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子牙是周成王外公,周武王去世之后,为何辅政的却是周公

姜子牙是周成王外公,周武王去世之后,为何辅政的却是周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吉吉嗑普 访问量:4046 更新时间:2024/4/2 22:36:06

姜子牙,商周交替之际的传奇人物,不仅军事谋略惊人,而且善于治理国家,还长寿超过百岁。尤为重要的是,姜子牙唯一女儿是周武王的正妃,生下的长子为周成王,两人有着血缘纽带。

那么,作为周武王的岳丈,周成王的外公,又有经天纬地之能力,周武王去世之前,为何指定周公辅政周成王,而让姜子牙回到封地齐国?

周文王时期,姜子牙成为国师、军师,周武王时代姜子牙延续这一职务,还尊为“师尚父”,是武王伐纣的头号功臣。

公元前1048年,武王第一次伐纣,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纣王孤立无援,诸侯劝说武王伐纣,但周武王与姜子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于是班师回朝了。这次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或“孟津观兵”。

武王第一次伐纣,之所以最后班师回朝,估计与两点有关:一是纣王严阵以待,商朝不够混乱,或有诸侯助阵,周武王与姜子牙发现没有太多必胜之机,二是周武王与姜子牙观察盟友,试探盟友的态度,可能发现盟友还有所欠缺。

公元前1046年,武王第二次伐纣,拜姜尚为帅,发兵五万渡过黄河东进。《诗经》中对牧野之役歌咏道:“维师尚父,时维鹰扬。”牧野之役,以武王为统帅,姜太公为总指挥,因此姜子牙可谓是武王克殷的第一功臣。

在军功上,姜子牙达到人生巅峰,在家事上,姜子牙也达到了人生巅峰。

周朝建立之后,周武王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姜子牙至齐之后,将齐地治理的非常好,开创了中国齐文化,说明姜子牙有很强的治国能力。姜子牙之后,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但“封土不过百里”,封地规模远不及姜子牙。

我们都知道,周武王分封诸侯的基本原则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此后才分封外人(商朝遗民与历史上的帝王后裔等),姜子牙与周武王没有血缘关系,为何周武王第一个隆重分封姜子牙呢?除了姜子牙军功之外,应该还与姜子牙女儿有关。

姜子牙一共有13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女儿叫邑姜,后来成为周武王正妃,一共生有二个儿子。邑姜长子为周成王姬诵,次子为唐叔虞——晋国始祖。邑姜成了姜子牙与周武王的纽带,让两者有了亲戚关系,姜子牙成了周朝的外戚。

论能力,姜子牙有能力;论关系,姜子牙有关系.......为何周武王去世之前,却让周公旦辅政,而不是姜子牙呢?笔者认为,这既有权谋考虑,又有实际能力考虑。

一直以来,周公旦给我们的印象是文官形象,直到周武王去世之后,才协助周成王平定三藩之乱等。如果将周公旦看成文官,自然没有资格成为辅政。先秦时代,不会打仗没有军功的官员,往往都没什么地位,最多属于二流官员。如今,我们读先秦历史,其中能让人铭记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有军功。鲜为人知的是,武王伐纣过程中,如果说姜子牙是水面上的第一功,那么周公旦就是水面下的第一功。

周公旦,周武王姬发同母之弟,姬发即位之后,以太公望(姜尚)为国师,以周公为辅相,其中周公经常佐助辅弼姬发,处理很多政务,“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周武王经常与周公旦商量政事。

任何一个年度,造反都是一个杀头的大买卖,尽管周人实力大涨,但毕竟周国只是“小邦”,想要取代殷商,需要顾及的问题太多了,比如诸侯是否响应、机会是否到来、如何准确抓住机会、各方面准备是否充分等。根据史书记载,周武王没有与姜子牙商量这些事,而是多次问计于周公旦。

周武王继位第二年,周武王带着这些问题询问周公旦,周公旦认为“以德服人”,即不要冒犯盟友,团结维护盟友,《大开武》记载:“兹在德,敬在周,其维天命,王其敬命。 远戚无干,和无再失。维明德无佚,佚不可还。”

在此之后,周武王又有多次问计周公旦,指出自己早晚都在戒备殷人,可不知道最好的办法。周公旦又劝诫武王顺德谋事。

史书记载周公旦喜欢“以德服人”,肯定存在一定美化与隐瞒,估计周公旦自有一番“阴谋”。但周武王三番五次问计周公旦,显然说明周公旦的能力。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周公旦参与出征。克殷成功第二天,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在武王左右,向上天和殷民宣布纣王罪状,正式宣布殷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为天子。此时,周公的地位仅次于武王,周公把的大钺是一种权力象征。

关于武王克殷中姜子牙与周公旦,西汉刘向《说苑》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武王攻克商朝后,如何处置百姓的办法,姜子牙的办法令人不寒而栗。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姜子牙认为,应该将朝歌城内的殷商百姓全部杀了。周公旦认为,将过错归于纣王一人,其他人保持原样,不因改朝换代而有所改变,周武王赞同周公旦的建议。

历史上对姜子牙之所以如此心狠手辣,有一种观点认为,姜子牙是克殷第一功,加上女儿又是正妃,已经有功高盖主之嫌,因此故意给出这么一个毒辣的建议,不给周武王产生“收买殷商遗民之心”的想法。说到底,姜子牙为了自保,故意说出一番不明智的狠话。毕竟,姜子牙初至齐地时,顺应齐地风俗,简化礼节而修政,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鱼盐之利,人口大增,使齐国成为大国。姜子牙能温和对待齐地土著,为何不能温和对待殷商遗民?

周武王不选姜子牙为辅政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姜子牙功劳太大,在诸侯之中威望太高,而且在宫廷之内还有女儿邑姜,周成王还处于襁褓之中。因此,如果任命姜子牙为辅政,全权处理一切国政,那么一旦姜子牙怀有异心,即可轻易颠覆姬姓江山。

与此同时,周武王任命周公旦为辅政,姜子牙在齐国,就能有力牵制周公旦。原因很简单,周成王是姜子牙外孙,而姜子牙有能力有威望,一旦周公旦想要篡位,姜子牙必然反对。

因此,对周武王而言,姜子牙在外,周公旦辅政,这是最佳选择,姜子牙可以牵制周公旦。反过来的话,周公旦却无法牵制姜子牙,周朝江山就危险了。可见,周武王这一看似矛盾的安排背后,有着老奸巨猾的深谋远虑。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姜子牙周成王姬发周公旦纣王

更多文章

  • 西周王朝第二任周成王-姬诵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周公旦,周王朝,周成王,分封,姬发,周公

    姬诵,中国王族分封时代西周王朝第二任王。其祖父为周文王姬昌,其父是西周王朝首任帝周文王姬发,其母则是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帝辛二十八年(公元前1127年),姬诵出生于周部落。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122年),其父姬发起兵灭商,建立周王朝。周武王七年(公元前1116年),在位7年的周武王姬发因病去世,其子姬

  • 周公为什么没有取代周成王,真相只有一个,条件不成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周成王,周公,王莽,周文王,周武,纣王

    历史是一面镜子,读懂历史,才能走正人生,养成教育要以史为鉴!-作者。唐代大咖白居易,写下诗词《放言五首·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句话,就是“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

  • 周公有心夺天下,为何又禅位给周成王?说到底,实力不允许

    历史解密编辑:谋士秘阁标签:周成王,姬发,周公旦,周公

    ◎ 马首瞻·让历史多一种解读 ◎ 作者:马首瞻 ◎ 编辑:稷下书童 唐朝白居易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以此来歌颂周朝初期,中国历史上首位贤臣典范——周公。 周公是继三皇五帝以后,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位完人。 西汉文帝时期,著名的大才子贾谊曾评价周公说“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

  • 周朝第二位帝王:是周成王,还是周公旦?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周成王,周公旦,姬发,帝王,周公

    武王伐纣之后,将朝歌交给了殷人——纣王之子武庚管理,但为了防止殷人叛乱,于是在其周围安排了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监视,史称“三监”。周武王去世后,长子姬诵继位,之后三监与武庚结盟造反,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根据史书记载,三监造反的原因在于周公摄政代行王事,由于周公旦是武王四弟,管叔是三弟,按

  • 宅兹中国?你让周武王与王公贵族情何以堪!周成王身处何地

    历史解密编辑:夏朝与诗经研究标签:姬发,周成王,商纣王,文王,武王

    (作者:赵辉)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与中国概念的起源起源研究中,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西周初期青铜器【何尊】,其铭文所记载的“宅兹中国”,被众多历史学家与考古专家认为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现。青铜器【何尊】更是被一些所谓的专业考古专家定义为周武王营建西周王朝东都成周于洛邑的考古物证,而大

  • 历史上妲己真实下场:嫁给周公姬旦,被周成王姬诵无情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姬旦,周公,妲己,纣王,曹操,姜子牙,武王,周公姬旦,周成王,姬诵,周公旦,先秦,商朝

    妲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尤其被《封神演义》一顿骚操作,其“狐狸精祸国殃民”的标签算是贴上了。其实这都是小说家言,历史上真正的妲己并非迷惑纣王败坏殷商大好江山的祸水,而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三国志/孔融传》记载,袁绍的儿媳妇甄宓美貌娇艳,惹得曹操父子口水流下三千尺,等到曹操兴冲冲进入冀州

  • 周成王为何选择“中国”四方湖古城做为东都成周?而非河南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夏朝与诗经研究标签:姬发,先秦,周朝,周成王,周王朝,周宣王,洛阳市,河南省,东都成周,河南洛阳,四方湖古城

    (作者:赵辉)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创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筚路蓝缕的悠久中国历史,也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商末周初的“西土之人”周氏族,究竟在哪里建设的东都成周城,成就了西周王朝的伟业?以周武王、周公、周成王为代表的西周贵族,是以怎样的思想,建立了八百年的江山,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家国人文精神?即使

  • 孔子对于女性的看法,只因邑姜是女儿身,便没有资格成为十乱?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孔子,姬发,邑姜,齐国,姜子牙,周成王,齐特琴,历史学家,民族乐器,烽火戏诸侯

    虽说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多是男人扮演着主要角色,但也不乏一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在各个行业都曾有过女性的身影,皇帝、诗人、宰相、艺人、匠人等等。所以说,论女权主义,还属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沿,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一位在历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女性,她就是周武王的王后邑姜。图片:邑姜剧照在商末周初时期,

  • 晋祠圣母殿里的女主人——邑姜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法治周刊网标签:晋祠,朱熹,叔虞,圣母殿,周武王

    山西素有中国古建筑艺术宝库之称,而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的晋祠博物馆就是这个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祠内宋、元、金、明、清历代各式建筑有100多座。这些建筑虽不是同一时期所建,却好象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其中,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圣母殿被文化部鉴定为三大国宝建筑之一。圣母殿是全祠的

  • 西周初年建国潮,姜子牙5个月唐叔虞1年,周公之子却用了3年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上的邮递员标签:姜子牙,唐叔虞,齐国,分封,殷商

    武王伐纣灭掉了殷商,为了控制东方的广大领土,分封了第一波地方诸侯。这中间就有姜子牙的齐国,周公旦的鲁国。到后来西周又陆续增加了晋国,卫国,宋国等诸侯国。可以说西周初年,中原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建国的风潮。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西周诸侯的建立国家并不是简单的到达封地就算了。当时中原各个地方的人口密度远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