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战国诸侯哪一道国策最愚蠢,非属燕王哙禅让不可。燕王哙昏庸糊涂,听信小人谗言,将燕君之位禅让给大臣子之,导致国家混乱不堪,齐国趁虚而入,燕哙王父子皆死,燕国差点儿亡国。
子之有什么能耐,让堂堂一国国君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第一步:名人苏代进谗言
苏秦去世后,得到他真传的弟弟苏代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为燕国服务,在诸侯间游说。苏秦和他哥哥一样,没什么信仰,一切行为皆为私利,他和子之是儿女亲家,打响了游说燕王哙禅让的第一枪。
苏秦从齐国回来后,燕王哙照例询问国事,然后开始了下列对话:
燕王哙:爱卿你看齐王能够称霸天下吗?
苏代:不能。
燕王哙:齐国是大国,为什么不能呢?
苏代给燕王下套:因为他不信任他的部下。
燕王哙的猪脑子开始了举一反三: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故不能称霸;倘若我信任大臣,燕国岂不就可以称霸了?
从此之后,他就加重信任子之。
第二步:鹿毛寿道德绑架
子之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不久后,就不满足于做重臣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番操作:
大臣鹿毛寿对燕王哙说,现在人们称赞尧舜,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把天下让给了贤能的大臣,倘若大王能够把国家交付给子之,今后你的声誉就会和尧舜一样,被后代歌功颂德。
燕王哙求名求疯了,于是就把国家大小事务都交给了子之处理。
第三步:众大臣齐言进谏
子之处理了一段时间国政,虽说大小事务都可任由自己处理,但是国家300石以上官员的任命权限还在太子姬平手里,于是就暗中串通大臣上书,这次以大禹为例:
大禹当初打算让伯益继承君位,但是他把人事权交给了儿子启,启在暗中拉拢了一大批人;大禹去世后,势单力薄的伯益被启赶下台了。后人就说了,其实禹并不是真心地禅让给启。大王如果想取得像尧舜那样的美名,就应该把人事权也交给子之。
燕王哙听取了大臣的建议,从此子之南面称君,燕王哙站在下面做臣子。
经过这三步操作,子之彻底窃取了国家政权,可惜他并无治国的才能,短短两三年就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燕国面临着灭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