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至乐篇”:
1.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
颜渊向东到齐国去,孔子十分忧虑。
颜渊就是颜回;十三岁拜孔子为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其称赞最多。
2.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子贡下席而问曰:子贡离开座席,上前问孔子:学生冒昧地请问老师。
子贡就是端木赐,是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曾任鲁国和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回东之齐:颜渊这次往东去齐国。
夫子有忧色,何邪:老师却面呈忧色,这是为什么呢?
3.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chǔ)小者不可以怀大,绠(gěng)短者不可以汲(jí)深
孔子曰,善哉汝问:孔子说,你的提问实在太好了;问得实在太是时候了,表示孔子正想表达。
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当年管仲有句话,我认为说得很好;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小袋子装不下大东西。
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水桶绳索太短,就不能提取深井里的水,长度不够么。’
4.夫若是者, 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 黄帝之道;而重以燧(suì)人,神农之言
夫若是者, 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这种说法,正是认为生命各有其形成的道理,形体各有其对应的用处;也就表示每个人的天赋优势,行为做事方式都是不同的。
夫不可损益:都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
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我这次担心颜回,跟齐侯谈论“尧,舜,黄帝”的主张。
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还进一步推崇“燧人氏,神农氏”的言论。
5.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 ,人惑则死
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齐侯必将用三皇五帝的做法要求自己,但又办不到。
不得则惑 ,人惑则死:办不到便会产生怀疑,被怀疑的人就要面临死亡的危险了。
“至乐篇”认为人生最大快乐就是可以养活性命,这就足矣;庄子对于快乐的看法,可总结为“至乐活身,至乐无乐”两个结论;在这里用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知足常乐”。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