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发展漫长,中间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历史上是有四百多位皇帝,多个王朝更新,因此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战争更是频频发生,而在战争中,除了士兵,最重要的就是将领。
将领属于大脑中枢,不仅要在行军布防上要过关,还要在战场上英勇善战,最重要的就是要会指挥,知道如何用最少的牺牲换取最大的利益。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极高的军事素养,并想到常人想不到的问题。比如白起,曾经就想到了一个普通士兵想不到的问题,从而禁止士兵吃羊肉。然而,士兵抱怨不休,白起说让他走50步,众人才明白真实原因。
武安君白起
“后来居上”这个词可以形容很多人,但是在战国时期,它却非常贴合秦国的发展路径。早期的秦国偏安一隅,被在东边的六国瞧不起,认为秦人是蛮人。然而,如同贾谊的《过秦论》中所说的那样,秦国奋六世之余烈,一步一个脚印,硬是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当然,成为赢家,不是想当然就能实现,需要统治者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在秦孝公时期,商鞅实行变法,秦国的经济、军事迅速发展,成为了威胁东方六国的虎狼之师。其他的六国也意识到秦国的强大,所以实行联合并秦国。然而,秦国广纳四方人才,轻易就破了六国的联合。
当然,经济强大只是一个方面,真正让其他六国忌惮的秦国威力是大秦军队。由于商鞅时期,实行军功制,来其他国家的人,但凡是有能力的人,皆可在秦国任职。所以参考秦国历史上的诸位将领,很多都是外来的,比如上将军蒙骜的家族,也就是后来的蒙恬、蒙毅。
当然,除了说蒙家人,以及王翦等人之外,秦国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就是白起。现在的人一旦说起秦国的白起,都将其称之为“杀神”,因为他的战场向来是充满了血腥与屠戮。不过,了解白起从小的生存环境,加之他后来的职位,就能明白他这种在战场的杀戮,其实是必然的。
他出自楚国,因为白公胜被楚平王旧部追杀,所以白起最后因为家族的原因,开始流落四方。最终,他和家人在秦国落脚。在秦国时,由于秦国实行军功制,不问出身和国籍,所以他就参军了,并在后来的伊阙之战中一战成名。
而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是在公元前260年,与赵国攻伐的长平之战。
羊肉膻,露行迹
在长平之战中,由于赵国人数多,加之有地形优势,还有一个军事经验丰富的廉颇驻守,白起打得很是艰难,几乎进入了拉锯战状态。由于地势险要,廉颇据守不出,白起不得已,只能运用《孙子兵法》中的上策,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当时,他用了一招离间计,成功的让赵王把廉颇调走,派了个只会嘴巴说的赵括。在这里,赵括一改廉颇的固守方案,大胆出兵,而白起当时又带着士兵从长平侧翼包抄袭击,使得赵军最终打败,而白起也就是在这里开启了“人屠”——将40万赵军坑杀,从此赵国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与秦国抗衡的实力。
然而,长平之战的正面战场上,白起善于谋略布局,所以后来成功了。其实,他在背后所作出的事情,也是获得成功的保障。据资料记载,白起打仗的时候,做了一项奇怪的规定,那就是士兵不准吃羊肉。
秦国的都城咸阳在陕西,这里由于地理位置等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现在知道那里的人们几乎是把羊肉吃出个花来了,什么羊肉面、羊肉泡馍等等。所以说,在咸阳这一代的人就是蚩羊肉为主的,羊肉就是当时秦国人的家乡菜。
在遥远的战场上打仗,偶尔吃一口家乡菜,也是一种精神慰藉,能够缓解思乡之愁,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没有什么大碍,将领应当是不妨碍士兵吃才对。为何白起却要做出这样的规定呢?据载,当时就有很多士兵抱怨不休,其中有一个人由于口谗,加之逆反心理,就违背了禁令,去吃了羊肉。
结果这事被白起知道了,于是他命人重打这个士兵。其他士兵一见,很是生气,不明白为何吃一口羊肉就得受惩罚,毕竟当时吃羊肉又不犯法,因此他们都不服气。在这种情况下,白起为了服众,叫当时吃了羊肉的士兵走五十步,让在场的人感受一下。
结果那个士兵刚走出去,众人的脸色顿时就不对了,一时间,他们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都不知道如何反驳。只因为这个吃了羊肉的士兵身上有一个很浓烈的味道,那就是羊肉的羊膻味。秦国时期,人们虽然也掌握了卤制技术,但是材料远没有今天这么丰富,所以在味道的处理上,自然也没有现在这么精进了。
白起当时看士兵都明白了之后,又再次重申一遍,以后不准在军营吃羊肉,不然重惩。后来的士兵,在也没有闹着要吃羊肉了,因为他们知道在战场上,羊肉味道很大,要是突袭的话,就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从而影响这个占战场的成败。
结语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将领主要就是在营帐之中好好进行大概层面上的规划,然后让士兵去冲锋、去身先士卒即可。但实际上,古代的兵卒很是可贵,尤其是战争频发的战国时期,人口就是最大需求,所以将领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保住人。而保住人的前提,就是减少死亡。
战场上,处处都可以死亡,因此需要从细节注意,从细节做起。而白起显然就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他轻易就注意到了羊肉的膻味,所以不准士兵吃,吃了有很大的味道,就会暴露行迹,一旦暴露行迹,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虽然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有时候细节就是决定命运转折的机会,抓住了也许就能活。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粗中有细的人,时刻把握细节。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