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献公的临终遗嘱,带你读懂什么才是君王大智慧?

秦献公的临终遗嘱,带你读懂什么才是君王大智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4663 更新时间:2023/12/9 5:10:32

秦献公嬴师隰[xí],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他就是那个力行变法,奠定秦国崛起的秦孝公的父亲,真的是虎父无犬子。今天我们不说秦孝公嬴渠梁,主要说一下“虎父”秦献公嬴师隰[xí]。

秦献公早年流亡魏国,公元前385年回国继位,在他执政秦国的二十多年中,为秦国做出过很多贡献,在国内进行了很多项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失地的战争。秦献公时期的改革颇具成效,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从秦献公做出的种种改革可以看出这位秦国君的不凡之处,在他临终的时候,又深深地给他的儿子上了一课,他当时到底说了什么影响秦孝公的话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君王的伟大智慧。

一、对外战争上,不要急于复仇,要休养生息

秦献公继位秦国国君后,发动过数次对韩国和魏国的战争,虽然打败了两国,提高了秦国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地位,但是,秦国自身也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了。

连年的战争,为秦国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创伤。国家的农耕得不到发展,经济一片萧条,国民更是疲惫不堪,由于连年的战争,国家青壮年劳力更是锐减。古人诚不欺我,好战必亡说的是一点也没错。

当时的秦国,已经是不能打仗了,再打下去,秦国自己就把自己耗没了。再加上当时强国林立,正是大争时代,一旦被别国知道秦国的情况,秦国就有灭国的风险。

秦献公看得很清楚,也想得很透彻,但是,时不我待,他已经无力改变现状了,所以,在他临终之际,叮嘱他的儿子秦孝公,不要急于复仇,再起战争了,秦国需要休养生息。

这就相当于在未来的对外战争方略上,秦献公给了继承者方向性的指导,这对继承者秦孝公是非常重要的意见。

二、对内治国上,善待世族元老,稳定朝堂

在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前,各国的社会体制都差不多,基本每个诸侯国都有各领封地的大世族,而且世族封地都是实封,世族对封地都有自治权。

按当时的情况来看,王室也只不过是封地最大最多,掌握的力量最强的一个大世族。所以这就形成一种普遍现象,治理国家其实就是王族和其他大世族共同治理。

基于这种情况,王室要想治理好国家,本国内的大世族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国君想要推行内政改革,或者是发起对外战争,大世族如果极力反对,那就很难实行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秦献公嘱咐秦孝公,一定要善待世族元老,因为只有这样,秦国的朝堂才会稳定,秦国才具备稳定发展的可能,秦献公把秦国的政治看得很透彻。

三、对待自家事上,要兄弟同心,也要多加防范

秦献公有两个儿子,后来继位秦国国君的秦孝公嬴渠梁是他的二儿子,他的大儿子是庶出的赢虔 [ qián ],也就是秦孝公的兄长,赢虔作战勇猛,手里掌握着五万铁骑,这几乎是当时秦国全部的骑兵,也是最精锐的军队力量。

秦国在秦献公之前的几代君主,继位很是混乱,发生了不少流血政变的事件,包括秦献公自己也是流亡他国多年,所以,他要在自己生命的最后阶段,为继任者扫除这些后患。在秦献公重病缠身,临终之际,先是和赢虔谈话,确定了他内心中确实愿意辅助自己的弟弟继位,同时还让赢虔立下血誓,以防反悔。

而后,秦献公将赢虔立下的血誓手书亲手交给了秦孝公并告诉他,“同德易,同心难,大德大节,求同更难。历来公室内乱,几曾不是骨肉相残?嬴虔内明之人,你要倚重他。这血誓,唯防万一也。”

秦国既不能失去赢虔,又得防范赢虔利用手中的力量犯上作乱。这里体现出了这位伟大君王铁血的政治智慧,即使是亲生儿子,在国事面前,那也要以防万一,这比后来的很多国君强了何止百倍。

赢虔

总结

秦献公临终的三条遗嘱,为他的后来继承者指明了方向,扫除了隐患,堪称真正的君王智慧。他把这种智慧传给了秦孝公,这也有了后来秦国的艰难崛起。每每细细琢磨,都觉得这位国君对于国家政治的明白透彻,对于人性人心精细把握,都堪称精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们下期再见!

标签: 秦献公秦国魏国秦孝公国君君王先秦周朝

更多文章

  • 长公子嬴虔战功赫赫,为什么秦献公却选择让二公子嬴渠梁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秦国,赫赫,魏国,秦王,商鞅,嬴虔,周朝,先秦,秦献公,嬴渠梁,公子虔,秦孝公

    长公子嬴虔战功赫赫,为什么秦献公却选择让二公子嬴渠梁继位?公元前362年,御驾亲征的秦献公被敌对国魏国一支毒箭射中,身受重伤,命不久矣。在秦献公生命的最后时刻,新一任的继承人的选择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问题。这个时候秦国大概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骁勇善战并在军方拥有极大声望的长公子嬴虔,还有就是宅心仁厚、目光

  • 被遗忘的秦献公:废除人殉,鏖战河西,助秦孝公变法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秦国,魏国,吴起,先秦,周朝,秦献公,秦孝公,魏武侯,商鞅变法,历史故事

    关于秦国一统天下,我们常常会说是“奋六世之余烈”,从秦孝公时代算起,依次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最后才落到了秦始皇嬴政的头上。然而事实上这份名单其实还是有点小瑕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其中秦孝文王继位只有三天,仅仅继位三天就挂了,甚至什么都没做却被列入六世之列,这里面或多

  • 秦献公为何没传位长公子嬴虔,而是传位于仲公子嬴渠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秦献公,仲公子,秦国,魏国,渠梁,商鞅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就是这段话里的”奋六世之余烈“近年来引起了一些争议:过去传统的解释认为”奋六世之余烈“指的是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到秦始皇混一华夏之间的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

  • 1976年,陕西发现“秦景公”的墓葬,用“黄肠题凑”来封禁棺椁

    历史解密编辑:汪丹说资讯标签:秦景公,墓葬,棺椁,秦国,陪葬,古墓

    1974年,大批的秦兵马俑在陕西被人发现,全国各路专家纷纷加入当中的挖掘行列。庞大数量的兵马俑很快便逐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陕西文物局迅速对其进行了保护工作,自此,秦兵马俑成为了世界上的又一大奇迹。那个阶段,陕西兴起了一股文物考究的热潮,对象则是先秦时期的秦国墓葬。两年之后,当地凤翔村果真发现了“秦景

  • 士会智而多谋,任晋正卿却无作为,二十二年前骗秦康公回国值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秦康公,士会,正卿,齐国,秦国,赵盾

    公元前614年,晋国正卿赵盾召集六卿召开紧急秘密会议。为了确保会议内容不会泄露,赵盾并没有将会议地点选择在绛邑城内,而是定在了绛邑郊外的诸浮。赵盾如此慎重其事,就在于晋国当前国际形势极不乐观:秦国因为令狐之役为晋人所卖,三番五次地前来伐晋;狄人在西北频繁入侵,对晋国形成了巨大威胁;楚国则趁晋国忙于应

  • 话说秦国早期历史——秦襄公、秦武公、秦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秦襄公,秦武公,秦穆公,秦国,周平王,郑国

    前900年,秦国的祖先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周王宠信,因此成为周王的大臣,并且得以建立秦国,作为他的封地,当地人民向他缴纳衣食财物,供其享用。秦国国君作为周王国的西垂大夫,负责带领本部人马,对付西戎各个部落,为周王守卫边疆。当时的人口,不似后世那样多,秦国又只是周王国的附属国,因此,其军队的规模为几

  • 对于权臣的戒备是秦武公一生的梦魇

    历史解密编辑:老王健康知识标签:权臣,秦国,大秦,杨坚,周朝,先秦,秦武公,周宣王,楚武王

    公元前698年,秦武公即位,他先是征伐在陕西白水县的西戎彭戏氏,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695年,清算了三父的势力,并以三父诛杀出子的罪行,夷灭了三父等人的三族。杀害出子,这是可以昭彰天下的罪行,而曾经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这是深藏于心的恐惧和憎恨。对于秦武公而言,很难说哪个罪行更加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自

  • 秦武公首创郡县制,王位传弟不传子留下美谈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国,王位,西戎,国君,周朝,先秦,秦武公,郡县制

    本文已加入区块链原创全网维权,无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上回章节我们说到秦武公设计把祸乱朝政的三位辅佐大臣诛灭三族后,秦国上下一片叫好之声,被弗忌等三人把持朝政近二十年的秦国天空终于迎来了一片朝阳,秦武公把三人宗亲近千余人全部枭首示众以后,又大刀阔斧将他们的追随者和作恶者都绳之以法。那么,在秦武公继

  • 刘邦夺魏王豹之妻薄姬,真的是因为薄姬“当生天子”?真相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邦,王豹,薄姬,魏王豹,生天子,吕雉

    刘邦跟曹操一样,对女人不挑剔,只要姿色说得过去就行。他连女婿的女人都能享用,何况一个战俘的女人。只是魏王豹的女人不一样,其中有个被预言会生天子的奇女子,刘邦即兴而上,一发子弹命中目标,生了个儿子,此子果然当上了皇帝。故事的结尾,我会故意“跑题”,顺着它再给您揭示一段,远比故事本身还要精彩的真相。魏王

  • 刘邦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宠妾?这件事对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项羽,秦国,薄姬,韩信,魏豹,汉朝,先秦,周朝,魏王豹,汉高祖刘邦

    秦朝末年,随着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秦的帷幕就此拉开,各路野心家、政治家、原六国残存贵族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魏王豹就是其中之一。魏王豹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宗室子弟,原本可以安稳地享受荣华富贵,结果秦国的虎狼之师把他的安稳贵族生活梦打碎,成为了一个亡国之人,魏豹内心里是恨透了秦国,但是先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