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刘备托孤还狠的燕昭王:直接把大将乐毅提拔为齐王,与自己同级

比刘备托孤还狠的燕昭王:直接把大将乐毅提拔为齐王,与自己同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4768 更新时间:2024/2/12 1:28:09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11)

公元前280年,燕国王宫,这天又有人向燕昭王进谗言,说率领燕军灭掉齐国的大将乐毅其实想背叛燕国,在齐国自立为王,所以才没攻下最后两座孤城。燕昭王这已经记不到这是这个月第几波向他进谗言的人了,耳朵都要被这些话给磨出茧了。

(一)乐毅与太子的嫌隙

这时的燕昭王55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高龄的老人了,自打四年前从济西前线回国之后,燕昭王小病不断,到了这年病情越来越严重,经常休养,国务也只能交由太子负责,虽然经常生病,燕昭王的脑子还算清醒。而此时,除了齐国前线,他最担忧的就是太子与乐毅之间的嫌隙。

太子出生时正赶上燕国发生子之之乱,自小跟着燕昭王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直到燕回国即位才过上安稳日子,燕昭王是国君也是位父亲,出于对儿子愧疚,自小就对太子宠爱有加,只要不是犯太离谱的错误,也不会太责怪他,太子也就越来越放肆起来,直到乐毅来到燕国。

乐毅在燕国主政之后,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太子的人在燕国骄纵惯了,自然免不了要被乐毅整治,起初太子还向乐毅求情。但乐毅是什么人,刚毅果敢铁面无私,该问责的问责该治罪的治罪,燕昭王为了国内的改革也支持乐毅,太子再也不敢像以前那般放肆,但太子不是燕昭王没有燕昭王那般的气度,看乐毅也越看越不顺眼,就想着等自己即位了收拾乐毅。

燕昭王洞察人性,太子的想法自己心里跟明镜一样,想想自己越来越重的病情,于是今天,他要做一件事情表明自己的态度。

(二)杀鸡儆猴

今天,这小哥说完乐毅坏话,史籍中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就叫小哥甲吧,在殿中等候着燕昭王的斥责,按照以往,燕昭王斥责一顿就让人哪来的回哪去。挨顿骂不掉肉,但齐国人送来的钱可是真金白银,小哥甲心里盘算着齐国人送来的钱该怎么花,是买宅子呢还是再纳个妾,想到此处,心里美滋滋,几乎忘了自己还在大殿之上,差点要笑出声来。

燕昭王一反常态,并没有当面斥责,而是下令,设宴,大宴群臣。百官面面相觑,难道说大王要拿下乐毅?就在宴会准备期间,官员们私下激烈讨论,是该挺乐毅还是倒乐毅。小哥甲心中更是窃喜,燕昭王不仅没有斥责还要设宴款待,自己说的话应该是起作用了,自己要飞黄腾达了,这时候已经有人围在小哥甲身边拍马屁了,小哥甲感觉自己人生就要到达了巅峰。

宴会一开始,燕昭王就让小哥甲到面前来,小哥甲趋步到燕昭王面前,脚步比起往日都轻快了许多。燕昭王不等小哥甲问安,厉声斥道:

“先王举国以礼贤者,非贪土地以遗子孙也。遭所传德薄,不能堪命,国人不顺。齐为无道,乘孤国之乱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之入骨,故广延群臣,外招宾客,以求报仇。其有成功者,尚欲与之同共燕国。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夷其宗庙,报塞先仇,齐国固乐君所有,非燕之所得也。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资治通鉴·周纪》

不等小哥甲开口辩解,燕昭王下令,“拉出去,斩了”。《资治通鉴》的记载是“乃斩之”。众臣皆愕然,小哥甲就这样当了燕昭王的炮灰,自此燕昭王在位期间没人再敢对乐毅说三道四。

(三)最后的成全

杀完“猴”,燕昭王知道这步棋能堵住悠悠众口,但是堵不住太子与乐毅之间的嫌隙,越来越重的病情让燕昭王不得不考虑未来的安排。

燕昭王决定在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尽力保全乐毅,于是派相国带着诸侯的车马仪仗前往齐国前线,立乐毅为齐王,同时赐给乐毅夫人王后的服装,赐给乐毅儿子公子的服装。

好一招一石二鸟!这一手棋,燕昭王将其政治智慧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分析下燕昭王这一步的精妙之处。

乐毅如果受封,燕国失去齐地,后果呢?没有什么后果,燕昭王并不会心疼,因为济西之战燕昭王就已经完成夙愿,燕昭王并没有称霸和一统天下的野心,现在拥有的齐地都是乐毅的杰作,对于燕昭王来说属于意外地收获。

况且齐地的人心所归的不是燕国,也不是燕昭王,而是乐毅,也就是说燕国所占领的齐国土地之所以能安居乐业平安无事,全是因为乐毅在此地镇守。

而太子与乐毅交恶,自己百年后,以燕昭王对太子的了解,太子年轻气盛缺少磨炼,很容易意气用事,如果将乐毅撤职,齐境必定大乱,到时候肯定是保不住齐地的,而且动乱起来燕军的损失会无限放大,不如现在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失去齐地,以乐毅的威望齐地百姓也能接受。乐毅受封齐王,对燕国必然感激,自乐毅一世不会与燕国为敌,如此,既能保全太子即位后燕国的安稳,也能保全乐毅。

乐毅如果不受封,但也会对燕昭王感恩戴德,终其一生都将效忠于燕国,同时也可以向太子证明乐毅没有任何野心,让太子知道乐毅是可以信任的,只要太子能够领会到这一良苦用心,如此,也能保全燕国的安稳和乐毅。

乐毅选择了后者,《资治通鉴》记载: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于是“齐人服其义,诸侯畏其信”,乐毅威望更高了。

(四)君星陨落

安排完这一切,燕昭王耳边也算清净了,可以安心养病,但是积劳成疾的燕昭王已经无力回天。

公元前279年,燕国王宫无比嘈杂,大臣们跪在大殿外等候着燕昭王的消息。寝宫内,太子、王后和郭隗跪在燕昭王榻前,泪眼婆娑,医者们还在尽最后的努力,燕昭王用尽余力挥手让太子来到榻前,从嘴中挤出此生的最后几个字:“莫..要...辜负.......乐.....先生.....”言毕,昭王辞世。

消息传到齐国前线,乐毅痛哭流涕,面向北方磕了三个响头后,不顾前线,带上亲随快马加鞭赶回燕国,只想再送昭王一程。

后世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一句:“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董卓尚有蔡邕为之一哭,何况昭王乐毅!

回顾燕昭王一世,颠沛流离,扶大厦将倾,锐意进取,知人善任,拓地千里,终于在济水一战完成了自己平生夙愿,此生无悔,乐毅不负昭王重托,昭王用尽自己最后的余晖成全乐毅的美名。

君臣至此,千古典范!

标签: 刘备乐毅燕昭王齐国齐王

更多文章

  • 燕昭王高筑黄金台

    历史解密编辑:远征国学文化标签:齐国,魏国,乐毅,邹衍,国君,燕昭王,历史故事

    筑黄金台,是燕昭王招募人才的一种手段。战国时期,燕昭王收复了被齐国攻占的国土后,想要依靠众多人才,富国强兵。他向郭隗请教招募人才的方法。郭隗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给他讲了一个高价买马骨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打算花一千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三年仍未买到。有个人自告奋勇地要为国君效劳。他找了三个月,才找到了

  • 由燕王哙让国看道家:春秋战国成时代显学,一优势引领百家争鸣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燕王哙,齐国,苏秦,齐宣王,魏惠王,黄帝

    自从西周覆灭以后,燕国就长期处在边缘化位置,一直在东周没有什么存在感。这是由于燕国地理位置远离中原,使其难以参与中原事务。这或许是一件幸事。从春秋到战国,中原不知道有多少诸侯国因为无所作为而被强国吞并,其中不少还是姬姓之国。而燕国也长期无所作为,却偏偏幸存到了战国,居然还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山木因

  • 只用了3步,燕王哙就主动禅让,相国子之是如何窃取国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燕王哙,齐国,苏秦,燕国,苏代,先秦,周朝

    要说战国诸侯哪一道国策最愚蠢,非属燕王哙禅让不可。燕王哙昏庸糊涂,听信小人谗言,将燕君之位禅让给大臣子之,导致国家混乱不堪,齐国趁虚而入,燕哙王父子皆死,燕国差点儿亡国。子之有什么能耐,让堂堂一国国君心甘情愿的俯首称臣,具体是如何操作的?第一步:名人苏代进谗言苏秦去世后,得到他真传的弟弟苏代继承了他

  • 从社会大环境、崇尚虚名和臣子角度,分析燕王哙为何实行禅让制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秦国,齐国,燕国,君主,先秦,周朝,燕王哙,禅让制

    导语:禅让制使燕国大乱,此只是燕王哙个人责任吗?其实不然,从社会大环境、燕王哙崇尚上古虚名以及臣子推波助澜等角度,分析燕王哙为何实行禅让制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想要稳定发展,必须有适合这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整个古代历史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大的社会性质变迁其实只有三次,一次是从原始社会步入到奴隶制社

  • 是被忽悠?还是另有缘由?战国时期燕王哙禅让王位深层次原因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燕王哙,子之,燕王,王位,秦国,齐国,燕国,战国,禅让王位,先秦,周朝

    中华文明的深远程度要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神农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大禹治水……这一件件为后人做了巨大贡献的事情使得我们尊称他们为三皇五帝。上古之初,这些领袖爱护部落的子民,继承人择贤而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然而自从禹传为启,公天下继而变成了家天下,从此开启了中国数千年的王朝历史开端。自

  • 燕王哙继位,丞相子之篡权夺位,齐湣王趁机灭燕

    历史解密编辑:Summer的圈子标签:齐湣王,燕王哙,齐国,子之,齐宣王,苏秦

    公元前333年,燕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当时燕国正处在举行国丧和政权交接的时期,齐宣王见有机可乘,便出兵攻打,夺取了燕国十座城池,主持六国合纵的苏秦感激燕文公对他的优待,就赶到了齐国,说服齐宣王把侵占的土地还给燕国,燕易王在位的时候,苏秦和燕文公的夫人私通,害怕被杀,便想出一计,他向燕易王提出,自己

  • 燕王哙:剥夺亲生儿子的利益,让外人当王,三年之后,国内大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备,燕国,国君,燕王哙,诸葛亮,齐宣王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上一讲谈到,燕国国内酝酿着一场惊人的阴谋,燕国总理子之筹划着谋朝篡位。按说谋朝篡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已经不值得大惊小怪了,但子之的谋朝篡位还是很值得大惊小怪一下的,因为打法实在太不寻常,一步一步全靠忽悠。忽悠得燕王哙一门心思想学尧圣人的榜

  • “抄作业”翻车:燕王哙仿效尧舜主动禅位给大臣,结果被砍成肉泥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燕王哙,子之,齐国,燕昭王,齐宣王,燕国

    文|格瓦拉同志在漫长的帝王时代,史官们喜欢将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吹捧得无比高尚,殊不知它只是篡位的“遮羞布”而已,充满赤裸裸的谎言,根本没有想象中那般温情脉脉。不过,历史上有一些食古不化的人,却偏偏相信“禅让”制不仅存在,并且是大公无私、道德高尚的体现,甚至还有一位帝王跟尧舜“抄作业”,主动让位给大

  • 燕王哙禅让王位,究竟是过于理想还是被逼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齐国,子之,王位,燕国,苏代,先秦,周朝,燕王哙,齐宣王,历史故事

    在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时间长河里,要说燕国是存在感最低的强国,估计没有多少人反对。首先,燕国的开国国君名为昭公,是西周首任国王周武王的儿子,身份尊贵。但由于燕国远离中原地区,所以我们在春秋相关的史料记载里,只能看到燕国经常被北方游牧民族欺负。到了战国时期,燕国强大了,游牧民族欺负不了他了,又换成被齐国欺

  • 从燕易王的燕国称王,到燕昭王的招贤纳才,燕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燕国,齐国,秦国,燕易王,燕昭王,赵武灵王

    燕国历史上出名的国君不多,燕王哙算得一个。当时的燕国处于燕易、燕王哙和燕昭王过渡之期,燕易王时燕国受齐国之侵扰,国力受损。燕易王在位期间,重用苏秦等臣,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与齐国对抗之中。齐国借攻燕之机,宣示齐国霸权,燕国不再能够置身事外。史书有:“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燕王易的夫人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