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传奇:楚庄王完胜晋军,荀林父无谋丧师

春秋传奇:楚庄王完胜晋军,荀林父无谋丧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3/12/26 16:17:34

春秋传奇:楚庄王完胜晋军,荀林父无谋丧师

见晋国来的并非全军,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兵法》有云:‘宁可我迫人,莫使人迫我。’诸将既已到齐,吾王可传令,只顾杀向前去。若挫其中军,余二军皆不能存扎矣。”

楚庄王果然传令:命公子婴齐同副将蔡鸠居,以左军攻晋上军;公子侧同副将工尹齐,以右军攻晋下军;自引中军两广之众,直捣荀林父大营。楚庄王亲自援桴击鼓,众军一齐擂鼓,鼓声如雷。车驰马骤,步卒随着车马,飞奔前行。晋军全没准备。荀林父闻鼓声,才欲探听,楚军漫山遍野,已布满于营外,真是出其不意。荀林父仓忙无计,传令并力混战。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晋兵如久梦乍回,大醉方醒,还不知东西南北。“没心人遇有心人”,怎生抵敌得过?一时鱼奔鸟散,被楚兵砍瓜切菜,乱杀一回。杀得四分五裂,七零八碎。荀罂乘着辀车,迎不着赵旃,却撞著楚将熊负羁,两下交锋。楚兵大至,寡不敌众,步卒奔散,荀罂所乘左骖,中箭先倒,遂为熊负羁所擒。

晋将逢伯引其二子逢宁、逢盖,共载一小车,正在逃奔。恰好赵旃脱身走到,两趾俱裂,看见前面有乘车者,大叫:“车中何人?望乞挈带!”

逢伯认得是赵旃声音,吩咐二子:“速速驰去,勿得反顾。”

二子不解其父之意,回头看之,赵旃即呼道:“逢君可载我!”

二子谓父曰:“赵叟在后相呼。”

逢伯大怒道:“汝既见赵叟,合当让载也!”

叱二子下车,以辔授赵旃,使登车同载而去。逢宁、逢盖失车遂死于乱军之中。荀林父同韩厥,从后营登车,引着败残军卒,取路山右,沿河而走,弃下车马器仗无算、先谷自后赶上,额中一箭,鲜血淋漓,扯战袍裹之。荀林父指道:“敢战者亦如是乎?”

行至河口,赵括亦到,诉称其兄赵婴齐,私下预备船只,先自渡河。赵括道:“不通知我们得知,是何道理?”

荀林父道:“死生之际,何暇相闻也?”赵括恨恨不已,自此与婴齐有隙。

荀林父道:“我兵不能复战矣!目前之计,渡河为急。”

于是,命令先谷往河下招集船只。那船俱四散安泊,一时不能取齐。正扰攘之际,沿河无数人马,纷纷来到。荀林父视之,乃是下军正副将赵朔、栾书,被楚将公子侧袭败,驱率残兵,亦取此路而来。两军一齐在岸,那一个不要渡河的?船数一发少了。南向一望,尘头又起,荀林父恐楚兵乘胜穷追,乃击鼓出令:“先渡河者有赏!”

两军夺舟,自相争杀。及至船上人满了,后来者攀附不绝,连船覆水,又坏了三十余艘。先谷在舟中喝令军士;“但在攀舷扯浆的用刀乱砍其手。”各船俱效之。

手指砍落舟中,如飞花片片,数掬不尽,皆投河中。岸上哭声震响,山谷俱应,天昏地惨,日色无光。

后面尘头又起,乃是荀首、赵同、魏锜、逢伯、鲍癸等等一班败将,陆续逃至。荀首已登舟,不见其子荀罂,使人于岸呼之。有小军看见荀罂被楚所获,报知荀首。荀首曰:“吾子既失,吾不可以空返。”

于是重复上岸,整车欲行。荀林父劝阻道:“荀罂已陷楚,往亦无益。”

荀首道:“得他人之子,犹可换回吾子也。”

魏锜素与荀罂相厚,亦愿同行。荀首甚喜。聚起荀氏家兵,尚有数百人。更兼他平昔恤民爱士,大得军心,故下军之众,在岸者无不乐从,即已在舟中者,闻说下军荀大夫欲入楚军寻小将军,亦皆上岸相从,愿效死力。此时一股锐气,比着全军初下寨时,反觉强旺。荀首在晋,亦算是数一数二的射手,多带良箭,撞入楚军。遇着老将连尹襄老,正在掠取遗车弃仗,不意晋兵猝至,不作准备,被荀首一箭射去,恰穿其颊,倒于车上。公子谷臣看见襄老中箭,驰车来救。魏锜就迎住厮杀。荀首从旁觑定,又复一箭,中其右腕。谷臣负痛拔箭被魏锜乘势将谷臣活捉过来,并载襄老之尸。荀首道:“有此二物可以赎吾子矣!楚师强甚,不可当也。”乃策马急驰。比及楚军知觉欲追之,已无及矣。

且说公子婴齐来攻上军。士会预料有事,探信最早先已结阵,且战且走。公子婴齐追及敖山之下,忽闻炮声大震,一军杀出,当头一员大将在车中高叫:“巩朔在此,等候多时矣!”

公子婴齐倒吃了一惊。巩朔接住婴齐厮杀,约斗二十余合,不敢恋战,保着士会,徐徐而走。公子婴齐不舍,再复追来,前面炮声又起,韩穿起兵来到。偏将蔡鸠居出车迎敌,方欲交锋,山凹里炮声又震,旗旆如云,大将卻克引兵又至。婴齐见埋伏甚众,恐堕晋计,鸣金退师。士会点查将士,并不曾伤折一个人,遂依敖山之险,结成七个小寨,连络如七星,楚不敢逼。直到楚兵尽退,方才整旆而还。此是后话。

再说荀首兵转河口,荀林父大兵尚未渡尽,必甚惊皇。却喜得赵婴齐渡过北岸,打发空船南来接应。时天已昏黑,楚军已至羭城。伍参请速追晋师。楚庄王曰:“楚自城濮失利,贻羞社稷,此一战可雪前耻矣。晋、楚终当讲和,何必多杀?”于是下令安营。

晋军乘夜渡河,纷纷扰扰,直乱到天明方止。史臣论荀林父智不能料敌,才不能御将,不进不退,以至此败,遂使中原霸气,尽归于楚,岂不伤哉!

郑襄公知楚师得胜,亲自至邲城劳军。迎楚庄王至于衡雍(今河南原阳西),僭居王宫,大设筵席庆贺。潘党请收晋卒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楚庄王曰:“晋非有罪可讨,寡人幸而胜之,何武功之足称耶?”

命军士随在掩埋遗骨,为文祭祀河神,奏凯而还。论功行赏。嘉伍参之谋,用为大夫。伍举、伍奢、伍尚、伍员即其后也。令尹孙敖叹道:“胜晋大功,出自嬖人,吾当愧死矣!”遂郁郁成疾。

却说荀林父引败兵还见晋景公,景公欲斩林父。群臣力保道:“林父先朝大臣,虽有丧师之罪,皆是先谷故违军令,所以致败。主公但斩先谷,以警戒将来足矣。昔日楚杀得臣而文公喜,秦留孟明而襄公惧。望主公赦林父之罪,使图后效。”

景公从其言,遂斩先谷,复荀林父原职。命六卿治兵练将,为异日报仇之举。此周定王十年(公元前597年)事。

(本篇完)

标签: 楚庄王荀林父士会赵括

更多文章

  • 匪议东周(二十七)邲之战中楚庄王大胜晋军,荀林父输得太冤枉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晋军,大军,晋国,楚国,周朝,先秦,楚庄王,荀林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在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中,晋楚两国成为针锋相对的敌手。两国为了争霸展开了两次大会战,胜者都成为那个时代最强的国家。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令尹成得臣,由此进入了春秋霸主的行列。而楚庄王则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将楚国的国力发展到了顶峰,足矣睥睨中原。相比于城濮之战两国军将的斗智斗勇,邲之战

  • 晋平公不顾自己的身体,和人们的劝谏,派韩起到齐国求婚

    历史解密编辑:小乐丫呀标签:齐国,子产,叔向,晋国,韩起,先秦,周朝,晋平公,韩宣子

    晋平公不顾自己的身体,和人们的劝谏,派韩起到齐国求婚春秋时期,晋国自晋文公称霸以来,一直是诸侯的领袖,而齐国自齐桓公以后,就再也没能重登霸主地位了。晋国传至晋平公的时候,齐景公为了讨好晋国,把年龄最小的公主送进了晋国后宫,没想到,仅仅三个月,齐国小公主就被折磨得一命呜呼了。《左传》记载:“夏四月,韩

  • 匪议东周(三十五)晋楚争霸新模式:晋平公和楚灵王奢华大比拼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楚灵王,诸侯国,吴国,齐国,晋平公

    晋楚争霸是春秋中晚期的主要基调之一,在宋国大夫华元和向戌的努力下,两国终于达成了休兵的协议,战乱纷飞百余年的春秋时代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虽然明面上的战争暂停了,可是两国暗地里还较着劲呢,在各诸侯国面前互相争风吃醋的场面并不少见。在歃血为盟的大会上,两国为了先后还要争执一番,而私下里小动作更是暗

  • 为招待晋平公,十里设马车、黄河架浮桥,一日陕、晋间八次往返!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晋平公,秦国,诸侯国,赵武,晋国

    自秦穆公时起,秦国就与晋国结成了死敌。从此后,秦国始终是晋国的重大威胁,一度令晋国霸业难以为继。秦国居然能左右东周霸主的归属,秦人想来也一定深感自豪。可不幸的是,晋国占据着崤函要道,这是秦国前往中原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没有之一。秦人与晋人成了死敌,秦国也就丧失了众多参与中原政治的机会。在失去晋国这一

  • 晋平公期间国家实力开始衰弱,最终政权落入六卿之手导致三家分晋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齐国,三家分晋,晋平公,齐景公,晏子

    晋平公,姬姓,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即位之初,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公元前552年,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在位后期由于大兴土木、不务政事,致使大权旁落至六卿。晋悼公去世后,晋悼公的儿子继位,为晋平公。晋平公在位期间,晋国的实力又开始衰弱。晋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

  • 第一次澶渊之盟:在春秋时期,晋平公的高光时刻,究竟所为何事?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齐国,澶渊之盟,晋平公,齐军,晋军,晋国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提起澶渊之盟,我们脑子里第一印象就是发生在北宋的,和辽国签订的和平协议。可是你能想到在此之前的1500多年的春秋时期,也有一次澶渊之盟。这次是晋、齐两国弥合嫌隙,巩固中原反楚联盟的一次盟会,也是晋平公

  • 重耳夷吾之母是两姐妹?不小心就牵出晋文侯“启于京师”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文侯,重耳,周平王,夷吾,秦国,杜预

    《史记·晋世家》记载:“太子申生,其母齐桓公女也,曰齐姜,早死。申生同母女弟为秦穆公夫人。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这是太史公对晋献公三位儿子身世的介绍。然而,太史公说申生母亲是齐桓公的女儿,这却有些不太靠谱。齐桓公在鲁庄公九年继位,而

  • 厦门一路沿石刻有11 个字,其典故或与勤王光复周室的晋文侯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鹭客社标签:民国,石刻,曲沃,宗祠,周朝,先秦,周平王,晋文侯,厦门市

    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2022年9月19日晚,我收到一位读者的求助留言。留言中提到其在华侨博物院公交车站附近前往镇海路、妇幼方向(有人修正为厦大方向)的道路的路沿石上发现了“光复周宗我祖勤王回曲沃”等11个字,这显然是一宗祠的楹联。从“光复周宗”看,很可能是指支持周平王东迁的晋文侯,然而,从“回

  • 伍子胥、申包胥:好朋友分道扬镳,谁对谁错?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伍子胥,申包胥,申包,阖闾,吴国,秦国

    春秋时期,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太傅,太子建因受少傅费无忌谗害,连累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次子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申包胥是楚国大夫。伍子胥和申包胥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伍子胥当初逃亡时,来和申包胥告别,说起自己的血海深仇,他咬牙切齿地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你的父兄之仇,

  • 秦哀公出兵救援楚国,并非被申包胥感动,而是为秦国的利益和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楚国,吴国,秦国,秦军,周朝,先秦,秦哀公,楚昭王,申包胥,越王勾践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最为动荡的时期之一,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使的民不聊生,社会发展遭到极大的破坏。然而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成为后世文人推崇的对象。很多故事还被后来者改成戏剧、评书和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教化民间百姓的重要材料。"申包胥哭秦庭"的故事便是典型,他以申包胥向秦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