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只用了3步,燕王哙就主动禅让,相国子之是如何窃取国家的?

只用了3步,燕王哙就主动禅让,相国子之是如何窃取国家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鱼的故事 访问量:559 更新时间:2024/1/19 0:14:13

要说战国诸侯哪一道国策最愚蠢,非属燕王哙禅让不可。燕王哙昏庸糊涂,听信小人谗言,将燕君之位禅让给大臣子之,导致国家混乱不堪,齐国趁虚而入,燕哙王父子皆死,燕国差点儿亡国。

子之有什么能耐,让堂堂一国国君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第一步:名人苏代进谗言

苏秦去世后,得到他真传的弟弟苏代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为燕国服务,在诸侯间游说。苏秦和他哥哥一样,没什么信仰,一切行为皆为私利,他和子之是儿女亲家,打响了游说燕王哙禅让的第一枪。

苏秦从齐国回来后,燕王哙照例询问国事,然后开始了下列对话:

燕王哙:爱卿你看齐王能够称霸天下吗?

苏代:不能。

燕王哙:齐国是大国,为什么不能呢?

苏代给燕王下套:因为他不信任他的部下。

燕王哙的猪脑子开始了举一反三: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故不能称霸;倘若我信任大臣,燕国岂不就可以称霸了?

从此之后,他就加重信任子之。

第二步:鹿毛寿道德绑架

子之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不久后,就不满足于做重臣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番操作:

大臣鹿毛寿对燕王哙说,现在人们称赞舜,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把天下让给了贤能的大臣,倘若大王能够把国家交付给子之,今后你的声誉就会和尧舜一样,被后代歌功颂德。

燕王哙求名求疯了,于是就把国家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子之处理。

第三步:众大臣齐言进谏

子之处理了一段时间国政,虽说大小事务都可任由自己处理,但是国家300石以上官员的任命权限还在太子姬平手里,于是就暗中串通大臣上书,这次以大禹为例:

大禹当初打算让伯益继承君位,但是他把人事权交给了儿子,启在暗中拉拢了一大批人;大禹去世后,势单力薄的伯益被启赶下台了。后人就说了,其实禹并不是真心地禅让给启。大王如果想取得像尧舜那样的美名,就应该把人事权也交给子之。

燕王哙听取了大臣的建议,从此子之南面称君,燕王哙站在下面做臣子。

经过这三步操作,子之彻底窃取了国家政权,可惜他并无治国的才能,短短两三年就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燕国面临着灭国危险。

标签: 燕王哙齐国苏秦燕国苏代先秦周朝

更多文章

  • 从社会大环境、崇尚虚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哙为何实行禅让制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秦国,齐国,燕国,君主,先秦,周朝,燕王哙,禅让制

    导语:禅让制使燕国大乱,此只是燕王哙个人责任吗?其实不然,从社会大环境、燕王哙崇尚上古虚名以及臣子推波助澜等角度,分析燕王哙为何实行禅让制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想要稳定发展,必须有适合这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个古代历史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大的社会性质变迁其实只有三次,一次是从原始社会步入到奴隶制社

  • 是被忽悠?还是另有缘由?战国时期燕王哙禅让王位深层次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燕王哙,子之,燕王,王位,秦国,齐国,燕国,战国,禅让王位,先秦,周朝

    中华文明的深远程度要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神农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大禹治水……这一件件为后人做了巨大贡献的事情使得我们尊称他们为三皇五帝。上古之初,这些领袖爱护部落的子民,继承人择贤而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然而自从禹传为启,公天下继而变成了家天下,从此开启了中国数千年的王朝历史开端。自

  • 燕王哙继位,丞相子之篡权夺位,齐湣王趁机灭燕

    历史解密编辑:Summer的圈子标签:齐湣王,燕王哙,齐国,子之,齐宣王,苏秦

    公元前333年,燕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当时燕国正处在举行国丧和政权交接的时期,齐宣王见有机可乘,便出兵攻打,夺取了燕国十座城池,主持六国合纵的苏秦感激燕文公对他的优待,就赶到了齐国,说服齐宣王把侵占的土地还给燕国,燕易王在位的时候,苏秦和燕文公的夫人私通,害怕被杀,便想出一计,他向燕易王提出,自己

  • 燕王哙:剥夺亲生儿子的利益,让外人当王,三年之后,国内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备,燕国,国君,燕王哙,诸葛亮,齐宣王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燕国国内酝酿着一场惊人的阴谋,燕国总理子之筹划着谋朝篡位。按说谋朝篡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已经不值得大惊小怪了,但子之的谋朝篡位还是很值得大惊小怪一下的,因为打法实在太不寻常,一步一步全靠忽悠。忽悠得燕王哙一门心思想学尧圣人的榜

  • “抄作业”翻车:燕王哙仿效尧舜主动禅位给大臣,结果被砍成肉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燕王哙,子之,齐国,燕昭王,齐宣王,燕国

    文|格瓦拉同志在漫长的帝王时代,史官们喜欢将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吹捧得无比高尚,殊不知它只是篡位的“遮羞布”而已,充满赤裸裸的谎言,根本没有想象中那般温情脉脉。不过,历史上有一些食古不化的人,却偏偏相信“禅让”制不仅存在,并且是大公无私、道德高尚的体现,甚至还有一位帝王跟尧舜“抄作业”,主动让位给大

  • 燕王哙禅让王位,究竟是过于理想还是被逼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齐国,子之,王位,燕国,苏代,先秦,周朝,燕王哙,齐宣王,历史故事

    在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时间长河里,要说燕国是存在感最低的强国,估计没有多少人反对。首先,燕国的开国国君名为昭公,是西周首任国王周武王的儿子,身份尊贵。但由于燕国远离中原地区,所以我们在春秋相关的史料记载里,只能看到燕国经常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负。到了战国时期,燕国强大了,游牧民族欺负不了他了,又换成被齐国欺

  • 从燕易王的燕国称王,到燕昭王的招贤纳才,燕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燕国,齐国,秦国,燕易王,燕昭王,赵武灵王

    燕国历史上出名的国君不多,燕王哙算得一个。当时的燕国处于燕易、燕王哙和燕昭王过渡之期,燕易王时燕国受齐国之侵扰,国力受损。燕易王在位期间,重用苏秦等臣,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与齐国对抗之中。齐国借攻燕之机,宣示齐国霸权,燕国不再能够置身事外。史书有:“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燕王易的夫人中有

  • 那些年寸土不争的燕国人,那些年担惊受怕的燕桓侯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燕桓侯,诸侯国,部族,周天子,齐国,戎狄,燕国

    燕宣侯以来,燕国的国力似有衰退,对周边如山戎、孤竹等族群的威慑力大为削弱。燕穆侯、燕宣侯大概都曾主动向诸侯国们请求政治庇护,可见燕国当时所属区域是呈现收缩策略的。公元前771年的镐京之乱而后,整个天下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其中又以北方的戎狄部族和南方的蛮夷部族为最强,但这些部族处于边缘地带,而且长期处于

  • 身为秦相又是秦王政姻亲的昌平君,为什么选择叛秦成为末代楚王?

    历史解密编辑:告诉航海家标签:秦王政,昌平君,楚王,嬴政,秦国,秦王,秦昭襄王,秦相,周朝,先秦,春秋战国

    昌平君是秦王政亲政后极为重要的人物,不但是封君,而且高居相国之位,还与秦王政有两重亲戚关系。可以说,昌平君位高权重,尊贵之极。然而,昌平君最后还是选择叛秦归楚,在明知楚国已经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接手了楚国,与楚国大将项燕一起抵抗秦国到了最后一刻。为什么身为秦相,又是秦王政姻亲的昌平君,要选择叛秦成为末

  • 楚国末代楚王芈启:秦国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孙,秦始皇的表叔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嬴政,秦昭,楚国,秦国,昌平君,秦王

    楚考烈王熊完在位25年,前238年去世之后,其四个儿子先后都当上了楚王,分别是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和楚王启,其中楚王启的一生经历颇为传奇,今天就来说一说楚国末代楚王芈启:秦国的昌平君,秦昭襄王的外孙,秦始皇的表叔。战国时期列国有质子于他国的惯例,楚国也不例外,比如楚顷襄王先后质子于秦国和齐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