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时,秦舞阳吓得发抖,太子丹为何选择了如此懦弱之人了呢

荆轲刺秦时,秦舞阳吓得发抖,太子丹为何选择了如此懦弱之人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2361 更新时间:2024/1/3 7:18:01

历史像一根杠杆,一头装着“必然”,一头装着“偶然”,中间有一个叫“细节”的东西充当支点。荆轲刺秦,就因为细节不当,“偶然”没能撬动“必然”。假如历史可以“假如”,与荆轲协同作战的助手足够出色,谁说刺秦不能成功呢?

应该说,荆轲作为刺秦行动的主角,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人选。他身上的三大优点,与刺秦行动很匹配,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秦舞阳,拉低了荆轲的“武力值”。

其一,荆轲重义轻生

刺秦注定是一次有来无回的悲壮行为,没有人会拿生命跟太子丹的所谓礼遇做交易,他之所以答应太子丹所请,是田光以生命嘱托的义举,感染了荆轲而已。

荆轲是一名游侠,他终生漂泊,可真正的朋友并不多。在燕国,他只结交了高渐离和一个杀狗的屠夫,以及大隐士田光。高渐离和屠夫是荆轲的知音,三人常常闹市醉酒当歌。田光则是荆轲唯一的知己,只有他懂得荆轲的内心世界。

田光的杀身成仁,让荆轲背负了沉重的“道义”责任,没有轻生赴死的“大义”,荆轲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承担这份嘱托的。

其二,荆轲理性内敛

一般理解,刺客大多是“莽撞人”,率性而为。事实上,荆轲并不率性,他的“轻生”背后,有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早年荆轲游历天下,在秦地与盖聂论剑道时发生争执,盖聂怒视之。按剑客的节奏,接下来应该是荆轲报以“你瞅啥”,双方打作一团。可是荆轲选择了“逃离”,被盖聂耻笑为胆小鬼。在赵地,荆轲跟鲁勾践玩博戏发生争执,鲁勾践怒喝荆轲,荆轲再次认怂,转身逃跑。

得知荆轲刺秦后,鲁勾践懊恼地说:“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意思是,当初我们都不懂荆轲,我们以为人家胆小,其实人家认为我们就不够档次,不值得交往。

可见,荆轲对生命的理解,远不是莽撞客那么肤浅,他内敛的性格中,透露的是对生命价值的深邃理解。

其三,荆轲沉着机智

出发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及秦舞阳当众掉链子遭到怀疑的情况下,荆轲沉着冷静的应对,说明他有一个智慧的头脑,和一颗超大的心脏。

即便在打斗中,荆轲居然还企图活捉秦始皇,而不是慌不择路地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完成任务。秦舞阳哪怕有其十分之一,历史都会被改写。

那么荆轲为何要选择秦舞阳?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史书对秦舞阳的记载很简单,有两条信息:他是燕国大将秦开孙子,士族子弟;他胆大包天,十二岁就持刀杀人。

按正常理解,一个见过世面的上流社会子弟,又是敢作敢为的少年英雄,给荆轲充当助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可就是这么一位豹子胆,远远看见秦王,居然吓得脸变色,腿发抖(色变振恐)。

在《燕丹子》中,对秦舞阳前后表现的反差,做了一个解释,说他是“骨勇之人,怒而面白”。这个说法貌似符合现代医学的“气质论”,其实有点扯,秦舞阳凭什么“怒”?你来刺秦,而不是秦刺你,怒得毫无道理嘛。再说了,秦舞阳发抖(振)又怎么解释?那边打得不可开交,他就缩在一边继续“怒”,眼睁睁看着荆轲被灭?

毫无疑问,秦舞阳就是怂了!怂得手足无措,怂得大脑一片空白!

那么,怎理解秦舞阳十二岁杀人的“勇”呢?很简单,秦舞阳十二岁杀人,就是一次不过脑子的激情杀人,就是一次恃强凌弱的狗仗人势,根本不是真正的“勇”。

什么叫“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叫勇;明知代价很大依然行动叫勇。根本不知道后果,或者没想过后果,凭一时气血上升就行动了,那是莽夫,不是真正的勇。在做之前就知道没有风险,那也不是勇。

秦舞阳是官三代,杀人后也没什么处罚,可见他加害的对象,很可能就是一个地位上跟他相差悬殊的下层百姓,难听一点说,他就是恃强凌弱。欺负猫他很来劲,碰到虎立刻就怂。

很遗憾,人们目盲了!

荆轲这个老江湖,为什么不好好遴选助手,怎么就带了个不堪大任的秦舞阳了呢?其实秦舞阳只是荆轲不得已的选择,他心目中的人选没等到: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彊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史书没交代,荆轲到底在等谁,可是太子丹等不及了,他认为荆轲是消极怠工。荆轲被激怒了,侠义之士的软肋就是太爱惜羽毛,名节不能被玷污,既然你怀疑我了,那我就做给你看,结果不重要。

就这样,荆轲把重心,从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太子丹对他的评价,错失了仔细打磨杠杆支点的重要环节。

那一刻,荆轲把刺秦的协作行动,扛在了一个人的肩膀上,所以他根本不会去关注秦舞阳。他自己没有合适人选,在太子丹的催促下,只能被动接受秦舞阳。当然,刺秦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秦舞阳是刺秦失败的“罪魁祸首”了?其实也不能这么说,他本就是一个小人物,史书连他的结局都懒得写,怎么能承载历史的支点?秦舞阳不能,荆轲也不能,太子丹也不能,甚至连燕国也不能。

历史就是那么神奇,似乎偶然与必然就差那么一点点,可就是没人能踩动“偶然”,去撬动历史的“必然”。

标签: 荆轲秦舞阳太子丹刺秦高渐离勾践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时,太子丹为何要让秦舞阳做他的副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荆轲,秦舞阳,太子丹,刺秦,秦王,嬴政,秦时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文章通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行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了英雄荆轲的形象。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

  • 荆轲刺秦王时,副手12岁杀过人的秦舞阳,为何吓得直哆嗦?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荆轲,秦舞阳,嬴政,秦王,太子丹,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但是,我们了解荆轲刺秦王时,关注的人往往只有荆轲和秦王嬴政,我们把荆轲的副手给忘记了。荆轲的副手就是秦舞阳!燕国能让秦舞阳当荆轲的副手,去完成刺秦王的重任,相比秦舞阳也不是简单的人呀。我们看看秦舞阳的介绍:秦舞阳(公元前239年或之前-公元前227年或之后),亦作

  • 荆轲刺秦,秦舞阳吓得发抖,为啥没安排更勇敢的人做荆轲副手?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荆轲,秦舞阳,秦王,刺秦,嬴政

    现代人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时会发出一个疑问:与荆轲同去的秦舞阳,在秦王面前吓得浑身发抖,最后只有荆轲独自刺杀秦王。如果当时有个比秦舞阳更勇敢的人做荆轲副手,最终的结果会不一样,秦王可能被刺死,历史也将重新改写……当时,为什么没有安排更勇敢的人作荆轲副手呢?史料中对此没有解释,但是通过对各种史料的汇

  • 秦舞阳:不是我没有勇气,我真的尽力了

    历史解密编辑:嘎嘎鸭玩游戏标签:秦舞阳,秦王,荆轲,秦国,太子丹,秦军

    读到荆轲刺秦,很多人都会发现奇怪的一个点,秦舞阳,史记里记载,这个人13岁就敢当街杀人,人们都不敢直视他的目光,给人一种出厂就带主角光环的感觉,结果最后却在刺杀秦王的关键节骨点上,退缩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走进秦舞阳的行刺一生。秦舞阳:不是我没有勇气,我真的尽力了你是秦舞阳,13岁就敢当街杀人

  • 两千多年前,那个与荆轲结伴刺秦的队友——秦舞阳,也能算刺客?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秦舞阳,荆轲,秦王,刺秦,太子丹,嬴政

    公元前227年,易水旁的长亭里,身着白衣白袍的燕国太子丹、高渐离以及一众臣子神情肃穆,在此处摆酒设宴,送别即将出使秦国的勇士荆轲。天空乌云低垂,渐渐又刮起了不小的风,不一会儿,荆轲的车马赶到,只见荆轲大跨步走上前来,后面还跟着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郎,这个少年郎不是别人,他,正是此次要陪同荆轲前往秦国以

  • 从莱茵秦舞阳到疲软超级龟......WG替换操作大盘点!

    历史解密编辑:坦克零距离标签:炮塔,坦克,炮弹,福熙,重坦

    各位车长老爷大家好啊!前两天菜编在开开心心开着大半血IS-4卡点的时候,突然冲出来个福三炮。被三连395穿收掉的我心情郁闷之余,不由得想起了其他像福三炮一样被WG替换掉的车。它们现在都还在游戏中,有的成为了WG敛财的工具,有的则被变成了特种车在角落里度日。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WG几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替换

  • 秦舞阳见到秦王为何发抖?燕国大臣揭露了真相,原来他被误会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秦舞阳,燕国,荆轲,太子丹,秦王,秦国

    荆轲刺秦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一次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战国后期,经过变法的秦国变得“瞬间暴走”,一路开挂的强秦逐渐成了战国时代的最强者。秦国传到了嬴政这一代时,强秦已经具备了扫灭六国的实力。当秦国破了赵国后,燕国感到了灭亡的危机感。燕太子丹特地挑选了“荆轲+秦舞阳”的组合前去刺杀秦嬴政,可惜功败垂成。《

  • 十 郑庄公割麦盗禾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彩虹呦呦标签:郑庄公,齐国,郑国,周王,祭足

    十郑庄公割麦盗禾再创五千年文明2022-07-0521:01北京关注自从周郑交质之后,郑伯留在周朝辅政,一直也没有什么事。平王在位五十一年而死。郑伯与周公黑肩共同执掌朝政,让世子忽回归郑国,迎回太子狐来周即位。太子狐因为悲痛父亲之死,还没有来得及在堂前尽孝父亲就死了,太子狐过度悲伤,回到周朝后就死了

  • 十三 郑庄公假命伐宋

    历史解密编辑:背阴里的李子标签:齐国,郑国,宋国,鲁国,陈国

    十三郑庄公假命伐宋再创五千年文明2022-07-0718:16北京关注郑庄公,名寤生,春秋三小霸之一。上回说到郑庄公看五国联军的围兵撤退,就打算派人去打探一下长葛的公子冯的消息。忽然有人报告:公子冯从长葛逃回,现在朝门外侯见。庄公就把公子冯叫来问明情况。原来长葛已经被宋军攻破,冯逃命至此,乞求庄公保

  • 左传与诗经故事一:郑庄公,是真的孝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先祖,姜氏,先秦,周朝,郑庄公,共叔段,左传与诗经故事

    《左传》是讲述春秋时期各国政治故事,《诗经》是各国民风所及的诗歌。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在《左传》中有《诗经》故事,《诗经》也反应对照《左传》的政治事件。今天,开始讲第一个故事,关于春秋第一位小霸王郑庄公的故事。据《左传》载,郑庄公是郑武公的嫡子,其母亲是申国的姜氏。姜氏生有两个儿子,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