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公子嬴虔战功赫赫,为什么秦献公却选择让二公子嬴渠梁继位?

长公子嬴虔战功赫赫,为什么秦献公却选择让二公子嬴渠梁继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点儿历史事 访问量:2238 更新时间:2024/1/21 20:00:38

长公子嬴虔战功赫赫,为什么秦献公却选择让二公子嬴渠梁继位?

公元前362年,御驾亲征的秦献公被敌对国魏国一支毒箭射中,身受重伤,命不久矣。

在秦献公生命的最后时刻,新一任的继承人的选择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问题。

这个时候秦国大概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骁勇善战并在军方拥有极大声望的长公子嬴虔,还有就是宅心仁厚、目光如炬的二公子嬴渠梁。

但是鉴于当时被战争拖垮的秦国,秦献公很明白自己的继任者绝对不能像自己一样继续征战下去,秦国累了,需要休养生息。

那么,秦献公又是怎么做的,让二公子嬴渠梁可以顺利继位呢?

1.嬴渠梁虽然是二公子,但却是嫡出。

这是嬴渠梁最大也是最有利的倚仗,因为他的母亲是君后。

君后手中掌握的力量完全可以让儿子安全的继承位,不用重蹈秦献公的覆辙。

公元前415年,秦灵公去世,而秦献公才只有十岁,所以由秦献公的叔祖(爸爸的叔叔)悼公子执掌大权。

但悼公子看秦献公年幼,动了夺权的心思,不仅自己做了秦王,而且还将秦献公流放到了魏国。

直到公元前385年,秦献公才在大臣甘龙等人的帮助下回到秦国,并夺回王位。

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经历了三任秦王了,秦献公也已经四十岁了。

正是因为辅政大臣的“心术不正”,才让新生的政权遭受了无妄之灾。

秦献公之所以最后能够重新上位,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是嫡长子,也是秦灵公指定的继承人。

而这个时候的长公子嬴虔虽然勇武过人、性格坚毅,更是获得了许多大臣和武将们的拥护,但很遗憾,他是庶出。

二公子嬴渠梁才是君后嫡子,虽然他的根基不如嬴虔,但君后的根基在啊。

而且嬴渠梁的眼光极其长远,非常有才华。

比起嬴虔,嬴渠梁才是此时秦国最需要的君主。

2.嬴渠梁本身的政治远见

秦献公二十三年,秦、魏两国爆发决战,但由于秦国落后,粮草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两个多月之后,满身伤痕的栎阳令才将原定计划八千石粮草的一半运送到了前线。

秦献公大怒,要斩杀栎阳令,后来在嬴渠梁的求情下,栎阳令才侥幸捡回了一条命。

因为嬴渠梁说的话很清楚,那就是“民无粮可征”。

事实也正是如此,第二天,负责运送粮草的栎阳令就因为“营养不足”而活活饿死了。

二公子嬴渠梁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力劝秦献公不要对栎阳令动用刑罚。

秦献公继位之前,秦国的历代君主都很昏庸,早就把这个国家搞得“贫穷又落后”了。

而秦献公继位之后,年年征战,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这一战秦国大败,那么这个国家不仅不会在日后统一天下,甚至都不会出现在地图之上。

嬴渠梁的战略远见是极其卓越的,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支撑“残破”的秦国继续向前。

后来也证明了嬴渠梁的个人能力远胜哥哥嬴虔。

他在秦国最艰难的时刻主持了大局,忍辱负重与魏国签订了协约,在国内实行变法,重用商鞅,让这个国家焕发出了最耀眼的光彩。

而嬴虔不仅没有战略眼光,还成了变法的绊脚石,最后落得个“割鼻”的下场。

3.老兵们虽然都认可嬴虔,但对嬴渠梁也保持好感。

秦献公临终之前,曾经亲自去找过和他一起征战多年的老兵们,并询问他们的意见。

没想到,这些老兵对嬴虔没什么印象,反而对嬴渠梁赞不绝口,称赞他:临危不乱、不怕困难。

虽然嬴虔更受武将的欢迎,但嬴渠梁在基层百姓那里反而名声更好。

秦国之所以如此贫苦,最重要的就是秦国以战养战的政策。

如果继续打仗下去,基层百姓生活只会更苦;但如果不打仗,那些老士族们又不能继续获得军功。

比起嬴渠梁,嬴虔更像是一个简单到“大开大合”的人,他的计谋甚至都不如秦献公。

因此他也更容易被老贵族们掌控,不利于秦国的发展。

老贵族们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后来秦献公问上大夫甘龙,得到了以下答案:

长公子嬴虔刚毅勇猛,有君上风采,军中声势更高,不仅能够推行君上没有完成的大业,更能凝聚人心。

而二公子嬴渠梁虽然谋略过人,却没什么根基。

在老贵族甘龙的心里,他肯定更倾向于关注自身利益的嬴虔。

PS:嬴虔后来就是为了维护老贵族的利益,才和商鞅闹翻的。

秦献公对此心知肚明,所以秦献公为了嬴渠梁可以顺利继位,还给嬴虔上了一课。

秦献公临终前把嬴虔叫到了床边,把悼公子乱政的事情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而且逼迫嬴虔表态并立下字据支持弟弟嬴渠梁继位。

最终,嬴虔自断一指,写下血书,才获得了秦献公的信任。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嬴渠梁继位,秦国“贫苦”的局面迎来了终结,盛世由此而来。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被遗忘的秦献公:废除人殉,鏖战河西,助秦孝公变法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秦国,魏国,吴起,先秦,周朝,秦献公,秦孝公,魏武侯,商鞅变法,历史故事

    关于秦国一统天下,我们常常会说是“奋六世之余烈”,从秦孝公时代算起,依次是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最后才落到了秦始皇嬴政的头上。然而事实上这份名单其实还是有点小瑕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其中秦孝文王继位只有三天,仅仅继位三天就挂了,甚至什么都没做却被列入六世之列,这里面或多

  • 秦献公为何没传位长公子嬴虔,而是传位于仲公子嬴渠梁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秦献公,仲公子,秦国,魏国,渠梁,商鞅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就是这段话里的”奋六世之余烈“近年来引起了一些争议:过去传统的解释认为”奋六世之余烈“指的是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到秦始皇混一华夏之间的秦孝公嬴渠梁、秦惠文王嬴驷、秦武

  • 1976年,陕西发现“秦景公”的墓葬,用“黄肠题凑”来封禁棺椁

    历史解密编辑:汪丹说资讯标签:秦景公,墓葬,棺椁,秦国,陪葬,古墓

    1974年,大批的秦兵马俑在陕西被人发现,全国各路专家纷纷加入当中的挖掘行列。庞大数量的兵马俑很快便逐渐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陕西文物局迅速对其进行了保护工作,自此,秦兵马俑成为了世界上的又一大奇迹。那个阶段,陕西兴起了一股文物考究的热潮,对象则是先秦时期的秦国墓葬。两年之后,当地凤翔村果真发现了“秦景

  • 士会智而多谋,任晋正卿却无作为,二十二年前骗秦康公回国值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秦康公,士会,正卿,齐国,秦国,赵盾

    公元前614年,晋国正卿赵盾召集六卿召开紧急秘密会议。为了确保会议内容不会泄露,赵盾并没有将会议地点选择在绛邑城内,而是定在了绛邑郊外的诸浮。赵盾如此慎重其事,就在于晋国当前国际形势极不乐观:秦国因为令狐之役为晋人所卖,三番五次地前来伐晋;狄人在西北频繁入侵,对晋国形成了巨大威胁;楚国则趁晋国忙于应

  • 话说秦国早期历史——秦襄公、秦武公、秦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秦襄公,秦武公,秦穆公,秦国,周平王,郑国

    前900年,秦国的祖先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周王宠信,因此成为周王的大臣,并且得以建立秦国,作为他的封地,当地人民向他缴纳衣食财物,供其享用。秦国国君作为周王国的西垂大夫,负责带领本部人马,对付西戎各个部落,为周王守卫边疆。当时的人口,不似后世那样多,秦国又只是周王国的附属国,因此,其军队的规模为几

  • 对于权臣的戒备是秦武公一生的梦魇

    历史解密编辑:老王健康知识标签:权臣,秦国,大秦,杨坚,周朝,先秦,秦武公,周宣王,楚武王

    公元前698年,秦武公即位,他先是征伐在陕西白水县的西戎彭戏氏,积蓄力量,终于在公元前695年,清算了三父的势力,并以三父诛杀出子的罪行,夷灭了三父等人的三族。杀害出子,这是可以昭彰天下的罪行,而曾经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这是深藏于心的恐惧和憎恨。对于秦武公而言,很难说哪个罪行更加罪大恶极不可饶恕。自

  • 秦武公首创郡县制,王位传弟不传子留下美谈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秦国,王位,西戎,国君,周朝,先秦,秦武公,郡县制

    本文已加入区块链原创全网维权,无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上回章节我们说到秦武公设计把祸乱朝政的三位辅佐大臣诛灭三族后,秦国上下一片叫好之声,被弗忌等三人把持朝政近二十年的秦国天空终于迎来了一片朝阳,秦武公把三人宗亲近千余人全部枭首示众以后,又大刀阔斧将他们的追随者和作恶者都绳之以法。那么,在秦武公继

  • 刘邦夺魏王豹之妻薄姬,真的是因为薄姬“当生天子”?真相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邦,王豹,薄姬,魏王豹,生天子,吕雉

    刘邦跟曹操一样,对女人不挑剔,只要姿色说得过去就行。他连女婿的女人都能享用,何况一个战俘的女人。只是魏王豹的女人不一样,其中有个被预言会生天子的奇女子,刘邦即兴而上,一发子弹命中目标,生了个儿子,此子果然当上了皇帝。故事的结尾,我会故意“跑题”,顺着它再给您揭示一段,远比故事本身还要精彩的真相。魏王

  • 刘邦为什么要宠幸魏王豹的宠妾?这件事对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项羽,秦国,薄姬,韩信,魏豹,汉朝,先秦,周朝,魏王豹,汉高祖刘邦

    秦朝末年,随着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秦的帷幕就此拉开,各路野心家、政治家、原六国残存贵族纷纷登上了历史舞台,魏王豹就是其中之一。魏王豹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宗室子弟,原本可以安稳地享受荣华富贵,结果秦国的虎狼之师把他的安稳贵族生活梦打碎,成为了一个亡国之人,魏豹内心里是恨透了秦国,但是先前的

  • 刘邦为何要临幸魏王豹的宠妾?这件事巧合之下,改变了汉朝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君悦的生活标签:刘邦,王豹,魏王豹,薄姬,吕雉,刘恒

    这是文章头部好色有理,刘邦这个老小子,贪财好色,没想到自己这个毛病,不但没给自己带来灾难,反倒是救了自己的江山。刘邦这个人,是个标准的小混混,要不是秦朝突然统一了全国,需要大量的人来充实地方政权,刘邦是绝不可能当上亭长的。在这个岗位上,正好是显露出刘邦的本色,吃吃喝喝,缉拿盗贼,手底下有一帮小兄弟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