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小神童”甘罗:12岁时耍耍嘴皮,为大秦赢得16座城池

“秦国小神童”甘罗:12岁时耍耍嘴皮,为大秦赢得16座城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晓晓聊历史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4/1/19 16:53:56

“秦国小神童”甘罗:12岁时耍耍嘴皮,为大秦赢得16座城池

虽然我们总说姜还是老的辣,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志不在年高。

一个人的才学与胆识并不会随着年龄而增长,满头白发的老翁也不见得会比得上少年,秦国的甘罗便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例子。他与秦始皇是同一时期的人,自幼聪慧机敏,遍览群书。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头脑比起身边的政治家,有过之而无不及,仅凭几句话,就使秦国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十几座城池。从今天角度看,甘罗可以称得上是秦国的神童,他的事迹也广为流传。

小小年纪因聪慧过人入丞相门下甘罗的生卒年限不详,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秦国名将甘茂孙子。甘茂侍奉效忠几代秦国君主,曾立下汗马功劳,文武双全的他后来还被任命为左丞相,在秦国享有很高的声望。

或许是因为自小受到父辈的熏陶,甘罗早年就与同龄人拉开了差距,年仅十二岁,就在丞相吕不韦的手下做事,担任少庶子一职。

起点很高的甘罗,基于祖父甘茂的关系,不需要为自己的仕途担忧,的确少走了很多弯路。

但如果不是有真材实学,也很难在众多能人志士中间立足,而他后来的表现,也足以证明这点。

自古英雄出少年,甘罗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智谋与眼界都超乎寻常人。通过当时发生的两件事情,就能看出他的机智与过人之处。

说服张唐前往燕国任相甘罗处于战国后期,当时的秦国尚未统一天下,仍需要对付其它国家。当时吕不韦任秦国的丞相,把持着朝政。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准备进攻赵国来抢夺河间的土地。

吕不韦老谋深算,他清楚赵国的实力,为保万无一失,他并没有直接动手,而是先派自己的人到燕国做官,企图说服燕国与秦国联手攻打赵国。三年后燕国君主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以示合作诚意。

此时的吕不韦喜出望外,作为交换,准备派张唐任燕国丞相。

但没想到的是,张唐根本不愿意去燕国。他推辞说自己曾经率兵攻打赵国,赵国一直记恨在心,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除掉他。

如果前往燕国,必定会经过赵国,张唐不愿意以身犯险,拒绝了吕不韦。

吃了闭门羹的他也不好再勉强张唐,毕竟人家说得的确在理,谁会拿自己的性命做赌注,便失望地走了。

悻悻而归的吕不韦非常生气,甘罗见状,忙问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都道了出来。其实吕不韦只是想找个人抱怨一下,抒解一下心中的不快。

但是谁知道甘罗一听,立刻拍胸脯说自己能够说服张唐。

吕不韦看着眼前这个毛头小子,心想自己都没有办到的事情,这个孩子如何能做到?原本抑制住的怒火再次燃气,他以为甘罗是在开玩笑,便狠狠地责骂了他几句。

甘罗引经据典辩解,他说当年项橐才七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自己已经十二岁了,为何不能担此重任?

吕不韦被甘罗的一席话说服,同意他前去游说张唐。

他前去拜访张唐,并没有直接说明来意,而是谈起范雎白起之间的故事,当年范雎命令白起攻打赵国,结果白起不肯,被范雎绞死。

甘罗问张唐是否比得上白起?答曰:不敢。他又问:范雎和今日的吕不韦相比,谁的权势更大?答曰:自然是吕不韦。

甘罗厉声质问:你既明白自己不如白起,吕相的势力又远在范雎之上,如今同样的事情发生,你竟还违抗他的命令,难道不怕下场比白起还惨?

张唐闻言,害怕的不得了,于是便立刻答应前去燕国任相。甘罗替吕不韦解决了大难题,已经是非常厉害了,但他之后的作为,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游说赵悼襄王,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得十六座城池在张唐确定前往燕国的日期后,甘罗主动要求出使赵国,吕不韦再不敢轻看他,于是向嬴政报告,批准甘罗前往赵国。

甘罗知道张唐曾与赵国结下仇恨,为了替他扫清障碍,保证他的安全,才主动请缨。他刚到达赵国郊外,赵悼襄王便出来迎接。

在之后的谈话中,甘罗丝毫不遮掩秦国和燕国的合作之事,将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派张唐到燕国任相、两国准备一起攻打赵国的事情,全部托盘而出。

其实赵悼襄王对他所说之事早有耳闻,甘罗也没有遮遮掩掩,而是全部摊牌。之后甘罗做出了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他居然帮着赵悼襄王出谋划策,分析赵国应该如何做。

甘罗指出秦国不过是想要赵国河间的土地,如果赵国能够满足这个愿望,那么秦国愿意帮助赵国攻打燕国,损失几座城池,换取燕国广阔的天地,岂不美哉?

赵悼襄王被他说动了,先将河间的五座城池送给秦国,秦国也送回太子丹,与燕国终止合作。

没有了秦国护佑的燕国,根本不堪一击,赵国立刻出兵攻打燕国,占领了燕国三十多座城池,并将其中的十一座送给秦国。

就这样,伶牙俐齿、足智多谋的甘罗,不费吹灰之力,便为秦国赢得了十六座城池。

想必古人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便是如此吧。甘罗的出其不意,其实正好猜中了赵悼襄王的心思。

赵国担心秦国和燕国联手会对自己不利,想方设法阻拦,但燕国和赵国都没有想到,秦国会突然转变战略,与赵国合作。

甘罗此行想必早已同嬴政与吕不韦商量过,燕国毕竟是小国,即使两国联手,恐怕也难以在赵国那里讨到便宜。

与其冒险攻打赵国,不如转变思路,借赵国之手达到相同的目的。

年纪轻轻的甘罗立下如此大功,被嬴政拜为上卿,成为秦国的宰相。其实他只比嬴政小三岁,这样看来当时的秦国真的是人才辈出,他与嬴政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至今,大家都十分佩服这个年轻的宰相。但不知为何,此事过后,他就销声匿迹再没有出现过了,相必他的消失与吕不韦失势有一定的关系。

更多文章

  • 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神童甘罗:这还不简单,后甘罗官拜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甘罗,秦王,秦国,秦武王,丞相,吕不韦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利益史上,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但是比起他们,更让人向往的莫过于是那些留名青史神童,毕竟谁不梦想着能够有天纵奇才,年少得志的一生呢?在这些神童里最出名的莫过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甘罗,他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年少丞相的传奇,“12岁官拜上卿”,受到了整个秦国的尊重和赞誉。按理来说,这样的神童

  • 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神童甘罗:这还不简单,后神童甘罗官拜上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求知所标签:甘罗,嬴政,秦王,白起,秦国,应侯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位神童。他们天资聪慧,年纪轻轻便得到了上位者的赏识和器重。在众多神童中,甘罗十二为使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也出现过很多传奇的人物。而甘罗作为秦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流传至当下的故事,更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这位年纪轻轻的神童,在秦

  • 秦国没人才了吗?仅12岁的甘罗怎么成了丞相?后来,甘罗为何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甘罗,张唐,秦国,丞相,秦王,吕不韦,四大名将

    “李斯大声说道:甘罗必死!”这是《流血的仕途》中的一个细节。甘罗是谁?为何在12岁成名,然后就此销声匿迹了呢?1、甘罗主动请缨,承诺解决“人事问题”秦惠文王时期,有名将甘茂,学百家之书,文化相当深厚。此人后来担任秦国宰相,获得赏赐无数。甘茂很出名,儿子不出名,但孙子更出名。孙子就是历史当中赫赫有名的

  • 神童也有失误,甘罗十二为丞相,却死于女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甘罗,秦王,丞相,吕不韦,张唐,秦国

    中国历史悠久,出现很多早慧的神童。司马光不仅砸缸救友,七岁时,便“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蔡文姬六岁就无师自通,掌握了音律;项橐7岁时把孔子考倒,后世尊为圣公;东方朔2岁即能暗诵《魏史》;骆宾王6岁即写下传诵千古的《咏鹅》诗。但是若论到年龄最小便获得官职最高的神童,莫过于甘罗。

  • 中国名将之先轸——"兵者诡道"的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风云汇标签:先轸,晋军,晋国,敌国,君主,诸侯国,兵者诡道

    晋国名将先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军事家,其卓越的武艺和智谋,让他在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先轸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成就和影响。先轸(?-前628年),字子长,姓姬氏,出生于晋国卫地。他曾经担任过晋国的少师和左师,是当时晋国很有名望的贵族。当时,周边各国烽火戛然而止,显得风

  • 东周列国故事269成德臣中了先轸的计策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德臣,先轸,齐国,秦国,楚王

    东周列国故事269成德臣中了先轸的计策陈蔡郑许国地图斗越椒曰:“吾主曾经叮咛不可以轻易作战。如果元帅要作战,还需要去禀告再行动啊。何况齐国、秦国曾经为宋国求情,也痛恨元帅不答应,必定会派兵来帮助晋军。我国虽然有陈、蔡、郑、许国帮忙,也恐怕不是齐国和秦国的对手。必须回去请求增加兵马,才可以去作战。”成

  • 春秋传奇:先轸设计,崤山败秦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孟明视,先轸,大将,晋军,晋兵

    春秋传奇:先轸设计,崤山败秦晋襄公在曲沃殡宫守丧,闻谍报:“秦国孟明视将军,统兵向东去,不知何往?”襄公大惊,即派人召群臣商议。先轸预已打听明白,备知秦君袭郑之谋,遂来见襄公道:“秦违蹇叔、百里奚之谏,千里袭人。此卜偃所谓‘有鼠西来,越我垣墙’者也。急击之,不可失!”栾枝进言:“秦有大惠于先君,未报

  • 论兵家世人大多只知孙子、吴起,先轸可也丝毫不逊色

    历史解密编辑:公子霜尘标签:吴起,先轸,卫国,秦军,宋国,楚国,春秋战国

    兵家有四圣之说,其中兵圣孙子打造出了春秋末期强大的吴国,退隐后著书立说,写成兵家经典《孙子兵法》;而亚圣吴起一手打造的魏武卒,创下了“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外战的高胜率。因著作《孙轸》失传、司马迁未为立传等原因,使得年代早于上述二人的先轸名声不显,但其的的确确也是兵家的一位杰出人物,在城濮

  • 城濮决战前:晋人连下二国楚军死命围宋,看先轸如何将死棋走活!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宋国,齐国,先轸,曹国,鲁国,重耳

    公元前637年,宋襄公去世,儿子宋成公继位。虽然对宋成公来说,楚国是杀父仇国,但迫于压力,他却不得不向楚国低头。公元前636年,宋成公亲自前往楚国,与楚成王议和。可不到一年,江湖形势就发生了巨变:刚回国的晋文公坚决出兵,一举平定姬带之乱、扶持周襄王重登王位,初露霸主风范。见晋国正蒸蒸日上,与晋文公交

  • 如果只能在春秋时代选出一位名将,那么作者认为,这个人会是先轸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秦国,齐国,郑国,先轸,秦军,宋国

    (晋文公重耳 形象)公元前636年,晋国的国君,是晋文公重耳。这位仁兄,很了不得。晋文公原为晋国世子,因内乱出逃,一走就是十九年。风餐露宿,流落街头,晋文公卑躬屈膝地向别人乞讨过,也曾经和路边的野狗抢吃的。他曾经因为半块馊掉的馒头而和其它乞丐大打出手,也曾经因为好几天吃不上饭而命悬一线。天地不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