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有句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此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最典型的历史代表人物莫过于周朝的姜子牙,姜子牙80岁出山为相,辅佐周武王讨伐暴纣,创下我国封建时代最长的周朝八百年江山。然而,自古历史也有这么一句话“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岁”。本次探讨的主人公刚好与姜子牙相反,姜子牙八十岁出山,而这位却是年仅十二岁就拜相!他的名字叫——甘罗!
▲ 甘罗(右)
甘罗,战末秦初下蔡(今颍上甘罗乡人)。生卒年月无考。著名的少年政治家。
幼年甘罗 已是智慧超群
在他6岁时,由于爷爷甘茂刚直不阿,得罪了一帮权臣,这些人编制罪名陷害甘茂,秦始皇听信谗言欲除掉甘茂,于是出了一个难题给甘茂,要求甘茂在三天之内找到两个公鸡下的蛋,逾期当斩。而这时候,甘罗自告奋勇替爷爷上朝,秦始皇问及甘茂为何未亲自前来时,6岁的甘罗回道:“我爷爷在家生孩子呢!”秦始皇不解,问:“男人怎么能生孩子呢?”机智的甘罗不慌不忙地说:“男人不能生孩子,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秦始皇一时语塞,从此不再为难甘茂。
▲ 甘罗(右)
甘罗12拜相 屡次帮助秦国遣除障碍
甘罗12岁时,以能言善辩的口才帮秦国遣除障碍,后因出使赵国有功,12岁被秦始皇拜相,之后多次为秦国化险为夷。
甘罗12岁,当时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张他在河间的封地,于是派刚成君蔡泽在燕国作大臣。蔡泽经三年努力,使得燕国国君燕王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吕不韦欲派张唐到燕国作相国,以合燕攻赵。张唐因去燕赵为必经之地,而自己又曾和赵王有过节,且赵王正悬赏重金令人捉拿他,因此不愿前往。
这时,甘罗决定自己去说服张唐。甘罗拜见张唐便问:“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唐答曰:“我的功劳比不上他。”甘罗又问:“您果真自知功不及白起吗?”张唐回答说:“是的。”甘罗继续问:“范雎与吕不韦相比,谁的权势更大?”张唐说:“范雎不如吕不韦的权力大。”甘罗接着说:“当年范雎想攻打赵国,可白起阻拦他,结果范雎在离咸阳七里处绞死白起。现在吕不韦亲自请您前往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将身死何地啊!”张唐听后便说:“那我就因您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准备车马盘缠,择日启程。
▲ 甘罗
在说服张唐之后,甘罗又向秦始皇请命,要求派自己去赵国为张唐清除障碍。
赵国国君赵悼襄王到郊外迎接甘罗,甘罗问赵悼襄王说:“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的事吗?”赵悼襄王回答说:“有所耳闻。”甘罗接着问:“您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悼襄王回答说:“也有所耳闻。”甘罗帮赵王分析道:“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敢背叛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说明秦国不会欺辱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来扩大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丹,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赵悼襄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一带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丹,赵国有恃无恐地进攻燕国,夺得上谷三十六座城邑,送秦国得到其中的十一座城邑。
就这样,甘罗不费一兵一卒,凭着超世辩才和胆识,帮秦国获得十六座城池。
12岁拜相后 甘罗的遁世成谜!
甘罗,尽管他少年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然而,历史上却鲜有人提及,究其原因,就是在他拜相之后不久,突然间从正史上消失! 给世人留下诸多谜题。
那甘罗到底去了哪里?因何消失?对于这一历史谜题,人们众说纷纭,至今皆无确切定论。
▲ 甘罗
有人说他犯了秦律被斩,有人说他在秦始皇清除吕不韦余党中受牵连被诛,有人说他可能泯然众人矣……总之,这位少年英才的后世之谜,正如中国四大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那般,在18岁作下千古名画后便突然消失那样,无人能够确切说出他的所踪。
▲ 王希孟18岁作《千里江山图》
对于甘罗,司马迁评其为:“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後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大意是说,甘罗所行,虽然非君子所为,但是也不失为战国一大谋士。
结语
当然,对于历史上类似甘罗这些天才少年,他们的声名赫起,并没有因为年龄太小而被历史抹杀,尽管,历史不曾详细记述他们因何突然消失,纵然,今人也很难研究明白,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之有志,不在年少岁老,滚滚历史长河,曾经留下他们光辉的一瞬,也就不算枉费此生!
▲ 甘罗
当然,今天提及甘罗,并非完全出于称赞其谋略过人,也非刻意探讨甘罗的去向之谜,而是要告诉大家,少年得志勿需轻狂,早岁落魄勿需悲观,磨砺自己等待时机,“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才是对待人生应有的态度。
『文/淳帧通安,笔名宏罗,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