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军事理论家曹刿是怎么死的他指挥过什么战役

军事理论家曹刿是怎么死的他指挥过什么战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4842 更新时间:2024/1/14 14:57:45

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当时齐国攻打鲁国,曹刿为其出谋划策,作战指挥。其中“一鼓作气”的典故就来自于他。历史上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及死亡的日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或许就是指挥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在前684年,由于齐桓公不顾政治大夫管仲的劝说,派了鲍叔牙、公子雍等人出兵讨伐鲁国。在此之前,齐国和鲁国有过几次交战,鲁国全部败了。当听到齐国大军要来攻打时,吓的面容失色,不知所措。这是曹刿就出面了,他就请求见鲁庄王,主动要求自己要为抵抗齐国的军队出谋划策。鲁庄公很是不自信地说,齐国很是强大,我们鲁国是个弱小的国家,怎么能抵抗的了?曹刿反问道:“君王您自己感觉为老百姓们做了哪些好事呢,能使百姓和您一条心来抵抗敌人吗?”鲁庄公很是自责,认为自己虽然时时能想到老百姓,吃穿不能独享,常常分给人们。每次祭祀用的东西,都会如实向神灵交代,除此之外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的疾苦,凡是重要的案件,都是亲自考察,按实情处理,但终究没有强大的信心会认为百姓能够和自己共同抵抗。于是曹刿就向鲁庄公鼓舞道:“既然你都做了这么多,若事实如你所说,我相信我们很快就可以和齐国一决雌雄了。

曹刿的人物形象

曹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名大夫,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在鲁庄公十年的时候,齐国要攻打鲁国,曹刿就为其出谋划策,认为先取得人民的信任再开战,这样作战就会有一定的胜算。

在《曹刿论战》这篇文章中就能看得出,不仅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物,还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见义勇为的平民知识分子。在军事战争上,也算的上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对于他优越杰出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他非常注重战前的一些准备,他认为先取得民众的信任,得到大众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战争有取得胜利的预算。只有具备了“民意”“民从”的条件,才能够上战场,若果连这个条件都没有就去上战场,毋庸置疑肯定战败。

第二点就是他深谋远虑,考虑周到,能够运用正确的战术达到战争胜利。在战争过程中,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并且还善于选择有力的作战时机进行反攻。他善于了解敌方的背景,知彼知己,又不畏强敌,走的每一步都很小心谨慎,最终凭借自己的聪明头脑和军事才能战胜了齐国大军,其次,从鲁军的胜利足以看得出曹刿后发制人的军事战略。

总而言之,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将他的聪明才智和军事头脑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战争,也说明了作战要善于把握时机,取信于民。再次,表现了曹刿的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品德。

曹刿是怎么死的

曹刿身为一名普通的平民,从他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高尚品质,也可以看出曹刿的自信心和对统治者的蔑视,有重视人民力量的远见。

他对待事情谨慎对待强敌、暗中观察敌情,善于捕捉能够利于作战机会的军事才能,他从来在战争上都是保持着临阵从容,胸有成竹的姿态,并且能够善于掌握时机,取得战争胜利。在公元前684年,齐国向鲁国发动了战争,在鲁国迫在眉睫的时候,曹刿英勇挺身而出,凭着自己远见的见识以及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战胜齐国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并且成为有史以来“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总之,他是足智多谋的,和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关于他最后是怎么去世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回到鲁国与齐国的战争中。那是长勺大战刚刚结束,鲁庄公就问他什么时候才能第三次的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的是士气。第一次进攻士气很旺盛,第二次进攻,士气已经消耗了大半。所以要想第三次进攻就必须一鼓作气,勇气十足的进攻,就能把对方打败了。后来鲁庄公又问为什么齐军战败后不趁胜追击,曹刿说道,齐军虽然撤退了,但还是要保持警惕,以防有诈,等我观察后在做战略。庄公听后十分佩服,于是立即拜了曹刿为大夫,并将女儿嫁给他。

在鲁庄公三十年的时候,由于曹刿作乱,被鲁庄的儿子平叛,于是曹刿被赶到了曹刿被赶到莒国,不久后在莒国生病而死。

曹刿论战

在这篇文章里,主要说明了在战争中要如何正确的利用战略部署来打败敌人。这篇文章主要写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齐国与鲁国是邻国关系。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继位,政治腐败,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往莒国和鲁国避难。在第二年的时候,齐镶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害。第三年的时候,齐人又将公孙无知杀死吧,这时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回到齐国争夺君位。没过多久,鲁庄公也亲自带领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皇位。在八月的时候发起战争,鲁国军队大败。齐桓公逼迫鲁庄公杀死了公子纠。后来在鲁庄公十年的时候,齐国找了一个借口以鲁国帮助过公子纠夺皇位,于是再次起兵,在长勺发起战争。这也就是文章所记录的一个重要内容。

更多文章

  • 屡战屡败的曹沫与长勺之战中足智多谋的曹刿原来是同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曹沫,曹刿,齐国,管仲,左传,公羊传

    一《史记·刺客列传》:“曹沫,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於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 《曹刿论战》曹刿最后去了哪里?刺客之祖曹沫与曹刿是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曹刿,曹沫,曹刿论战,齐国,左传

    曹沫劫齐桓公《刺客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列传,其中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五位杰出的刺客事迹。曹沫是鲁国人,被鲁庄公重用,领军与齐国交战,却三战连败,鲁庄公终于被打怕了,就献城给齐国求和,但是并没有怪罪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

  • 提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论断的曹刿,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曹刿,齐国,管仲,周文王,姬发,鲍叔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相信很多人都对这段话相当的熟悉,这就《曹刿论战》中的内容,是曹刿向鲁庄公提出的著名论断,而这一战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这一年是齐桓公继位的第二年,而齐桓公是鲁庄公的舅舅,当然,政治和战

  • 《曹刿论战》曾是必背的课文,其中名噪一时的曹刿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曹刿,曹刿论战,齐国,左传,史记,管仲

    文|飞鱼说史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看到这句话是不是有很多人感觉很熟悉,没错这就是出现在我们语文必背的课文《曹刿论战》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飞鱼现在看到这句话,还能想起当年因为背不下来这篇文言文而站过的课堂,是那样的“亲切”。那些年最羞于的罚站,放在现在来

  • “曹刿论战”和“贾诩论战”,分别体现了古代战争中怎样的方法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贾诩,曹操,曹刿,袁绍,刘表,古代战争

    曹刿论战的典故被很多初中教材收录,成为熟读并背诵的篇目之一。说实话,笔者在初中时期刚刚粗浅地看过一遍《三国演义》,对历史很多事情仍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长大后自学三国之时,曾有一次录制讲贾诩的视频。当时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进一步了解了著名的“贾诩论战”。贾诩读着贾诩论战,我突然想起初中学过的极难读懂

  •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刿,齐国,宋军,宋襄公,齐军,鲁国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文中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以其足智多谋而使弱鲁之师战胜强齐之师的故事。文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

  • 为什么秦献公传位给21岁的仲公子赢渠梁?而不是长公子赢虔?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献公,秦国,仲公子,渠梁,魏国,商鞅

    秦献公传位给仲公子嬴渠梁而不是长公子赢虔,这是为何呢?嬴渠梁做国君有哪些好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原因。秦献公去世时秦国的状态。秦国因护送周天子东迁,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赏,开始在关中地区发展,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西戎势力遭到打压,秦人在关中地区发展壮大起来。秦国在秦穆公时期,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

  • 《大秦帝国》赢虔,为秦国强大而生的悲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秦国,商鞅,魏国,赢驷,商鞅变法,秦孝公

    赢虔,秦献公的庶长子,秦孝公的长兄,秦国名将,在秦国地位显赫,一心想使秦国强大,也为秦国的强盛付出种种努力。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确实强大了,可是赢虔却在秦国强大的过程中,从一个凌厉、洒脱的秦国重臣一步一步成为一个精神分裂、沉寂无声的悲剧人物。赢虔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无论豪爽凌厉,还是沉寂无

  • 赵氏孤儿案:始作俑者是屠岸贾,可这个案子背后的真凶却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山月史官标签:赵括,元帅,赵武,赵朔,屠岸贾,楚庄王,历史片,古装片,赵氏孤儿案

    世人皆知“赵氏孤儿案”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名叫“屠岸贾”的司寇,可这个案子背后的真凶却另有其人,他是谁呢?此人正是“赵氏孤儿”的始作俑者,有大才却心胸狭窄的晋国元帅栾书。公元前597年春天,楚庄王北上攻打依附晋国的郑国,郑国为了自保,一边派人去楚国表达心意,一边又派人去向晋国示好。聪明的栾书一眼看穿了其

  • 司寇屠岸贾错杀一人, 竟全族被灭, 让赵氏孤儿后代称雄战国二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刘秀说生活标签:屠岸贾,赵氏孤儿,重耳,赵襄子,赵盾,韩厥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谈秦说汉(246)晋国司寇屠岸贾错杀一人,竟全族被灭,让赵氏孤儿称雄战国二百年赵氏孤儿一脉续存,后来在韩厥的支持下,晋景公又恢复了赵氏的封地,并让他承袭了祖业。再后来,赵氏的后人赵敬侯赵章、魏武侯魏击、韩哀侯三卿在晋国的内斗中胜出,一起瓜分了晋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