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强大始于谁?秦献公!快来看他是怎么选择继承人的

秦国强大始于谁?秦献公!快来看他是怎么选择继承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风雨同度嘟嘟 访问量:3224 更新时间:2023/12/8 15:26:00

秦献公后期,为缓解国内矛盾,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虽然在战场上秦国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但却是越打越穷,时刻面临着亡国之危。这时候选拔一个最合适的君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秦献公慎之又慎,最终选择了嬴渠梁,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嫡庶之分--嬴渠梁是嫡子,赢虔是庶子

赢虔虽是长子,但却不是嫡系出身,乃是庶子,按照当时的传统,是没有资格继承秦国君主之位的。秦献公继位,经历了几番曲折,颇多磨难,对正统身份有很深的理解体会。倘若传位给赢虔,难保以后不会出现类似的动乱。为防止秦国重蹈覆辙,秦献公传位给嬴渠梁是名正言顺的。

二、秦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决定传位于嬴渠梁对国家更有利

秦献公长期流亡在外,能够重登君位,主要依靠的是旧贵族的势力。长期流落民间,秦献公对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了若指掌,知道群众需要什么、厌恶什么;流亡魏国期间,目睹了魏国变法的成效,秦献公意识到唯有变法才能改变秦国落后的局面。秦献公继位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变法改革,伤害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秦献公二年,将国都迁到栎阳,既有勇往直前、收复国土的意志展现,也有摆脱旧贵族羁绊的意味。随着变法的逐步推进,新兴贵族与旧贵族的矛盾变的尖锐起来,秦献公后期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就有凝聚民心、转嫁国内矛盾的意思。

长公子赢虔骁勇善战,脾气火爆,如果他上位,不利于调和国内矛盾,甚至有进一步激化的可能;如果国家陷入混乱,前期的变法改革就会毁于一旦,显然这不是秦献公希望看到的。

三、赢虔性格有致命缺陷,不适合当国君

赢虔心胸狭隘、有仇必报的性格不适合做国君。这从其后痛恨、陷害商鞅可看出一二。商鞅变法期间,太子犯法,依据秦法,商鞅以失职为由,割了身为太子左傅赢虔的鼻子。赢虔深以为耻,之后闭门不出,极度痛恨商鞅,伺机报复。秦孝公逝世后,赢虔跳了出来,不惜制造假证据,颠倒黑白,陷害商鞅。知子莫如父,赢虔的这种性格缺陷,自然难逃老江湖秦献公的法眼。

相比起来,仲公子嬴渠梁志远大、心胸开阔、知人善任、意志坚定,就是理想的国君人选了。

之后的历史证明,秦献公选择嬴渠梁做下任国君,确实是选对人了。

标签: 秦献公秦国商鞅魏国国君君主

更多文章

  • 魏国、韩国攻打周天子,秦献公为何要起兵勤王?是忠于天子么?

    历史解密编辑:唐唐剪辑标签:秦献公,周天子,秦国,魏国,秦军,国君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中有这样一段话:显王五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即周显王五年(前364)时,秦献公在石门这个地方,打败了韩、赵、魏三个国家的联盟军队。本次战役一共斩首六万余人,周天子赐予秦献公“黼黻之服”。我们知道,自从春秋时期以后,周天子的权威已不如当年,这时候

  • 从秦献公废除人殉制度入手,解析秦国为何会攻灭六国一统中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秦献公,秦国,魏国,周平王,周幽王,诸侯

    文|飞鱼说史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此时,虽然诸侯国林立,但并没有哪一个能真正取

  • 秦献公为何没有传位长公子嬴虔,而是传位于仲公子嬴渠梁?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秦献公,秦国,商鞅,商鞅变法,秦孝公,公子虔

    谁说公子虔是秦献公的长子?很显然,提问者受到文学作品影响,拿“民间故事”当历史了。其实在正史中,这位公子虔的出身根本就没有交代,甚至他是不是秦献公的儿子都存疑。如果没有《大秦帝国》的播出,几乎没人注意到公子虔的存在。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作品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可容易误导人们对基本史实的认知。比如这

  • 10岁流亡39岁才即位的秦献公,1项决策流芳百世,3场战争定乾坤

    历史解密编辑:畅敏风云标签:秦献公,秦国,魏国,魏武侯,齐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385年,秦国庶长在河西迎立赢师隰(xi)为君,后世人称秦献公,战国时期秦国第一任国君。谁曾想到赢师隰十岁流亡,生生熬死三代国君,直到39岁才回国即位,却成为大秦帝国能够崛起的关键人物。你知道历史上真正的秦献公到底有多牛?靠三场战争奠定秦国霸主地位,废除一项制度,成为历朝历代君王之典范,却为何

  • 秦献公嬴师隰:奠定大秦六世的基业,开辟大秦帝国的引路人

    历史解密编辑:评古论今0411标签:秦献公,秦国,魏国,公叔痤,商鞅变法

    秦献公,本名嬴师隰,秦孝公之父(对,就是在位时进行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在早年期间因国内王位斗争而被迫流亡魏国三十余年,而后返回大秦继位君主,并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后世的变法奠底了基础。早年流亡魏国,漂泊三十余年夺得大位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十三年),公子连父亲秦灵公去世,秦灵公的叔父悼子也就

  • 大秦帝国之崛起,竟源于秦献公的一个决定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秦国,商鞅变法,秦穆公,殉葬,诸侯,春秋五霸

    我们都知道,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吊打了六国上百年,结果最终横扫六合而一统天下,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大秦帝国。但其实,在商鞅变法之前,特别是战国以前的春秋时代,秦国却一直是被东方列强吊打的存在,究其原因,其根本就在于秦国一项极其丑恶的制度,将秦国的人才一次次的毁灭殆尽,也让东方的人才一直不肯为秦效力,

  • 从秦献公到秦始皇8代国君,为什么秦国没有出现一个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秦国,战国,昏君,周朝,先秦,秦献公,诸侯国,商鞅变法,秦始皇嬴政

    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商鞅变法的约束,二是商鞅变法给秦国划定了目标,三是国民的“推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其一,商鞅变法的约束。秦国算是诸侯国里的后起之国,春秋初年正式成为诸侯国,其后在秦穆公时期称霸西戎,秦国跻身春秋五霸之一。但是,自此之后秦国再次走向动乱,直到战国时期的秦献公,之

  • 秦国的崛起,除了商鞅变法,秦献公的变革也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商鞅,秦献公,商鞅变法,秦国,魏国,先秦,春秋战国,科学家

    战国时期,商鞅自魏国来到秦国,提出了变法图强的主张,从而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于是,秦孝公便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在很多人看来,商鞅变法是秦国崛起和强盛的关键。诚然,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不断强盛,最终由秦始

  • 秦献公的临终遗嘱,带你读懂什么才是君王大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秦献公,秦国,魏国,秦孝公,国君,君王,先秦,周朝

    秦献公嬴师隰[xí],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就是那个力行变法,奠定秦国崛起的秦孝公的父亲,真的是虎父无犬子。今天我们不说秦孝公嬴渠梁,主要说一下“虎父”秦献公嬴师隰[xí]。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公元前385年回国继位,在他执政秦国的二十多年中,为秦国做出过很多贡献,在国内进行了很多项改革,其中包括废止

  • 长公子嬴虔战功赫赫,为什么秦献公却选择让二公子嬴渠梁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秦国,赫赫,魏国,秦王,商鞅,嬴虔,周朝,先秦,秦献公,嬴渠梁,公子虔,秦孝公

    长公子嬴虔战功赫赫,为什么秦献公却选择让二公子嬴渠梁继位?公元前362年,御驾亲征的秦献公被敌对国魏国一支毒箭射中,身受重伤,命不久矣。在秦献公生命的最后时刻,新一任的继承人的选择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问题。这个时候秦国大概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骁勇善战并在军方拥有极大声望的长公子嬴虔,还有就是宅心仁厚、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