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学而篇》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学而篇》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晚桑榆 访问量:4318 更新时间:2023/12/21 4:28:00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子禽:姓陈,名亢[gāng],字子禽。小孔子四十岁。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

▲夫子: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后世亦沿称老师为夫子。

▲邦:邦国,城邦。

▲抑:言连词,相当于或是、还是。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自身做到“温良恭俭让”;观察民情是否做到“温良恭俭让”。

温:温柔敦厚而不愚。

良:善良的,道德的。

恭:恭敬、和睦,对人、物都有恭敬心,敬畏心。

俭:不浪费。也指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节制,做事不拖泥带水。

让:谦让,有理性,把自己放在最后。

▲其诸:表示测度的语气。或者,大概。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邦国,必定知道这个地方的政事,是夫子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夫子凭借温、良、恭、俭、让得到的。夫子获得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方法不同吧!”

【学而思】

“温、良、恭、俭、让”既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代表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观察这个地方的风俗人情,就能知道这个地方的教化程度。

【知识扩展】

《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同“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译文】孔子说:“进入一个国家,观察民情风俗就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教化如。其国民如果温柔敦厚,那是《诗》教化的结果;如果通晓古今、事务通达,那是《书》教化的结果;如果心胸宽广,平易良善,那是《乐》教化的结果;如果内心洁净,洞察细微,那是《易》教化的结果;如果谦恭节俭、对人尊重有礼,那是《礼》教化的结果;如果善于文辞、记载史实,那是《春秋》教化的结果。然而《诗》教失误,会令人不通人情世故;《书》教失误,会令人言过其实;《乐》教失误,会令人奢侈放纵;《易》教失误,会令人窥人隐私、相互伤害;《礼》教失误,会令人感到繁琐;《春秋》之教失误,会令人乱加褒贬。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温柔敦厚又不愚痴,那是精深《诗》了;通晓古今、事务通达而又不言过其实,那是精深《书》了;心胸宽广、平易良善而又不奢侈放纵,那是精深《乐》了;内心洁净、洞察细微而又不窥人隐私、相互伤害,那是精深《易》了;谦恭节俭、对人尊重有礼而又不繁琐,那是精深《礼》了;善于文辞、记载史实而又不乱加褒贬,那是精深《春秋》了。”

▲《诗》:《诗经》,孔子时期叫《诗》。

▲《书》:《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疏通知远”是通过学习历史观察现在的政治得失,提出对未来的看法。

▲《易》:《周易》,不是《易传》,《易传》是理解易经的经典著作。《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后来《周易》和《易传》合称《易经》。《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易》是讲天地阴阳,宇宙变化的书。比如,我们都熟悉的“二十四节气”,知道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就可以知道农业生产,预知暖雨雪。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后人夸大《周易》筮法功能的成分,把《易经》当作占问吉凶的方法。

孔子说:“洁净精微,《易》教也”,洁净精微就是要人们保持内心洁净,养成洞察细微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才能观察自然现象,观察社会现象,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实现人类自我的提升。

洞察细微既有正面,也有负面。孔子曰:“《易》之失,贼。”“贼”是伤害之意,因为洞察细微,若是不能保持内心洁净,就会窥人隐私,伤害别人。所以孔子又说:“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做到内心洁净,洞察细微,却不去伤害别人,这是精深《易》了。

标签: 子贡夫子孔子易传周易子禽学而篇科学家

更多文章

  • 孔子:子贡,你的格局小了啊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子贡,孔子,司马迁,道统,法度

    德字在甲骨文中字形是“彳”(chì)加上“直”。“彳”(chì)在古文字中多表示“行走”之义;而“直”字是眼睛上面有一条直线,表示目光看得很正。到了西周的金文,在直的下面又加了一颗“心”,说明古人对“德”的基本要求就是“行正,目正,心正”。今天的人总爱说细节决定成败。这话很有道理,但只能算是“战术”

  • 孔子高徒:子贡、管仲、荀子、孟子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亚太资讯标签:孟子,子贡,管仲,荀子,论语,孔子高徒,儒家思想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著作《论语》被认为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的思想也影响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的文化。孔子的命运是一个复杂的话题。他的生活和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但他本人却没有留下任何实质性的成就。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孔子奉行“仁”,讲究以

  • 子贡为当奴隶的同胞赎身,却不要国家奖励,孔子却说:你做了蠢事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子贡,孔子,高尚,鲁人,诸侯,齐特琴,历史学家,民族乐器

    众所周知,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子贡为人勤学好问,而且善于置办家产,是孔门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个。因此孔子周游列国之时,都需要子贡以财力作为支撑。但是有一次,孔子却罕见地严厉批评了子贡,而且还是在子贡做好事的情况下。《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记载: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

  • 孔子的马偷吃农夫庄稼被抓,高徒子贡要不回马,孔子:让马夫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子贡,孔子,庄稼,农夫,马夫

    有次孔子出游,马跑去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生气地把马扣下,子贡去找农夫要马,赔礼道歉,好话说尽,但马却没要回。孔子让马夫去要,马夫几句话就把马要回了。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客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他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不仅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还被民间信

  • 宁夏孙国友“跪地求水”,有人说他为了赚大钱,岂不闻子贡赎人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子贡,孔子,赎人,孙国友,庄稼汉,科学家

    宁夏灵武市的孙国友的林地断水“跪地求水”视频大火了,开始网上都说孙国友是治沙英雄,为了植树造林跑沙漠呆了二十多年。从意气风发的大老板变成今天面容沧桑的庄稼汉。慢慢说法又多了,有说孙国友是套补贴的,有说孙国友有打着绿化沙漠名义种不适合当地种植的速生林谋求利益的,还有说是煤矿断了水源,孙国友要补偿打不成

  • 子贡问政强调的观点是什么?取信于民!

    历史解密编辑:果胜铁肩问政标签:孔子,商鞅,论语,政绩,为政者,科学家,子贡问政,儒家思想

    子贡问政出自《论语》颜渊 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就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子贡问政原文及翻译: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老师,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孔子回答说三条:“足兵,足粮,民信之矣”。子贡再问,说如果去掉一条,你说去掉什么呢?孔子答:“去兵。”子贡又问:如果

  • 孔子的徒弟子贡,恐怕是孔子众高徒中,最会忽悠人的了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孔子,子贡,齐国,吴国,田常,吴王,科学家,民族乐器,历史故事,中国传统音乐

    孔子的徒弟子贡,恐怕是孔子众高徒中,最会忽悠人的了孔子的徒弟子贡,恐怕是孔子众高徒中最风云一时,最会忽悠人的了。子贡,原名端木赐,孔子给予他的评价是“瑚琏之器”,就是“你太有才”的意思。这位老兄不仅善于经商,还善于从政,孔夫子说他最擅长是“言语”,那么,他在言语方面到底有什么样的成就呢?齐国田常欲兴

  • 《为政篇》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历史解密编辑:晚桑榆标签:子贡,孔子,译文,为政篇,学而篇,科学家,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君子应该先做后说。”【注释】▲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后说。【学而思】真正的君子,多做实事,少说空话,身教重于言传。参读: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子贡 ,孔子何以许之“瑚琏之器”?

    历史解密编辑:古典读书治学生活标签:子贡,孔子,宗庙,君子之风,祭器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瑚琏,宗庙里盛黍稷的祭器。上一章孔子许子贱为君子,子贡也动了心思,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君子,是有这样的心思的。孔子也说过,“君子不器”。而这里,说出“女器也”,可见孔子认为子贡还未达到君子的程度。你看,师生之间的问答,很坦荡。“君子

  • 子贡救了人,没要官府的奖赏,孔子知道后却说:你这样做是在害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心聊史标签:孔子,子贡,宰相,子路,官府,拨弦乐器,乐器,弦乐器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开心地对孔子说:“老师,我救了个人,没要官府的奖赏。”孔子一听,忙说:“你这样做是在害人。”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孔子的故乡鲁国,常有女子被别国诸侯俘虏过去做臣妾。为了解救这些被俘虏的女子,鲁国的律令规定,只要能把被俘虏的女子赎回来的本国人,都可以得到国家的奖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