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齐威王解困而立功,后却成魏惠王忠臣,转变源于燕国那场生死局

为齐威王解困而立功,后却成魏惠王忠臣,转变源于燕国那场生死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琳讲故事 访问量:3032 更新时间:2024/1/24 0:50:06

多年以后,齐威王有没有对后半生的胡乱作为心存悔意?

公元前334年,齐威王将魏惠王召来徐州(今山东滕州市东南),与魏国一起称王。齐威王称王之举,其实更多是发泄对周王室致伯于秦的高度不满:齐国两次大胜前霸主魏国,都没能换来周王室的认同,凭什么让身处蛮夷之地的秦国登上霸主之位?既然当不上霸主,还不如自己称王!

此时的齐国,周边已难以找到足以与之相抗衡的国家。不过,也有例外。

齐国邻国当中,有一个国家长期不参与中原争霸,逍遥独立于北方——燕国。姜齐时代,齐国曾多次助力燕国,燕国也多次与齐联姻。田氏代齐之后,或许是因为感恩姜齐,燕国绝少与齐国往来。如今齐国称王后,无论是魏、韩、赵等强国还是宋、鲁、中山等弱国,无不对齐礼让三分,唯有燕国对齐国不理不睬,是可忍、孰可忍?

于是,齐威王突然下令,命齐军前往攻打燕国的权邑(今河北正定县北二十里)。齐威王此举,意外地激发起东周江湖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因为刚与燕国联姻,秦国马上派使者出使赵国,促使赵人出兵救援燕国;而春秋中晚期才崛起的南方强豪越国,也眼红齐国的强大,在越王无彊的率领下大举入侵齐国!

要在平时,齐国根本不惧怕越国。偏偏此时齐军主力正北上攻燕,无法两面应敌。无奈之下,主政的靖郭君派游说之士去见越王无彊,劝他南下伐楚。在齐国说士蛊惑之下,越王无彊果然掉头南下攻楚,却不想被楚威王率兵攻破,兵败而身亡。大胜越军的楚威王,听说是田婴怂恿越人伐楚,顿时勃然大怒,立即率大军北上伐齐!

如此一来,齐国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局:北方战线,齐军被燕人牢牢拖住,背后还有赵军在虎视眈眈;南方战线,强大的楚军直插徐州,逼上门来寻求决战!前后难以兼顾,齐国很快就在两条战线上都遭遇溃败!

手握一手好牌,却瞬间输得底裤都没了,不得不说这就是齐威王自己太“浪”的结果!

连遭败绩之后,齐国不得不主动向楚国求和。可楚威王不依不饶,趁胜向齐国提出了一项苛刻条件:驱逐靖郭君田婴!

靖郭君田婴,有说是齐威王之子,也有说是齐威王之弟。不管是哪种说法,田婴都是齐国公室至亲。齐威王晚年后,靖郭君独揽大权,长期执掌国政,是齐威王片刻都离不了的股肱之臣。驱逐靖郭君,就像是逼着齐威王自断手足,虽不足以害命,侮辱性却极强。

如此屈辱性的条件,齐人当然难以接受。

万般无奈之际,齐威王派大夫张丑前往楚军营中,与楚威王谈判。刚逢大败,还需要与楚人讨价还价,这样的谈判不要说都是异常艰难。这样的出使,往往都是费力不讨好,常人都会避之不及,张丑自然也是压力山大。

为说服楚威王,张丑想了许久,终于决心采取一个不同寻常的策略。

在见到楚威王后,张丑并没有为田婴辩护。相反,他站在楚国立场,说出了一番令楚威王心服的话来:“大王之所以能在徐州大获全胜,就是因为齐国没能重用田盼。田盼为齐国立下了大功,百姓都甘愿受他驱使。因为田婴不喜欢田盼,战前另选申缚为将。齐人大多都不愿听从申缚之命,所以大王才能战胜齐军!一旦田婴被驱逐,那么田盼必定会被重用。而田盼能重新出山,必定会重整旗鼓与大王作战,那样就对大王极为不利了!”

张丑这番话,将齐国高层间的矛盾完全透露给楚人,不但有泄露国情之嫌,而且还严重贬低了田婴的人格——在明显地指责田婴嫉贤妒能。不过,早在张丑之前,另一位齐人早就把这些信息透露给了楚人,就是早些年被邹忌排挤到楚国的名将田忌。所以,张丑这番话不过是为达目的所采取的谈判策略,并不算是泄密。

听了这番话,楚威王甚觉有理:与其让田盼重出江湖,还不如让田婴继续祸害齐国。所以,他爽快地同意了不驱逐田婴。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寥寥数语过后就得以轻松完成,张丑的才干由此可见。虽然谈判过程中张丑的言语有些冒犯田婴,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齐国利益,在忠心耿耿地履行齐威王所赋予的职责。

不过,自此以后,张丑却意外地在齐国消失了。他后来去哪了?

自从桂陵、马陵两次败于齐国后,魏国国力大衰。西部的秦国眼见如此,持续不断地向东扩展,陆续蚕食了魏国河西、河东的大量土地;南方的楚国也趁机痛打落水狗,多次向魏国发起进攻。公元前323年,楚人昭阳率兵攻打魏国,在襄陵(今河南睢县)大破魏军,抢占了八座城邑。西有秦,南有楚,东有齐,再加上长期与三晋中的赵、韩二国不和,魏国顿时陷入了极为逼仄的生存空间之中。

为改善战略环境以获得休养生息机会,魏国急需与列国言和,尤其是实力强大的齐、楚二国。

可看出魏国孤立无援后,长期备受压制的韩国也大举发兵,急攻魏国的郓邑(今山东郓城东),试图趁火打劫。

连番遭受了多次打击,魏国现在委实有点缓不过劲来了。如果韩国不能停止进攻,恐怕魏国外强中干的本质就将彻底暴露,局势将一发而不可收拾了。面对积怨甚久的韩国,谁能说服韩军停止进攻、与魏国握手言和呢?

令人意外的是,魏惠王居然派出了曾经的齐人张丑!

见到韩相公仲后,张丑并没有直接劝他停止进攻,而是站在韩国立场来分析当前局势:“现在您猛攻魏国郓邑,一旦魏人感受到情况危急,必定会割地与齐、楚求和,而反过来攻打韩国。所以,您不如停止攻打。魏国形势缓解了,就会继续与齐、楚交战。魏国胜,则韩国可趁魏国疲敝攻占郓邑;魏国败了,那么就会主动把郓邑献给韩国!”

韩国国力长期弱于魏国,此时不过是想趁人之危占点便宜。一旦魏国缓过手来,全力向韩国发起反击,韩国确实没把握抵挡得住。所以,还不如让魏国先与齐、楚消耗,然后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守。想到这,公仲也没二话,点头同意了。

韩国一停止进攻,张丑又立刻出使齐、楚二国,说:“韩国已经同魏国结盟了;如果不相信,那为何不去看看公仲还在继续攻打郓邑吗?”

齐、楚二国疑心大起,派人前往侦查,结果发现公仲果然停止了进攻。这下两国有些慌了,于是不与韩国通气,直接与魏国讲和了!

曾经的齐人,却来到了被齐国击败的魏国出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但如此,另一件事情表明,张丑是诚心诚意归顺魏国了。

苏秦合纵山东六国之际,张仪也频繁周游列国,劝说列国与秦连横。身为曾经的魏人,张仪游说的重要目标自然也包含魏国。为此,张仪主动前来拜访魏国。

听说张仪要来,对秦国畏惧不已的魏惠王准备前往迎接。苏秦合纵,张仪连横;在当前局势下,合纵不能保证能挽救魏国,可连横势必对魏国造成长期伤害。因此,张丑数次劝说魏惠王不要接纳张仪。可魏惠王惧怕秦国,却不敢拒绝张仪。

数次劝说无效后,张丑不得不退下。可不久他又掉头回来,再次进谏:“大王也听说过老妾侍奉主妇的事吗?儿女长大后年老色衰,就更重视家庭了。如今下臣事奉大王,也是像老妾事奉主妇一样啊!”

张丑自比老妾,就是说自己虽然年老,但已把魏国当成了自己家,阻止张仪来魏也是一心一意为了魏国!在张丑数次恳切的请求下,魏惠王终于被感动,没有接纳张仪。虽然魏国后来还是接纳张仪为相,但张丑对张仪的看法却始终没错——张仪来到魏国出仕也是为秦国服务,而不是想帮助魏国。

由此可见,离开齐国后,张丑是确确实实把魏国当作自己的最终归属了。曾经的齐人,到头来却成了魏国的忠臣,是什么样的境遇,才促成了这样的转变?

这其中的奥妙,恐怕与田婴密切相关。

大约是在齐、楚徐州大战那一年,在苏秦主导下,山东六国开始合纵。可齐、燕两国因权之战产生了矛盾,为增强互信,两国主动交换了人质。而齐国派往燕国的人质,赫然正是徐州和谈中的大功臣张丑。可张丑到燕国还不满一年,齐国却突然伐燕,攻占了燕国十座城池!

齐人的背信弃义,让刚即位的燕易王极为生气,一方面责成苏秦去齐国讨要说法,另一方面就准备杀了齐国人质张丑!

为保性命,张丑不得不踏上了逃亡之路。可到了边境之后,燕国边吏还是认出了张丑,将他给抓起来了!

危急时刻,张丑只能信口开河地威胁抓捕他的边吏:“燕王之所以要杀我,是有人说我有宝珠,燕王想要这颗宝珠。现在我将宝珠弄丢了,燕王却不相信。如果您要把我献给燕王,那我就会说是你抢了宝珠后吞进肚子里去了,那么燕王必定会杀死你,剖你的腹!想要得到君王赏识,也不应该以利益来取悦他。我如果死了,那您的肠子也将寸断!”

边吏被张丑唬得一愣愣的,害怕地放走了张丑。

凭借自身的急智,张丑最终逃脱了这场没来由的杀身之祸。

前一年,张丑还在徐州为齐国忠心耿耿地服务,立下大功;后一年,齐国就把张丑派往燕国去送死。究竟是谁与张丑有这么大仇恨,在燕国摆一场生死局让他去钻?

想来想去,唯有靖郭君田婴。

虽然张丑成功说服了楚威王,却对田婴造成了极大伤害——让他嫉贤妒能的名声瞬间传遍了整个齐国。所以,田婴对张丑是又气又恨,随即在燕国给他设下了一个生死局!不久后,苏秦来到齐国劝和,齐人马上就痛痛快快地将这十座城邑归还给了燕国,这更凸显出其中的猫腻。

逃脱了杀身之祸的张丑,怎么还能继续在齐国待下去?

而此时,马陵大败后的魏惠王痛定思痛,开始向天下招纳贤才。曾经齐国稷下学宫时代的名人孟子邹衍淳于髡(kūn)等人,纷纷转投到魏国。既然已无法在齐国容身,张丑逃到魏国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正因魏惠王在最危险的时刻收留了张丑,所以他在晚年才会变成魏国的忠臣。

张丑人生的意外转变,不过是齐国人才大量流失的一个缩影。除了张丑外,田忌、田婴等等都遭到了权臣的刻意排挤。曾经稷下学宫的人才,也纷纷改投他国。

为什么齐国人才会突然大量外流?

齐威王所信任的两位权臣邹忌、田婴,就是罪魁祸首。邹忌与田婴,其实两人都颇具才干。可长期执政之下无人制衡与监督,两人都养成了同样的毛病:嫉贤妒能。对那些不顺从自己的人才,邹忌与田婴都竭力排挤与打压,以避免自己被取代,这严重阻碍了齐国人才的上升通道。所以,齐威王晚年时国内人才纷纷外流,使得田齐迅速走向了下坡路。

因此说,邹忌与田婴成为权臣,根源在于齐威王的懒政。

标签: 齐威王魏惠王燕国魏国齐国秦国

更多文章

  • “投鼎烹刑”-齐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齐威王,齐国,田忌,丞相,齐王,国君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姓田氏,名因齐,田齐桓公(与春秋五霸之首的姜齐桓公非同一人)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到公元前320年在位。齐威王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并礼贤重士,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稷门外修建稷下学宫,广招天下贤士议政讲

  • 同样是用酷刑整顿吏治,为什么齐威王成功了,而朱元璋却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托尼富标签:齐威王,朱元璋,孙伯灵

    同样是用酷刑整顿吏治,为什么齐威王成功了,而朱元璋却失败了?齐威王,熟悉历史的人应该很清楚这个君王,他在历史上的名声非常大,他有一句名言:“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果你还不了解齐威王,那么,孙膑这个人总了解的吧?孙膑庞涓斗法,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几乎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

  • 齐威王两次战胜魏国,消灭威震天下的魏武卒,为什么没有称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石头人呦标签:齐国,魏国,田忌,秦国,齐威王,魏武卒,孙伯灵,四大名将

    战国时期的齐威王田因齐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刚刚即位时,喜好酒色,不理朝政。导致国家混乱,诸侯相继侵伐齐国。后来他虚心纳谏,下定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决心。大臣邹忌讽谏齐威王,劝他亲贤臣、远小人,经营霸王大业。田因齐听从邹忌的建议,三个月后就用为相国,加紧整顿朝政,改革政治。

  • 燕王哙让位子之引发的谜团:燕昭王是谁?齐威王哪一年才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齐威王,燕昭王,燕王哙,齐国,齐宣王,周王室

    不经意间,这已经是第三篇有关燕王哙让位于子之一事的文章了。之所以会有第三篇,是发现之前的两篇相关文章,并没能完全消除这一事件过程中的种种谜团。燕王哙之所以让位于子,是受道家文化影响,学习古代圣王的禅让之举。这在当时并非孤例——公孙衍回到魏国后,为排挤政敌,就伙同张仪联合魏惠王上演了一场“禅让”大戏。

  • 田氏代齐,在齐威王的治理下,齐国咸鱼翻身,人才济济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齐威王,田氏,齐国,魏国,魏文侯

    大家好,这里是9527的七。一个喜欢历史的理科生。今天讲讲田氏代齐后齐国崛起的故事。齐国是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第一功臣姜子牙的封国,地处沿海地区(山东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在齐桓公姜小白的时候更是做过春秋霸主,是个的老牌强国。但是到了春秋后期,礼乐崩坏,在公元前403年,九鼎一响,三家分晋,周

  • “围魏救赵”:齐威王的政治博弈,远比孙膑“桂陵之战”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多臻贵讲历史标签:魏国,齐国,秦国,孙膑,齐威王,孙伯灵,魏惠王,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四大名将

    通常公元前350年秦国“商鞅变法”被视作战国中期的标志,但探究中原霸权标志事件为公元前352年齐魏“桂陵之战”,“桂陵之战”魏国扩张疆域巩固霸权的战略未能实现,折损数万“魏武卒”、与赵国结下宿仇、被秦国偷袭河西,齐国与楚国挑战魏国中原霸主的地位重回混战局面,魏国无暇西顾使秦国“商鞅变法”得以推行迅速

  • 资治通鉴故事10:烹阿大夫——齐威王整顿吏治用猛药

    历史解密编辑:学霸修炼宝典标签:齐国,秦国,战国,齐威王,魏文侯,历史故事,资治通鉴故事

    齐国能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与一代雄主齐威王的出现密不可分。这里稍微回顾一下齐国的历史。齐国本来是周朝时候姜太公——姜尚的封国。姜太公辅佐周武王建立了周朝,立下了大功,所以就被封在齐国。后来传到齐康公的时候,齐国的权臣田氏崛起,就把齐康公赶到了一个海岛上,田和自己称为齐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齐

  • 匪议东周(四十六)战国也有霸主,首先是齐威王,然后是秦孝公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齐威王,秦孝公,齐国,秦国,诸侯国,周王室

    在读历史课本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说法,里面说的是这两个时期最为强大的诸侯国君。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分析了春秋如何称霸,怎样的国君才能称得上正在的霸主,东周礼制决定的。阅读东周列国的故事,我们发现按照这样的礼制,其实在战国时期也有霸主出现,而且不只一个。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

  • 人才盛况难复现,是后世齐王不再好贤,还是齐威王用人令人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齐威王,田忌,齐国,魏惠王,齐宣王,孙伯灵

    齐威王是齐桓公田午之子,以重贤用士、海纳百川而闻名于后世。齐威王即位之初,田氏代齐不久,国内政局还不稳定。加之初期齐威王不理朝政,凡事都委任于卿大夫,使得齐国屡屡遭受周边列国入侵,被他国抢占了不少土地。为稳定政局、增强国力,齐国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强有力的政治改革。可当前形势下,谁能说服齐威王改弦更张、

  • 你有因看错人被骗过吗?齐威王的辨人之术!夜读《资治通鉴》

    历史解密编辑:拙言问史标签:齐国,战国,卫国,齐威王,资治通鉴

    天黑路滑,社会复杂。你是否觉得自己,无法精准辨别身边的人,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齐威王,通过他人的传言,精准辨别忠奸的故事,学学他的辨人之术。齐威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老板,是一个名垂青史的国君。有一日,他召见了即墨大夫,到跟前问话:“你当了即墨大夫过后,每天都有人来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