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杀秦始皇,作为助手的秦舞阳为何吓得发抖?换个人会成功吗

荆轲刺杀秦始皇,作为助手的秦舞阳为何吓得发抖?换个人会成功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雾里五里 访问量:4054 更新时间:2023/12/19 16:25:11

据《史记》当中记载,荆轲刺杀秦始皇之前,本来就想着要等一个人,他想和那个人一起组队去刺杀秦始皇。

只不过后来燕国这边催得急了,荆轲才不得不提前上路。然后燕国给他配了个助手,也就是这位秦舞阳

在荆轲刺秦这个故事当中,秦舞阳作为一个配角,表现似乎并不算光彩。

虽然在出发之前,秦舞阳表现得非常自信,认为自己非常勇敢,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刺杀工作。但是当荆轲真正上殿,开始刺杀秦始皇的那一刻,他却掉链子了,吓得瑟瑟发抖。

所以,后世很多人就认为,秦舞阳或许只会说大话,他根本没有其他人想象的那么勇敢。如果当时荆轲换一个更加勇敢的助手,说不定就能成功了。

这个想法,其实并不太准确。

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复盘有关荆轲刺秦的详细历史记载,我们就会发现:如果史书上说的是真的,那秦舞阳真的是一个胆子很大的人!而且也真的杀过人!但问题是,想要在当时那个场面下,做到镇定自若,单靠胆子大没有用!得找见过大场面的人才行!

战国中后期,秦国经过一场商鞅变法,开始不断崛起。在历经六代人的奋斗之后,终于传到了秦始皇的手里。等到秦始皇登基的时候,这时候的秦国,已经是天下第一的强国了。而且列国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和秦国单打独斗。

所以接下来,秦国就开始准备扫平六国,彻底统一天下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秦国首先灭了韩国,然后又灭了赵国。灭赵之后,秦始皇并没有让秦国的主力大军撤回,而是留在赵国境内,并且逐渐屯兵于燕国边境。

如此一来,燕国自然岌岌可危。一旦秦始皇下令,让秦国大军进攻,燕国十有八九是抵挡不住的。

当时的燕国,或许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和仅剩的齐楚魏三国组成同盟,一起对抗秦国。但问题是,此时秦国在外交战场上,也做了不少努力,导致燕国短时间内根本就得不到其他国家的支援。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当时的燕国太子姬丹,就打算请一位高手,直接刺杀秦始皇。一旦秦始皇意外身死,那秦国就有可能会陷入内乱,到时候燕国自然就可以得到一段宝贵的喘息时间了。

所以接下来,这位太子姬丹就开始和自己的老师鞠武,一起筹划刺杀秦始皇的事情。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太过惊人,所以他们注定不敢声张。想要成功完成刺杀,知道这个计划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如此一来,鞠武和太子姬丹,自然就只能从自己认识的人里面,挑选合适的刺客。姬丹作为太子,自然不认识这类人。倒是鞠武,认识燕国境内一个非常有名的侠客,此人名叫田光。而田光得知此事之后,觉得自己无法完成这个艰难的刺杀任务,所以就又向姬丹举荐了自己的好友荆轲。

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荆轲来到了太子姬丹的面前。

不过,接下来,当太子姬丹提出,要让荆轲承担这个刺杀任务的时候,荆轲的第一反应,其实并不是欣然同意,而是果断拒绝。荆轲也不傻,谁都看得出来,这个计划只要他去做,一定是必死无疑。和自己的性命相比,所谓的权势和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姬丹提出的那些优渥待遇,对荆轲是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即便这样,太子姬丹依然不肯放弃,反倒认定荆轲就是那个最合适的刺杀人选。所以在这之后,姬丹开始全力说服荆轲,甚至不惜给荆轲磕头,只求荆轲能够答应自己的请求。

姬丹的这种行为,如果放到今天的话,其实就叫道德绑架。

你想刺杀秦始皇,你不敢去,然后你撺掇我去?明知道是必死无疑的事情,你还非得让我去送死,然后还给我扣上一顶帽子。只要我不去,你就说天底下的人都仇视秦始皇,我不去就是不为天下苍生挺身而出。

你这么心怀天下,你自己咋不去呢?

估计荆轲当时心里也是有点后悔,觉得自己不该来趟这摊浑水。但问题是,此时他已经知道了这个秘密,姬丹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他走的。如果他强行推辞,姬丹就只能杀了他。所以最后,荆轲只能暂时答应了姬丹的请求,同意要去刺杀秦始皇。

而接下来的日子里,在物质待遇方面,姬丹倒是也确实没亏待荆轲。为了让荆轲死心塌地帮他刺杀秦始皇,姬丹在物质生活方面,真的是极尽所能供养荆轲。不但尊荆轲为燕国上卿,还让他住在最好的宫殿当中,美女、美食、车马……所有的这些东西,荆轲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

更夸张的是,有一次荆轲和太子姬丹一起骑马,荆轲无意中说了一句:您这匹千里马的肝应该很好吃。然后太子姬丹当即下令,杀马取肝。还有一次,俩人一块吃饭,旁边有个美女弹琴。荆轲无意间说了一句,这美女的手真好看,然后姬丹就把这个美女的手砍下来,送给荆轲了。

这已经不是单纯地待遇好了,而是有点诡异的风格了……

荆轲也知道,姬丹这样做,就是为了自己去刺杀秦始皇的时候,能够心甘情愿。他更知道,事情到了这一步,自己绝对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如果这时候自己说不去了,估计这位太子姬丹,会直接让人把他乱刃分尸。所以荆轲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拖下去。拖得时间越长,自己活得时间就越长,同时也能多享受一下生活。

对于荆轲这种做法,姬丹最开始还是很理解的。但是时间长了,这位燕国太子也开始着急了,所以就开始逐渐催促荆轲赶快上路。对此,荆轲自然还是在以各种理由拖时间。所以燕国这边,就不断满足荆轲拖延时间的那些要求。先是把秦国逃亡的将军樊於期砍了,用他的头颅给荆轲做刺秦的敲门砖。然后又花费重金,购买了一柄非常锋利的匕首,并且在匕首表面涂抹了最顶级的毒药,只求荆轲未来能够一击毙命。

到了这个时候,荆轲又以自己没有帮手为由,继续推脱。所以,秦舞阳就登场了。

据史书记载,这位秦舞阳也是一个难得的‘牛人’。他十三岁就杀过人,身上天然自带一种杀气,一般人和他对视一下都会觉得害怕,不敢直视他。

对于史书上的这段记载,后世史学家普遍没有什么争议。大家普遍认为,当时的秦舞阳,应该就是这样的人。一方面,当时太子姬丹为了成功刺杀秦始皇,自然会找他认为最凶恶的人。偌大的燕国,找这么一个人自然还是能找出来的。

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人其实也是存在的。

仔细想想,如果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个身高一米九,体重在两百斤以上的彪形大汉,身上还纹着各种纹身,目光凶狠,提着一把西瓜刀,走在某条热闹的小吃街上。他周围的人,是不是都得绕着他走?然后也不敢和他正面对视?

但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勇敢吗?

恐怕未必吧?

显然,当时的太子姬丹,把吓人和勇敢这两个概念给弄混了。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姬丹出身高贵,天生就是要继承燕国的大人物,所以他估计也没机会见识真正的勇敢是什么样的。在他看来,秦舞阳既然能让人害怕,而且还有过杀人的经历,自然就能完成这个任务了。

而接下来,当荆轲见到秦舞阳之后,对秦舞阳也并不算满意。所以,荆轲就说:我并不是不想赶快上路,只不过我是在等一个人,那个人住得比较远,暂时还没到而已。

荆轲这话,是被明确记载于《史记》当中的,所以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不过,对于荆轲的这番话,我们显然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就是荆轲真的在等一个人。至于这个人是谁,史书上就没有记载了。有人说是盖聂,也有人说是一位战国末期不知名的剑术大家。

不过显然,在荆轲看来,这个人比秦舞阳更勇敢,更适合陪他一起去刺杀秦始皇。

而另一种理解,则是荆轲依然在拖时间。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只不过他还不想马上去送死而已。

但是这一次,这位燕太子姬丹没有再给他推辞的机会,而是直接下了最后通牒:先生随意吧!你要是还不去,我就让秦舞阳自己先去!太子这意思其实已经很简单了,如果秦舞阳真的自己去了,那荆轲自然也就没什么价值了。而接下来,太子会对荆轲做什么,恐怕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最终,当太子给荆轲准备好了所有的东西之后,荆轲终于正式上路,准备去刺杀秦始皇了。而到了秦国之后,经过一番上下打点,再加上荆轲带的东西,确实让秦始皇很感兴趣,所以荆轲终于得到了面见秦始皇的机会。

能够面见秦始皇,并且得到亲自为秦始皇献图的机会,这场刺杀其实就已经成功一多半了。因为那么近的距离下,哪怕荆轲无法命中秦始皇的要害,单纯擦伤还是很容易的。而荆轲的匕首上,又涂抹了剧毒,就算擦伤也会致命。再加上秦舞阳从旁协助,两个男人猝不及防之下,抓住秦始皇,用匕首在秦始皇身上划一道口子,这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结果,当荆轲真正刺杀秦始皇的时候,秦舞阳却出问题了。

据史书记载,荆轲和秦舞阳上殿,见到秦始皇之后,秦舞阳就一直在发抖。这种反常的举动,自然引来了秦始皇的怀疑和询问。而秦始皇询问之后,荆轲则是回答道:他年纪比较小,没见过这么大场面,还请大王见谅。

于是秦始皇就回答:既然如此,那就让他退下,你一个人把地图送上来吧!

就这样,原本应该配合荆轲,一起刺杀秦始皇的秦舞阳,因为害怕发抖,所以失去了刺杀了机会。原本应该由两个人完成的刺杀任务,就只能由荆轲一个人来完成了。

那么当时的秦舞阳,为什么会发抖呢?不是说他十三岁就杀过人,胆子出奇的大吗?

这事其实还真不能怨秦舞阳。

因为他只是一个很凶恶的人,凶恶和勇敢,完全是两回事。就好比一个现代的黑社会大哥,忽然被叫去和大领导汇报工作,然后去了之后发现,屋子里坐满了一堆自己平时根本就没资格见的大佬。这时候,这个黑社会大哥,一定会有一种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不是恐惧,也不是害怕,而是单纯的紧张。

用现代话来说,这叫‘老板综合症’。

因为秦舞阳之前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所以才会如此紧张。而如果换一个经常出入这种场合的燕国使者,多次见到秦始皇和秦国的这些大官,意识到他们也是正常的人类之后,自然就不会有这种紧张的感觉了。

说到底,还是秦舞阳心理素质不过关,同时太子姬丹也挑错了人。

也正是这个小小的错误,让这场精心谋划的刺杀,最后没有成功。当荆轲独自上前,带着地图和匕首走到秦始皇身边,慢慢打开地图,然后掏出地图里的匕首杀向秦始皇的时候,秦始皇那时候比较年轻,才只有32岁,反应比较快。

所以,在荆轲第一次用匕首刺向秦始皇的时候,秦始皇躲开了匕首。

这个时候,如果秦舞阳在身边,稍微拉住秦始皇,荆轲一定能够刺中秦始皇。甚至哪怕不是秦舞阳这种杀过人的凶恶之徒,只是一个普通文官,单纯限制一下秦始皇的行动,荆轲都一定能够刺杀成功。

可此时的秦舞阳,偏偏因为紧张,失去了上前的资格。

就这样,反应过来之后,秦始皇迅速绕着大殿内的柱子游走,并且趁机抽出了自己的佩剑。秦始皇大概也是练过武的,所以抽出佩剑之后,直接就砍中了荆轲的大腿,让荆轲丧失了行动能力。在这之后,荆轲虽然丢出匕首,投向秦始皇,但是也没能扔到秦始皇身上。等到殿外的那些护卫来了之后,直接就把他乱刃分尸了。

至于秦舞阳,史书上倒是没有记载他最终的结局。不过,以当时荆轲的下场来看,事后秦始皇为了泄愤,他的结果,只能会比荆轲更惨。

这就是秦舞阳跟随荆轲,刺杀秦始皇的整个过程。

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秦舞阳其实就是一个单纯的凶恶之徒。他或许敢杀人,剑术也不错,但这和真正的勇敢,那是完全不沾边的。

最关键的是,他没见过什么大世面,所以很难不紧张。

说到底,所有的责任其实都是那位燕国太子姬丹的。因为他用人失误,不知道勇敢和凶恶的区别,所以才导致这场刺杀失败了。

如果换一个人,哪怕换一个见过大场面的使臣文官,只要不发抖,有了和荆轲一起上前面见秦始皇的机会。关键时刻,可以帮荆轲拉住秦始皇。

这场刺杀,说不定最后就成功了。

标签: 荆轲嬴政秦舞阳秦国燕国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王中的秦舞阳,祖父成就堪比霍去病,为何司马迁一句带过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荆轲,秦舞阳,司马迁,霍去病,燕昭王,乐毅

    自夏商以来,北方民族不断南下入侵,与中原文明开始了长达数千年的宿命对决。在这场对决中,中原文明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外战英雄,比如李牧、蒙恬、霍去病、窦宪、李靖、蓝玉等,其中霍去病深入北方数千里,“封狼居胥”而家喻户晓。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深入北方数千里的并非霍去病,而是荆轲刺秦王中秦舞

  • 秦舞阳:不是我没有勇气,我真的尽力了!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秦舞阳,秦王,荆轲,秦国,太子丹,秦军

    读到荆轲刺秦,很多人都会发现奇怪的一个点,秦舞阳,史记里记载,这个人13岁就敢当街杀人,人们都不敢直视他的目光,给人一种出厂就带主角光环的感觉,结果最后却在刺杀秦王的关键节骨点上,退缩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秦舞阳的行刺一生。你是秦舞阳,13岁就敢当街杀人,就这样你侠客身份自居,所以在燕国名

  • 荆轲刺秦时,秦舞阳吓得发抖,太子丹为何选择了如此懦弱之人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荆轲,秦舞阳,太子丹,刺秦,高渐离,勾践

    历史像一根杠杆,一头装着“必然”,一头装着“偶然”,中间有一个叫“细节”的东西充当支点。荆轲刺秦,就因为细节不当,“偶然”没能撬动“必然”。假如历史可以“假如”,与荆轲协同作战的助手足够出色,谁说刺秦不能成功呢?应该说,荆轲作为刺秦行动的主角,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人选。他身上的三大优点,与刺秦行动很匹配

  • 荆轲刺秦时,太子丹为何要让秦舞阳做他的副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荆轲,秦舞阳,太子丹,刺秦,秦王,嬴政,秦时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

  • 荆轲刺秦王时,副手12岁杀过人的秦舞阳,为何吓得直哆嗦?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荆轲,秦舞阳,嬴政,秦王,太子丹,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但是,我们了解荆轲刺秦王时,关注的人往往只有荆轲和秦王嬴政,我们把荆轲的副手给忘记了。荆轲的副手就是秦舞阳!燕国能让秦舞阳当荆轲的副手,去完成刺秦王的重任,相比秦舞阳也不是简单的人呀。我们看看秦舞阳的介绍:秦舞阳(公元前239年或之前-公元前227年或之后),亦作

  • 荆轲刺秦,秦舞阳吓得发抖,为啥没安排更勇敢的人做荆轲副手?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荆轲,秦舞阳,秦王,刺秦,嬴政

    现代人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时会发出一个疑问:与荆轲同去的秦舞阳,在秦王面前吓得浑身发抖,最后只有荆轲独自刺杀秦王。如果当时有个比秦舞阳更勇敢的人做荆轲副手,最终的结果会不一样,秦王可能被刺死,历史也将重新改写……当时,为什么没有安排更勇敢的人作荆轲副手呢?史料中对此没有解释,但是通过对各种史料的汇

  • 秦舞阳:不是我没有勇气,我真的尽力了

    历史解密编辑:嘎嘎鸭玩游戏标签:秦舞阳,秦王,荆轲,秦国,太子丹,秦军

    读到荆轲刺秦,很多人都会发现奇怪的一个点,秦舞阳,史记里记载,这个人13岁就敢当街杀人,人们都不敢直视他的目光,给人一种出厂就带主角光环的感觉,结果最后却在刺杀秦王的关键节骨点上,退缩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秦舞阳的行刺一生。秦舞阳:不是我没有勇气,我真的尽力了你是秦舞阳,13岁就敢当街杀人

  • 两千多年前,那个与荆轲结伴刺秦的队友——秦舞阳,也能算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秦舞阳,荆轲,秦王,刺秦,太子丹,嬴政

    公元前227年,易水旁的长亭里,身着白衣白袍的燕国太子丹、高渐离以及一众臣子神情肃穆,在此处摆酒设宴,送别即将出使秦国的勇士荆轲。天空乌云低垂,渐渐又刮起了不小的风,不一会儿,荆轲的车马赶到,只见荆轲大跨步走上前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郎,这个少年郎不是别人,他,正是此次要陪同荆轲前往秦国以

  • 从莱茵秦舞阳到疲软超级龟......WG替换操作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坦克零距离标签:炮塔,坦克,炮弹,福熙,重坦

    各位车长老爷大家好啊!前两天菜编在开开心心开着大半血IS-4卡点的时候,突然冲出来个福三炮。被三连395穿收掉的我心情郁闷之余,不由得想起了其他像福三炮一样被WG替换掉的车。它们现在都还在游戏中,有的成为了WG敛财的工具,有的则被变成了特种车在角落里度日。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WG几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替换

  • 秦舞阳见到秦王为何发抖?燕国大臣揭露了真相,原来他被误会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秦舞阳,燕国,荆轲,太子丹,秦王,秦国

    荆轲刺秦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一次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战国后期,经过变法的秦国变得“瞬间暴走”,一路开挂的强秦逐渐成了战国时代的最强者。秦国传到了嬴政这一代时,强秦已经具备了扫灭六国的实力。当秦国破了赵国后,燕国感到了灭亡的危机感。燕太子丹特地挑选了“荆轲+秦舞阳”的组合前去刺杀秦嬴政,可惜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