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图说北京:燕昭王的黄金台之谜难解,最多之地为河北易县和北京

图说北京:燕昭王的黄金台之谜难解,最多之地为河北易县和北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行走的荷尔 访问量:2517 更新时间:2024/1/15 20:30:44

金台就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燕国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的黄金台,这是典出于燕昭王广纳天下贤士的著名历史故事。

据《战国策·燕策一》中记载,一个很聪明的名士郭隗以寻千里马作比喻,说古时候有人以五百金买千里马的头骨,结果一年内获得3匹千里马,他劝燕昭王借鉴此举,以厚金招纳贤士。

燕昭王不愧为有大格局之人,遂为郭隗建起一座黄金台,并屈尊行拜师之礼。

▲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成效显著。

此举果然名传天下,吸引得魏国军事家乐毅、齐国阴阳家邹衍、赵国游说家剧辛等人纷纷前来投奔,原本落后,差点亡国的的燕国很快变得人才济济。有了人才,再有明君的领导,国家势力不断增强,燕国在燕昭王时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燕昭王筑黄金台全图。

有了历史记载,后世就有很多人想知道此黄金台的真实地址。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变迁,后人一时难以确切确定。目前中国有黄金台遗址七八处之多。

如,《上谷郡图经》一书记载:"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延天下士"。这里说的是在今河北省易县境内。

易水是河流名,也称易河,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曾作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此地曾是荆轲刺秦王嬴政时,燕太子丹送别荆轲之处。《战国策·燕策三》中记载了一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即指此地。

明朝诗人邹缉咏《金台夕照》一诗中曰:

“高台百尺倚都城,斜日苍茫弄晚晴。千里山川延望迥,万家楼阁入空明。黄金尚想招贤意,白发难胜慨古情。看尽翩翩归鸟没,古原秋草暮云平。”

▲明代有关黄金台的诗。

明代后期开始把黄金台的地址附会到北京城的朝阳门外。

明代的蒋一葵著《长安客话》一书记载:"黄金台有二,故燕昭王为乐、郭而礼之者。胜迹在定兴。今都城亦有二"。意思是说,定兴有黄金台,北京城也有黄金台。定兴县在易县东侧,今属河北省保定市,历史上曾多次并入易县或分出。

▲黄金台的传说遗址之一,位于定兴。

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这是黄金台的传说遗址之一,台上隶属于北章村,由黄金台在此而得名,目前遗址尚存。

而北京城黄金台的位置,在《长安客话》中的记载是:“都城黄金台,出朝阳门,循濠而南,至东南角,岿然一土阜是也。日薄崦嵫,茫茫落落,吊古之士,登斯台者,辄低回眷顾,有千秋灵气之想。京师八景有曰‘金台夕照’,即此。”

▲清代乾隆时朝阳门外黄金台遗址图样。

▲明代北京地方文献《长安客话》书影。

明代刘侗等著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易州、易水边二处,都城朝外一处,有三处黄金台"。这里的意思是说,黄金台在易州和易水边各有一处遗址。在北京城朝阳门外也有一处。

明代时也有理性之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如刘侗就是这样一位,在其所著《帝京景物略》中解释说:"黄金台名,后人拟名也。其地,后人拟地也。"

▲明代北京地方文献《帝京景物略》书影。

▲明代北京地方文献《帝京景物略》书影。

意思是说,黄金台地名和地点,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命名的,并不是原始的名字和地址。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科学之言,到处都有黄金台遗址的现象,其实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

明朝初年时的进士王洪,字希范,号毅斋,浙江钱塘人。他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春榜第二甲第二名进士,后授吏科给事中,再后授翰林院检讨。永乐年间,他曾参与编写《永乐大典》。著有《毅斋集》。

▲明成祖朱棣画像,北京城由他所建。

王洪在《毅斋集》中录有《北京八咏》, 其中一首咏为“金台夕照”:“山色微茫映古台,平原千里夕阳开。谁知碧草遗基在,曾见黄金国士来。树绕河流天外去,鸟翻云影日边回。清时自重非熊叟,不独奇谋得俊才。”

诗中的“非熊”指姜太公,泛指辅佐国政的贤人,王洪认为国王得群贤辅佐不仅仅是因为郭隗的谋略,更重要的是那是有一个可以使人才发挥才干,成就事业,利国利民的大好时代。

▲现代微石雕《金台夕照》。

这种借景来抒发自己情感和抱负的情绪一直感染着后人,清代的乾隆皇帝也对此很有共鸣之意。

▲清代的金台夕照碑已经重新立于朝阳门外原遗址附近。

标签: 燕昭王金台夕照黄金乐毅都城燕国

更多文章

  • 神秘的燕昭王究竟是谁,“千金买马骨”的故事是否可信?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燕昭王,齐国,乐毅,秦国,剧辛,管仲

    太子平、燕王哙和子之先后被杀,使得燕国的传承出现了问题,齐湣王以此为借口,准备强行吞并燕国。但其他国家显然不想看到这种局面,于是拼命阻拦,还弄出一个名叫公子职的人,说他是燕王哙庶子,可以继承燕国王位。这个公子职,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燕昭王。关于燕昭王,谜团其实挺多的,而第一个谜团就是他的身世:燕昭王究

  • 读资治通鉴6:燕昭王告诉你什么叫领导力,教科书般的识人用人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老田读历史标签:乐毅,齐国,齐王,燕王,燕昭王,读资治通鉴

    作者:老田读历史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

  • 燕昭王的荣耀与遗憾:能重金买“死千里马”,却没建立起用人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燕昭王,齐国,乐毅,管仲,赵武灵王,周国

    对赵武灵王而言,燕国的大内乱,是一次打破了他预期的紧急事件。长期以来,赵武灵王心目中的最大威胁,始终是赵国西部的秦国。东边的齐国虽然强大,可自齐威王晚年的怠政以后,齐国内乱频发;徐州一战败于楚国之后,齐国就更是一落千丈了。然而,国家之间的竞争,往往不是比谁更加强大,而是看谁衰落得更快。就在人们以为齐

  • 比刘备托孤还狠的燕昭王:直接把大将乐毅提拔为齐王,与自己同级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刘备,乐毅,燕昭王,齐国,齐王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11)公元前280年,燕国王宫,这天又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率领燕军灭掉齐国的大将乐毅其实想背叛燕国,在齐国自立为王,所以才没攻下最后两座孤城。燕昭王这已经记不到这是这个月第几波向他进谗言的人了,耳朵都要被这些话给磨出茧了。(一)乐毅与太子的嫌隙这时的燕昭王55岁

  • 燕昭王高筑黄金台

    历史解密编辑:远征国学文化标签:齐国,魏国,乐毅,邹衍,国君,燕昭王,历史故事

    筑黄金台,是燕昭王招募人才的一种手段。战国时期,燕昭王收复了被齐国攻占的国土后,想要依靠众多人才,富国强兵。他向郭隗请教招募人才的方法。郭隗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给他讲了一个高价买马骨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打算花一千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三年仍未买到。有个人自告奋勇地要为国君效劳。他找了三个月,才找到了

  • 由燕王哙让国看道家:春秋战国成时代显学,一优势引领百家争鸣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燕王哙,齐国,苏秦,齐宣王,魏惠王,黄帝

    自从西周覆灭以后,燕国就长期处在边缘化位置,一直在东周没有什么存在感。这是由于燕国地理位置远离中原,使其难以参与中原事务。这或许是一件幸事。从春秋到战国,中原不知道有多少诸侯国因为无所作为而被强国吞并,其中不少还是姬姓之国。而燕国也长期无所作为,却偏偏幸存到了战国,居然还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山木因

  • 只用了3步,燕王哙就主动禅让,相国子之是如何窃取国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燕王哙,齐国,苏秦,燕国,苏代,先秦,周朝

    要说战国诸侯哪一道国策最愚蠢,非属燕王哙禅让不可。燕王哙昏庸糊涂,听信小人谗言,将燕君之位禅让给大臣子之,导致国家混乱不堪,齐国趁虚而入,燕哙王父子皆死,燕国差点儿亡国。子之有什么能耐,让堂堂一国国君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具体是如何操作的?第一步:名人苏代进谗言苏秦去世后,得到他真传的弟弟苏代继承了他

  • 从社会大环境、崇尚虚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哙为何实行禅让制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秦国,齐国,燕国,君主,先秦,周朝,燕王哙,禅让制

    导语:禅让制使燕国大乱,此只是燕王哙个人责任吗?其实不然,从社会大环境、燕王哙崇尚上古虚名以及臣子推波助澜等角度,分析燕王哙为何实行禅让制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想要稳定发展,必须有适合这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个古代历史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大的社会性质变迁其实只有三次,一次是从原始社会步入到奴隶制社

  • 是被忽悠?还是另有缘由?战国时期燕王哙禅让王位深层次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燕王哙,子之,燕王,王位,秦国,齐国,燕国,战国,禅让王位,先秦,周朝

    中华文明的深远程度要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神农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大禹治水……这一件件为后人做了巨大贡献的事情使得我们尊称他们为三皇五帝。上古之初,这些领袖爱护部落的子民,继承人择贤而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然而自从禹传为启,公天下继而变成了家天下,从此开启了中国数千年的王朝历史开端。自

  • 燕王哙继位,丞相子之篡权夺位,齐湣王趁机灭燕

    历史解密编辑:Summer的圈子标签:齐湣王,燕王哙,齐国,子之,齐宣王,苏秦

    公元前333年,燕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当时燕国正处在举行国丧和政权交接的时期,齐宣王见有机可乘,便出兵攻打,夺取了燕国十座城池,主持六国合纵的苏秦感激燕文公对他的优待,就赶到了齐国,说服齐宣王把侵占的土地还给燕国,燕易王在位的时候,苏秦和燕文公的夫人私通,害怕被杀,便想出一计,他向燕易王提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