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斩其双足、剔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有多狠?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斩其双足、剔去膝盖骨,孙膑复仇有多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零点历史说 访问量:1191 更新时间:2024/1/30 23:22:16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年轻而聪明的将军候选人,名叫孙膑。他的志向远大,渴望成为一位伟大的将军,为国家效力。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并不友善。

孙膑的同门师兄弟庞涓对他心生嫉妒之情。庞涓故意设计陷害孙膑,使他遭受了无妄之灾。这使得孙膑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脸上也被刺上了丑陋的刺青。他的将军之梦被彻底打破。

尽管孙膑身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与摧残,但他的意志却依然坚强。他知道自己不能被打败,尽管身体残缺,他仍然保持着无尽的勇气和智慧。

凭借着别人的帮助,孙膑终于逃离了庞涓的掌控,在一次次险象环生的旅途中,他化险为夷,终于来到了齐国。

在齐国,孙膑开始了新的生活,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战略眼光,成为了齐国将军的得力助手。他与齐国的军队一同参加了几次重要的战役,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孙膑对战争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策略,他总能找到敌人的弱点并加以利用。在与庞涓的对决中,他展现了自己的聪明和果断。每一次遭遇,他都巧妙地利用战场的地形和敌人的虚实,使庞涓陷入了绝境。

庞涓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压力。孙膑的出现让他感受到了失败的阴影,他知道自己无法抵挡孙膑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庞涓选择了自刎,以逃避不可避免的失败和屈辱。

孙膑逆境崛起,智胜庞涓磨难铸英雄

在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都是同一个著名军事家的学生,他们在师门中结下了深厚的师兄弟情谊。但是,庞涓心中却有着比较和嫉妒的情绪,他总是感觉孙膑比他更加出色,将来很可能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庞涓为了打压孙膑,想出了一条狠毒的计策。他以同门师兄弟的名义,邀请孙膑去魏国,并向他表示要将他介绍给魏惠王,共同打拼大业。孙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于是便毫不犹豫地前往了魏国。

然而,当孙膑抵达魏国时,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庞涓竟然以孙膑谋反为罪名,让他受到了极刑的惩罚。孙膑非常无辜,但是却无法解释清楚,最终被关押起来,遭受膑刑和黥刑的折磨。

孙膑很清楚,他再也无法成为他曾经梦想中的将军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选择了继续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学习了机关术,发明了许多奇妙的机关,甚至成为了田忌的门客,为他出谋划策。

有一次,孙膑为田忌设计了一个绝妙的计策,成功击败了齐国的强敌。田忌对孙膑的机智和智慧赞不绝口,他说:“你的才华已经让我刮目相看,你的名字也要改个好听的!”孙膑决定改名为“孙膑”,象征着他将来要凭借自己的才华,驰骋疆场,让世人刮目相看。

孙膑虽然失去了双脚,但是他没有失去信念,更没有放弃追求梦想的勇气。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机关大师和军事家,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孙膑妙计桂陵,挫败庞涓拯救赵国

在战局危急之际,赵都邯郸被魏国及其盟友围困已经持续了一年。赵国无奈之下向齐国求援,引发了备受瞩目的桂陵之战,而在这场战斗中,一个人的名字开始广为人知——孙膑。

田忌对孙膑的计策深信不疑,率领齐军直逼大梁。与此同时,庞涓闻知齐军正向大梁挺进,不顾已失去的邯郸,只派少数兵力留守,然而,孙膑早已预料到了这一行动,并在桂陵一带设下了精心的伏击。

当齐军行进至桂陵时,庞涓发现自己的军队陷入了孙膑布置的埋伏中。孙膑早已掌握了庞涓的行动轨迹,精确计算了时间和地点,使得齐军能够迅速展开攻势。

孙膑率领的齐军展现出出奇制胜的战术,他们犹如猛虎下山,顺势而上,将魏军打得溃不成军。庞涓作为主帅,身陷重围,最终被俘虏。

然而,让众人意想不到的是,孙膑在第一次与庞涓相遇时选择放走了他。这一举动引起了众人的疑惑和困惑。

这场战争是孙膑的一次辉煌胜利,他以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战斗智慧,帮助齐军成功解救了赵国,同时也削弱了魏国的实力。他的勇敢和军事才华赢得了众人的赞赏,使他名声大噪,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之一。

复仇之炎,孙膑智胜庞涓马陵战

在古代中国,魏国和齐国一直是势不两立的敌对国家,正当魏国内外纷争不断的时候,商鞅作为魏国的重臣,向魏惠王提出了一项计划,他建议在逢泽举行盟会,并让魏惠王自封为王。

然而,这个计划却没有得到齐国和韩国的关注和支持,齐威王和韩国只是置之不理,这激起了魏惠王的怒火。

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韩国只能求助于齐国,希望能够抵抗魏军的进攻。齐威王果断地应允援助,并派遣孙膑担任军师,率领齐军与魏军交战。

魏国本以为胜利指日可待,然而齐国再次出兵干扰,这让魏惠王怒不可遏,放过了韩国,转而将矛头指向齐军。魏惠王立即让太子申和庞涓领导十万魏军直奔齐军,准备一决胜负。

此时,齐军已经深入魏国境内,孤军奋进到达魏国的纵深地带。而孙膑则密谋着他的复仇计划。他利用魏军的高傲性格,巧妙地诱使敌军深入。他详细勘察地形,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伏击地点。

魏军尾随齐军,自信满满地追击而来,却不知道他们已经中了孙膑的计谋。孙膑深知魏军的自负和轻敌心态,他安排部队在山路两旁埋伏,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突然,魏军发现齐军行军中的炊事火源越来越少,而且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上,几个大字清晰地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愤怒之下,命人点火查看,却不料山路两旁的埋伏弓箭手齐齐发射,箭如雨下,魏军措手不及,陷入混乱之中。

胜败已定,庞涓见局势不妙,愤怒之下选择了自杀。齐军趁势发动攻击,迅速围剿失去组织和纪律的魏军,将他们一网打尽。太子申被俘,魏国元气大伤,走向了衰落的命运。孙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复仇,心中的愤怒得到了宣泄。

结语

在不幸的遭遇中,孙膑和庞涓的人生轨迹迥然不同,却都展现了各自的才华和智慧。孙膑虽失去了成为大将军的机会,但他并未放弃,反而在逆境中崛起,成为了智谋过人的机关大师和军事家,为后世留下了辉煌的传世之作。

而庞涓则因嫉妒心驱使而采取了残忍的手段,却最终自食其果,失去了双腿和原本的面貌,注定只能隐藏在幕后。然而,在帷幄之中,庞涓展现出了他的才智,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最终还是为自己铸就了一番伟业。

命运的起伏并非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而是个人的才智、坚韧和勇气。孙膑和庞涓都面临了不同的挑战和困境,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去应对,最终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对于困境和挫折的应对方式。无论遭遇何种不幸,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态度,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寻找新的机遇和出路,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伟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其双膝、断其双足,孙膑复仇时有多凶残?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庞涓,魏国,齐国,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 国军事历史上,有很多成就颇高的军事家、指挥家和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当中的有如孙武一般在早年就得到重用,一战成名;有人如商末年间的姜太公一般大器晚成,即使成就滞后于后辈,也有数不尽的功劳和成就。不过不论这些人的机遇早晚,他们的结局也都还算圆满。而孙膑幼年丧父,二哥

  • 庞涓曾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其膝盖骨,那孙膑复仇时又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涓,孙伯灵,田忌,魏国,魏惠王,齐国

    神秘的鬼谷子门下有很多徒弟,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就是一起拜在鬼谷先生门下的师兄弟。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都跟鬼谷子学,能学到什么样,出师后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就是个人的造化了。当然,孙膑肯定是胜庞涓一筹的,因为他的父亲是写《孙子兵法》的孙武,有传承。所以庞涓相当忌惮孙膑的才华,怕被他碾压。心

  •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读《史记》,说《史记》,今天让陶陶为大家解读《史记·孙膑列传》。汉代是一个崇尚复仇的朝代。《公羊春秋》有云:“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由于汉武帝等统治者对《公羊春秋》的崇尚,也使得复仇意识从官方扩散到民间。而复仇英雄,也在汉代朝野间

  • 孙膑与庞涓的斗争是智慧的比拼,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施梦sjy标签:庞涓,魏国,齐国,魏王,孙膑,孙伯灵,鬼谷子,史说三国

    马陵道》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孙膑和庞涓斗智的故事。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也是结拜兄弟,他们同拜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一起生活。可是庞涓很不安分,他一心梦想功名富贵。某一天不辞而别,孙膑得知,一边让人通知老师鬼谷子,一边要去把庞涓追回。鬼谷子赶到,要孙膑不要追了。并把一本书递给孙膑说,这是他的先祖兵法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砍掉孙膑双足,后孙膑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正一品历史标签:庞涓,孙伯灵,魏惠王,魏国,孙膑

    “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很显然,班固对孙膑的军事才能非常认可。不过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经历却无比坎坷。他曾因为庞涓的妒忌,被砍掉了双足,不仅如此,庞涓还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后来孙膑被齐使救出,你知道孙膑向庞涓复仇时有多狠吗?孙膑画像师兄,你来魏国找

  • 孙膑杀死庞涓那一仗,是围魏救赵,还是围魏救韩?|读战国(14)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孙伯灵,庞涓,魏国,齐国,魏惠王,秦国,孙膑,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14):马陵之战文/松鼠爸爸孙膑与庞涓(右)前354年的桂陵之战是孙膑与庞涓第一次交手,庞涓虽然大败,但没死。十三年后,齐、魏两国之间又发生了一场更大的战争,它就是“马陵之战”。两国的君王仍然是齐威王和魏惠王。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

  • 庄子:人间最清醒的活法,对世事死了心

    历史解密编辑:运动大大健身标签:庄子,人世间,西湖,凉风

    作者:林之眉《庄子.徐五鬼》篇写过颜成子和南伯子綦的一段对话,颜成子说: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南伯子綦说:我曾在山林洞穴居住过,齐太公竟然来探望我,感觉自己修行不够。从那以后我便一天天远离人世沉浮而达到心如死灰的境界。其实,庄子描述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一种身心合一的

  • 庄子:不以世俗论曲直,在浑浊中保持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庄子,徐无鬼,庄子·天下篇,司马迁,秋水

    郭沫若曾评价他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华丽的辞藻、开阔的文风承载起深邃的思想,充满艺术精神的寓言故事蕴含了对人生的追求。他就是中国文化史上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庄子。无用之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大多希望能在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己的学说抱负。庄子却是个例外。《秋水

  • “直观体悟”的思维方式:“道”是《庄子》中的最高概念

    历史解密编辑:德辉看天下标签:庄子,魏晋,司空图

    “道”是《庄子》中的最高概念,《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认为,道不可受,道不可见,但它却是可传、可得的,也就是说道是可以体认的,《知北游》云:“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而庄子对道的体认则是通过“目击道存”的方式来完成的,所谓“目击道存,亦不可以

  • 民间故事:庄子试妻,大劈棺

    历史解密编辑:星盘解密标签:庄子,大劈棺,民间故事,扇子

    道家有两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一个是老子,写下《道德经》,洋洋洒洒5千字,说透了世间万物的本质,以及做人的最终目的。另一个是庄子,他博学多才,擅长讲故事阐述道理,自己也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庄子梦蝶》和《大劈棺》。千百年来,有关“大劈棺”一直存在着争议,认为这个故事荒诞无稽,有悖于庄子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