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庄子》精选37句,值得细品,读懂受益终生!

《庄子》精选37句,值得细品,读懂受益终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国学府邸 访问量:3736 更新时间:2024/1/17 6:39:22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庄子的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0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外篇·知北游》

解释: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骏马跃过一道缝隙一样,很快就结束了。

感悟:人生短暂,有喜欢的人或事,就抓紧行动吧,否则就会成为一生的遗憾。

02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庄子·外篇·秋水》

解释: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生秋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感悟:对待自以为是却什么都不懂的人,就不要和他们争论了,徒费口舌。

0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外篇·山木》

解释: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像水一样清澈,不掺杂污浊物。小人间的交往包含着浓重的功利之心,表面看起来像甜酒一样甘浓,实则浑浊不堪。

感悟:人生得二三知己足矣,酒肉朋友切不可交。

04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

解释: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探知天象更困难。

感悟: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

05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外篇·田子方》

解释: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肉体的死亡倒是还在其次。

06

知其不可奈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

解释: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感悟:面对无可奈何的困难,不要垂头丧气,顺其自然。

07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内篇·齐物论》

解释:大道容易被小的成就遮蔽,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感悟:至理名言被华美的辞采所掩没而不显。要善于发现真实,不可被花言巧语蒙蔽。

08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外篇·至乐》

解释:人生最高境界的快乐就是无所谓快乐,人生最大的荣誉是不追求荣誉。

感悟:不爱慕虚荣,不追求名利,顺乎自然的“ 天乐”才是“ 至乐”。

09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杂篇·盗跖

解释: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

感悟:要小心阿谀奉承的人,这种人一般不是君子。

10

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

——《庄子·内篇·人间世》

解释:好的习惯养成在于长时间的修炼,恶习的养成在于不及时改成、纠正错误。

感悟:好习惯是要养成的,而恶习,犯错不改。

1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内篇·养生主原文》

解释: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

感悟:学到老,活到老。

12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庄子·内篇·人间世》

解释:你给别人灾祸,别人也必会给你灾祸。

感悟: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13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外篇·骈拇》

解释:野鸭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

感悟: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4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

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

——《庄子·杂篇·无鬼》

解释:农民不干农活就不快乐,商人不做买卖就不快乐。

感悟:人生最大的成功不在于飞的高不高,而在于做的是不是你喜欢做的事。

15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杂篇·徐无鬼》

解释:不能因为一只狗善叫就认为它是好狗;不能因为一个人能说会道就认为他是贤人。

感悟:一个人到底是好是坏,并不能只看表面。

16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

解释: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

感悟:好好活在当下,比什么都重要。

17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庄子·外篇·刻意》

解释:世俗的人重利益,廉洁的人重名声,贤明的人崇尚志气,圣明的人追求精神修养。

感悟:每一类人都有追求,只是追求的东西不同罢了。

18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

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内篇·齐物论》

解释:有大智慧的人,总是广阔豁达的;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爱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感悟:要做大智大慧的人,不要做小聪明的人。

19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杂篇·列御寇》

解释:灵巧的人多劳累,聪明的人多忧患,不用智巧的人无所求。

感悟:傻人有傻福,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

20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庄子·杂篇·让

解释:学习了却不能付诸实践叫做病。

感悟:做不到学以致用,看再多的书是没有什么用的。

21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外篇·天道》

解释: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跟他媲美。

感悟:真正的美也就是遵循自然之道,保持天然本性,朴素纯真。

22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庄子·内篇·齐物论》

解释: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

感悟: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要看以什么角度来看待。

23

生而美者,人与之鉴,

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

——《庄子·杂篇·则阳》

解释:生来就漂亮的人,是因为别人给他做了评价,如果别人不告诉他,就不会知道自己比别人漂亮。

感悟:人都是靠别人的评价才能知道真实的自己。

24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

——《庄子·外篇·天地》

解释: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

感悟:真正的孝,不在于言语,而是行为。

25

小人殉财, 君子殉名。

——《庄子·杂篇·盗跖》

解释:小人为财而死,君子为名献身。

感悟:普通人追求钱财,而君子追求名节。

26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内篇·养生主》

解释:安心顺时而适应万事万物的发展和变化,悲哀和欢乐的情绪都不能侵入身心。

感悟: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27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外篇·天运》

解释: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

感悟:天性的东西没法改变。

28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

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杂篇·让王》

解释: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地位也不会因此惭愧。

29

忘足, 履之适也;

忘要,带之适也;

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庄子·外篇·达生》

解释:忘记脚,是因为鞋子合脚;忘记腰,是因为腰带合身;忘记是非纠纷,那是你的心已适应了外界的环境,变得坦然平静了。

感悟:当你自然呼吸时候,你注意力是没有放到鼻子上的,当你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就像自动挡的车换成了手动挡,当你不被外界所扰,就做到了修心。

30

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杂篇·渔父》

解释:真诚的人,能做到十分的诚心;能打动别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感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1

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庄子·杂篇·盗跖》

解释:谁坏谁好?成功的居于尊上之位,失败的沦为卑下之人。

感悟:成王败寇。

32

不以物挫志。

——《庄子·外篇·天地》

解释: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感悟:莫要玩物丧志。

33

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庄子·杂篇·让王》

解释:如果有人用随侯之珠去弹射千仞高的飞鸟,世上的人肯定会嘲笑他。

感悟:要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可做不可能做到的事,量力而行。

34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

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

解释:你不知道那螳螂吗?它奋力举起臂膀去阻挡车轮,却不知道它的力量不能胜任,正是其自以为自己的才能很高的缘故呀。

35

简发而栉,数米而炊,

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庄子·杂篇·庚桑楚》

解释:选择头发来梳理,点数米粒来烹煮,计较于区区小事又怎么能够有益于世啊!

感悟:斤斤计较,气量小,不但对社会无益,简直是对自己也不放过。

36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庄子·外篇·缮性》

解释:追逐外物、患得患失而丧失自我,同于世俗、人云亦云而失去本性,这就是本末颠倒、头朝下生活的人。

37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

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 。

——《庄子·外篇·达生》

解释: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

标签: 庄子外物本性德性

更多文章

  • 《庄子》名言10句,意蕴深邃,感悟道家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杂谈标签:庄子,道家,外物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一部极其重要的道家经典著作,也称《南华经》,由战国时期的庄周以及他的弟子共同完成。庄子,姓庄名周,是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庄子.人间世》点评:任何好的习惯,都是经过长期的修炼,才能逐渐形成的;任何不良的习

  • 王军在大庄子镇开展结对帮扶并调研指导重点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金塔发布标签:庄子,王金刚,结对帮扶,王军(1958年)

    5月26日,王军在大庄子镇开展结对帮扶并调研指导重点工作。在大庄子双新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关建斌家中,王军和他面对面进行交流,仔细询问他的身体、生活状况和收入来源等情况,详细了解了他的家庭困难需求和各项帮扶举措落实情况,耐心细致地解读政策,并送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鼓励他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保持乐观

  • 《庄子》:隐机而坐,修身养心

    历史解密编辑:大道知行知行堂标签:庄子,李白,子贡,列子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一段中,“隐机”按古来的注释一般被理解为“靠着案几”,但笔者认为这里的“隐机”应该是入静坐忘、停止神识活动,这样才符合庄子的意趣。“隐机”一词在《庄子》中出现多次,第一次即见于前引《齐物论》开篇处。若“隐机”只是“靠着案几”,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令人费

  • 庄子说“齐物”,说的究竟是什么 | 活动回顾

    历史解密编辑:zhjuzhen标签:庄子,惠子,道家,齐物论,逍遥游,陶渊明,数学家,科学家,活动回顾,春秋战国

    《庄子》诸篇中,《逍遥游》最有名,流布也最广,然而紧接其后的《齐物论》却最能体现庄子思想的深刻性和内质,也是阅读难度较大、极易引人误读的一篇,即以篇名而论,究竟该读为“齐物-论”还是“齐-物论”,就已聚讼纷纭。2023年2月13日,“聚珍12点·午间日读书”如期举行,《〈庄子〉通识》《庄子讲义》责任

  • 为什么你遇事时不能“心平气和”?庄子、孔子说出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玩心帮标签:庄子,中庸,心平,孔子,循理,数学家,拨弦乐器,春秋战国

    常说做人要“心平气和”,但这并不是凡夫能做到的,不要认为对人和气就是“心平气和”了。“心平气和”只有悟道的圣人、佛陀才能真正做到,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看看什么是“心平”?什么又是“气和”?在《庄子·德充符》里孔子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

  • 庄子:无相之相,方为实相!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艺术家标签:庄子,黄帝,翻译,无相

    一、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责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庄子翻译:藏金在高山里,藏珠在深水中,不以货财为利,不接近富贵,不以长寿为荣,不以短命为哀,不以显达为荣,不以穷困为羞,不求世俗的财利占为己有,不认为君临

  • “安之剑”由“庄子三剑”概括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色文化与书画艺术标签:庄子,安宁,庶人,三剑,诸侯,安之剑,数学家,科学家,春秋战国

    “安之剑”由“庄子三剑”概括而来安学社:“庄子三剑”分别为“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被安夫概括为安之剑,也是认为庄子最高明的剑法。安之剑的要义是以柔克刚,以和为贵,以平静安定的心态面对人生和世界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达到心灵安宁和自我超越的境界。因此,庄子为护国、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修身养性,追求

  • 故事|庄子假死试妻:妻子为给新欢治病,劈开庄子棺椁欲取其脑髓

    历史解密编辑:孤风婉史标签:庄子,新欢,至乐,德充符,逍遥游,科学家,数学家,假死试妻,春秋战国

    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作品常通过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力来描述他所推崇的无为思想。很多人都听过庄周梦蝶的故事,为这种虚实相生的迷离意境所折服;也有很多人读过他的代表作《逍遥游》,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带领读者去打破时空物我的界限去感悟人生的待逍遥。因此庄子留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是洒脱随性

  • 老子、庄子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庄子,道德经,有物,有道

    《道德经》: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淮南子·泰族训》: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故有道以统之,法虽少,足以化矣;无道以行之,法虽众,足以乱矣。虚心第二十一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

  • 庄子:“无用”的人生,最高级!

    历史解密编辑:道教知识标签:庄子,富贵,苏轼,人生,陶渊明,柏拉图,周作人,科学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空山寂寂音乐:巫娜-空山寂寂(水雲來相聚共聽海潮音古琴巫娜)无用,是不为物役的灵魂自由一天,庄子和弟子们在路边看到一棵直耸入云的大树。庄子问伐木人,为什么这棵树无人砍伐呢?对方告诉他,这是一种无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够长那么大。这让庄子深受启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无用之用,恰为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