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其双膝、断其双足,孙膑复仇时有多凶残?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剔其双膝、断其双足,孙膑复仇时有多凶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说史道明 访问量:1208 更新时间:2024/1/5 7:00:25

“百年家学妙兵机,知彼犹怜己未知。” 国军事历史上,有很多成就颇高的军事家、指挥家和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当中的有如孙武一般在早年就得到重用,一战成名;有人如商末年间的姜太公一般大器晚成,即使成就滞后于后辈,也有数不尽的功劳和成就。

不过不论这些人的机遇早晚,他们的结局也都还算圆满。

孙膑幼年丧父,二哥孙虎也因兵乱走失,他自幼聪慧,立志造福百姓,他胸有韬略,尤其在军事上颇有奇才,可是仅仅因为同门师弟的嫉恨,让他的前途几乎完全葬送。

在大多数人对孙膑的认识中,孙膑被庞涓用计挖去膝盖骨的故事,也许更加耳熟能详,《足弱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姜特立为孙膑所作的诗,其中的“休轻刖孙膑,犹解杀庞涓”两句所表达和描绘的便是在被同门伤害后,并未选择消沉,而是依然心志坚毅,最终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杀掉庞涓凶狠复仇的过程。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他辉煌与此,成功与此,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他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是具有坚强毅力、永不屈服的人,是赢家、是胜者、是英雄。

师出同门,反目成仇

孙膑早年曾与庞涓一起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既有才学,又为人忠厚老实,而他的同窗好友庞涓却骄傲自满,小肚鸡肠,技不如人又好生嫉妒。

师父鬼谷子对于他的两个徒弟,更加喜欢孙膑,于是将孙膑的先人孙武的《孙子十三篇》仅仅传授给他而没有传授给庞涓。

后来,庞涓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相比孙膑来说出仕要早,他的内心深知自己的才学比不上孙膑,便不在魏惠王面前举荐孙膑,还在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因为如果孙膑成为别国大将,那么他将是魏国实现宏图霸业道路上的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但倘若孙膑效忠魏国,庞涓知道他的锋芒必将盖过自己,他在魏国辛苦奋斗得来的一切将断送在孙膑之手。因此,孙膑的存在就是对庞涓的威胁。

后来,老师鬼谷子的好友墨子称孙膑为兵学奇才,有着非同一般的才能和骨气,于是向魏惠王举荐,魏惠王大喜,即命庞涓修书,遣使迎接。

但在一次给魏惠王跟前摆演阵法时,庞涓不如孙膑便嫉恨在心,他在魏惠王面前诬告,捏造罪名称孙膑身在魏邦,心怀齐国。

魏惠王大怒,将孙膑交庞涓处置。

庞涓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膑刑”是剔除膝盖骨,使人无法行走;“黥刑”又称“墨刑”,类似于今天的纹身,但远远比纹身疼痛,更明显,“黥刑”是先用刀把字刻在脸上,然后再在刻痕上涂墨,使得这种印记成为受刑人一生都无法磨灭的痕迹,是极大的侮辱。

而庞涓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就像皇帝害怕乱臣贼子篡位那样,仅仅由于自己的嫉妒,便对同门痛下狠手。

佯装疯癫,金蝉脱壳

孙膑被用“膑刑”,无法从庞涓处逃跑,而与此同时,为了得到《孙子兵法》的庞涓对他“厚爱有加”,可孙膑信以为真,没日没夜地为庞涓默写。

庞涓派来服侍孙膑的童仆诚儿实在不忍,悄悄地将庞涓的阴谋告诉他后,孙膑才恍然大悟,于是在吃饭的时候很快就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他突然大呼小叫,将饭食打翻在地,开始呕吐不止,还把花尽心血默写的《孙子兵法》统统扔进熊熊燃烧的火堆,坐在地上又哭又笑。

庞涓为了测试孙膑是否真疯,便将孙膑拖到猪圈里,孙膑居然把猪粪抓起来就放入了口中吃下,而后就倒在猪圈里面呼呼大睡。庞涓这才相信孙膑是真疯,对孙膑疏于看管。

墨子的弟子禽滑厘把孙膑之才及庞涓妒忌之事告诉了齐国大臣邹忌,邹忌又转告了齐威王,孙膑的遭遇传到了齐威王的耳中,威王遂表示孙膑是齐国人,又是天下少有的人才,应该去魏国将他营救出来,便派使臣淳于髡前往魏国献茶,禽滑厘装作随从,相机行事,偷偷将孙膑救了出去,秘密回到齐国。

卧薪尝胆,王者归来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孙膑没有按照一般的逻辑救韩国,而是出其不意转而去攻打魏国。庞涓得到本国的紧急信号,紧急撤退赶回城中。

庞涓察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之后,吓得说不出话,因为在计算了做饭的炉灶的数量后,发现其足够十万人所使用。

第二天,庞涓带领部队追赶到齐国军队第二次驻扎的地方,这次的炉灶数量却只够五万人使用。

第三天,他们带领部队追赶到齐国军队第三次驻扎的地方,炉灶数量仅够两万人使用。

庞涓便放下心来,信心倍增,吩咐魏军夜以继日地按着齐国军队走过的路线追赶,忽然一棵树的一面被刮去了树皮,上方影影绰绰还写着几个大字:“宠涓死于此树下。”此时,四周暗箭像飞蝗似的射来,杀声震天。

这是孙膑精心设计和设下的陷阱,每天按照计划有序减少炉灶的数量,从而使庞涓放松警惕,一路追击,最终逼迫庞涓走投无路,只得拔剑自杀。最后,齐军乘胜大破魏军。

至此,孙膑终于报了同门毒害之仇,更为大快人心还在于孙膑在这一战中打出了自己“战神”的旗号,使得齐国则取代魏国,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

庞涓虽然不比孙膑的才能,但作为孙膑的同门师兄弟,也不是完全没有真才实干,但作为同门,庞涓不但忘记了自己和孙膑的约定,没有举荐对方,居然步步紧逼,丝毫不手下留情。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最终可怜一代“名将”,落得自刎惨死的下场,如此结局,令人唏嘘。

从孙膑的膝盖骨被刻掉的那一刻起,一颗仇恨的种子就种在了他的心里。

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朋友的诬陷,他仍能隐忍不发,潜心等待时机的到来,从此,他便以谋士的目光看待自己与庞涓的每一次交锋,用冰冷的目光布下一个个陷阱;用深思熟虑的头脑酝酿着一个个阵型。

他们之间的是非成败一言难尽,庞涓死了,孙膑残疾了,孰之过?妒忌蒙蔽了庞涓的眼,仇恨也同样吞噬了孙膑的心。

孙膑有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耐心和风骨,他有如松柏,如韧竹一般的精神和乞丐,这所有的一切,都可将他的屈辱洗刷抹去,也许在我们看来他是不幸的,但不幸的同时,他不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命运面前,都是英雄。

更多文章

  • 庞涓曾在孙膑脸上刺字,还挖其膝盖骨,那孙膑复仇时又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庞涓,孙伯灵,田忌,魏国,魏惠王,齐国

    神秘的鬼谷子门下有很多徒弟,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就是一起拜在鬼谷先生门下的师兄弟。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都跟鬼谷子学,能学到什么样,出师后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就是个人的造化了。当然,孙膑肯定是胜庞涓一筹的,因为他的父亲是写《孙子兵法》的孙武,有传承。所以庞涓相当忌惮孙膑的才华,怕被他碾压。心

  •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孙膑,孙伯灵,魏惠王,史说三国

    庞涓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在他脸上刺字,孙膑对他的复仇有多狠辣?读《史记》,说《史记》,今天让陶陶为大家解读《史记·孙膑列传》。汉代是一个崇尚复仇的朝代。《公羊春秋》有云:“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由于汉武帝等统治者对《公羊春秋》的崇尚,也使得复仇意识从官方扩散到民间。而复仇英雄,也在汉代朝野间

  • 孙膑与庞涓的斗争是智慧的比拼,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施梦sjy标签:庞涓,魏国,齐国,魏王,孙膑,孙伯灵,鬼谷子,史说三国

    马陵道》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孙膑和庞涓斗智的故事。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也是结拜兄弟,他们同拜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一起生活。可是庞涓很不安分,他一心梦想功名富贵。某一天不辞而别,孙膑得知,一边让人通知老师鬼谷子,一边要去把庞涓追回。鬼谷子赶到,要孙膑不要追了。并把一本书递给孙膑说,这是他的先祖兵法

  •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砍掉孙膑双足,后孙膑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正一品历史标签:庞涓,孙伯灵,魏惠王,魏国,孙膑

    “当时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很显然,班固对孙膑的军事才能非常认可。不过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经历却无比坎坷。他曾因为庞涓的妒忌,被砍掉了双足,不仅如此,庞涓还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后来孙膑被齐使救出,你知道孙膑向庞涓复仇时有多狠吗?孙膑画像师兄,你来魏国找

  • 孙膑杀死庞涓那一仗,是围魏救赵,还是围魏救韩?|读战国(14)

    历史解密编辑:松鼠父子读历史标签:孙伯灵,庞涓,魏国,齐国,魏惠王,秦国,孙膑,战国

    “松鼠父子读战国”系列故事之(14):马陵之战文/松鼠爸爸孙膑与庞涓(右)前354年的桂陵之战是孙膑与庞涓第一次交手,庞涓虽然大败,但没死。十三年后,齐、魏两国之间又发生了一场更大的战争,它就是“马陵之战”。两国的君王仍然是齐威王和魏惠王。前341年,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

  • 庄子:人间最清醒的活法,对世事死了心

    历史解密编辑:运动大大健身标签:庄子,人世间,西湖,凉风

    作者:林之眉《庄子.徐五鬼》篇写过颜成子和南伯子綦的一段对话,颜成子说:夫子,物之尤也。形固可使若槁骸,心固可使若死灰乎?南伯子綦说:我曾在山林洞穴居住过,齐太公竟然来探望我,感觉自己修行不够。从那以后我便一天天远离人世沉浮而达到心如死灰的境界。其实,庄子描述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一种身心合一的

  • 庄子:不以世俗论曲直,在浑浊中保持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庄子,徐无鬼,庄子·天下篇,司马迁,秋水

    郭沫若曾评价他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华丽的辞藻、开阔的文风承载起深邃的思想,充满艺术精神的寓言故事蕴含了对人生的追求。他就是中国文化史上与众不同的哲学家——庄子。无用之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大多希望能在政治舞台上,施展自己的学说抱负。庄子却是个例外。《秋水

  • “直观体悟”的思维方式:“道”是《庄子》中的最高概念

    历史解密编辑:德辉看天下标签:庄子,魏晋,司空图

    “道”是《庄子》中的最高概念,《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认为,道不可受,道不可见,但它却是可传、可得的,也就是说道是可以体认的,《知北游》云:“夫体道者,天下之君子所系焉。”而庄子对道的体认则是通过“目击道存”的方式来完成的,所谓“目击道存,亦不可以

  • 民间故事:庄子试妻,大劈棺

    历史解密编辑:星盘解密标签:庄子,大劈棺,民间故事,扇子

    道家有两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一个是老子,写下《道德经》,洋洋洒洒5千字,说透了世间万物的本质,以及做人的最终目的。另一个是庄子,他博学多才,擅长讲故事阐述道理,自己也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庄子梦蝶》和《大劈棺》。千百年来,有关“大劈棺”一直存在着争议,认为这个故事荒诞无稽,有悖于庄子妻

  • 科幻、《三体》和庄子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说标签:庄子,书评,数学家,科学家,科幻小说,春秋战国,三体(电影)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分化、重组:主流文学走向多元;类型文学异军突起;科幻文学近年来更是迅猛发展,刘慈欣创造的浩瀚无垠的“三体”世界,让中国科幻文学开始获得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连奥巴马都被其吸引,在接受《纽约时报》访谈时,他提到的唯一的中国当代小说就是《三体》。在中国科幻文学海外译介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