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晏子不死君难》

读《晏子不死君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城孤魂 访问量:4521 更新时间:2024/1/18 5:41:42

读《晏子不死君难》

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六国字统一成了小篆。现在我们看到的小篆,每一个字都像一幅画。而统一前各国都是大篆,虽然相差不多还是有所区别的。每个汉字结构都很复杂。可以想象到我们的古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拿着笔沉思着,在窄窄的竹简上写下每一个汉字需要多么的认真和困难了。真是惜字如金,所以文言文我们会发现极其简练,并且汉字汉语需要极强的想象力,每一个汉字的使用是很灵活的。

今天我们读一篇短文,《晏子不死君难》出自《左传》。个人观点只供参考,我不会强加于人的,也不需要别人强加于我。

原文: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字面翻译:崔武子、见到、棠姜、而……之,(而,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虚词,如,而歌之、而美之。)这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汉语结构。之,结果,相等于汉字的了。“而美之”带有动词的意思,表示欣赏,与“遂”(行动)相连,因美而“取(娶)”之。是不是感到呆板的文言文就“生动”和鲜活了起来?

评论:崔武子,崔杼齐国大夫,室之后,位高权重之人。棠姜,东郭姜。丈夫死后,崔杼吊唁看见她长得美丽,便娶了她。看来此女也是水性杨花之人。齐庄公见了也与她私通。看来这些“王公贵族”也够淫乱的,乱到出了人命,连国家都动乱了。

许多男人都是见了“美色”都想淫乱,但是性病和艾滋病也是一种“上天”的约束和惩戒,如果没有这些疾病,人类真的不知道在这方面与“猫狗”有什么区别?

“性”食也,人的本能欲望。不让吃,也出事,无处发泄对社会也不好。乱吃,吃多了也受不了。把握分寸和节制很重要,要理性战胜欲望才是一个人。

其实是那些有妇之夫,勾引人家未婚大姑娘做“小三”、“小四”就非常不好,对家庭和社会都影响极坏。

原文: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字面翻译:庄公、私通、棠姜。崔子、杀、庄公。

评论:这就是文言文的力量,只有八个字,把一个极其复杂的故事讲了出来。齐庄公与棠姜私下交好,绝不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事,一定有一个漫长、复杂的故事。齐庄公这个人不怎么样,同样崔子也有一定的目的。古代帝王看上大臣的老婆这是很常见的事,一般情况下都比较隐晦不说,甚至大臣都会主动地奉献出来。况且棠姜还是一个二婚,也不是妙龄美女了。总而言之里面一定有复杂的阴谋和权力斗争,棠姜仅仅是一个工具,齐庄公可能是一个牺牲品。到底如何,历史的真相不得而知了。

这不用管他,就看晏子明哲保身是如何处理自身利益这件事了。

原文: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

字面翻译:晏子、立于、崔氏门外。手下人问道:“是不是为了国君去战死?”

晏子回答:“国君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为什么我一个人为他去死?”

评论:我看晏子也不是个好东西,这篇文章也不是好文章。好像几千年来一些岸貌道然的家伙们都是这样干的,墙头草,一些汉奸们就是这种理论,“识时务者为俊杰。”君主死了,错在君主,有奶就是娘,赶紧投靠新主子。

原文: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

字面翻译:手下问道:“是不是赶紧走?”晏子说:“我又没犯罪,我跑什么?”

评论:感觉晏子不是个东西,言外之意是国君错了,与我无关。变相认可了崔子杀齐庄公。不论如何崔子弑君都是错误的,但是晏子装糊涂,是向崔子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讨好崔子。其实中国古代封建的国家一直都没有法治观念,所谓的法家和法制,其实都是针对老百姓的。中国古代一直都是强调皇权和权力的绝对性。也是一种土匪和强盗文化,“成则王侯败则寇”。皇帝家天下,金口玉言,屁屁是真理。所谓的儒法两家就是皇权欺骗和统治老百姓的工具。

原文: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

字面解释:又问道:“是不是我们回去?”回答:“国君死了,我们回哪里?国君是民众的,怎么可以欺负老百姓呢?”

评论:臣子杀了国君,作为手下大臣到了崔子家门口(大部分都躲起来不敢去,而是暗中观察动向)。一般人都会认为晏子肯定是去找崔子玩命的,替国君报仇,起码会质问崔武子的弑君之罪。可是,晏子说:国君不是我一个人的,干嘛我为他玩命?手下人又问了:不玩命,我们就赶紧跑吧。晏子说:我没罪,我干嘛跑?手下人又问了:那我们就回去吧?晏子说:国君死了,我们投靠谁?国君是老百姓的国君,怎能欺负百姓?

一幅奴才的嘴脸,变脸比翻书还要快。其实他就是向新主子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是来投靠你的。

这就是“做婊子还要立牌坊”,投降,投靠新主子还要有自己的理由。

原文: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

字面翻译:国家存在是根本。作为国家的大臣,不仅仅是为了俸禄吃一口饭。维持国家的存在才是重要的。

评论:看似高大上,冠冕堂皇其实内心龌龊。因为这个崔武子掌握权力后,在齐国也没有干好事。其实晏子既是为了得到主子的一口狗粮,继续为新主子卖力。看来这就是“曲线救国的”的祖师爷。

《左传》和《战国策》有着本质的差别,《左传》属于鸡汤,带有偏见洗脑的功效,现实里非常迂腐。而《战国策》不讲所谓的道德,就是拼智商,最后获利才是赢家。这两本书都不是什么好书。

原文: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字面翻译:所以、国君是为国家而死,我也跟着去死。为国家而逃亡,我也跟随着去逃亡。国君是为自己的过错而死,我能跟着也去死吗,并且我不是他特别亲密的人,谁敢那样做吗?

评论:他意思是说,大臣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要掺杂着个人的情感办事。国君因为自己的错误被杀死了,自己又不是他的家人亲属,没有必要讲愚忠。

原文: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字面翻译:并且、是国君家内部的人杀了国君,我为什么去死?为什么去亡?我算干什么?

评论:晏子是说,这是他们家的事,我们做臣子的没必要走极端,人家是一家子内部的事务,我仅仅是傍观者,过分搅合算怎么一回事。

原文:门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人谓崔子:“必杀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这好看懂,不用翻译了。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就是血与智的较量。所以人谈不上好与坏,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更好的生存。1912年民国建立后,这些东西需要批判地继承。不要一锅端的拿来学习和使用。现今封建垃圾和流毒,依然存在。

2022年6月20日星期一

更多文章

  • 匪议东周(三十六)齐相晏子使楚,嘴炮无敌,不愧齐国第二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晏婴,齐国,晏子,楚国,齐相,诸侯国,齐景公,匪议东周,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争霸的诸侯国的崛起除了国君之外,执政的国相也是非常重要的。齐国正是有了名相管仲执政,才有了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晋国有了狐偃和赵衰的执政,才有了晋文公重耳的霸业。陈蔡卫郑等中小诸侯国正是因为缺少得力的执政国相,所以国力不振,成为晋楚齐等争霸的附庸和牺牲品。齐国在齐桓公之后国力一直不温不火,国

  • 诗歌|三都河:晏子使楚

    历史解密编辑:巴渝文学标签:楚王,膂力,君王,枭雄,诗歌,三都河,晏子使楚

    文/三都河你以不足五尺之躯创下的高度两千年来又有几人能够达到把人当狗看的反被戏弄成狗嘲笑侏儒的小门夹痛了楚王的尾巴高大威猛有什么用膂力过人有什么用仅仅用两只桃子就杀了三个彪悍的汉子对你不应该用长度来衡量对你不应该用重量来衡量长度和重量衡量不出你的分量你是秤上的准星专门衡量别人多少君王或枭雄经你一拨拉

  • 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 第43课《晏子使楚》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晏子,晏子使楚,齐国,晏婴,楚王,楚国

    壹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

  • 对比的历史很有趣(18)说客的学问-晏子使楚,赵咨使魏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晏子,赵咨,曹丕,孙权,魏国,于禁

    一.晏子使楚《史记·管晏列传》记载: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晏子者,饱学之士,“食不重肉,妾不衣帛”,恰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袁艾:跨文化视野下“沉默”的开展与践行——从《晏子春秋》谈起

    历史解密编辑:文以传道标签:孟子,墨子,孔子,庄子,管仲,韩非,论语,袁艾,晏子春秋

    袁艾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摘要:尝试突破沉默(“默”)与言说(“言”)二分的范式,以《晏子春秋》中关于“沉默”的功能与对待“沉默”的态度为例,全面深入早期中国的诸种“沉默”观。在西方的宗教和神学、语言学、传播学和文学等领域,“沉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沉默”并不意味着言说的缺失

  • 当你被人排挤时,看看“晏子使楚”里的五句话,就知道如何回击了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晏子,管仲,俊杰,楚国,齐国,晋国,晏子使楚

    常在人群混,哪能不合群?人只要走出家门,就得面对职场、事业等,无法做到绝对的不合群。一方面要依靠群体,获得利益,一方面要被群体依靠,显示能耐。可是,别人凭什么和你合作,你又凭什么加入利益的圈子?靠委屈自己换来的“合群”,显然不会被人看好,甚至会被人厌恶。春秋时,晏子作为齐国的大臣、使者,去了一趟楚国

  • 晏子秦岭大熊猫《母子》获第四届国际具象艺术大赛“荣誉奖”

    历史解密编辑:时事焦点标签:晏子,母子,大熊猫,秦岭,艺术,油画

    第四届国际具象艺术大赛获奖证书获奖作品《母子》 布面油画 90㎝×120㎝9月2日第四届国际具象艺术大赛评选在美国洛杉矶揭晓,中国画家晏子选送的油画秦岭大熊猫系列之《母子》获荣誉奖。第四届国际具象大赛是2019年由国际具象艺术大赛组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每年一届的国际性具象艺术作品大赛,今年有66个国家的

  • 初心讲堂廉洁篇|晏子的“廉政为本”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廉洁,晏子,廉政,实干家,政治家,初心讲堂,廉政为本

    晏婴,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思想、言行、事迹主要记载于《晏子春秋》中。晏子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从而形成了“廉政”一词。晏子廉政思想最突出的表现是重民与爱民,强调统治者自身廉洁的重要性。晏子是一个实践型的政治家、实干

  • 眼看就要做同事了,晏子为什么拆孔子的台?

    历史解密编辑:趣评标签:孔子,晏子,晏婴,齐国,墨子,论语

    话说孔子生活的时期,真是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时代之所以伟大,往往是因为有伟大的人物。孔子活着的时候,专门出差去洛阳,坐了几天牛车,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老子。两人相谈甚欢。儒家的创始人兼大BOSS,和道家创始人兼大BOSS,要搁今天,怎么着也相当于乔布斯拜见任正非吧。齐国名相晏婴,就是传说中的晏子,和孔子也

  • 晏子识才

    历史解密编辑:南海网海南新闻标签:晏子,齐国,晏子春秋,丞相,车夫

    《古圣贤像传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本)中的晏子。晏子是春秋后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公元前556年,其父晏弱死后,继任齐卿,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辅政长达四十多年,传世有《晏子春秋》一书,是战国时代后人搜集有关他的言行编辑而成。晏子识才不拘一格,有独到的眼光。他任齐国宰辅之时,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