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晋襄公垂拱而治,执政七年却几丧霸业,也许是这一因素导致!

都说晋襄公垂拱而治,执政七年却几丧霸业,也许是这一因素导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琳讲故事 访问量:3432 更新时间:2023/12/26 16:13:03

公元前627年,父亲过世后,晋襄公继位。晋襄公,名欢,秦女穆嬴为他夫人。对于晋襄公,史书中多表现他的垂拱而治,史学家也大多对他评价甚高。学者全祖望,在他的《鲒崎亭集外编》中,就将晋襄公评为春秋五霸之一;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秦史著名专家童书业,先秦史及考古学家李伯谦等人,都公认晋襄公为当时霸主。

晋襄公时期,晋国是江湖霸主是不错的。然而细读《左传》后却发现,在晋襄公执政七年时间里,虽然继承了晋文公的霸业,但到他执政后期,晋国却差点丧失了霸业!

晋国霸业出现危机,与晋襄公执政密切相关。

在晋襄公执政的头两年,晋国就取得了三场对外战争的胜利:崤之战、箕之战、汦(音之)水之战。崤之战是对秦人,箕之战是对狄人,汦水之战是对楚人。三次战役,战胜了江湖上数一数二的三大外敌,此时晋国可谓是如日中天!

然而不到三年,形势就急转直下。

因为在崤山脚下遭遇耻辱性失败,秦人为此卧薪尝胆,持续不断地向晋国发起报复:公元前625年,秦国孟明视率兵入侵晋国,引发了彭衙之战;公元前624年,秦国再次入侵晋国,占领了王官,一度进攻到晋都绛邑郊区,晋人居然高挂免战牌,无人敢应战。

与此同时,南方楚人见晋国忙于应付秦国威胁,也一举出动,吞并了晋国在淮水边上的最后一个盟国——江国,让晋国霸业遭遇到重大危机,几乎难以为继了!

回顾个中缘由,崤之战与秦国决裂,就是一重大失误。得罪秦国,让霸业还未稳固的晋国失去了一强大盟友,却增加一强大敌人,使得晋国短期内都不敢再南下与楚国争霸中原!所以,崤之战虽然获胜,但这场胜利却是得不偿失。

晋襄公作为“带头大哥”,在崤之战发起时不发一声,未能阻止崤之战,当然需要承担重大管理责任!

虽然晋襄公未能阻止崤之战,但崤之战是由强势先轸所推动,虽然后果严重,但也还是有情可原。可关键是,崤之战与箕之战、汦水之战三大胜利,却产生了另一负面效果:晋襄公有些膨胀了。

公元前626年,晋襄公决定要讨伐卫国。

卫成公当年,因为滥杀无辜,被晋文公定罪,后来贿赂了周襄王才得以赦免。然后,卫成公又杀死元咺和公子瑕,再次回国为君。好不容易回国后,卫成公念及晋文公曾经下毒想杀死他,就再也没来晋国朝觐过。

4月,晋襄公派大臣先且居和胥臣则率军前往攻打卫国,攻占了卫国的戚邑(河南濮阳北)。

公元前625年,继位刚两年的鲁文公也没来晋国朝见。

晋襄公去年就因朝见之事讨伐了卫国,自然也不会放过鲁国。所以,马上又派兵前往讨伐鲁国。在晋国强大压力下,鲁文公只得亲自前往晋国,寻求和解。

然而,膨胀起来的晋襄公,对鲁文公姗姗来迟仍然充满了怒意。

4月,晋襄公居然派出自己老师阳处父与鲁文公订盟!阳处父虽然贵为晋襄公老师,但是他在晋国却连卿士都不是。他国国君来与晋国结盟,晋襄公不但自己不出面,甚至连晋国卿士都不让出面,明显就是要侮辱鲁文公!——小小鲁国,竟敢如此怠慢江湖霸主,实在是罪有应得!

同年6月,为了彻底解决卫国不朝见的问题,晋国司空士縠在郑国垂陇(河南荥阳东北)召集诸侯盟会,准备再度讨伐卫国。就在此重要关头,陈共公及时出访晋国,替卫国求情。为讨好晋襄公,陈共公还抓来了去年卫国入侵晋国的主帅孔达!

见卫人前来服罪,晋襄公也就放过了卫国。

晋襄公上台三年以来,晋国西败强秦,东服鲁国,北收卫国,南胜蛮楚,看起来风光无限。可转眼间,他就遭遇到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公元前624年5月,秦穆公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复仇,一度攻击到晋都绛邑郊区;这年秋,楚国又趁秦、晋决裂之际,围攻晋国盟友江国;到公元前623年秋,楚国就吞并了江国!

一年两次重大失利,顿时让晋襄公明白,称霸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并不能为所欲为。如果晋国不能团结多数诸侯国,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盟友一个个失去,最终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晋国孤立无援,无论是秦国还是楚国,都将是晋国的重大威胁!

晋襄公终于清醒过来,开始对前几年的任性行为进行反省。

公元前624年冬,晋襄公主动向鲁文公发出改盟请求,向鲁国致歉。鲁文公再次来到晋国,这次晋襄公亲自出面接待,并隆重地参加了会盟仪式。盟会结束后,晋襄公又设宴款待鲁文公,对鲁国君臣礼遇备至。

在与鲁国完成和解之后,晋襄公又开始了与卫国交好之路。

公元前623年春,晋襄公将卫将孔达放回了卫国。虽然孔达曾经伐晋,但事情却是因晋襄公强行要求卫成公来晋国朝见而起。既然晋国无礼在先,那么放回孔达也就是理所当然之事了。卫成公见晋襄公主动释出善意,也极为高兴。这年夏,亲自前往卫国致意,彻底修复了两国关系。

晋襄公如此重视鲁、卫两国,并不是因为这两国实力有多强,而是因为晋国霸业在秦国和楚国冲击之下,已是出现了难以为继的苗头。如果再不能拉拢其它诸侯国,晋国霸业也许将彻底被晋襄公葬送了。

与鲁国、卫国和解后两年,晋襄公就过世。

传统上,人们都认为他是守成之主,实现了垂拱而治。但从他七年执政生涯来看,前五年时间都任性之极,不但与秦国决裂,还与卫国、鲁国关系闹僵,结果让南方楚国趁虚而入,差点葬送了晋国霸业。

不但在外交上多失政,晋襄公在内政上也出现过两次重大失误。

崤之战后,晋文公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放了被俘的秦国三帅,晋襄公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可是,此举却引发了大将先轸的高度不满,当面斥责了晋襄公。此后不久,先轸就因为无礼于国君自愧不已,在箕之战中不配盔甲杀入敌营,战死沙场!为晋国称霸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一代名将,就如此陨落,令人无比痛惜!如果晋襄公能稍微自主一些,就不至于轻易放回秦国三帅,留下如此多后患,先轸也就不至于枉死了!

公元前621年,因为多位卿大夫过世,晋国急需调整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最开始,晋襄公任命狐偃之子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辅佐。但就在此时,晋襄公太傅阳处父却劝他:“民众不拥戴狐射姑啊,不能让他当主帅。”于是,晋襄公马上招进狐射姑,当面告知他将改任赵盾为主帅:“阳处父说你不受民众支持,不能当主帅!”狐射姑听了,当面不敢发作,内心却窝了一肚子火。后来,狐射姑就找人刺杀了阳处父,自己也被迫逃亡国外。阳处父之死,晋襄公就是最大责任人!如果不是他泄露阳处父的谈话,阳处父何至于被杀?

晋襄公与在内政上的两次重大失误,一次让晋国损失了大将先轸,另一次让自己老师死于非命。对晋国来说,这都是无谓的牺牲。

为何晋襄公会显得如此任性而又不通人情世故?

也许,这才是关键因素:晋襄公继位时,年纪实在太小,不知世事;等他长大稍微懂事之时,却又不幸过早夭亡。

史学界大多认为晋襄公是晋文公夫人偪姞之子,而偪姞又是在晋文公逃亡之前所娶。因而,晋襄公也应该是在晋文公出逃之前出生。如此而言,晋襄公继位时已经成年。

然而,春秋时代,讲究的是“子以母贵,母以子贵”。晋襄公既然已继位为国君,那么其母偪姞地位必然上升为第一,成为嫡夫人。可是,《左传·文公六年》晋国赵盾与狐射姑在讨论晋文公九位夫人排位时,偪姞却仅排第二,排第一位却是文嬴!文嬴,就是晋文公刚到秦国时,秦穆公嫁给他的五位秦女之一。让偪姞的儿子当上国君,却让文嬴作嫡夫人,这与当时风俗极为不符。

其次,秦穆公嫁五位秦女给晋文公时,其实最为看重的是怀嬴。晋文公为讨好秦穆公,还隆重地下聘礼迎取了怀嬴,可见当时晋文公也对怀嬴最为礼遇。因此,出嫁之时,在五位秦女中,怀嬴地位肯定是最高。嫁给晋文公后,怀嬴改称辰嬴。后来,辰嬴为晋文公生下了儿子公子乐。可是,晋文公死后,九位夫人里,辰嬴仅仅排名第九;而晋文公在秦国时娶妻没提到的文嬴,反倒成了第一。如果文嬴没为晋文公下儿子,地位却如此之高,这似乎有悖常理。

因此,晋襄公更可能是文嬴之子,而不是偪姞之子。

如果晋襄公是文嬴之子,那么晋文公去世时,他才不过七八岁,不通世事。正因为年幼,崤之战前大臣们讨论伏击秦国事宜,晋襄公只能旁观,却无法参与讨论;正因为年幼,母亲文嬴一说放了秦军三帅他就放了,却导致了大将先轸的死亡;正因为年幼,所以他才在对待卫、鲁二国不朝之事时显得极为任性;正因为年幼不懂人情世故,才会轻易地将师傅出卖给了狐射姑,使得阳处父冤死在权臣手下……

所谓“垂拱而治”,真相却是他年龄太小,还无法治国!

晋襄公这样的幼君给晋国造成了太多伤害,所以在他死后,赵盾才会想到要立长君,而不是晋襄公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可惜,赵盾没能坚持成功,又不幸地让晋国迎来了一位暴君。

标签: 晋襄公秦国先轸赵盾晋国

更多文章

  • 晋国赵氏为何被灭门?三大势力联合打压,赵庄姬成最大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赵氏,晋国,赵括,公室,齐国,赵盾,赵庄姬,楚庄王,汉高祖刘邦

    前因:公元前601年,权臣赵盾去世;公元前597年,楚国邲之战,大败晋国,称霸中原。后果:赵氏一族几乎被全灭,栾氏、郤氏家族崛起,引发三郤之乱,晋国卿大夫世家重新洗牌。01 下宫之难概述小喵第一次听说赵氏孤儿或者说下宫之难的故事,还是小时候看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在2003年,又被著名作者金海曙改编

  • 中行说为荀林父后代,因汉文帝将其派到匈奴怀恨而进行反汉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刘恒,匈奴,匈奴人,宦官,韩王信,荀林父

    中行说是西汉文帝时人。原为宦者,因不满作为汉匈和亲的随员。中行说出于对汉朝怀恨和自身的政治利益诉求,投降匈奴成为单于的重要谋臣。中行说,“中行”为姓,“说”为名。中行是个古老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姬姓。晋文公时期改三军为“三军三行”(所谓的六军),其中“三行”之一的中行,主将叫荀林父。荀林父姬姓荀氏,

  • 春秋传奇:楚庄王完胜晋军,荀林父无谋丧师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楚庄王,荀林父,士会,赵括

    春秋传奇:楚庄王完胜晋军,荀林父无谋丧师见晋国来的并非全军,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兵法》有云:‘宁可我迫人,莫使人迫我。’诸将既已到齐,吾王可传令,只顾杀向前去。若挫其中军,余二军皆不能存扎矣。”楚庄王果然传令:命公子婴齐同副将蔡鸠居,以左军攻晋上军;公子侧同副将工尹齐,以右军攻晋下军;自引中军两广

  • 匪议东周(二十七)邲之战中楚庄王大胜晋军,荀林父输得太冤枉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晋军,大军,晋国,楚国,周朝,先秦,楚庄王,荀林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在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中,晋楚两国成为针锋相对的敌手。两国为了争霸展开了两次大会战,胜者都成为那个时代最强的国家。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令尹成得臣,由此进入了春秋霸主的行列。而楚庄王则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将楚国的国力发展到了顶峰,足矣睥睨中原。相比于城濮之战两国军将的斗智斗勇,邲之战

  • 晋平公不顾自己的身体,和人们的劝谏,派韩起到齐国求婚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齐国,子产,叔向,晋国,韩起,先秦,周朝,晋平公,韩宣子

    晋平公不顾自己的身体,和人们的劝谏,派韩起到齐国求婚春秋时期,晋国自晋文公称霸以来,一直是诸侯的领袖,而齐国自齐桓公以后,就再也没能重登霸主地位了。晋国传至晋平公的时候,齐景公为了讨好晋国,把年龄最小的公主送进了晋国后宫,没想到,仅仅三个月,齐国小公主就被折磨得一命呜呼了。《左传》记载:“夏四月,韩

  • 匪议东周(三十五)晋楚争霸新模式:晋平公和楚灵王奢华大比拼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楚灵王,诸侯国,吴国,齐国,晋平公

    晋楚争霸是春秋中晚期的主要基调之一,在宋国大夫华元和向戌的努力下,两国终于达成了休兵的协议,战乱纷飞百余年的春秋时代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虽然明面上的战争暂停了,可是两国暗地里还较着劲呢,在各诸侯国面前互相争风吃醋的场面并不少见。在歃血为盟的大会上,两国为了先后还要争执一番,而私下里小动作更是暗

  • 为招待晋平公,十里设马车、黄河架浮桥,一日陕、晋间八次往返!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晋平公,秦国,诸侯国,赵武,晋国

    自秦穆公时起,秦国就与晋国结成了死敌。从此后,秦国始终是晋国的重大威胁,一度令晋国霸业难以为继。秦国居然能左右东周霸主的归属,秦人想来也一定深感自豪。可不幸的是,晋国占据着崤函要道,这是秦国前往中原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没有之一。秦人与晋人成了死敌,秦国也就丧失了众多参与中原政治的机会。在失去晋国这一

  • 晋平公期间国家实力开始衰弱,最终政权落入六卿之手导致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齐国,三家分晋,晋平公,齐景公,晏子

    晋平公,姬姓,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即位之初,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公元前552年,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在位后期由于大兴土木、不务政事,致使大权旁落至六卿。晋悼公去世后,晋悼公的儿子继位,为晋平公。晋平公在位期间,晋国的实力又开始衰弱。晋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

  • 第一次澶渊之盟:在春秋时期,晋平公的高光时刻,究竟所为何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齐国,澶渊之盟,晋平公,齐军,晋军,晋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提起澶渊之盟,我们脑子里第一印象就是发生在北宋的,和辽国签订的和平协议。可是你能想到在此之前的1500多年的春秋时期,也有一次澶渊之盟。这次是晋、齐两国弥合嫌隙,巩固中原反楚联盟的一次盟会,也是晋平公

  • 重耳夷吾之母是两姐妹?不小心就牵出晋文侯“启于京师”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文侯,重耳,周平王,夷吾,秦国,杜预

    《史记·晋世家》记载:“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这是太史公对晋献公三位儿子身世的介绍。然而,太史公说申生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这却有些不太靠谱。齐桓公在鲁庄公九年继位,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