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堂堂鲁国国君,会甘愿听从曹刿的话呢?说出来你别不信

为什么堂堂鲁国国君,会甘愿听从曹刿的话呢?说出来你别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1411 更新时间:2024/1/23 7:58:22

说起曹刿,就不得不提到曹刿论战。它作为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必备古文,应该是我们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典故。

当然,相信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堂堂鲁国国君会甘愿听从曹刿的话?在很多人看来,曹刿只是一个标准的平民,它的背后也没有任何利益集团推动,鲁庄公竟然听了他一番话就让他指挥军队,这实在太不可思议。

但其实呢,曹刿论战这段记载,明显有意模糊和隐藏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那就是真实的曹刿绝不是普通人。因为,不要说在春秋时期这种注重血统和门第出身的年代,就是咱们现如今提倡人人平等的年代,有哪个高级官员,愿意没事坐在一起,倾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发表高论呢?

事实上,当众多高级官员愿意坐在一起,听某个小人物发表所谓的高论时,本身就证明,对方早已经不是什么小人物。这个答案说出来,大家别不信。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权力者都非常官僚,在激烈竞争的春秋战国时代,权力者为了拉拢人才,自然都会表现得非常开明。

这种观点,自然没有错;问题是,如果有人认为,众多高级官员会开明到,愿意坐在一起,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讲如何治国安邦,本身就证明他把历史、社会当童话故事看。

举个很简单例子,现在的众多公司,竞争都是非常激烈。但是,我们谁听说过,一个公司的众多高管甚至老板,会没事坐在一起,倾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给他们大讲如何经营公司吗?

当然,我们谁又听说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就因为给某个企业的众多高管发表了一通大道理,于是就成为这个公司的高管?还是那句话,当你有资格让一群高管、甚至是老板坐在一起,愿意倾听你讲大道理的时候,本身就证明你已经非常成功。

回到春秋战国,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人通常一番精彩的说辞,就可以让自己身居高位。

表面上看,成功就这样简单。但问题是,不要说别的,只要你能修炼,有机会跑到众多高级官员面前,让他们愿意倾听你发表一套不管有没有道理的高论时,你就已经非常成功,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人。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当时的曹刿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村夫,对此我还特意查过史书,而据史书记载,曹刿是鲁国最大的贵族之一,他的先祖是周文的第六子曹叔振铎,而鲁国国君的先祖是周文王弟弟周公旦之子伯禽

也就是说,曹刿本身就和鲁国国君是亲戚关系,加上他又是鲁国最大的贵族之一,自然有资格让鲁国国君和大臣们听他高谈阔论。

事实上,假如曹刿真的是一个毫无背景的平民,不要说一个国君与众多大臣,就是一个大型企业的老板与高管,也不可能坐在一起,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给他们讲如何管理、如何经营、如何规划的;更不会因为他讲得好,就直接把公司的管理权交给他。

其实,曹刿论战之所以让大家觉得很神奇和喜欢,只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普通人渴望一步登天的愿望。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不知名的草根,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突然受到某个大人物的赏识,于是一跃踏上成功的快速通道;这种故事永远受人喜欢。但是很遗憾,类似的故事,永远只是故事。

当然,这是题外话。在曹刿论战之后,史书上有关曹刿的记载,就是在十三年后,也就是庄公二十三年(前671年),他劝谏鲁庄公不要到齐国观看祭祀社神,但庄公却没有听他的建议。此后,史书上就再没有关于曹刿的记载。

不过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曾记载过一个叫做曹沫的人,他也是鲁国的将军,也曾指挥鲁军和齐国作战,后来齐桓公和鲁庄公在柯地会盟,曹沫将军趁机靠近齐桓公,用匕首威胁齐桓公退还曾侵占过的鲁国领土,否则就跟齐桓公同归于尽。齐桓公无奈,只好同意了曹沫的请求。

后来,有人说这个曹沫,实际上就是曹刿。因为在先秦时期“刿”和“沬”发音相近,可以通假,而且他们生活的时间也相同。当然,这种说法也遭到很多人的质疑,所以是真是假暂时还无法确定。

标签: 曹刿鲁国齐国周文王周公旦史书

更多文章

  • 军事理论家曹刿是怎么死的他指挥过什么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刿,齐国,曹刿论战,理论家,管仲,周文王

    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当时齐国攻打鲁国,曹刿为其出谋划策,作战指挥。其中“一鼓作气”的典故就来自于他。历史上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及死亡的日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或许就是指挥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在前684年,由于齐桓公不顾政治大夫管

  • 屡战屡败的曹沫与长勺之战中足智多谋的曹刿原来是同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曹沫,曹刿,齐国,管仲,左传,公羊传

    一《史记·刺客列传》:“曹沫,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於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 《曹刿论战》曹刿最后去了哪里?刺客之祖曹沫与曹刿是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曹刿,曹沫,曹刿论战,齐国,左传

    曹沫劫齐桓公《刺客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篇列传,其中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五位杰出的刺客事迹。曹沫是鲁国人,被鲁庄公重用,领军与齐国交战,却三战连败,鲁庄公终于被打怕了,就献城给齐国求和,但是并没有怪罪曹沫。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

  • 提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论断的曹刿,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曹刿,齐国,管仲,周文王,姬发,鲍叔牙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相信很多人都对这段话相当的熟悉,这就《曹刿论战》中的内容,是曹刿向鲁庄公提出的著名论断,而这一战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齐鲁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这一年是齐桓公继位的第二年,而齐桓公是鲁庄公的舅舅,当然,政治和战

  • 《曹刿论战》曾是必背的课文,其中名噪一时的曹刿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曹刿,曹刿论战,齐国,左传,史记,管仲

    文|飞鱼说史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看到这句话是不是有很多人感觉很熟悉,没错这就是出现在我们语文必背的课文《曹刿论战》中最为经典的一句话。飞鱼现在看到这句话,还能想起当年因为背不下来这篇文言文而站过的课堂,是那样的“亲切”。那些年最羞于的罚站,放在现在来

  • “曹刿论战”和“贾诩论战”,分别体现了古代战争中怎样的方法论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贾诩,曹操,曹刿,袁绍,刘表,古代战争

    曹刿论战的典故被很多初中教材收录,成为熟读并背诵的篇目之一。说实话,笔者在初中时期刚刚粗浅地看过一遍《三国演义》,对历史很多事情仍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长大后自学三国之时,曾有一次录制讲贾诩的视频。当时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进一步了解了著名的“贾诩论战”。贾诩读着贾诩论战,我突然想起初中学过的极难读懂

  • 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表现,春秋时人认为其战术是骗术,智诈而毁礼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曹刿,齐国,宋军,宋襄公,齐军,鲁国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文中记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以其足智多谋而使弱鲁之师战胜强齐之师的故事。文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

  • 为什么秦献公传位给21岁的仲公子赢渠梁?而不是长公子赢虔?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献公,秦国,仲公子,渠梁,魏国,商鞅

    秦献公传位给仲公子嬴渠梁而不是长公子赢虔,这是为何呢?嬴渠梁做国君有哪些好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原因。秦献公去世时秦国的状态。秦国因护送周天子东迁,得到了周天子的封赏,开始在关中地区发展,经过几代国君的努力,西戎势力遭到打压,秦人在关中地区发展壮大起来。秦国在秦穆公时期,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

  • 《大秦帝国》赢虔,为秦国强大而生的悲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秦国,商鞅,魏国,赢驷,商鞅变法,秦孝公

    赢虔,秦献公的庶长子,秦孝公的长兄,秦国名将,在秦国地位显赫,一心想使秦国强大,也为秦国的强盛付出种种努力。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确实强大了,可是赢虔却在秦国强大的过程中,从一个凌厉、洒脱的秦国重臣一步一步成为一个精神分裂、沉寂无声的悲剧人物。赢虔的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无论豪爽凌厉,还是沉寂无

  • 赵氏孤儿案:始作俑者是屠岸贾,可这个案子背后的真凶却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山月史官标签:赵括,元帅,赵武,赵朔,屠岸贾,楚庄王,历史片,古装片,赵氏孤儿案

    世人皆知“赵氏孤儿案”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名叫“屠岸贾”的司寇,可这个案子背后的真凶却另有其人,他是谁呢?此人正是“赵氏孤儿”的始作俑者,有大才却心胸狭窄的晋国元帅栾书。公元前597年春天,楚庄王北上攻打依附晋国的郑国,郑国为了自保,一边派人去楚国表达心意,一边又派人去向晋国示好。聪明的栾书一眼看穿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