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故事:皇帝要吃公鸡下的蛋,甘罗:小事一桩,后甘罗官拜丞相

民间故事:皇帝要吃公鸡下的蛋,甘罗:小事一桩,后甘罗官拜丞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邓强兴娱乐 访问量:4656 更新时间:2024/2/8 15:02:56

文 |柚子

编辑 |束竺

鸡蛋,几乎是家家户户厨房里都有的食材。它不仅营养丰富,味道也十分可口,在擅长厨艺的人手中,蛋更是能千变万化,让人百吃不厌。

古往今来,人们对蛋的热爱一直十分浓烈,也衍生出了不同的喜好。

有人喜欢吃农家散养的鸡蛋,于是衍生出了专门的“柴鸡蛋“、”笨鸡蛋“;有人喜欢吃经过不同处理的蛋,于是有了”皮蛋“”咸蛋“”变蛋“等等;有人喜欢吃不同成长阶段的蛋,于是有了专门的”毛鸡蛋“、”活珠子“……

早在先秦时期,也有人对鸡蛋产生了特殊的需求:他要吃公鸡蛋!

如果是在现今社会科技发达,抛开伦理道德的因素,也许真能让他满足这个离谱的要求。但是在先秦时期,这个要求不啻于天方夜谭。

当时,有一个孩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公鸡蛋的长生路

公鸡蛋这个离谱的词是怎么在先秦时期出现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基本都是明面上是一体的:我们都是同一个国家的,外敌来了大家都会团结起来一起抵御。但是内里都是稀碎的,这是个小国家,那也是个小国家。

大家都属于还留有周朝的余荫,文化体系其实也大差不差。大家相互之间打来打去,国君忙着拉同盟,不是去打领土就是想办法自保,忙得焦头烂额。

国君们对于自己的事业都有一些独特的执着。有的是希望继承家业,祖辈留下的财产不能败在自己手里了。

有的是沉迷享乐,一统天下才能永葆快乐。有的战战兢兢,只想做一条咸鱼,天天都在考虑该抱哪个国家的大腿了。

秦王也有自己的执着。他想要将自己的地盘扩大,最好能够统一全国,胜过周朝。

为了能达成梦想,他觉得自己必须活得够久,才能不断开疆扩土,开创新的盛世。秦王开始了追求长生之路。

机缘巧合下,秦王从道士那里得知,公鸡蛋可以长生。

换成现在,基本没人信这种鬼话,甚至会反手一个暖心电话,送他去吃国家饭。

但是在当时,百家争鸣,各种文化异彩纷呈,人们信什么的都有。插一句,我国真正大规模破除封建迷信要到近现代。

因此,道士的话虽然现在听起来荒谬,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可信度并非为零。

对于致力于追求长生的秦王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希望。

当时没有被长生虚梦蒙蔽双眼的大臣们,纷纷委婉阻止。传出去,真的会变成大家的笑话,以后再别的国家面前又多了一个需要抹去的污点。

但秦王很坚决,一定要找公鸡蛋。长生的萝卜就吊在眼前,很难不去试试,况且这比人牲什么的友好多了。

以秦王的身份自然是不需要亲自去寻找。那么派谁去呢?

器重的臣子们?不可能!秦王虽然是很想长生,但是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在的,得了长生丢了国家的事他可不会去干。

让得力的手下抛下手里的国计民生就为了寻一颗缥缈的公鸡蛋,怎么看都是昏君才干得出来的事吧?

下令让百姓去找?也不行!各国之间奸细蹿来蹿去的,发告示给百姓,不就等于告诉各国奸细:我有一个漏洞,你们想干掉我的可以抓住机会各凭本事了!

他虽然挺迫切的,但也不想和公鸡蛋同归于尽早登极乐。

王思来想去,这事只能自己找个合适的人选低调进行。这个人做事必须妥贴些,不至于还没找到公鸡蛋就让事情家喻户晓,也要手中有些权势,能调动一些资源避开一些耳目,还要……

思来想去,秦王终于在大臣们中间找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有的资料说是甘茂,有的资料说是甘茂的儿子,也没有确定的结论,以下就暂时统称为甘大臣。

秦王把甘大臣喊进宫,交给了他这项重任,并给了他一个期限,告诉他期限内交不出公鸡蛋就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罪责。

甘大臣很忧心。他也不相信道士的话,觉得他在胡说八道忽悠秦王。现在,他不得不违背自己的信念,暂时代入秦王的信仰,然后去找一个他觉得不可能会出现的东西。

等着他的基本就是牢狱之灾。这个时候秦国还实行连坐,也就是说甘大臣的家人也要一并受罚。

甘大臣没办法,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同时还得注意善后,不能让这件事成为别国嘲笑秦国的话柄。

然而,派出去的人是一拨一拨,传回来的消息没一个能用的。

甘大臣觉得心力交瘁,在家里愁眉不展连连叹气。离秦王给的期限越近,甘大臣就越是坐立难安,生出了一种天要亡我的绝望感。

他只能继续着之前的安排,明知希望渺茫也只能等待——等待有手下人传回消息告诉他,出现了不可能会存在的公鸡蛋。

2、生孩子的大臣

甘大臣家里有一个小辈,名为甘罗,从小就被家里长辈带在身边,展现出了异常的聪慧头脑。(这里长辈是甘茂。)

甘罗看到最近一段时间家里的氛围很是沉闷,甘大臣又总是皱着眉头,他断定家里一定是出了大事。

小小年纪的他不想只是一无所知地旁观,他也想为家里出一份力。

他主动去询问甘大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甘大臣看到年纪小小的甘罗,却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一方面,反正都死到临头了,无辜的甘罗也要受牵连了,他索性也不再隐瞒。

另一方面,甘罗是他看着长大的,从小就具有超越一般人的智慧,甚至比起一些大臣也不遑多让,他想不如让甘罗试试看,也许他有什么办法。

于是甘大臣就把整件事情都告诉了甘罗。

甘罗听完后想了想,就有了主意,他告诉甘大臣明天自己代替他去上朝,就能把事情解决。

甘大臣一听甘罗有办法,立马就答应了。虽然这样的作法不符合规矩,但是现在全家都要遭殃了,还不如放手让甘罗去做,成功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不成功也不会比现在更糟糕了。

第二天,当秦王在朝会上准备拿自己的公鸡蛋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站在甘大臣位置上的小小甘罗。

这是前所未有的事,秦王觉得有些奇怪,不过他更关心自己的公鸡蛋,暂时不打算立刻治罪。

秦王询问甘罗,为什么甘大臣没有来上朝。甘罗不像同龄的孩子一般见到气场强大的秦王就胆怯,他不慌不乱,神情严肃认真地回答,说是甘大臣在家里努力生孩子。

秦王觉得不可思议,仿佛被一个小孩子愚弄了,生气地指责甘罗在胡说。从来只有女子会生孩子,男子怎么可能会生孩子?

甘罗并没有因为秦王生气而有所退缩,他接着男子不会生孩子,将把话题转到了公鸡蛋。

秦王其实话说出口心里就有些隐隐地明白了,再加上甘罗把话一挑明,他也就彻底醒悟过来了。

甘罗的举动,不仅挽救了自己的家族,也成功让自己的聪慧被所有人记住。

少为丞相

在公鸡蛋事件之后,大臣们提到甘大臣都会想起他家小小年纪的少年——甘罗。

而甘罗也很争气,作为自小被甘茂亲自教导的孩子,他越长大就越是聪慧,犹如一颗珍珠,随着岁月的增长在甘家这个蚌壳的悉心养护下,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光芒。

罗成为了少庶子,在丞相吕不韦手下做事。

少庶子是什么概念?翻译一下,就是当时年轻的家臣。很难用现代的什么地位去等同于这个职位。只能粗略片面地表述下,就是丞相最核心的智囊团。

丞相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家臣,丞相有什么要去做的,找家臣。有些家臣也许在明面上的权力不是很大,但是实际上,他因为背靠丞相,能够调动的资源是十分庞大的。

这种体系,是春秋战国的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政治体系,有些国君势弱的国家,权利甚至集中在家臣手中。

可以说,甘罗小小年纪就做到了许多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做到的事。

但甘罗并不满足于此,自小在身为丞相的祖父的教导下,显然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明确远大的期待。为此,甘罗一直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机会,能让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才智。

这年,秦王和丞相吕不韦把目光放在了赵国。但是想要拿下赵国,只靠秦国自己的力量有些困难。

秦国必须找个盟友,才能保证最大限度的安全和利益——和秦国一样紧挨着赵国的燕国就很合适。

但说服燕国并不容易,更难的是,秦国还要在结盟的基础上尽可能获取利益,因此出使燕国前去商谈结盟的人选非常重要。

吕不韦早前已经派了蔡泽打入燕国内部。蔡泽早年曾智辩范雎,不论是思维还是外交语言能力都十分出色。他在燕国站稳了脚跟,说服了燕王答应结盟之事。

现在,秦国需要有人出使燕国,以示诚意并定下结盟细节。吕不韦选择了张唐,但是张唐不肯去。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性比较强,某个人才和另一个国家有仇怨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有些特殊的人才甚至是因为在本国犯下大罪而出逃外国。

张唐不愿意去,是因为出使燕国要经过赵国。张唐曾经是秦国攻打赵国的主力人员,赵王恨他恨得牙痒痒,在国内下了一道专门针对他的命令。

张唐如果经过赵国,一个不慎,是真要吃一顿苦头的。

吕不韦也知道情况,但是张唐真的拒绝了他也不能强压着张唐去。吕不韦犯愁了,张唐不愿意去,一时间他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选。

甘罗了解到这个情况,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主动去见了吕不韦,说自己可以去说服张唐出使燕国。

甘罗主动找到张唐,他并不是硬生生地去转达吕不韦的命令,而是先和他聊天。

甘罗询问张唐他和白起相比怎么样。张唐回答,自己的功劳比不上白起。甘罗确认了一遍。

然后他没有接着白起的内容再问下去,转而问张唐,范雎和吕不韦谁的权势大。张唐回答是吕不韦。甘罗又确认了一遍。

这时,甘罗才把刚才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问句联系起来,通过一个事实说服了张唐。当年范雎想攻打赵国,白起阻拦,后被范雎绞杀,而现在张唐正是处于白起的位置上。

张唐瞬间就想明白了,他答应听从吕不韦的命令。不久,张唐就备好了车马,准备出发。

其实到了这里,甘罗的任务可以说是完美完成了。但是,他想的远比一般人更完善。他知道,这件事并不是光靠说服张唐就能达成的,赵国仍是阻碍秦燕结盟的绊脚石。

甘罗又主动向吕不韦发出请求,自己前往赵国,说服了赵国国君以出让领土为代价和秦国结盟。

之后,赵国按照结盟的计划,攻打了燕国,秦国作为盟友又得到了一些领土。

在这场和两个国家的结盟计划中,甘罗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成功劝服了张唐,还推波助澜帮助秦国以较小的代价拿下了大片领土,充分展示了自己。

最终,甘罗年仅十二岁就官拜丞相,成就了古代的一个传奇。

甘罗小小年纪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大难题,不仅保全了岌岌可危的家族,也让秦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退可保家卫国进可开疆拓土。

在甘罗十二岁登上丞相之位后,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就戛然而止了。有的人猜测甘罗是生了重病不治而亡,有的人猜测他是被政敌嫉妒所暗害,也有的猜测他之后平平凡凡泯然众人无事可书写。

事实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也只能期待未来有更多的证据能出土,才能让我们能够解开对这位少年天才之后人生的疑惑。

甘罗的人生不可复制。他生而天才,又从小接受作为宰相的祖父甘茂一对一的教导。

这种几乎出生就站在顶点的条件,是我们普通人所不能做到的。用开玩笑的话说就是,甘罗投胎的技术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人。

但这些不足以让甘罗流传后世。历史上这样的人数不胜数,大多数也许能在当世被人羡慕,却不会在史书上留存有只言片语。

那我们为什么到了现在还会对甘罗的故事津津乐道呢?我想大多数人是在寻求他身上我们一般人也可以拥有的特质。

我们想要像甘罗一样,面对危险,仍能冷静思考从中找出相对完善的解决办法;面对不合理的权势和要求,仍能不卑不亢地反驳坚持自己的风骨;面对困难,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抓住机会逆风翻盘;面对工作,能够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想要的未来。

更多文章

  •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详解“甘罗十二拜相”的人生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荣一尘讲谈标签:张唐,秦国,嬴政,应侯,白起,燕国,吕不韦,甘罗十二拜相,秦始皇统一六国

    自古有句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此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最典型的历史代表人物莫过于周朝的姜子牙,姜子牙80岁出山为相,辅佐周武王讨伐暴纣,创下我国封建时代最长的周朝八百年江山。然而,自古历史也有这么一句话“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活百岁”。本次探讨的主人公刚好与姜子牙相反,姜子牙

  • 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 甘罗, 这还不简单, 后甘罗官拜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大庆标签:甘罗,秦王,嬴政,丞相,秦国

    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岁月长河当中,出现过诸多的少年英雄,放在今天的时代来讲就是“天才少年”。比如说7岁就能《咏鹅》的骆宾王。六岁就能听弦知雅意的蔡文姬,但这些天才少年中,有的就像“伤仲永”一样,长大之后“泯然众人矣”,还有的就却像甘罗成为少年贤臣,甚至在后来的政治王朝当中展露头角。甘罗是秦国左丞相甘

  • 为什么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甘罗?

    历史解密编辑:平原杉杉标签:甘罗,秦国,张唐,秦王,嬴政,史记,西汉,汉朝,司马迁,吕不韦,科学家,历史学家

    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给我讲过“甘罗”的故事,爷爷讲的甘罗与史书中所记载的差距还是蛮大的,民间传说与史书记载哪个可信度更高呢?民间戏曲中的名相小甘罗这是写完《姜子牙》和《顺昌大捷》之后,突然间想,何不为甘罗也添上一笔?于是查找史书、翻阅资料,以期找个完整的叙述,可结果也只是到十二岁之后,便无了记载,至于

  • 秦王要吃公鸡生的蛋,神童甘罗:这还不简单!后来甘罗官拜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甘罗,秦王,秦国,张仪,丞相,秦武王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甘罗十二为使臣”的故事,在由衷赞叹他的天资聪颖之外,也会好奇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其实,甘罗的天分在童年便已经崭露头角,又得到了其家庭的培养和支持,这才使得他成为一代名相。相传,秦王有一次要求甘罗的父亲给他提供公鸡下的蛋,是神童甘罗心生一计,才解了父亲的围。那么,甘罗到底用了什么办法来

  • “秦国小神童”甘罗:12岁时耍耍嘴皮,为大秦赢得16座城池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甘罗,秦国,张唐,白起,应侯,嬴政,吕不韦,四大名将

    “秦国小神童”甘罗:12岁时耍耍嘴皮,为大秦赢得16座城池虽然我们总说姜还是老的辣,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志不在年高。一个人的才学与胆识并不会随着年龄而增长,满头白发的老翁也不见得会比得上少年,秦国的甘罗便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例子。他与秦始皇是同一时期的人,自幼聪慧机敏,遍览群书。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头脑

  • 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神童甘罗:这还不简单,后甘罗官拜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甘罗,秦王,秦国,秦武王,丞相,吕不韦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利益史上,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但是比起他们,更让人向往的莫过于是那些留名青史神童,毕竟谁不梦想着能够有天纵奇才,年少得志的一生呢?在这些神童里最出名的莫过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甘罗,他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年少丞相的传奇,“12岁官拜上卿”,受到了整个秦国的尊重和赞誉。按理来说,这样的神童

  • 秦王要吃公鸡下的蛋,神童甘罗:这还不简单,后神童甘罗官拜上卿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求知所标签:甘罗,嬴政,秦王,白起,秦国,应侯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位神童。他们天资聪慧,年纪轻轻便得到了上位者的赏识和器重。在众多神童中,甘罗十二为使的故事,更是广为人知。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也出现过很多传奇的人物。而甘罗作为秦朝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流传至当下的故事,更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这位年纪轻轻的神童,在秦

  • 秦国没人才了吗?仅12岁的甘罗怎么成了丞相?后来,甘罗为何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蓝风破晓标签:甘罗,张唐,秦国,丞相,秦王,吕不韦,四大名将

    “李斯大声说道:甘罗必死!”这是《流血的仕途》中的一个细节。甘罗是谁?为何在12岁成名,然后就此销声匿迹了呢?1、甘罗主动请缨,承诺解决“人事问题”秦惠文王时期,有名将甘茂,学百家之书,文化相当深厚。此人后来担任秦国宰相,获得赏赐无数。甘茂很出名,儿子不出名,但孙子更出名。孙子就是历史当中赫赫有名的

  • 神童也有失误,甘罗十二为丞相,却死于女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甘罗,秦王,丞相,吕不韦,张唐,秦国

    中国历史悠久,出现很多早慧的神童。司马光不仅砸缸救友,七岁时,便“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蔡文姬六岁就无师自通,掌握了音律;项橐7岁时把孔子考倒,后世尊为圣公;东方朔2岁即能暗诵《魏史》;骆宾王6岁即写下传诵千古的《咏鹅》诗。但是若论到年龄最小便获得官职最高的神童,莫过于甘罗。

  • 中国名将之先轸——"兵者诡道"的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风云汇标签:先轸,晋军,晋国,敌国,君主,诸侯国,兵者诡道

    晋国名将先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军事家,其卓越的武艺和智谋,让他在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接下来我将为您介绍先轸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成就和影响。先轸(?-前628年),字子长,姓姬氏,出生于晋国卫地。他曾经担任过晋国的少师和左师,是当时晋国很有名望的贵族。当时,周边各国烽火戛然而止,显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