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庄公为何要掘地见母?一场家庭纠纷为何被视为标志性大事件?

郑庄公为何要掘地见母?一场家庭纠纷为何被视为标志性大事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嫋嫋故事会 访问量:3047 更新时间:2024/1/17 15:44:38

郑庄公“掘地见母”也称作“黄泉见母”,字面上看是“孝道故事”,似乎是郑庄公为了见到去世的老妈,不惜把自己搞“崩”了,其实恰恰相反,它讲的是母子反目的人伦悲剧。

这个故事看起来是个“家长里短”,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件。

郑庄公是郑国第三任国君,被后人称为“春秋小霸”,也有人把他归为“春秋五霸”之一。

故事要从一个叫颍考叔的颍谷(今登封)官员谈起。

郑庄公二十三年,颍考叔进京向郑庄公献贡。按照惯例,郑庄公要给颍考叔赐宴,于是君臣二人开始“撸串”。上来一道肉食,颍考叔没动筷子,却掏出一块布,把肉包好揣进兜里。

郑庄公很奇怪:“吃相也太差了吧,寡人管饱不管带,你咋还打包了呢?”

颍考叔一躬身:“但凡小人吃过的肉食都让俺老妈尝过了,君上赐的这道肉食她老人家没吃过,所以想带一点回去让她老人家尝尝。”

原来是个大孝子!郑庄公被颍考叔勾起五味杂陈,他不禁叹了口气说:“你还能有个老母可以孝敬,而我的心却无处尽孝。”

颍考叔装糊涂:“您这是什么意思呢?君上的母亲不是活得好好的嘛?”

郑庄公再次长叹,他给颍考叔讲述了一段自己与母亲,以及弟弟之间发生的人伦悲剧。

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史称武姜)是申国公主,嫁给郑武公后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寤生即郑庄公,次子名“段”,史书中亦称之为“叔段”、“共叔段”、“太叔段”、“京城大叔”。

“寤生”这两个字把今天的学者搞得头昏脑涨,我查了很多资料,认为“寤”通“牾”,即违背、不顺从的意思。郑武公怎么给儿子取了个这么难听的名字呢?《春秋左氏传》解释说,武姜生郑庄公时难产,婴儿是倒着出生的。

难产对产妇和婴儿都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好在母子俩都闯过了鬼门关。本来这是个令人高兴的事,可武姜却认为这个儿子差点害死自己,很不吉利,不光给孩子取了个难听的名字,还一直不喜欢他,尤其有了叔段之后,武姜的心完全偏了。

郑武公晚年,武姜一直试图让小儿子接班,却遭到了郑武公的拒绝。最终寤生在老妈阴沉的脸色中接过了郑国的大权,那一年他才13岁。

眼看不喜欢的儿子当了国君,心爱的小儿子却一无所有,武姜心有不甘,她给郑庄公下令:把制邑封给你弟弟。

郑国地盘不大,除了都城外,只有京、制、鄢、颍谷、长葛、廪延六座大城,而制邑紧邻虎牢关,是郑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冲。郑庄公一嘬牙花子:“娘哎,这地方地形险要,不适合分封,咱换个地方行不,您随便挑。”

武姜眼皮都没抬:“那就京邑吧!”京邑就是今天的荥阳,是郑国第一大城。老太太下手够狠:你舍不得剁左手,我就砍你的右胳膊!

郑庄公大话已经说出去了,不好再反悔,只好违心地同意将京邑封给了弟弟段叔。

这件事引起了大臣祭仲的警觉,他提出反对意见:古制,封君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都城的三分之一,京邑面积几乎赶上都城,城墙坚固厚实,分封给公卿既不安全,也不合礼制,这恐怕对君上您不利呐。

郑庄公一脸无奈:老太太要这么做我能怎么办?

祭仲又说:“姜老太欲壑难填,如同野草,一旦蔓延开来就麻烦了,得趁早铲除掉,您可别忘了,叔段也是个尊贵又骄纵的家伙。”

郑庄公却笑了:“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瞧吧!”这就是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

果然如祭仲所料,叔段在老妈的纵容下越发骄横,他得了京邑后没有知足,居然私自发兵,不断兼并周边的城池,将郑国西面和北面全都“划归”到自己的名下,形成了半分郑国的格局。

段叔的扩张,搞得满朝震动,大臣不断上疏请求郑庄公采取行动,甚至有人直接开杠:您要是再任由叔段扩张,那我干脆投叔段算了,不伺候您了!

郑庄公却像个唐僧,始终唠叨一句:“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这样的人土地越多败亡越快,你急什么?”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了22年!实在佩服郑庄公,13岁的少年就懂得隐忍,且一趴窝就是22年,这得有多大的忍耐劲!

郑庄公的隐忍却被叔段解读为窝囊,于是叔段的野心越抻越大,在老妈的撺掇下,他决定跟哥哥正式摊牌。

叔段的大军刚一动,郑庄公就接到了密报:“脓终于可以挤出去了!”早有准备的他立刻派大军直逼叔段的老巢京邑。

叔段显然毫无思想准备,郑庄公的大军还没来得及进攻,京邑城内就发生了针对叔段的叛乱。于是叔段仓皇出逃到鄢陵,又渡过黄河跑到卫国避难。

郑庄公不追赶叔段,而是跟老妈算总账:你我母子此生情分断绝,你迁居到鄢陵吧,下次再见就是黄泉之下了!

这段故事就是有名的“郑伯克段于鄢”,《东周列国志》的开篇就是这个故事。

母子反目,这种人伦悲剧是人生的大不幸,尤其对一个国君来说,将母亲幽禁必然会被天下人讥笑和指责。

很明显,颍考叔是有备而来,他就是解开郑庄公母子之间心结的妙医圣手。

一份肉食触动了郑庄公内心最脆弱的部分,于是颍考叔趁热打铁:“不就是因为发了毒誓不好回头吗?这好办,您可以挖一条地道,深及泉水,在那里您跟母亲相见就是黄泉相见,不违背誓言。”

郑庄公一听妙啊,多好的梯子,赶紧借坡下驴吧。于是母子二人在泉下相逢,一番抱头痛哭后母子俩消除了过往仇怨。

再说叔段,后来这伙计在卫国人的支持下,一度试图反攻倒算,但失败了,最后死在了卫国。郑厉公即位后下令,封叔段留在郑国的后人继承他的爵位,其后人以“段”为姓。

一场人伦悲剧,最后的结局还算不错。但这则故事留下两个疑问:《左传》为何用“郑伯克段于鄢”这么个题目?这个故事又为何成为《东周列国志》的开篇?

题目有什么玄机呢?

首先,“伯”是指诸侯封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等,“庄”是谥号,后人称之为“郑庄公”是一种抬格尊称,而郑伯则是中性称呼。

其次,“克”是指诸侯之间身份对等的冲突或战争,身份尊贵者对卑下者的战争,应该用“伐”,而不该用“克”。

因此,《左传》准确的题目应该是“郑庄公伐段于鄢”,替换的两个字眼其实就是贬低和讥讽郑庄公,把他的身份降低了。

《左传》这么写的目的很清晰,它就是在批评郑庄公的不孝不悌不义。囚母别居是为不孝,兄弟相残是为不悌,姑息养奸是为不义!

《东周列国志》为何将它放在第一篇呢?

因为这个故事是一件历史标志性事件,它被视为春秋这个历史阶段的序幕。

我们知道,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那么春秋是如何界定的呢?

孔子认为,西周礼法的败坏就是进入春秋的重要标志,而郑庄公正是礼坏乐崩的第一人。他与周天之间爆发了繻葛之战,并射伤了周桓王,开创了诸侯公然武力对抗天子的先例。后来,他又逼周桓王与他交换人质,再次让周王室蒙羞。

因此,这个春秋小霸虽然把郑国推向了巅峰,却开了践踏西周礼法的先例,从此周王室一路衰败。

一件“家长里短”,居然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

标签: 郑庄公周王室寤生左传郑国郑武公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4)繻葛之战,郑庄公一箭射落周天子,用拳头打服周王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王,周王室,葛之战,周平王

    毛泽东一生精通历史,博览群书,对历朝历代帝王将相,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让人意外的是,他眼里最厉害的帝王不是秦皇汉武,也不是唐宗宋祖,而是春秋时期一箭射落周天子,让周王室从此一蹶不振的郑国国君——郑庄公。东方伟人毛泽东话说周平王在位期间,采用了“周郑交质”的方式,使得周郑关系十分融洽,周平王在位51

  • 堪比康熙的郑庄公,十四岁平定叛乱,逆境中成为国君的人都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寤生,重耳,周朝,先秦,郑庄公,周幽王,康熙帝,金庸笔下角色

    前言如果说春秋五霸是春秋这部交响乐的高潮,那么郑庄公的故事绝对是这部交响乐精彩的开章,就好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那样动人心魄。很多人讲故事都说要从头开始,但郑庄公的故事的开始,却是真真正正从头开始的。郑庄公掘地见母郑庄公的往事上篇讲过的郑桓公选完宅基地位置之后,就跟着周幽王一同被犬戎杀害在骊山下,算是为

  • 漫话五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郑庄公是如何戏耍周天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乐晨的小趣事标签:郑庄公,周平王,周天子,诸侯国,郑国,共叔段,漫话五千年,周朝君主列表,先秦,周朝

    郑庄公身为周朝司徒,既不按时打卡上班,也不写请假条。周平王很生气,想撤掉郑庄公,让虢公代替他。郑庄公急眼了,跑到洛阳质问周平王:天子,兄弟我喝凉水的时候卡住喉咙了,所以才耽搁了上班的时间,你要以此为借口炒我鱿鱼,当心我到劳委会投诉你!周平王说:什么事?郑庄公说:你想分我的权,让虢公替代我?有没有这回

  • 中国史连载:周天子的权威是如何被郑庄公一箭射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王室,周平王,诸侯国,齐国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人杀死在骊山标志着西周时代的结束。周幽王之子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威胁就把都城从镐京(今西安)东迁到洛邑(今洛阳)。平王东迁时郑国是贴身保护的“护法”之一。平王东迁后郑武公被周王室任命为卿士这就使郑武公得以假借王命名正言顺行扩张之事。在周王室的支持与默许下郑国快速崛起成为一颗冉

  • 春秋小霸主郑庄公的养成之路,源于其出色的外交政策,堪称范本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郑庄公,齐国,魏国,诸侯国,外交政策,周平王

    全文共1794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在春秋战国时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都十分微妙,几乎每一个君王都不会故意表现出其与其他国家之间濒临破碎的关系。但在这其中,郑国与宋国却是个特殊的存在,两国之间不和睦的关系并非是一朝一夕所产生的。如若不是齐国在两国之间进行协调,或者他们也不愿意维持表面上的和谐,不过这一切

  • 厚黑儿子遇到偏心母亲:郑庄公是如何把母亲宠爱的小儿子捧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姐分享故事标签:郑庄公,寤生,黄泉,武姜,郑武公,共叔段,周朝,先秦

    在古代帝王之家,为了争权夺利,有时候很难出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温馨画面,但母亲一般都是善良的角色,特别是对待自己的孩子都非常好。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母亲,绝对是一个另类,同样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却偏心得让人难以理解,甚至全然不顾长子的性命,帮小儿子造反做内应。这位母亲就是春秋初期的武姜,她是申国

  • 春秋小霸郑庄公!开启春秋争霸战的男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郑庄公,周王室,齐国,周平王,诸侯国,郑国

    在春秋时代初期,曾经有这样一个男人。他是一国之君,但是却跑到周王室去做官。兢兢业业给周王室打工,最后却引来周王室的猜疑。后来没办法,他只能回国领兵,和周王室干了一仗。本来只是想着证明一下自己的存在感,结果却把周王室给打的一败涂地。然后,大家看到他把周王室打败了之后,所有国家都开始轻视周王室。于是在这

  • 周天子与春秋小霸郑庄公的爱恨情仇!我看不惯你,但干不掉你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馆长标签:郑国,先秦,郑庄公,周天子,周王室,周平王,周幽王,周朝君主列表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博览群书。作为革命家,他对历史上的一些政治人物自然十分了解。毛主席就曾夸赞郑庄公,称此人很厉害,很懂得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的策略。郑庄公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国君,在史书上只有寥寥数笔,名字鲜为人知。为何这样一位“名不经传”的人物能让毛主席十分敬佩呢,他又为何被埋没了?提起郑庄公的光荣事迹

  • 姬姓诸侯郑庄公,为何敢杀周天子?战国竹简揭开颠覆性的一页

    历史解密编辑:百家杂评标签:郑庄公,周天子,周平王,周幽王,秦国,郑国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组织联军攻打郑国,双方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爆发一场大战,最终郑庄公指挥郑军大败联军,史称“繻葛之战”。其中,在郑庄公的默许或指示下,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差一点就射杀了周桓王,史记记载是“祝聃射中王臂”。祝聃既然瞄准周桓王的车驾方向射箭,说明他不可能是“特意瞄

  • 老谋深算的郑庄公:策划复杂权力游戏,四年巧解格尔迪奥斯绳结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郑庄公,迪奥斯,齐国,周王室,诸侯国,郑国

    古伦帝那王国首都街道中心有供奉天空之神宙斯的神殿,其中摆放有一辆古老的战车。在这辆战车上,就有著名的“格尔迪奥斯绳结”。传说中谁能解开绳结,那他就是亚洲的统治者。亚历山大造访了这座神殿,在一番努力仍无法解开绳结后,他拔出宝剑说道:“用我亚历山大的方式吧!”说完,一剑就将绳结砍为两断。亚历山大大帝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