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下》8.29
原 文
禹、稷(1)当平世(2),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3)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4)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5)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译 文
大禹、后稷处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多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入,孔子称赞他们。颜回生当乱世,住在简陋的巷子里,靠一箪饭、一瓢水生活,别人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子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孔子称赞他。孟子说:“大禹、后稷、颜回是一个道理。大禹一想到天下还有人在溺水,就像自己在溺水一样;后稷一想到天下还有人在挨饿,就像自己在挨饿一样,所以才如此急迫。大禹、后稷和颜回如果相互交换位置,也都是这样。假使同室的人打架,为了阻止他们,即使披头散发顶着帽子,连帽带也不系,也是可以的。如果是同乡的邻人打架,也披头散发顶着帽子,连帽带也不系就去阻止他们,那就未免太糊涂了,即使关起门来不理睬也是可以的。”
01
注 释
(1)禹、稷:大禹和后稷。稷:周的始祖弃,舜时为农官。稷无“三过其门不入”事,下文当是指大禹而言。
(2)平世: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3)颜子:孔子弟子颜回,以贤著称。
(4)由:同“犹”。下文“由”同。
(5)被发:披着头发。缨冠:赵岐注:“缨冠者,以冠缨贯头也。”焦循正义:“缨,冠系也。……急于戴冠,不及使缨摄于颈,而与冠并加于头,是以缨为冠,故云缨冠。”被发缨冠形容情况紧急,来不及像平时那样戴好帽子。
本期解读
本章论“禹、稷、颜回同道”。圣贤因所处时代、地位不同,行为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准则是一样的。大禹、后稷为政治领袖,处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故以兼济天下为急;颜回为普通百姓,处在政治混乱的时代,故以独善其身为务。若他们交换了的位置,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最后一段,论对待“同室之人斗者”与“乡邻有斗者”的差别,则反映了孟子亲疏有别的伦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