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建议下决定采取“远交近攻”策略,最终使得秦国能够实现大一统,这一策略的意思是将斗争的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国家,先取得这些国家的国土,与此同时与距离秦国较远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在秦国实力强大后再逐步取之。通过历史事实可知,这一策略也确实帮助秦国实现了一统天下的目的。
之后,秦国在垂沙之战大败楚军,在伊阙之战,战胜韩、魏两国,加快了秦军东进的步伐,而后在鄢郢之战,又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一时间秦国几乎称雄各国。
但秦国在攻取赵国时,是不容易的因为赵国当时实力也不错 是战国七雄之一,并且自赵国自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赵武灵王实施了“胡服骑射”军事改革,整顿了军中的士气,加强了国家的兵力,使得此后赵国敢主动与秦国争锋。
面对这样一个实力较强的国家,秦国也在对抗赵国期间派了名将白起,其中在长平之战时白起为何禁止士兵吃羊肉?大家不服,白起:你走50步试试。
赵国为土地与秦争锋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根据“远交近攻”的策略,决定首先攻魏,而后整顿兵力在拿下韩国,最终经过八年之久 秦国取得了韩国国土并且占领了韩国野王,这也使得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无奈被阻隔断。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韩国的国王为了保住性命,而派使者向秦国谢罪 并主动要交出国家的国土,希望秦国能够停战。但与韩国断了联系的上党郡,却有着其他的打算,他们并不想归顺于秦王。
于是想要通过其他方式保住国土,亦或是保留住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最终,上党郡郡守冯亭在部下的建议下,决定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赵国,希望能够得到赵国的庇佑。
最后上党郡郡守冯亭派遣了,可信任的部下来到了赵国向赵王表述心意和忠心,赵国国王对于可以得到的十七座城池一事,自然是非常开心的。
但他认为这件事也非常复杂,因为如果获得这十七座城池,也必将会与秦国做对手,秦国当时已经吸纳了一些国家的国土和兵力,实力不可小觑,如若同秦对抗损失也是巨大的,还很可能失去刚获得的十七座城池,这样最终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那时赵王的总体想法是消极的,认为不应该接受这十七座城池,而使赵国面临不必要的风险,但之后平原君赵胜认为现在接受十七座城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经过此前的经历可知他们曾经想要攻下一座城池,要长时间的作战和百万兵力,如今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十七座城池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
而至于应对此后的秦军,他们完全也可以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另外获得十七座城池之后也会扩大他们的国土面积,对抗秦军也有了更多的实力和力量,所以不应该放弃主动送来的这十七座城池。
另外,接受十七座城池也可以间接展现赵国大国姿态。平原君赵胜还告知赵王如若此刻此时在韩国危难之时,接受那十七座城池,也会吸引此后一些小国归顺赵国,这样对于往后扩大赵国的实力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经过平原君赵胜地分析赵孝成王被说服,最终决定接受那十七座城池。
之后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向群臣征求意见,推荐国内优秀的将领对抗此后的秦国,当时廉颇被众人最为推崇,之后赵孝成王也命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
为破赵国,白起智取
此前秦国想要拿下韩国,所以自然也不愿意放弃上党的十七座城池,另外,赵国也是在此后他们进攻的名列之内,因此,在赵国接受了上党的十七座城池之后,秦国也决定攻打赵国。
之后为破赵国而发生了长平之战,该战可以说是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略决战,一旦取得该战的胜利,秦国最终取得赵国也是指日可待之事。
那时的赵国为了以最小的兵力,对抗秦国,决定主动进行防守而不是主动进攻。于是,在廉颇的带领下,赵国士兵长期守在城池之上,不主动应战,防守更容易减少兵力的损耗,而秦军若想取得城池就需要攀爬城池,这样也会使得秦军兵力损耗过快。
长此以往,对秦国是不利的,因此之后也倾国决定略施计策,使得赵国改变作战策略。当时秦国派间谍散播廉颇投降的谣言,使得赵国士兵军心动荡,还散播秦国将士十分惧怕曾经打败秦国的赵括。
虽然当时廉颇并未投降赵王,但有部分士兵和廉颇部下的将领动摇了军心,所以赵王无奈之下命赵括替代廉颇,因为根据当时秦军的传言,他们是惧怕赵括的,更换他为主将之后,也会增强赵国士兵的士气。
而那时秦国与赵括对战的是著名将领白起,白起对赵括可以说是比较了解,他知道赵括做事比较急切,急于求胜,于是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再分别进行包围围剿的方式,使得最终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注重细节,终取胜利
而白起在长平之战的策略能够顺利实行,也是因为他在作战中十分注重细节,白起在命秦兵假装败落逃跑后,也让他们潜伏在一段路的周围,待赵国士兵落入陷阱后再进行攻打,所以那时计策成功实行的重点就是不让赵军得知附近潜伏的秦兵。
当时秦兵作战时喜爱吃羊肉,众所周知羊肉的膻味很大,30米之内都能够嗅到那个独特的味道,所以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不让赵军发现周围的秦军,白起下令在长平之战中禁止士兵吃羊肉。
一些士兵并不理解,还十分不服,于是白起便让他们走50步,让其他的士兵证明是否能够闻到他身上的羊膻味,事实是那些士兵身上的羊膻味仍然能被人闻到,所以士兵们也果断服从了白起的命令,这也为此后白起策略成功施行,打败赵国既定了基础。
小结:
最终在公元前前260年农历九月,赵军成功落入白起的陷阱,而被围困46天,这46天内赵军因为得不到援助几乎断粮,因此赵括决定抓住战场上的主动权,率先带兵冲出重围,但秦军早已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赵括率领一部分精锐军 冲出不久后,他就被秦军乱箭射死,失去了最高指挥官的赵军,一时间非常慌乱,并且被围困46天的赵军也早已再无战意,而后经过赵括部下的将领商议后,决定向秦国投降。
秦国取得长平一战的胜利,也严重损伤了赵国的实力,为此后秦国攻取赵国减少了阻碍,最终也加快了秦国统一全国的进程。
长平之战也是古代历史上规模比较巨大的战役,在那场战役中双方将领使用的一些策略,也被之后领军作战的将领所学习和借鉴。
通过长平之战最终的胜利也可知,在战争中只靠兵力是可能不足以保证取得胜利的,需要制定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策略,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