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千古冤案谁来翻,褒姒苦闷谁人知?

“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千古冤案谁来翻,褒姒苦闷谁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的很呐 访问量:4155 更新时间:2024/2/4 16:23:42

导言

“倾国倾城”用来形容一个人长相俊美,而褒姒“倾国一笑”却使其背负了千年的骂名。 褒姒入周,用于止戈,挽褒国于危亡。褒姒天生丽质,周幽王对其宠爱有加,而褒姒对于争宠献媚则毫无兴趣,她对一切都看的很淡,入宫以来一直是不苟言笑。而周幽王却对她宠爱有加,相比她的美貌,幽王更爱她的无欲无求。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权利的博弈便从未止息,西周末年的局势相对而言则更加的混乱,君王对于权利有着天然的渴望,即使他再暴虐、庸碌,他都想将王权抓在手中。

周幽王从其父姬静手里接过周朝这个烂摊子,在经过初期的天灾人祸之后,征伐褒国的胜利燃起了他内心的火焰,为昭示王权他自导自演了一场 “烽火戏诸侯” 的好戏。褒姒看后淡然一笑,却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徒留千年骂名。 “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褒姒淡然一笑,她笑自己所身处的现在,她更笑自己不能左右的未来。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昭示王权

周幽王自其父姬静手里接过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周王朝。宣王姬静在其执政的早期使得西周国力有所恢复,但由于其晚年频繁对外用兵,“千亩之战”惨败于姜戎,使得周王朝军力损失殆尽,周王朝这座大厦已呈现倾覆之势。

周幽王幼年即位,国内政权危机四伏,为寻求靠山,他立申后为王后,寻求申国的庇护。周幽王二年又赶上泾、渭、洛三川地震,年幼的幽王面对如此窘境,已有自暴自弃之心。他开始沉迷美色,放纵自己,随着他年岁的增长,他也适应了这种压力,征讨褒国的胜利燃起了他久违的斗志。 他为了王权的集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总结下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昭示王权; 周幽王受困于外戚,申国势力的发展已经威胁到王权的安危,周幽王想扶持无欲无求的褒姒,用以削弱制衡申候的势力。 从褒姒生下儿子,命名“伯服”就可以看出,周幽王已有更换太子之心。 随着时间的发展,周幽王想法开始表露出来: 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後幽王得襃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史记·周本纪》

从太史公的记载可以看出,从褒姒生“伯服”开始,幽王已有废除太子之心。之后又提到,幽王不但要废太子,连同王后也要废除。

他要集权,就要向天下昭示自己的实力,“烽火戏诸侯”就是他想出的“好方法”。 烽火台浓烟滚滚,面对四面赶来的诸侯,见到这么多人拥护他,他很高兴。他向朝中的权臣昭示,他还是这个世界的王,为了更加彰显他的王霸之气,幽王在高台饮酒作乐,笙歌宴饮,褒姒看到幽王的所作所为,不禁淡然一笑。 在她看来,幽王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来昭示王权,虽然有效,但却不是最佳之法,如果处置不当自会引火烧身。

对于风尘仆仆赶来护驾的诸侯,周幽王只顾彰显霸气,却没做出任何的补偿与奖励,此举为之后诸侯越来越少以至于见死不救埋下了伏笔。但就目前而言,周幽王重拾信心,将继续他的集权之路。

2. 朝堂之上,扶持亲信之人,趁机削弱打压伯阳甫、赵叔带等具有话语权的重臣。虢石父、蔡公、尹球等听从幽王指令的大臣得到重用,幽王此举意在提高其在朝堂的话语权,树立王权的威信; 幽王认为这样就可以梳理好朝堂,自己的想法言论不会被一味地拒绝,摆脱受困于外戚与朝堂大臣的窘境。虢石父等人势力的强大,也是周幽王有意而为之,为的是能有足够的声音替自己说话,增加自己在朝堂的话语权。

3.废除申后与太子,扶正妲己与伯服; “烽火戏诸侯”的大戏之后,周幽王看到如此多的诸侯拥护自己,于是紧锣密鼓的开展了自己下一步的计划。他将申后与太子废除,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废除申后与太子,削弱外戚申国在诸侯中的声望,使得一些墙头草的诸侯感受到压力,脱离申国阵营。立褒姒之后,无形中使得褒国得到扶持,褒国阵营逐步建立。 两大阵营能互相制衡,作为天子的周幽王就有了一锤定乾坤的机会。

按照幽王的构想,昭示王权,削弱平衡朝堂,增加自己对于朝堂的把控,进而达成君权集中。多么完美的计策,那么看似如此无懈可击的方案为何最终却失败了?

周幽王看似完美的计划因何会落空?

周幽王计划看似很不错,但是在结合其自身的执政能力、周朝国内的局势、实施过程中细节的处理以及时机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周幽王的失败已成必然,他的失败同样可以从下三点得出:

“烽火戏诸侯”只知索取,不给予诸侯回报; 周幽王再三利用烽火召唤诸侯,昭示王权。诸侯千里迢迢赶来捧了周幽王的场,但周幽王却没给予诸侯任何回报,这事做的不地道。身为天子的他也许明白,但在当时周朝国力衰微,天子手中已无足够的资源来犒赏三军。诸侯出兵那都是要花钱的,但是最终白跑一趟,让谁也感觉不爽,最终就是有样学样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不去了。假如周幽王身处盛世,就算是他天天点烽火,诸侯也不敢不来。 在当时的国情之下,他选择如此方式昭示王权,实则也是无奈而为之,他只能赌一把天子的面子了,但是面子终究顶不过肚子,诸侯要吃饭的,也为之后幽王点燃烽火鲜有救兵埋下了伏笔。 周幽王无识人之才,仓促废除申后与太子,却未阻止太子出逃申国,成为周幽王的一大败笔; 周幽王无识人之才,虢石父、蔡公等人虽然在朝堂之上巧言善辩,拍起马屁来是一个赛一个,但终究缺乏绝对的实力。废除申后与太子之时,竟然让太子出逃申国,只能说幽王手下这几个心腹办事能力太差。 周幽王任用之人非贤才,是其失败的另一大原因。 当时周王朝国力确实已经衰微到极致,周幽王已无实力来维护天子的权威; 说一千道一万,终究是因为当时的周王朝国力衰微。其父姬静千亩一战将大周将士损失殆尽,后周幽王即位之后又遭遇了三川地震,周朝国力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周幽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集权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他若不出手,就会被诸侯蚕食,他只得放手一搏。 自身实力不足,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国力衰弱,民不聊生。幽王自身实力不济又无识人之才,孤注一掷的采取“烽火戏诸侯”来昭示王权。本想一鼓作气削弱申国等的势力,无奈太子的出逃使得申候狗急跳墙,联合犬戎举兵进攻镐京,周幽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败下阵来,身死国灭,为天下耻笑。

“褒姒一笑而周失天下”,这个黑锅为何会背到褒姒身上?

原本是周幽王与外戚争权,导致了这一系列的祸乱。 “烽火戏诸侯” 也好,废申后立褒姒也罢,都是争权的一种举措罢了。哪怕是有周幽王宠爱褒姒的因素在里面,褒姒又能左右的了谁呢?她看到周幽王的一系列举动,淡然一笑之时她就已经清楚的认识到,她左右不了现在,她也左右不了未来,她只能配合周幽王将这场大戏唱下去。 结合当时的局势,褒姒背下这祸国殃民的黑锅已成必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 继位者为太子姬宜臼,他是周幽王的亲儿子; 周分封天下,靠的是周礼与宗法制,讲究的就是尊卑有序。周幽王做的再不靠谱,姬宜臼对外也不能宣称幽王有罪,所以伐之。为这场政变找到的最合适的借口就是褒姒乱政,魅惑周幽王,导致祸乱发生,是他姬宜臼不得已而为之,千错万错都是褒姒的错。 褒姒人微言轻,这个黑锅必须褒姒来背。

(二) 消除众怒,掩盖残酷的现实,维持各路诸侯表面的和谐,借以稳固王权; 申候联合犬戎攻灭镐京,对于天下诸侯来讲,这是大逆不道之事。周平王虽然上位,但仍需要各路诸侯的支持,那么他就只能找褒姒来为这场祸患买单。各路诸侯在这场事件中,所作所为也不符合礼法,他们也怕周平王势力强大之后秋后算账,他们也需要有个人来为这个事件买单,用以掩盖他们不当的作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褒姒就充当了一个调和剂,天下各方势力均需要她来背这个黑锅。

(三) 历经千年,口耳相传,已成定局;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封建帝王可达数人,男权思想根深蒂固,长久以往“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便流传下来。 后世之人就当一个故事在流传,谁也没人去探究到底谁对谁错,因而褒姒“一笑倾国”已成定论,这就是褒姒无法左右的未来。

时针有话讲

自古传言褒姒“红颜祸水”,一个小小的女子在男权的世界里,真的能起到这样举足轻重的作用么?只不过是封建统治者为自己的过失找了一个借口罢了。周幽王从周宣王手里接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周王朝,其本就已危如累卵,而周朝的覆灭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共同决定的。不管你是明君还是贤臣,所能做的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没有人能够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一笑倾国”对于褒姒来讲,实在是在重了,她连同自己的命运都左右不了,又何谈能一笑倾国呢?

标签: 褒姒周幽王周王朝幽王诸侯

更多文章

  • 自古红颜多祸水,千里烽烟现一笑,褒姒生来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褒姒,周幽王,周宣王,幽王,国君,诸侯

    一说褒姒,人们往往能联想到的典故就是“烽火戏诸侯”,对于褒姒的评价也多是负面的,说是她亡了周朝,常把她与亡了商朝的妲己放在一起,大批特批。诗人在《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正月》中痛骂褒姒:“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褒姒一笑,幽王死,西周灭。褒姒,难道她真是遭人诅咒的“红颜祸水”吗?细读《史记·周本纪》,就

  • 为何要妖魔化这些女人?妲己、褒姒、潘金莲都是贤良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拙言问史标签:褒姒,妲己,周朝,商朝,潘金莲,周幽王,武大郎,妖魔化

    妲己、褒姒、潘金莲,原本都是贤良淑德的女子,可后人为何要妖魔化她们呢?1.祸国殃民苏妲己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苏妲己是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她为了打击报复反对她把持朝政的人,发明了虿盆、炮烙等,让人不寒而栗的刑罚。她将忠臣比干剖胸取心的故事,更是让人对她恨的咬牙切齿。可是,历史上真实的苏妲己,真的是

  • “烽火戏诸侯”事件中,褒姒微微一笑,就该背祸国殃民的黑锅?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褒姒,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司马迁,周王室,幽王,先秦,周朝

    "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指出西周幽王昏庸失德,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点燃骊山烽火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把貌美惑君的女子称作是红颜祸水,若是一不小心再亡了国,"红颜祸水"就不得不背这祸国殃民的黑锅。细细想来,古人尊崇男尊女卑,区区一介女流怎就能够左右妖惑当朝君主

  • “千金一笑”,拿晴雯比褒姒,作者对晴雯的批判,尤其深刻

    历史解密编辑:应作如是观标签:褒姒,晴雯,千金一笑,周幽王,宝玉

    晴雯撕扇是红楼中的名场面,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美。首先是晴雯长得美,然后她撕扇时的娇俏有一种风情美。对于这种美,作者却用“千金一笑”来形容,这是用春秋笔法对晴雯进行深刻地批判:把晴雯比作褒姒,“擅风情,秉月貌,是败家的根本”。“千金一笑”的典故“千金一笑”的典故是国人所熟知的,说的是周幽王为搏美人褒

  • 佳人一笑烽火戏诸侯-颠覆西周王朝的美女褒姒到底有多诱惑?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褒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王见,宣王,幽王

    古往今来,人们津津乐道于褒姒“倾国倾城”的美貌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荒唐。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西周末年的著名妖姬褒姒,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烽火戏诸侯”的主人公。那么褒姒真的是灭周的祸害吗,还是她也只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呢?周朝经历千百年的沧桑巨变,传到周宣王姬静时,周朝已经衰落。姜戎抗命,宣王率

  • 孔甲养了两条龙,雌龙死了,雄龙的涎沫传至周厉王时生褒姒而亡夏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孔甲,周厉王,褒姒,竹书纪年,雌龙

    孔甲姓姒,是夏朝的第十四任君主。历史上对于孔甲的差评较多,史籍里似乎没有对他的正面记载,比如《国语·卷三·周语下》中说“孔甲乱夏,四世而殒”;《竹书纪年》记载:“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史记·夏本记》中也说他“好方鬼神,事淫乱”。不过也有人认为“祖甲贤明,并非乱君”,但这种说法

  • 褒姒的人生:世人只知美人误国,却不知背后也是顶级宫斗!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褒姒,周幽王,周宣王,申侯,犬戎

    周幽王名叫姬宫湦,是周宣王之子,为人刻薄,喜怒无常。周宣王还在位的时候姬宫湦还有所收敛,但是自己登基之后便开始无所顾忌,贪婪腐败。刚坐上国君的位置,就开始学着自己的父亲为自己建立威信,四处征战。这一日就打到了褒国的门前,褒国的老大叫褒珦,曾经因为耿直,直言进谏而得罪了周幽王,周幽王想要立威,便决定首

  • 周王宠妃褒姒为何不笑?不是不爱笑,而是因为私生子身份而压抑了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褒姒,骊姬,周王,宠妃,先秦,周幽王,周天子,烽火戏诸侯,周朝君主列表

    笑,是人的面部对其当下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和描述,原是人的生理本能,是人都会笑,即便最不爱笑的人,一生也会笑上无数次。所以一般情况下,笑对人来说极其平常,算不得大事。一个人的笑对社会,对国家,更平常,更算不得大事。西周末年的大美女褒姒却不然,她的笑,竟然密切关乎着王朝的存亡和时代的更替,以至古今史书有

  • 烽火戏诸侯,褒姒灭周真实存在吗?探究西周灭亡与褒姒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小洪说事儿标签:褒姒,周幽王,周王室,烽火戏诸侯,褒国,诸侯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家国自有兴亡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唐 罗隐古语有言“红颜祸水”,尤其是在先秦时期,不少朝代都流传着美人误国的传说,如妹喜、妲己、褒姒、西施等。国家可能仅因一个人就灭亡吗?从

  • 烽火戏诸侯的背后,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褒姒是无辜的

    历史解密编辑:糖不天呀标签:褒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诸侯,爱妃,烽火

    声明:本文素材来自《中国古代史》一书,作者原创,独家首发,转载必究,拒绝伪史,保证不涉时政。一代君王为博她一笑,以点燃烽火为戏,招致诸侯唾弃。世人道她红颜祸水,毁了一个国家。谁曾想过,她只是一个女人,肩无挑水之能,手无缚鸡之力。作为周幽王的宠姬,她也许并不快乐,只因她的身份,一个战败国献出的乞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