夺过来,权力和女人。

怎么做到?他利用了宋国早已沸腾的民怨,并把人们的怨恨都引到孔父嘉身上来。

他到处散布孔父嘉又要出征郑国的消息,说道:“国君在位十年,却打了十一次仗。这都是孔父嘉撺掇的,他每次和郑国打仗都是惨败,如今又想着报仇,这只是他和郑国的私人恩怨,为什么我们宋国老百姓要跟着受罪?”

前710年的一天,在华督的舆论造势之下,火山终于瞬间喷发。宋国的士兵被怂恿起来,他们一窝蜂杀到了孔父嘉的家中,将孔父嘉一家杀死,只留下一个儿子木金父逃到了鲁国。而孔父嘉的漂亮老婆自然被华督带回府中。

木金父的后人在鲁国定居,传到第五世的时候,出了一个伟大人物,那就是孔子。所以大家知道孔子为什么姓子了吧。

宋殇公听闻孔父嘉被乱兵所杀的消息,大怒,赶紧带了亲兵前来镇压。华督可能之前并没有想过弑君,但这个时候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了,索性大喊道:“兄弟们,昏君害的我们妻离子散,死无葬身之地,如今奸臣已经杀掉,昏君不除,我们会死得更惨,大家一起杀了昏君!”这个时候暴乱的士兵们又一拥而上,将宋殇公砍成了肉酱。

弑君之后,华督穿上丧服,把几个领头闹事的士兵当成替罪羊,杀掉了事。华督又对众人说:“先君之子在郑国,那是人心所向,我们接回公子冯继位。”

于是派人去郑国请回了漂泊十年的公子冯,继位为宋庄公。

华督因为犯下弑君的罪过,心里不安,怕各诸侯国声讨,便将金银财宝拿出来,向郑、鲁、齐等国行贿。郑庄公自然乐得公子冯登基,他和宋国作战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公子冯回国争位,如今宋人自己干掉了国君,做了他一直以来渴求而没有做到的事情,自然是大力支持。

不久之后,收了好处的郑国、鲁国、齐国举行了会盟,定了公子冯国君之位。而宋国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和郑国成为友好邻邦。

可叹宋殇公一生,为了消灭堂弟公子冯,在十年的任期里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与郑国间的战争。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不仅没有除掉公子冯,还让宋国疆域越打越小,人口越打越少,最后成为郑庄公伟大身影后可怜的背景板,辛苦一辈子为公子冯做了嫁衣。

更多文章

  • 春秋传奇:弦高舍牛救郑国,秦军弃郑灭滑国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郑国,孟明视,秦军弃,弦高,秦国

    春秋传奇:弦高舍牛救郑国,秦军弃郑灭滑国孟明视见白乙丙领了父亲密简,疑有破郑奇计在内,是夜,安营已毕,特来索看。白乙丙启而观之,内里有字二行道:“此行郑不足虑,可虑者晋也。崤山地险,尔宜谨慎。我当收尔骸骨于此!”孟明视掩目急走,连声道:“咄咄!晦气,晦气!”白乙丙意亦以为未必然。三帅自冬十二月丙戌日

  • 面对强敌,郑国商人弦高却拯救了整个郑国,他是神仙吗?

    历史解密编辑:山海藏意深标签:郑国,秦军,弦高,秦国,孟明视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继承君位。一心想要扩大领土的秦穆公听说郑国刚刚换了国君,马上意识到消灭郑国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派手下最得力的几员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大军偷袭郑国。在秦国和郑国之间,有个小国叫滑国(今河南偃师、巩县一带),是秦军攻打郑国的必经之地。当秦军的主力部队到达滑国境内

  • 河南商人弦高,只用12头牛从秦国手下救了郑国?|读《史记》系列

    历史解密编辑:田先生读史标签:郑国,秦军,秦国,弦高,史记,秦穆公

    作者:田先生读史温馨提示:田先生最近欲将《史记》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之前也曾经立过这种宏愿,但常常半途而废,如今便决定这次阅读要来点不一样的,那就是边看边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既是自我督促,也是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也请大家督促、催更,助我一臂之力!本期读到《史记》的《晋世家》,分享的是郑国

  • 东周列国系列故事:弦高假命犒秦师

    历史解密编辑:搞笑的客标签:秦国,弦高,秦军,郑国,秦穆公

    弦高假命犒秦师先前,秦国和晋国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启用七十多岁的老烛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国国君秦穆公撤军。秦穆公撤军的时候,还安排杞子、逢孙、杨孙三个将领带着二千多士兵帮助郑国守城。秦军撤退后,郑国又通过外交手段和晋国讲和,接受晋国提出的原是郑国国君郑文公的弟弟、现在秦国做官的公子兰做为郑国

  • 郑国商人弦高:如何挽救国家于危难?中国古代商业史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秦国,周王室,诸侯国,弦高,秦军,子产

    导语:商业一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也有着很多杰出的商业人物,但较少被世人了解。为了归纳这些源自古代先人的商业智慧,以启示当下,『砺石商业智库』策划了《中国古代商业史之商业人物》系列,以飨读者。本期人物是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郑国商人弦高。刘黎平|作者砺石商业智库|出品商人是一个逐利的社

  • 春秋战国时期弦高是怎么不用一兵一卒让弦高退军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秦国,秦军,弦高,郑国,重耳,退军,孟明视,秦穆公,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弦高是怎么让秦国腿军的呢,他的智慧帮助了自己的国家免受侵害。接下来就有小编为大家讲述一下,弦高是怎么让秦军退军的。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已经打败了楚国,于是就召集了几个诸侯国签订盟约,就连以前归附楚国的陈国,蔡国和郑国现在也都成为了晋国的同盟国了,但是就只有郑国一个国家在和晋国同盟的时候又

  • 春秋时期鲁定公的克择葬课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玄门乾坤堂标签:鲁定公,鲁定,丘明,孔子,南山,左传

    春秋时期鲁定公的克择葬课欣赏——南山樵客孔子《春秋公羊传》载:夏五月……壬申,公薨于高寝。秋七月壬申,姒氏卒。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九月丁巳,葬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辛巳,葬定姒。左丘明的《左传》载:夏五月壬申,公薨。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者也。」秋七月壬申,姒氏卒。不

  • 曹刿一介平民却能评价国君鲁庄公执政得失:归功于周代一项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曹刿,鲁庄,介平民,周王室

    一《左传o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

  • 少年临国之鲁庄公元年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鲁庄,齐国,周王室,周庄王,王姬,鲁国,齐襄公,鲁庄公

    一、概述:公元前693年,十二岁的姬同即位成了鲁国国君,历史也进入到鲁庄公时代。这年,《春秋》计用57个汉字,记录了5件事。鲁桓公去世,儿子姬同成为国君,但母亲文姜被迫入齐,可算一件事。周庄王女儿要嫁给齐襄公,希望鲁国主婚作媒,王姬寄居鲁国,从鲁国被迎娶到齐国,算第二件事。周庄王派人吊唁鲁桓公也可单

  • 走出这一步,十六岁的鲁庄公真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鲁庄公,鲁庄,齐国,孔夫子,公羊传,鲁国,齐襄公,周朝,先秦

    鲁庄公四年,随着齐襄公递过来的和平橄榄枝,年少的姬同没有被挡在眼前的历史绊脚石所围困,而是以勇敢和开放的心胸接纳了来自齐国的友好表示,实现了齐、鲁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即使从今天的角度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鲁庄公姬同,这一年才整整十六岁!这个年龄,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虽然作为国君,通过上一年驻军于滑,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