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怪胎:有筋无骨徐偃王,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

​怪胎:有筋无骨徐偃王,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狐奇谈 访问量:3036 更新时间:2024/1/9 23:57:57

01 所生非人类

清朝光绪年间,安庆(今安徽安庆)有个姓游的商人在江西做生意,儿媳妇怀胎十月,却仍然没有临产的迹象,腹部鼓胀犹如五石之瓠,全家人看得心惊不已。

四处求医问药无果下,就有朋友推荐了个江湖术士,死马权当活马医,不然恐怕就要闹出一尸两命了。

这位大师来了后,披发跣足禹步于庭,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拈指仗剑结印。

完事后,就抓着一只大公鸡,刺其血画了两道符,一道符烧成灰掺进水中让孕妇喝下去,一道符让孕妇佩戴在身上。

临走时,大师面色凝重对游老板道:“两天之内必定能生下来,不过恐怕所生的不是人类。”

过了两天,晚上儿媳妇正躺在床上,突然感觉腹部震动不止,随即阵阵剧痛传来,不禁大声惨嚎,痛不欲生。

听见动静,全家人都冲了进来,正手忙脚乱要喊产婆医生时,突然一股腥风从床底下卷起,瞬间房中灯火惨淡一片,所有人心中俱都咯噔一下,全身汗毛倒竖。

就一会功夫,儿媳妇已经生下一个孩子!

只见那孩子浑身长着黑毛,眼睛鼻子几乎黏在一块分辨不清,嘴巴却又长又阔,几乎要咧到耳朵边。

用手一摸,通体柔软好像没有骨头,就是一团肉,那手脚就跟橡皮筋似地,往上一提就拉长,放手又缩回去。

如此怪胎,全家人又惊又恐,当妈的更是扭头流涕看都不敢看,最后全家人一商量,将这怪胎包裹一下,扔到荒郊野地里去了。

02 无骨亦英雄

当时杭州也有个类似的孩子,相对而言幸运点,出生的时候没有被当成怪物遗弃,不过到了十几岁仍然不能行走。

家里人将他扔在一个大木盆里,拉屎拉尿都在里面。整个人也是犹如一滩烂泥般,将他拉起来能跟正常人一样高,放手就缩成了一堆,好像一只人皮包裹着的袋囊。

他父母嫌恶不已,几乎不怎么管他,唯有他奶奶可怜他经常喂他,后面活到十六岁,就死在木盆中。

以现代观点来看,这些孩子应该得的是一种罕见病症:无骨病,软骨病或者脆骨病。它是因为骨骼和结缔组织基因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导致病变。

不过即便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即便积极治疗,也不过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儿寿命而已。

西方有位传奇人物也患有类似的病症,他就是公元九世纪带领维京雄狮入侵英格兰的无骨人伊瓦尔,北欧英雄传说《萨迦》中说他甚至无法正常走路,连行动都需要部下抬着。

而在中国最为有名的,便是西周时期的徐国国君徐偃王,因其“有筋无骨”,在古代被奉为奇谈。

03 怪胎徐偃王

徐国乃是夏朝初年所封之国,始于时的皋陶,皋陶生子伯益,而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封其子若木于徐地,最初封地是在今山东郯城附近。

而在齐、鲁等国的挤压下,徐国不断南徙至淮泗流域,至徐偃王嬴诞继位为君时,徐国国都已迁至现今的江苏泗洪(也有说在安徽泗县)。

根据《博物志》、《述异记》等,对徐偃王的出生有较为具体的描述:

当时徐国国君宠幸了位宫女,结果宫女怀孕后产下枚肉球,就跟个哪吒似的,吓得赶紧让人扔到野外水滨。

有个叫做独孤母的人,养了条猎狗叫做鹄苍,某次出去打猎的时候,这条叫鹄苍的猎狗就在岸边将肉球给衔回来了。

独孤母看那肉球还在蠕动,似乎有个胎儿在其中,于是就跟孵蛋一样给它驱寒保暖,结果还真被他孵出个娃娃来,只是这个娃娃是个“有筋而无骨”的怪胎。

这则异事很快传遍国中,徐国国君在宫中听说后,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把这个孩子接回宫里去,这个孩子就是后面的徐偃王。

荀子·非相》中说“: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意思是:这孩子的眼睛跟马眼一样,可以看到自己的额头。

《尸子》中除了记载徐偃王“有筋而无骨”的异状,还讲了桩他的特殊嗜好:“性多怪,没深水而得怪鱼,入深山而得怪兽,多列于庭。”

“有筋而无骨”的徐偃王不仅不是一滩烂泥,还是个运动健将,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写《山海经》的先祖伯益的影响,特别喜欢研究动物。没事喜欢上山下水抓一些怪鱼怪兽,然后带回来把它们制作成标本摆满了一屋子。

这个“怪胎”身残志坚,完全就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少年”,长大后顺利继承了徐国国君的位置,并“为政而行仁义”,把徐国发展的蒸蒸日上。

04 陆朝三十六

徐国在徐偃王手里,迎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韩非子·五蠹》中说:“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

四百多年后,圣人孔子评价徐偃王时都赞叹他的成就:“躬行仁义,远近悦服”。

因为他的励精图治,小小徐国竟居当时东方各国的领袖地位。

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周穆王六年(公元前952年)春,“徐子来朝”,因为徐国的强大,周穆王也不得不提升徐偃王的爵位,“锡命为伯”。

并且“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这算是正式提拔为“区域经理”,还授予徐偃王“朱弓赤矢”,以示赋予他在东方征伐不服的权力。

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此举也算是福兮祸所伏了。

眼见徐国日益强盛,相邻的另一大国—楚国开始坐不住了。

05 仁义灭徐国

《韩非子·五蠹》中说:“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

清代徐时栋《徐偃王志》中,根据史料记载了一段冷酷无情的对话:

王孙厉跟楚王道:“我王呀,若你现在不去征伐徐国,总有一日你得向徐君朝贡称臣。”

楚王道:“徐偃王乃有道之君,躬行仁义,是不可以讨伐的。”

王孙厉道:“我听说,以大攻小,以强伐弱,就如石头砸鸡蛋,猛虎扑家猪一样,还需要顾虑什么?何况徐偃王只是行仁义,却不修武备,现在去攻打它,必然攻无不克!”

楚王听了,当即出兵去攻打徐国。徐国一战而灭,这一年乃周穆王三十五年。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可以与此相印证:

“穆王三十五年,荆人入徐。毛伯迁帅师败荆人于涕。三十七年,伐楚;是年,荆人来贡。”

周穆王三十五年,楚国攻打徐国。周穆王还派毛伯迁率领军队去救援,可惜去的时候徐国已经被灭了。

毛伯迁于是追击回国的楚军,并且在涕这个地方把楚军打败了。

过了一年,周穆王可能感到天子大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又兴师讨伐楚国,直到楚国低头认罪,端茶进贡,说句:“大哥,我错了。”

周穆王后面又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国国君,恢复了徐国,直到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为吴王阖闾所灭,徐国共传44世,历时1600余年。

05 舟山是归处

至于徐偃王的结局主流的说法是,徐偃王“因仁失国”。

在楚国兴师来犯时,徐偃王干了件空前绝后的事,他因为“不忍斗其民”,并认为只要自己不再担任徐国国君,就可以避免战争,为此他主动“逃战”,从此不知所踪。

关于他跑到哪里去了,众说纷纭。

《水经注》中说他跑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去了,徐偃王“不忍斗其民,北走彭城武原山,百姓随者万余家。”

韩愈在《衢州徐偃王庙碑》提到,“或曰:偃王之逃战,不之彭城,之越城之隅,弃玉几研于会稽之水”,有些人认为徐偃王没有去彭城,而是跑到浙江一带。

浙江衢州市龙游徐偃王庙旧貌

根据《徐偃王志》、《宝庆四明志》的记载,则更具体的指出,徐偃王自黄河造舟入海,到达越地,最后定居在舟山群岛上。

并说在宋朝时,曾经在舟山打捞出一尊无足实心铜鼎,证明是徐偃王遗物。而且舟山群岛上,有许多偃王庙。

直到现在,舟山还有许多地名都是以“泗洲”两字来命名的,比如 “泗礁山”、“泗洲塘”、“泗洲岙”等,在舟山群岛和上海之间更有嵊泗列岛,而这里的“泗”,指的就是徐偃王故都。

06 枪杆出政权

不过不管如何,徐偃王“只修仁义,不修武备”的深刻教训,都令后世时时警醒,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也。

在《说苑·指武》中,就记载徐偃王临终时的失国之痛:“吾赖文德而不明武备,好行仁义之道而不知诈人之心,以至于此。”

在东汉王充的《论衡·非韩》中,将徐偃王和韩非子放在一起批评:

“徐偃王修行仁义,陆地而朝三十二国,强楚闻之,举兵而灭之。此有德守,无力备者也。夫德不可独任以治国,力不可直任以御敌也。韩子之术不养德,偃王之操不任力。二者偏驳,各有不足。偃王有无力之祸,知韩子必有无德之患。”

王充的观点总结一下便是:治国之道,必须文武并重,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后患无穷。

07 青鸟为探看

徐偃王在悔恨中去世,根据宋《嘉定赤城》载:“徐偃王墓在黄岩县南二十五里胜果院后山,有土砖台和石笋尚存”。

1987年在此地升谷寺村开石矿时,发现有石洞通向山腹,疑似为徐偃王墓的墓道。此外,在小人尖与士岙村黄礁山出土的大量文物,都与徐偃王有关。

胜果院此前又叫圣果院。在《述异记》记载的传说中,徐偃王晚年就住在圣果院,而西王母念念派遣座下青鸾来探望他,回去的时候,徐偃王就托它捎些圣果带回去给西王母尝个鲜。

李商隐因此化用此典,即“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至于西王母跟徐偃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派青鸾去看他;而周穆王跟西王母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驾八骏前往昆仑山;

西王母、周穆王、徐偃王,这三个处于同一时代,却又笼罩着无数传说和神秘色彩的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爱恨纠缠,这又是另一段故事了。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更多文章

  • 齐姜:成就一代春秋霸主的伟大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九聊史标签:重耳,齐国,狐偃,秦国,先秦,周朝,齐桓公,春秋(书),中国古文献,齐姜(晋文公夫人)

    王璐儿/原创01首先,我们先普及个历史小知识,说说“齐姜”这个名字的由来。春秋时期,叫“齐姜”的女子太多了。我们今天的女主角叫“齐姜”,上篇文章《》提到的太子申生的母亲也叫“齐姜”,除此之外,还有“庄姜”、“定姜”、“宣姜”、“文姜”……有人就好奇了,为什么她们的名字都爱带“姜”字呢?其实呀,“姜”

  • 被仁义绑架的宋庄公,没有实力,不懂变通,“霸主”可能只是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仁义,勾践,吴王,阖闾,宋襄公,宋国,齐桓公,宋庄公

    关于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比较公认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还有一种说法是前面3个不变,把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换成了宋襄公和秦穆公。秦穆公暂且不提,在很多人眼里宋襄公这个“霸主”比起前面的几位,可能有点名不副实。那么宋襄公为什么被称为霸主呢?宋襄公之所以能成为霸主,其实是他自封的

  • 从宋庄公之死看春秋这三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春秋,周平王,周王室,郑国,鲁国,国君

    宋庄公公元前692年,是鲁庄公二年,也是进入春秋以来的第三十个年头。这一年的十二月四日,宋庄公死了!从这时回望春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左传今读》也通读了《左传》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庄公二年的整整三十年!这三十年,算是春秋初年,已经有两位周天子去世,分别是周平王、周桓王;有两位鲁君

  • 宋国第十五任国君:宋殇公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宋国,卫国,郑国,国君,州吁,宋殇公

    宋殇公影视剧照宋殇公,子姓、宋氏、名与夷,宋宣公之子、宋穆公之侄,宋国第十五位国君。宋宣公在位期间其子与夷就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但宋宣公晚年却以弟弟公子和德行与治国能力在太子与夷之上为由,将君位传给了公子和,即宋穆公。太子与夷虽然对父亲的决定十分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父亲的决定,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

  • 宋殇公之殇,又一个因为女人而死于非命的诸侯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宋殇公,君主,诸侯国,姬发,商纣王,宋国

    自古以来,宝剑常常伴随着勇士,美女时常跟随者英雄。在春秋战国历史上,诸侯国君主虽然是一夫一妻制,但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妻虽然只有一个,但是媵妾等却有很多,而诸侯国的君主们、卿士们、大夫们也都保留着这样的习俗。也正式因为这样的习俗文化,春秋战国的历史中常常伴随着女人的印记,而且常常是不好的印记。周幽

  • “春秋第一衰人”宋殇公:千方百计害堂弟,却为堂弟做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巧手小房标签:齐国,卫国,商朝,宋国,郑国,宋殇公,诸侯国,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前不久有个著名的问题:孔子姓什么?答案是子。孔子,子姓孔氏。孔子为何姓子?这要从他的祖先孔父嘉说起。而说孔父嘉,就要从宋国说起。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里,宋国是个另类,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晋国、齐国、郑国、卫国、鲁国、燕国这些国家,不是周天子的亲戚,就是为周王朝立过大功的。只有宋国是前朝遗民建立的国家,周

  • 春秋传奇:弦高舍牛救郑国,秦军弃郑灭滑国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郑国,孟明视,秦军弃,弦高,秦国

    春秋传奇:弦高舍牛救郑国,秦军弃郑灭滑国孟明视见白乙丙领了父亲密简,疑有破郑奇计在内,是夜,安营已毕,特来索看。白乙丙启而观之,内里有字二行道:“此行郑不足虑,可虑者晋也。崤山地险,尔宜谨慎。我当收尔骸骨于此!”孟明视掩目急走,连声道:“咄咄!晦气,晦气!”白乙丙意亦以为未必然。三帅自冬十二月丙戌日

  • 面对强敌,郑国商人弦高却拯救了整个郑国,他是神仙吗?

    历史解密编辑:山海藏意深标签:郑国,秦军,弦高,秦国,孟明视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继承君位。一心想要扩大领土的秦穆公听说郑国刚刚换了国君,马上意识到消灭郑国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派手下最得力的几员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领大军偷袭郑国。在秦国和郑国之间,有个小国叫滑国(今河南偃师、巩县一带),是秦军攻打郑国的必经之地。当秦军的主力部队到达滑国境内

  • 河南商人弦高,只用12头牛从秦国手下救了郑国?|读《史记》系列

    历史解密编辑:田先生读史标签:郑国,秦军,秦国,弦高,史记,秦穆公

    作者:田先生读史温馨提示:田先生最近欲将《史记》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之前也曾经立过这种宏愿,但常常半途而废,如今便决定这次阅读要来点不一样的,那就是边看边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既是自我督促,也是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也请大家督促、催更,助我一臂之力!本期读到《史记》的《晋世家》,分享的是郑国

  • 东周列国系列故事:弦高假命犒秦师

    历史解密编辑:搞笑的客标签:秦国,弦高,秦军,郑国,秦穆公

    弦高假命犒秦师先前,秦国和晋国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启用七十多岁的老烛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国国君秦穆公撤军。秦穆公撤军的时候,还安排杞子、逢孙、杨孙三个将领带着二千多士兵帮助郑国守城。秦军撤退后,郑国又通过外交手段和晋国讲和,接受晋国提出的原是郑国国君郑文公的弟弟、现在秦国做官的公子兰做为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