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诸国争霸、战争频发,这是中国历史上动乱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不过同时也诞生了历史上最多的名将,比如孙膑、吴起、李牧、王翦等等。
其中有一个人,他以生平未尝一败,且杀敌人数最多,在后世赢得了“杀神”的名号,他就是秦武安侯——白起。绩效权当听听,效益不好一毛也不想出
关于白起的遗闻轶事很多,其中有一次行军打仗之时,白起下了个奇怪的命令,要求士兵们不准吃羊。
有人不理解,偷吃后被白起发现,让他走50步试试,周围人才恍然大悟,白起的神机妙算可见一斑,那白起到底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一代杀神万骨枯
白起自幼细读兵书,而且他勇敢善战、机智细心,再加上运气一直不错,所以军功积累下,他的地位也在逐步提高。
到秦昭襄王十三年时他已高居左庶长之爵,在军中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因为惧怕秦国东出征伐天下,秦昭襄王十四年,韩魏两国联手出兵崤函,阻断了秦国东出的路线,秦国震怒。
白起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成为秦军主帅,率军反击,而这一战就此拉开了白起崛起的传奇大幕。
白起初次执掌帅印,但他毫不怯场,且沉稳有度。
他创造性的提出了避实就虚、以强胜弱的战术,率领秦军精锐通过险路出其不意的绕到韩魏联军的背后,开始频繁袭扰联军的粮道,从而扰乱了联军的军心。
而且白起并不贪功,他率军多次歼灭联军的小股不多,以多打少,胜之即走,从而有效的歼灭了联军的有生力量,且打击了联军的士气。
后来,等到联军抵挡不住秦军主力的攻势开始撤退后,白起又率军围追堵截,利用有利地形有力阻织了联军的反击。
最后在伊阙,白起将联军主力围堵,最终消灭了韩魏二十四万人,俘虏了魏军主帅公孙喜,并顺势夺取了韩国的大片土地,白起之名顿时响彻列国,而他也因功被封为国尉。
此后的几年,白起屡次率军东出,征伐韩、赵、魏等国,夺取城池六十多座,灭敌数万,白起之名,威名远播。
武安之名震天下
长平之战,堪称白起一生的高光时刻。
最初秦军主帅是王龁,但他对赵军的主帅廉颇一直落于下风,因此双方的大军在丹阳相持了近3年。
长期的拉锯战让秦赵双方都有些不堪重负,赵国甚至不得不向齐国借粮,秦国也有些疲惫,遂实施了离间计,调走了廉颇,换上了纸上谈兵、年轻气盛的赵括。
秦国听闻赵国更换了主帅后,也秘密派遣白起成为主帅,也预示着这场战役的最终结局。
白起利用赵军急于求胜的心理,通过主动出击然后假装落败将赵军主力从丹阳大营诱入长平的山地一带,吃羊肉的故事就发生于这个时间段。
秦国由于位于西北苦寒之地,老百姓们普遍喜欢吃羊肉,尤其是苦寒的冬天,一碗羊汤更能让人暖身御寒。
但白起到了前线后却下了一个奇怪的严令,所有的一线部队不准再吃羊肉。
之前两国相持的3年间,都没有出现如此奇怪的命令,这让习惯了吃羊肉干、喝羊肉汤的士兵心底自然怨气满满,但慑于白起一直以来百战百胜的威名,大家也不敢公然违抗。
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偌大的兵营自然有那么一个两个刺头,尤其这个刺头还是个吃货,他自然是不能忍受没有羊肉吃的日子。
有天夜里,有个士兵就偷偷躲在帐篷里吃起了羊肉干,他以为不会被任发现,不巧却被巡营的士兵发现,于是将这名士兵绑起来,准备以违抗将令之由将他处死。
士兵有些不甘,没死在战场的刀箭下,却要被同僚斩杀,心里很是怨恨,同时又觉得白起这个命令有些不近人情。
所以他鼓起勇气想要当面质问主帅为何下这个命令,让他也死个明白。
闻讯赶来的白起想了想,决定先把这个士兵松绑,然后让他朝50步外走走看,等士兵走到预定的距离后,白起问周围的将领,可曾闻到什么味道?
有将领回答,有羊肉味。原来那时的人们吃羊肉,基本都是白水烹煮,所以并不会放很多去腥的香料,这导致羊肉的膻味很大,哪怕走了50步远依然能轻松闻出。
白起又说到,如果这样的士兵去执行秘密的潜藏任务,那他哪怕藏在黑暗的山林里,依然能被敌人发现位置,那我们的任务该怎么完成?
众将领这才恍然大悟,那名士兵也心悦诚服的接受了对自己的惩罚,毕竟军中无戏言,更何况是治军严明的白起。
长平之战后期,正是白起采用不断诱敌深入、以多打少的战略,把赵军从防卫森严的大营中诱出,然后不断派小股部队不断袭扰、偷袭、让赵军疲于应对。
最后落入秦军的包围圈,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可以说正是白起对战场的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他连士兵吃羊肉可能会导致暴露位置这样的小问题都能考虑到,秦国怎么可能不赢呢?
长平之战后,为了杜绝后患,白起下达了坑杀赵军四十多万人的命令,“杀神”之名从此青史留名。
君臣失和终败亡
秦昭襄王48年,再次平定上党后,白起本来准备乘胜开启灭赵之战。
但赵国派苏代游说丞相范雎,说白起功劳太大将会取代他的位置,权力欲超强的范雎自然不甘,随后说动秦王拒绝了白起的建议。
机会稍纵即逝,缓过气来的赵国再次启动连横,加上秦国之前在长平之战中也元气大伤,两年后秦国再次发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遭到挫折,让秦王后悔不已。
秦昭襄王50年,秦王强令白起率军攻赵,白起以生病为由拒绝出任主帅,让秦王恼怒不已。
且听闻白起私下抱怨秦王不听他的意见才导致秦国失利,引发了秦王的杀机,当年十一月将白起赐死于高邮。
可怜白起英雄一世,却以自裁这种羞辱的方式离开人世,让当时的秦民哀怜不已,纷纷建立香祠祭祀这位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
历史的余音
白起出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历尽大小战争70余次未尝一败,破楚国都城,灭汉魏联军,夺城近百座,灭敌近一百万。
为后世秦国东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就连秦始皇都对白起崇敬不已。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可见白起于战阵中洞察秋毫、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多强。
但是可能于战争中消耗了白起太多精力,机智无双的帅将却不善谋身,没能急流勇退,安享晚年,不能不说是一场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