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他就一点儿都不怕死吗

荆轲刺秦王,樊於期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他就一点儿都不怕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1918 更新时间:2023/12/9 9:08:41

每个人到了临死关头,或多或少都会害怕死亡,这是人不可避免的本能反应。这就好比人的天性,很多人觉得自己还有没有做完的事情,就会对人世间产生留念,这就特别容易害怕死亡了。

那么当年荆轲刺杀秦王的时候呢?太子丹为他唱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太子丹和荆轲都知道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刺杀行动,但是为了燕国,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在荆轲刺秦王时,他需要一个理由才能前往秦国觐见秦王。这个时候樊於期就站了出来,他请求割下自己的头颅去献给秦王以谋求这个机会。作为一个在荆轲刺秦王里的配角,他就一点也不害怕死亡吗?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可以说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在故事里的荆轲充分体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理,他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被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所歌颂。当时燕国面临着秦国强大的敌军无力反抗,只能无奈刺杀秦王。

当时秦国名将王翦攻破了赵国,还把赵国的首领给俘虏下来。赵国大半国土沦陷于秦国,秦国实力更加强大。他们的军队直直逼到了燕国边境,燕国太子丹十分害怕。

于是他请求荆轲想要荆轲替他出谋划策,荆轲便说他想要樊於期的人头。这太子丹当然是过意不去了,但是荆轲最后还是取到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的军防地图一起前往秦国。

太子丹和荆轲都知道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刺杀,但是荆轲依旧义无反顾,虽然荆轲也没有刺杀成功。他与秦王绕柱那一段堪称经典,但是最后金科也被使臣斩杀了。

在荆轲刺秦王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里面,樊於期就相当于一个小配角,主角需要他的头颅,恩人需要他的性命,秦王想要他死。樊於期推动了整个故事脉络的发展,但是有没有想过樊於期到底想不想死呢?

叛将樊於期

樊於期最开始是秦国的大将,同吕不韦共事。但是素日里,樊於期对于吕不韦纳妾盗国一事一直都十分厌恶。当时的吕布记恨着五国攻秦这一件事情,于是出兵讨伐五国。

他们一行人先走,赵国君王和樊於期于三日后增援他们。当时赵国的君王年仅17岁,根本不懂得军事上的事情,于是他去请教樊於期。樊於期本就不满吕不韦的作为很久了,他对赵国君王说:

“秦王并不是先王亲身骨肉,只有你是嫡子。”并且还造谣说,吕不韦这次出兵是想要趁机除掉赵国君主,这可把小君主给吓坏了,连忙问樊於期该怎么做。樊於期便让他写檄文,宣扬秦王非先王骨肉。

这檄文一出,民众虽然不敢大声议论,但是都在背地里对吕不韦指指点点。秦国的人大多都知道吕不韦私下养了很多宠妾,但是他敢绿先王的帽子,这确实出乎了秦国人的意料之外。

吕不韦在得知这一檄文四散以后十分生气,就有一个将领在看到了这篇檄文的时候,快马加鞭赶回了咸阳告知了秦王。嬴政当然是十分愤怒的,他对于赵国长安君和樊於期十分愤怒,派人捉拿他们。

并且出兵了赵国,赵国当然是打不过秦国的,赵国很快就覆灭了。在得知自己被通缉的樊於期后,急忙跑到了燕国。虽然当时燕国内忧外患,但是燕国的太子丹还是热情地收留了樊於期。

报恩太子丹

其实这都是一连串的反应,樊於期想要泼脏水给吕不韦却引起秦王嬴政不满,他的九族被灭门,唯有他自己从秦国逃了出来,其实在史书中我们很难找到确切的樊於期投奔燕国时间。

但是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关键信息,太子丹于樊於期是有恩在身的。毕竟不是谁都有勇气,在强大的国家面前收留背叛那个国家的人。而太子丹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

虽然从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樊於期和荆轲这样舍生取义其实并不值得我们学习,甚至很多人觉得他们似乎有一点傻,但是古代人就是这样的。战国时期就有那么多的忠义之辈,为了国家前仆后继。

在他们的心里,钱财和性命是万万抵不过情谊和大义的,只要能够为君王、为国家牺牲自己,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古代称之为忠义,樊於期如此,荆轲亦是如此。

那么关于樊於期到底怕不怕死,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了。樊於期是不怕死的,因为他的愿望已经达到了,所以他就可以安心地死去,把头颅交给荆轲,让荆轲继续带着他的梦想孤注一掷,刺杀秦王。

那么樊於期的梦想又是什么呢?很简单,樊於期想要报复秦国,报恩太子丹。报复秦国其实很好理解,毕竟秦国杀了他的父母族人,逼得他走投无路,被迫投身燕国。报恩太子丹又从何讲起呢?

在太子丹找到荆轲之前,他的老师鞠武其实就已经规劝过太子丹,他劝太子丹趁早把樊於期赶到匈奴那边,这样既可以保住燕国,又不惹秦国。当然太子丹当时很讲义气,并没有这样做。

这件事其实在樊於期的心里是十分感激的。樊於期给燕国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但是太子丹因为义气并没有同他计较,还热心地收留了他,给他这个流亡之人一隅安身之处,你说樊於期怎么不会感动呢?

况且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活着的人往往比死了的人更加痛苦。樊於期无法为父母族人报仇雪恨,或许他一闭上眼,梦里全是家人血流成河的场景,这怎么能让他不痛苦呢?

在笔者看来,樊於期其实早就想献身就义,只是一直缺少一个契机。而荆轲恰恰就是这一个契机,荆轲不仅带来了樊於期梦寐以求的好消息——刺杀秦王,同时也带来了樊於期的死期。

樊於期怕死吗?或许他在自刎下自己头颅的那一刻是怕过,但是比起害怕死亡,他认为这是一个能够报仇雪恨,报恩太子丹的好时机。所以比起恐惧,笔者想樊於期更多的是解脱和安心。

更多文章

  • 樊於期是谁?有时小说之中反而有事情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樊於期,秦王,嬴政,王翦,李牧,太子丹,始皇

    荆轲刺秦王之所以千古留名,不仅在于主角荆轲“刺杀”的豪迈,还在于配角樊於期“献头”的壮烈,只为谋求那万中无一的机会,便慨然自刎。但如此一个忍辱负重、为天下而不惜己身的义勇之士,司马迁老先生在《史记》中却只有寥寥数语:“秦将”、“得罪於秦王”,这怎么能满足后人的好奇心?所以千年以来关于樊於期的身份猜测

  • 成蟜:俘获战国第一美人芳心,为爱囚禁樊於期妻子,美人投井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动物世界大乱斗标签:樊於期,嬴政,吕不韦,赵姬,秦国

    《大秦赋》中有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本来只爱纵马飞驰,却无故卷入一场诡谲的政局风波。他是华阳太后的心头好,也是让嬴政痛心疾首的异母弟,他就是成蟜在《大秦赋》中,成蟜养尊处优,长着一张稚气未脱的少年脸庞,可惜被吕不韦和樊於期合伙陷害致死。其实历史上的成蟜与电视剧中的形象大相径庭——成蟜丰神俊朗,而且心机

  • 樊於期做了什么,秦始皇对他恨之入骨,不惜千金收他首级?

    历史解密编辑:解压捏捏标签:嬴政,樊於期,秦王,秦国,荆轲,太子丹

    关于樊於期,因为荆轲刺秦王的关系,大名鼎鼎,都知道他本来是秦国的人,后来叛逃至燕国,燕国人厚待他,待了一段时间,恰好遇见太子丹谋划刺杀秦王,荆轲于是面见他让他自杀,打算拿他的首级来取信秦王政。樊於期呢,因为秦王政诛杀了他的父母宗族,所以也对秦王恨之入骨,听见荆轲可以替他报仇,认为可以实先于是直接自杀

  • 大秦赋:樊於期为何放走燕太子身份敏感的他在给自己找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樊於期,大秦赋,燕太子,秦王,吕不韦,太子丹

    电视剧《大秦赋》最新的三集剧情,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战争场面了,尤其是五国联军的行军队列,终于不是几个人演出几十万大军的气势了。可见剧组还是有钱啊,毕竟这样广阔视角的行军队列,不是一般剧组敢拍的,正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借位,尽量不采取高空视角,以图用最少的人拍出最气势磅礴的一面。不过《大秦赋》这部剧,是实打

  • 先秦:荆轲对于樊於期的诺言毁于秦国衣服的低质量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荆轲,樊於期,秦王,嬴政,太子丹,秦国

    荆轲刺秦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的一次重要事件。秦始皇嬴政被荆轲的刺杀行为吓了一跳,然后就开始疯狂地报复。第二年就把燕国赶到了辽东去,燕王喜惊慌之下,主动杀了太子丹献给嬴政,想要平息嬴政的怒火。但嬴政并没有理睬燕王喜的讨好行为,很快燕王喜也成了秦国大军的阶下之囚。荆轲刺秦的结果加速了燕国的灭亡,与太子丹

  • 被荆轲献头给嬴政的樊於期,历史上为什么叛逃秦国、投奔太子丹?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荆轲,樊於期,嬴政,秦王,太子丹,秦国

    战国后期,秦国日渐强盛,对六国造成威胁,燕国死士荆轲奉太子丹之命,以献礼朝拜之名刺杀秦王嬴政,最终因阴谋败露而壮烈牺牲。在这个悲壮的刺杀行动中,荆轲不是唯一的牺牲者,早在荆轲出发前往秦国都城咸阳前,就有人主动拔剑自杀,献出首级,作为荆轲顺利觐见秦王的筹码。此人鲜少被人们提及,他是秦国名将樊於期。樊於

  • 历史上,被荆轲献头给嬴政的樊於期,为何会叛逃秦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荆轲,樊於期,嬴政,秦王,秦国,吕不韦

    《战国策.燕策三》中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荆轲刺秦王,讲述的是战国末年,秦将王翦大破赵国,俘虏了赵王,收了赵国的地盘,然后向北挺进,打到了燕国南边的边境。燕国太子丹非常恐慌,便请荆轲去秦国刺杀秦王。荆轲想了想,如何能让秦王信任他,想出的主意是:投其所好。当时秦王正向全天下以千金悬赏樊於期的首级,

  • 神秘的樊於期,是叛将还是嬴政的棋子?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荆轲,秦王,秦军,樊於期,太子丹,秦舞阳

    公元前227年 燕下都燕太子丹在议事厅焦急地走来走去,打发传召荆轲的人还没回来,不会这次又被放鸽子了吧。太子丹很早之前就跟荆轲商量过刺杀嬴政的事,荆轲满口答应,但答应完就没动静了,也不见荆轲做什么准备,太子丹也不知道荆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现在秦将王翦刚刚把赵国给灭国了,并且看起来没打算就此打住,只要

  • 回顾:“巨贪”书记王华元,敛财700多万,用权力抢他人女友

    历史解密编辑:和哥故纪录标签:贪污,敛财,提拔,王华元,广东省委

    权力越大,意味着此前作出的贡献越大,而在摒弃这些好的一面时,也有一些人经常在任职期间大搞不法之事,等到人们反应过来时,才发觉其道貌岸然。本期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做王华元,身为国家公职人员,掌握权力期间,其本人不但没有法纪,大肆贪污受贿,甚至还滥用权力,抢占了别人的女友。而最终,无恶不作的王华元也受到了

  • 车夫羊斟没分到羊肉羹,次日驾马把将军拉去敌营,于是诞生一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壹线故事汇标签:宋军,明朝,王振,车夫,羊肉汤,瓦刺

    世人皆说天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内心敏感多疑,而小人诡计多端、奸诈无比,但是暗箭难防的都是身边之人。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将军因忘记将羊肉汤分给负责御马的车夫,便被车夫怀恨在心,第二天就将将军给拉去敌方营地。这件事被传播开来,还形成了一四字成语,流传至今。一碗羊肉汤引发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兵荒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