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争霸的诸侯国的崛起除了国君之外,执政的国相也是非常重要的。齐国正是有了名相管仲执政,才有了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晋国有了狐偃和赵衰的执政,才有了晋文公重耳的霸业。陈蔡卫郑等中小诸侯国正是因为缺少得力的执政国相,所以国力不振,成为晋楚齐等争霸的附庸和牺牲品。齐国在齐桓公之后国力一直不温不火,国内陷入了几次争权夺利的斗争后,实力下滑得也比较厉害。直到齐景公时期晏婴执政,齐国国力再次进入上升期,重新回到了春秋争霸的一线行列,打破了晋楚长期相争的均势力。
晏婴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小学时候的课文"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来源于晏婴的著作《晏子春秋》,充分显示了这位齐国名相的聪明和智慧。当时齐国经过了多年的动乱,在齐景公执政时才恢复了平稳的政治局面,任用晏婴为相治理齐国,国力开始恢复。在之前的崔庆之乱和四族之乱(栾、高、陈、鲍)中,齐庄公和齐景公完全成为被卿族势力架空的傀儡,齐国在内乱中受创很重。齐景公即位后任用晏婴为国相,逐步平息了两次动乱带来的伤害,让齐国的国力重新走上了恢复的方向,晏婴也因此而名声大震。
晏婴成为齐国国相后很快成为春秋各国的网红,很多诸侯国的贵族都以结实晏婴荣,被人尊称为晏子。吴国国相季札,晋国大夫叔向,卫国上卿公孙侨都与晏婴交好,对他的为人和能力非常称道。春秋当时最大的国家是晋国和楚国,两国相互争霸,弄得其它的中原诸侯国苦不堪言。在宋国、齐国和秦国的撮合下,晋国与楚国达成了和解协议,这便是弭兵之会。会后齐国积极展开外交攻势,齐景公先派晏婴出使晋国,迎娶晋平公的女儿为继室,意图在晋楚两国的夹缝中闯出一条称霸的路子。
然后齐景公又派晏婴出使楚国,希望在国力方面得到楚灵王的认可,成为晋楚之外的第三极。楚灵王时代的楚国在晋楚争霸中占据上风,而且他性格桀骜不驯,具有吞并天下取周朝而代之的野心,所以对各诸侯国推崇的晏婴并不以为然。当得到晏婴即将访问楚国的消息后,楚灵王就打定主意要给晏婴点颜色看看,涨涨自己的威风。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楚国太宰蒍启疆给楚灵王设计了一系列为难晏婴的难题,然而这些难题并没有难住晏婴。晏婴在这次访问中将自己的急智和辩才发挥到最佳,显露出嘴炮无敌的状态,不愧齐国第二名相的称誉。
楚灵王先关闭郢都城门不让晏婴进城,而是打开城墙上的狗洞让晏婴进去。晏婴虽然智慧很高,但身材不出众,据说只有五尺。这与侏儒相比差别就不大了,也因此而常受人轻视和歧视。这次晏婴出使代表的是齐国的形象,如果他钻了狗洞,回国也就没法和齐景公和百姓交代。晏婴的回答是,这是狗门,不是人进出的门。晏婴还说,我出使狗国才走狗门,现在出使人国,还是要从人进出的大门出入的。晏婴的说法让楚灵王没法逼迫他从狗洞进城,否则就是楚灵王承认楚国是狗国,这不是自己打脸了么?
在楚国宫门外等着楚灵王接见的时候,楚灵王派了数位楚国杰出的大夫为难晏婴,以此来打压晏婴的声望。这次交往是以辩论的形势展开的,其激烈程度不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舌战群儒之下。楚国的大夫们轮流提问,而晏婴逐一答辩,将对方堵得哑口无言,展现出了无敌的嘴炮技能。首先向晏婴开炮的是楚国郊尹斗成然,他针对当时的齐国国策提出质疑。他觉得齐国是姜太公后裔,又有齐桓公称霸的历史,祖上是很显赫的。可是齐景公却让晏婴先出使晋国,再出使楚国,这是在给两国做仆人,那是自甘堕落。
晏婴的回答很得体,他说国家兴衰是历史的必然,齐国自齐桓公之后有衰弱,晋楚两国也曾经数次兵败,这都是很正常的国家现象。现在齐国励精图治,要重现先祖的荣光,为此而按周礼出使晋国和楚国,这哪里算得上仆人?最后晏婴还说,斗成然祖上是楚国令尹子文,辅佐楚成王与齐桓公争霸,是楚国名臣。想不到子文的后裔居然有如此低的见识,真是有辱祖宗。斗成然无话可说就此败退,然后楚国上大夫阳芶现身发招。阳芶提出质疑,他认为在崔庆之乱中齐庄公被杀,很多齐国的大夫都退位隐居或殉国,只有晏婴仍旧在当官,是贪念名位之徒。
晏婴认为自己在崔庆之乱中坚持在位执政,这才是真正的为了国家。当时崔抒和庆封弑杀了齐庄公,很多齐国大臣因反对而被杀,也有人为了自保隐居避位。晏婴认为隐居避位自保只是为了自己,于国家无益。他觉得真正的国士应该一切以国事为重,保留有用之躯为国做贡献,不应逃避或者做无畏牺牲。然后他暗自楚灵王在弑杀侄儿郏敖上位时,楚国大臣并未有反对态度,反而个个依从,又有什么资格责备他呢?阳芶无言以对,楚国右尹郑丹马上顶上。他指出,晏婴在崔庆之乱和四族之乱中无所作为,是靠着运气上台当国相的。
晏婴的回答很简单,他认为自己力保齐景公即位,用合适的方式平定了两次动乱,让齐国国力开始恢复,这才是执政相国该做的事情。楚国太宰蒍启疆又搞人生攻击,他说晏婴穿得破烂,住的房子也简陋,一点都没有相国的样子,给齐国丢人。晏婴说他将齐景公的赐封给了父亲家族、母亲家族和妻子家族,自己虽然简朴,却让三族过上好日子,这就足矣彰显相国的荣耀了。然后楚王的车佑囊瓦出场拿晏婴的身材说事,说晏婴除了嘴巴厉害也别无所长。晏婴举了春秋时代那些长得高大却当了弑君之臣的例子,以此驳斥了对方的说法。
在面见楚灵王的时候,楚灵王嘲笑齐国无人,需要身高不足五尺的晏婴出头。晏婴回答,齐国人多得要死,自己只是末流。齐国使节出使大国用大人,出使小国采用自己,暗中讽刺了楚国。然后楚灵王又以齐人在楚国当盗贼的案例讽刺晏婴,晏婴以著名的橘有南北的差异回击。整个过程中晏婴与楚国君臣展开唇枪舌战,完全占据上风,让楚灵王的打算完全落空。楚灵王事后也承认,本想在晏婴面前找面子,结果撞了个大铁板,完全是自己NOZUONODIE。正是因为有了晏婴在齐国为相,所以楚国数十年不敢小觑齐国,也使得齐国国力达到了自齐桓公后的最高水平。因此晏婴也被认为是春秋时代齐国第二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