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 国军事历史上,有很多成就颇高的军事家、指挥家和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当中的有如孙武一般在早年就得到重用,一战成名;有人如商末年间的姜太公一般大器晚成,即使成就滞后于后辈,也有数不尽的功劳和成就。
不过不论这些人的机遇早晚,他们的结局也都还算圆满。
而孙膑幼年丧父,二哥孙虎也因兵乱走失,他自幼聪慧,立志造福百姓,他胸有韬略,尤其在军事上颇有奇才,可是仅仅因为同门师弟的嫉恨,让他的前途几乎完全葬送。
在大多数人对孙膑的认识中,孙膑被庞涓用计挖去膝盖骨的故事,也许更加耳熟能详,《足弱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姜特立为孙膑所作的诗,其中的“休轻刖孙膑,犹解杀庞涓”两句所表达和描绘的便是在被同门伤害后,并未选择消沉,而是依然心志坚毅,最终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杀掉庞涓凶狠复仇的过程。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他辉煌与此,成功与此,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他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是具有坚强毅力、永不屈服的人,是赢家、是胜者、是英雄。
师出同门,反目成仇
孙膑早年曾与庞涓一起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既有才学,又为人忠厚老实,而他的同窗好友庞涓却骄傲自满,小肚鸡肠,技不如人又好生嫉妒。
师父鬼谷子对于他的两个徒弟,更加喜欢孙膑,于是将孙膑的先人孙武的《孙子十三篇》仅仅传授给他而没有传授给庞涓。
后来,庞涓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相比孙膑来说出仕要早,他的内心深知自己的才学比不上孙膑,便不在魏惠王面前举荐孙膑,还在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因为如果孙膑成为别国大将,那么他将是魏国实现宏图霸业道路上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但倘若孙膑效忠魏国,庞涓知道他的锋芒必将盖过自己,他在魏国辛苦奋斗得来的一切将断送在孙膑之手。因此,孙膑的存在就是对庞涓的威胁。
后来,老师鬼谷子的好友墨子称孙膑为兵学奇才,有着非同一般的才能和骨气,于是向魏惠王举荐,魏惠王大喜,即命庞涓修书,遣使迎接。
但在一次给魏惠王跟前摆演阵法时,庞涓不如孙膑便嫉恨在心,他在魏惠王面前诬告,捏造罪名称孙膑身在魏邦,心怀齐国。
魏惠王大怒,将孙膑交庞涓处置。
庞涓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膑刑”是剔除膝盖骨,使人无法行走;“黥刑”又称“墨刑”,类似于今天的纹身,但远远比纹身疼痛,更明显,“黥刑”是先用刀把字刻在脸上,然后再在刻痕上涂墨,使得这种印记成为受刑人一生都无法磨灭的痕迹,是极大的侮辱。
而庞涓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就像皇帝害怕乱臣贼子篡位那样,仅仅由于自己的嫉妒,便对同门痛下狠手。
佯装疯癫,金蝉脱壳
孙膑被用“膑刑”,无法从庞涓处逃跑,而与此同时,为了得到《孙子兵法》的庞涓对他“厚爱有加”,可孙膑信以为真,没日没夜地为庞涓默写。
庞涓派来服侍孙膑的童仆诚儿实在不忍,悄悄地将庞涓的阴谋告诉他后,孙膑才恍然大悟,于是在吃饭的时候很快就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他突然大呼小叫,将饭食打翻在地,开始呕吐不止,还把花尽心血默写的《孙子兵法》统统扔进熊熊燃烧的火堆,坐在地上又哭又笑。
庞涓为了测试孙膑是否真疯,便将孙膑拖到猪圈里,孙膑居然把猪粪抓起来就放入了口中吃下,而后就倒在猪圈里面呼呼大睡。庞涓这才相信孙膑是真疯,对孙膑疏于看管。
墨子的弟子禽滑厘把孙膑之才及庞涓妒忌之事告诉了齐国大臣邹忌,邹忌又转告了齐威王,孙膑的遭遇传到了齐威王的耳中,威王遂表示孙膑是齐国人,又是天下少有的人才,应该去魏国将他营救出来,便派使臣淳于髡前往魏国献茶,禽滑厘装作随从,相机行事,偷偷将孙膑救了出去,秘密回到齐国。
卧薪尝胆,王者归来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孙膑没有按照一般的逻辑救韩国,而是出其不意转而去攻打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紧急信号,紧急撤退赶回城中。
庞涓察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之后,吓得说不出话,因为在计算了做饭的炉灶的数量后,发现其足够十万人所使用。
第二天,庞涓带领部队追赶到齐国军队第二次驻扎的地方,这次的炉灶数量却只够五万人使用。
第三天,他们带领部队追赶到齐国军队第三次驻扎的地方,炉灶数量仅够两万人使用。
庞涓便放下心来,信心倍增,吩咐魏军夜以继日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赶,忽然一棵树的一面被刮去了树皮,上方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宠涓死于此树下。”此时,四周暗箭像飞蝗似的射来,杀声震天。
这是孙膑精心设计和设下的陷阱,每天按照计划有序减少炉灶的数量,从而使庞涓放松警惕,一路追击,最终逼迫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最后,齐军乘胜大破魏军。
至此,孙膑终于报了同门毒害之仇,更为大快人心还在于孙膑在这一战中打出了自己“战神”的旗号,使得齐国则取代魏国,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
庞涓虽然不比孙膑的才能,但作为孙膑的同门师兄弟,也不是完全没有真才实干,但作为同门,庞涓不但忘记了自己和孙膑的约定,没有举荐对方,居然步步紧逼,丝毫不手下留情。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最终可怜一代“名将”,落得自刎惨死的下场,如此结局,令人唏嘘。
从孙膑的膝盖骨被刻掉的那一刻起,一颗仇恨的种子就种在了他的心里。
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朋友的诬陷,他仍能隐忍不发,潜心等待时机的到来,从此,他便以谋士的目光看待自己与庞涓的每一次交锋,用冰冷的目光布下一个个陷阱;用深思熟虑的头脑酝酿着一个个阵型。
他们之间的是非成败一言难尽,庞涓死了,孙膑残疾了,孰之过?妒忌蒙蔽了庞涓的眼,仇恨也同样吞噬了孙膑的心。
孙膑有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耐心和风骨,他有如松柏,如韧竹一般的精神和乞丐,这所有的一切,都可将他的屈辱洗刷抹去,也许在我们看来他是不幸的,但不幸的同时,他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命运面前,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