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樊於期为何放走燕太子身份敏感的他在给自己找后路

大秦赋:樊於期为何放走燕太子身份敏感的他在给自己找后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3484 更新时间:2023/12/9 9:11:20

电视剧《大秦赋》最新的三集剧情,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战争场面了,尤其是五国联军的行军队列,终于不是几个人演出几十万大军的气势了。

可见剧组还是有钱啊,毕竟这样广阔视角的行军队列,不是一般剧组敢拍的,正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借位,尽量不采取高空视角,以图用最少的人拍出最气势磅礴的一面。

不过《大秦赋》这部剧,是实打实的拿钱砸了,看着满屏幕的真人实拍,满屏幕都是人马、刀枪、旗帜,这是在赤裸裸地“炫富”啊。

虽然让所有剧组都这么拍战争戏份太难为人了,毕竟要考虑资金问题,不过也只有这样的场面,才能让人看着爽啊,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古代,兵力优势就是绝对优势,这样的行军队列就是最好的证明。

原本平静的大地愣是被走出了黄沙飞天的场景,偌大的行军队列中,只有战马嘶鸣,兵戈碰撞所发出的声音,这气势才是古战场嘛。

话说回来,《大秦赋》中在五国联军溃败后,樊於期是在抓到燕太子后,又放了他的,这是为何?战场之上私放敌国太子,樊於期是不是傻了?不怕被别人告发吗?而且对于一个一心想上战场立军功的他来说,把太子丹抓住带到嬴政跟前,这个功劳不大吗?

首先剧组的确是想提前埋线,也就是为后来,荆轲刺秦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做铺垫,可是这个铺垫是不是太生硬了?樊於期为何会为了太子丹甘愿冒险,他能够得到什么呢?难道他可以预知未来,所以说卖给燕太子一个人情?

既然《大秦赋》剧情中有此设定,那么樊於期行为的背后逻辑是什么?首先要说的是他无需抓获太子丹来为自己换取军功了,毕竟他和王翦率部牵制住楚军主力,帮助秦军回援就已经获得足够的军功了,抓捕燕太子丹的功劳,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而且注意樊於期和燕太子的对话,其实可以看到,樊於期一开始是没打算放走对方的,他是想带着燕太子回咸阳的,真正让樊於期临时决定放过燕太子的是,燕太子跪拜樊於期,说只要放过他,他就不会忘记樊於期的恩情,这几句话足够让樊於期的观念发生变化。

樊於期的转变源自秦国内部的变化,剧中秦王逐渐成熟,想要亲政的意愿已经是很明显了,但是吕不韦不想那么快交权,无论他用什么理由说服众人,说服自己,但无法改变的一个事实是,吕不韦有延缓甚至阻止秦王亲政的意愿。

随着双方夺权的日益激烈,众人必然要选边站,李斯当然是站在秦王那一边的,曾经追随于吕不韦的门客百官,也开始向秦王靠拢, 这个时候,樊於期的地位就很尴尬了。

是个人就知道,他是吕不韦派去监视秦王的,虽然名义上是秦王的贴身护卫队队长,也就是所谓的郎中,但是这么多年来,他和秦王是不交心的,毕竟樊於期做过什么事情,秦王都一清二楚,这是樊於期想赖也赖不掉的。

这也是为何樊於期一直想建立军功,因为靠着吕不韦是没办法靠一辈子的,只有军功傍身,他才能有一丝希望留在秦国,可以说现在的樊於期就是在给自己找后路。

毕竟吕不韦是不想撒手的,后来成蟜出征时,他还要求樊於期一同出征,当时吕不韦就不想派他去,因为只有樊於期在,吕不韦在秦王身边就有眼睛,这么多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同时还可看清楚一点,那就是樊於期和成蟜的私交也不错,因此可以看到,身份敏感的樊於期是在各方下注,以便自己能够在吕不韦倒台后,自己有一个去处。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樊於期为何要放过燕太子了,哪怕有人告发,他也会在秦王面前卖惨,毕竟《大秦赋》剧中的设定是,燕太子和秦王私交很好,秦王也是不会杀了燕太子,没准也会和樊於期一样,将其放走。

樊於期这是在战场上卖给燕太子一个人情,为的就是,日后秦王和吕不韦夺权之争结束后,如果自己遭受波及,能够有一个去处,在秦国留不下,凭借放走燕太子的恩情,他在燕国就还有一席之地。

最主要的还是樊於期害怕吧,再怎么说,这么些年,自己在秦王身边给吕不韦当眼线,秦王亲政后未必会留着他,与其这样等着落败,不如提前布局,给自己找更多的后路。

更多文章

  • 先秦:荆轲对于樊於期的诺言毁于秦国衣服的低质量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荆轲,樊於期,秦王,嬴政,太子丹,秦国

    荆轲刺秦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的一次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被荆轲的刺杀行为吓了一跳,然后就开始疯狂地报复。第二年就把燕国赶到了辽东去,燕王喜惊慌之下,主动杀了太子丹献给嬴政,想要平息嬴政的怒火。但嬴政并没有理睬燕王喜的讨好行为,很快燕王喜也成了秦国大军的阶下之囚。荆轲刺秦的结果加速了燕国的灭亡,与太子丹

  • 被荆轲献头给嬴政的樊於期,历史上为什么叛逃秦国、投奔太子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荆轲,樊於期,嬴政,秦王,太子丹,秦国

    战国后期,秦国日渐强盛,对六国造成威胁,燕国死士荆轲奉太子丹之命,以献礼朝拜之名刺杀秦王嬴政,最终因阴谋败露而壮烈牺牲。在这个悲壮的刺杀行动中,荆轲不是唯一的牺牲者,早在荆轲出发前往秦国都城咸阳前,就有人主动拔剑自杀,献出首级,作为荆轲顺利觐见秦王的筹码。此人鲜少被人们提及,他是秦国名将樊於期。樊於

  • 历史上,被荆轲献头给嬴政的樊於期,为何会叛逃秦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荆轲,樊於期,嬴政,秦王,秦国,吕不韦

    《战国策.燕策三》中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荆轲刺秦王,讲述的是战国末年,秦将王翦大破赵国,俘虏了赵王,收了赵国的地盘,然后向北挺进,打到了燕国南边的边境。燕国太子丹非常恐慌,便请荆轲去秦国刺杀秦王。荆轲想了想,如何能让秦王信任他,想出的主意是:投其所好。当时秦王正向全天下以千金悬赏樊於期的首级,

  • 神秘的樊於期,是叛将还是嬴政的棋子?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荆轲,秦王,秦军,樊於期,太子丹,秦舞阳

    公元前227年 燕下都燕太子丹在议事厅焦急地走来走去,打发传召荆轲的人还没回来,不会这次又被放鸽子了吧。太子丹很早之前就跟荆轲商量过刺杀嬴政的事,荆轲满口答应,但答应完就没动静了,也不见荆轲做什么准备,太子丹也不知道荆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现在秦将王翦刚刚把赵国给灭国了,并且看起来没打算就此打住,只要

  • 回顾:“巨贪”书记王华元,敛财700多万,用权力抢他人女友

    历史解密编辑:和哥故纪录标签:贪污,敛财,提拔,王华元,广东省委

    权力越大,意味着此前作出的贡献越大,而在摒弃这些好的一面时,也有一些人经常在任职期间大搞不法之事,等到人们反应过来时,才发觉其道貌岸然。本期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做王华元,身为国家公职人员,掌握权力期间,其本人不但没有法纪,大肆贪污受贿,甚至还滥用权力,抢占了别人的女友。而最终,无恶不作的王华元也受到了

  • 车夫羊斟没分到羊肉羹,次日驾马把将军拉去敌营,于是诞生一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宋军,明朝,王振,车夫,羊肉汤,瓦刺

    世人皆说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内心敏感多疑,而小人诡计多端、奸诈无比,但是暗箭难防的都是身边之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将军因忘记将羊肉汤分给负责御马的车夫,便被车夫怀恨在心,第二天就将将军给拉去敌方营地。这件事被传播开来,还形成了一四字成语,流传至今。一碗羊肉汤引发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兵荒马

  • 春秋传奇:晋襄公轻释秦俘,先元帅唾面责君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孟明视,先轸,百里奚,秦国,秦穆公

    春秋传奇:晋襄公轻释秦俘,先元帅唾面责君晋国在崤山击败秦军后,晋襄公同诸将奏凯而归,因为晋文公出殡在曲沃,故先回曲沃。准备还绛之后,将秦帅孟明视等三人献俘于太庙,然后施刑。先以败秦之功,告于殡宫,然后整治墓穴之事。晋襄公墨缞视葬,以表战功。母夫人嬴氏,因会葬亦在曲沃,已知三帅被擒之信,故意问襄公曰:

  • 晋襄公死后,赵盾为什么放弃和秦国修好,拥立晋灵公?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赵盾,秦国,晋灵公,晋国,国君

    晋襄公六年,赵衰、狐偃这些陪着晋文公流亡的老臣,一个个都去世了。晋襄公便提拔了赵衰的儿子赵盾,让他来主持国政。一年后,正值壮年的晋襄公因病去世,留下了一个几岁大的太子夷皋。晋襄公的遗命是想让夷皋即位,让赵盾好好扶持他。但是赵盾却认为晋国前面几十年的动乱都是因为国君太年轻的缘故,所以想立一个年纪大一点

  • 晋襄公是怎么断送了晋国的命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晋国,秦国,先轸,重耳,先秦,周朝,晋襄公,孟明视

    晋襄公的优柔寡断注定了晋国的命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与晋文公的雄才大略相比,晋襄公作为守成之主,其作为要稍为逊之。晋襄公继位的时候,晋文公当年的重臣赵衰、先轸、栾枝、胥臣等,基本尚在朝中,而且已经是晋国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此时晋国国力如日中天,那么,晋襄公将如何来维

  • 晋襄公与晋国权臣先轸之间的权力游戏,在秦国三帅身上展开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晋国,先轸,秦国,秦军,楚王,重耳,周朝,先秦,晋襄公,孟明视,权力游戏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16)主笔:闲乐生崤之战,秦晋之好的两国姻亲间爆发残酷战争,三万秦军在崤山山谷中全军覆没,晋军大胜。第二天,晋襄公同诸将带着俘虏的秦军三帅奏凯而归,他准备将秦三帅献俘于曲沃太庙,然后施刑,以祭祀还在殡宫的晋文公。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晋国上下都欢欣鼓舞,只有一个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