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子贡为当奴隶的同胞赎身,却不要国家奖励,孔子却说:你做了蠢事

子贡为当奴隶的同胞赎身,却不要国家奖励,孔子却说:你做了蠢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 访问量:2898 更新时间:2023/12/21 7:30:20

众所周知,子贡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子贡为人勤学好问,而且善于置办家产,是孔门弟子中最富有的一个。因此孔子周游列国之时,都需要子贡以财力作为支撑。但是有一次,孔子却罕见地严厉批评了子贡,而且还是在子贡做好事的情况下。

《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中记载: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原来,按照鲁国的法律,同胞沦为其他诸侯的奴隶,如果有人花钱为他们赎身,则可以在国库内拿到报销和奖金。一次,子贡在外经商,看到有同胞沦为奴隶,于是便为他们赎了身。回到国内,品行高洁的子贡自然拒绝了奖金。

但是子贡看似高尚的行为却被孔子严厉批评:“端木赐(子贡本名)这件事做错了,我们鲁国人不会再有人去赎回同胞了。如果你接受国家的赔偿,你并不会有违你的良心;但如果你拒绝接受应得的奖金,其他人也会受到影响而不去赎人”。

有人就要问了,中国人自古就讲究无私奉献,做好事连名都不应该留,更况是索要奖励?孔子视仁义道法为生命。推崇人们做好事并取之报酬,似乎令人有些不可理解。甚至在思想解放、观念开放的今天,也并非会为人们所认同。

但在笔者看来,这恰恰反应了孔子远见卓识的地方。众所周知,社会伦理胎出于个人道德,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社会伦理与个人道德其实也有矛盾的地方。

打个比方,一些动物爱好者赎买一些即将沦为盘中餐的猫狗,并将之放生。从个人道德上来说。他们花费钱财,解放了一批小生命,无疑是善良的、高尚的。但从社会伦理来说,他们的行为简直是灾难。因为猫狗这些小型食肉动物,简直是其他小生命的噩梦。他们的行为只会危害生态平衡,甚至造成严重的生物入侵。

因此,子贡赎买同胞却不收钱,从个人情操上来说是高尚的。但从社会伦理上来说,却破坏了一个良好的秩序。前也提到,子贡是个大富商,即使不收国家的奖励,也不会对他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普通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子贡的财力,若不接受国家奖励,将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子贡赎买奴隶却不收钱,无形中在鲁国内树立了一个道德标杆:那就是赎买同胞,就是不应该寻求回报。当其他人赎买同胞,却国库寻求报酬时,便会被子贡所树立的道德标杆所绑架。人们就会说:“你看看这人,拯救同胞还要回报,简直是伪君子、假善人!”当普通人面临这样的经济以及道德困境,他们自然就不会再选择拯救同胞,而会选择对同胞见死不救、视而不见。

胡适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成为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因此在笔者看来,当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出现矛盾时,应该服从制度、服从社会伦理。

而从国家来说,不应过分强调空中楼阁般、让人敬而远之的“高言伪议。而是应该在在人们报效国家、建功社会、服务民生、勇于奉献、辛劳付出时,给予应有的物质回报与权益保障,而不是一味拔高其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范。

为什么这么说呢?再举个例子。众所周知,按照我国法律,我国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统属国家所有。若无意在我国领域内发现文物,需上报,并上交国家。

前段时间,一位民工发现一把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捐给了国家,结果只获得500元奖励和一面锦旗。一时间舆论哗然,500元加一锦旗甚至成了一个梗。试想,若让这种梗继续流传于社会,还会有人愿意将自己发现的文物捐给国家吗?或许有人宁愿将文物毁掉,也不会给国家。

若做好事却不给表彰,只会伤人又伤心、流血又流泪,袖手旁观、人人为己的漠就会成为时代的面孔。因此在西方很多国家,都会专门立法,奖励做好事的行为。例如德国民法典规定,遗失物的拾得人有权向受领人请求报酬。遗失物值在1000欧元以下者,拾得人的报酬为5%;日本遗失物法规定,接受物件返还的遗失人,须得向拾得人支付该物件价值5%以上、20%以下数额的报酬。

恩格斯认为,“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品行高尚与索取报酬和奖励并矛盾。一方面,大家因做好事受到单位、国家奖励时,应理直气壮地领取,这是你应得的,所有对你的诋毁不过都是键盘侠的道德绑架;另一方面,国家必须重视和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实现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并重。

更多文章

  • 孔子的马偷吃农夫庄稼被抓,高徒子贡要不回马,孔子:让马夫试试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子贡,孔子,庄稼,农夫,马夫

    有次孔子出游,马跑去吃了农夫的庄稼。农夫生气地把马扣下,子贡去找农夫要马,赔礼道歉,好话说尽,但马却没要回。孔子让马夫去要,马夫几句话就把马要回了。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客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他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不仅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还被民间信

  • 宁夏孙国友“跪地求水”,有人说他为了赚大钱,岂不闻子贡赎人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子贡,孔子,赎人,孙国友,庄稼汉,科学家

    宁夏灵武市的孙国友的林地断水“跪地求水”视频大火了,开始网上都说孙国友是治沙英雄,为了植树造林跑沙漠呆了二十多年。从意气风发的大老板变成今天面容沧桑的庄稼汉。慢慢说法又多了,有说孙国友是套补贴的,有说孙国友有打着绿化沙漠名义种不适合当地种植的速生林谋求利益的,还有说是煤矿断了水源,孙国友要补偿打不成

  • 子贡问政强调的观点是什么?取信于民!

    历史解密编辑:果胜铁肩问政标签:孔子,商鞅,论语,政绩,为政者,科学家,子贡问政,儒家思想

    子贡问政出自《论语》颜渊 第十二之第七,“子贡问政”,就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子贡问政原文及翻译: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老师,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条呢?孔子回答说三条:“足兵,足粮,民信之矣”。子贡再问,说如果去掉一条,你说去掉什么呢?孔子答:“去兵。”子贡又问:如果

  • 孔子的徒弟子贡,恐怕是孔子众高徒中,最会忽悠人的了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孔子,子贡,齐国,吴国,田常,吴王,科学家,民族乐器,历史故事,中国传统音乐

    孔子的徒弟子贡,恐怕是孔子众高徒中,最会忽悠人的了孔子的徒弟子贡,恐怕是孔子众高徒中最风云一时,最会忽悠人的了。子贡,原名端木赐,孔子给予他的评价是“瑚琏之器”,就是“你太有才”的意思。这位老兄不仅善于经商,还善于从政,孔夫子说他最擅长是“言语”,那么,他在言语方面到底有什么样的成就呢?齐国田常欲兴

  • 《为政篇》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历史解密编辑:晚桑榆标签:子贡,孔子,译文,为政篇,学而篇,科学家,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君子应该先做后说。”【注释】▲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后说。【学而思】真正的君子,多做实事,少说空话,身教重于言传。参读: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

  • 子贡 ,孔子何以许之“瑚琏之器”?

    历史解密编辑:古典读书治学生活标签:子贡,孔子,宗庙,君子之风,祭器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瑚琏,宗庙里盛黍稷的祭器。上一章孔子许子贱为君子,子贡也动了心思,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君子,是有这样的心思的。孔子也说过,“君子不器”。而这里,说出“女器也”,可见孔子认为子贡还未达到君子的程度。你看,师生之间的问答,很坦荡。“君子

  • 子贡救了人,没要官府的奖赏,孔子知道后却说:你这样做是在害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心聊史标签:孔子,子贡,宰相,子路,官府,拨弦乐器,乐器,弦乐器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开心地对孔子说:“老师,我救了个人,没要官府的奖赏。”孔子一听,忙说:“你这样做是在害人。”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孔子的故乡鲁国,常有女子被别国诸侯俘虏过去做臣妾。为了解救这些被俘虏的女子,鲁国的律令规定,只要能把被俘虏的女子赎回来的本国人,都可以得到国家的奖金。子贡有一次赎了人

  • 每到孔子诞辰,石碑就会泪流不止,是子贡没哭够,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小樊知识库标签:孔子,子贡,石碑,孔林

    9月28日是孔子的生日,每年这一天很多人都会到山东曲阜的孔林祭拜孔子。这里是我国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氏家族墓地,孔子就葬在这里。这里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碑林之一,坟冢10万余座,碑石多达上万块,其中有一块石碑每年9月都会“流泪”。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码错字,石碑在孔子出生的月份流泪

  • 孔子与弟子列国旅游的钱哪来的?原来他有子贡这棵“摇钱树”

    历史解密编辑:上峰视点标签:孔子,子贡,儒家,摇钱树

    在72弟子中,孔子最满意颜回,颜回是他最满意的门生。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子,“弟子孰好学?”孔子答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还夸耀颜回道德高尚:“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但是,孔子最依赖的人,却是子贡。可以说,没有子贡,孔子的思想就难以被发扬光

  • 从“子贡赎人”的典故看600元手机费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子贡,孔子,赎人,典故

    子贡赎人,孔子是有大智慧的。可以看穿事情的本质。吕氏春秋里面的典故,分享给大家。虽然是千年前的故事,但是道理没有变,放在现在还是通的。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