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庄子:“无用”的人生,最高级

庄子:“无用”的人生,最高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诗词中国 访问量:2929 更新时间:2024/1/16 10:05:02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

无用,是不为物役的灵魂自由

一天,庄子和弟子们在路边看到一棵直耸入云的大树。

庄子问伐木人,为什么这棵树无人砍伐呢?对方告诉他,这是一种无用的木材,所以才能够长那么大。

这让庄子深受发:“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无用之用,恰为大用。

因此,世人拼命追逐的富贵、功名、利禄,庄子却弃若敝屣;相反,世人眼中的无用,恰恰便是庄子选择的有用,穷其一生都在追求精神的自由。

在庄子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你能舍去多少欲念,便能获得多少自由。

于是庄子说:“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楚国的大王听说庄子很有才,派两个人去聘请他为相。

庄子说,和被供奉在庙堂之上的枯骨龟甲相比,自己更愿意在烂泥里摇尾巴。

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哪里有自由自在的生活幸福呢?

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走遍千山万水却不可得。一天,他遇上一位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问道:“ 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我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揩着汗水说道:“ 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 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着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整天忧心忡忡,何来快乐?于是,他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 善行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如今,现代人活得愈来愈复杂,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不如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在安静中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对浮华虚名说不,并适当放下超出自己能力和需求的东西。

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无用,是以无聊之事遣有聊人生

当今社会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征之一就是过度物质化和人们内心的浮躁。

整个社会常会把眼前的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大到环境污染雾霾成灾,小到学习工作择校择业婚姻嫁娶,“有用论”的影响无处不在。

生活中有些人,凡事都会问“ 有用吗,有好处吗?”“ 这个能当饭吃吗?”

似乎在他们的眼里,以“钱权名”为标准,世上的人与事都可以分为“有用”和“没用”,有用则宠之,无用则弃之。

这些人,活得实在太现实、太无趣。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这个“癖”,多指琴、棋、书、画,属可有可无的无用之物。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可谓是无用生活的典范。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如此恶劣的天气,他倒有闲情逸致去湖中喝酒、赏雪,寻求这种“无用”的浪漫。

周作人说, 我们在日常必需的东西之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和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做“无用”的事,就是不带着任何功利心去做事。 这方面,古人给我们很多启示。

陶渊明乐在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白居易笑问老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苏轼以竹言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文征明静坐品茗:“谷雨乍过茶事好,鼎汤初沸有朋来”……

与天地花鸟为邻,与琴棋书画为友,静观万物,静观己身,这样的生活令人向往。

生活的切实意义不在于那些宏大的目标,而在于一些无用的事。

只有这些无用的小事,才能让我们感觉到“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才让我们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柏拉图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请拿一块去换取水仙花。”

如果你有时间,请拿一部分的时光用来“虚度”,用在“无用”之事上。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不因为一心追梦而忘却了眼下幸福的珍贵,又不因适意的享受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

猛虎与蔷薇,实则可以同时寄居心中。

高级的人生,就是做一个“无用”的人

《小欢喜》里的方圆,是个脾气温柔但性格通透的老好人父亲,日常爱好就是鼓捣花鸟虫鱼,遭遇中年失业,赋闲在家。

剧中三个家庭里,他是最没有本事和能力,也没有钱的一位父亲和丈夫。

可是,他却是有担当有气度的丈夫,是尊重儿子的睿智爸爸,是母子关系的粘合剂,方一凡的 阳光乐观,很大程度来自他的教育。

“这样的男人,乍一看平凡无奇,没什么大优点;但是相处久了,他身上都是可以温暖滋养你的光。”

看似“无用”,却是限量版。

木心曾说:“ 无为是一种为,不是一种无。同样地,无用也是一种用,而不是无。”

正如梁文道在《悦己》中说: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

许多时候我们太过功利,却不知道把“无用之用”当成活着的必备策略。

正是这些无用,使我们成为了有趣且丰富的人。

高晓松曾说:

“允许孩子做些没用的事情,比如琴棋书画,比如爱与等待。 如果一个孩子被教育只能学对升学有用的课,上大学只能干对就业有用的事,工作了一切都为了买房,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

人生在世,总要有一些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源于生活,又超脱于生活。“无用”的人生,也可以很高级!

(本文为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原创,转载请注明)

标签: 庄子柏拉图陶渊明周作人

更多文章

  • 庄子教你如何养神长寿,睡觉不做梦,醒后无忧愁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庄子,天行,无忧,养神,长寿,科学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惔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睡觉不做梦,醒后无忧愁,神气纯粹。纯粹而没有杂质,宁静而专一,恬淡而无所作为,根据天道而动,这就是养神之道。

  • 庄子《逍遥游》: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历史解密编辑:神州翰林院标签:庄子,宇宙,大海,天地,数学家,科学家,流行音乐专辑,逍遥游(小虎队专辑)

    庄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学说核心是“道”,主张“道”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但又反对统治者用道来统治人民,提出了“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主张。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在庄子看来,“道”是自然法则、客观规律的体现。它不以人

  • 《庄子》秋水篇:“井底之蛙”自有活在井底的快乐

    历史解密编辑:心理慢说标签:庄子,秋水,老子,齐物论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秋水篇”:1.公孙龙问于魏牟(móu)

  • 换个角度看名人——飘逸通透的庄子

    历史解密编辑:醉伴书香标签:庄子,道家,惠子,胡蝶,科学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道家学派的人都崇尚“道法自然”。道家这帮人认为一切因其自然,一切顺其自然,是道的本性。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谓之“无为而无不为”。正因为他们的这种思想,以至道家之人看问题都飘逸洒脱,活的那叫一个通透。庄

  • 王德峰解读《大学》《庄子》《道德经》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庄子,大学,道德经,王德峰

    本文转自网络,全部为音频,没有严格按照讲课时间顺序排列,可以分开听。添加客服微信进群领券下单更优惠▲

  • 庄子最好的活法:物质简单,精神富足

    历史解密编辑:淋筱绘故事标签:庄子,精神世界,惠子,快乐,杨绛,毛姆,安宁,春秋战国,艺术家,数学家,科学家

    文稿 | 儒风君原创《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庄子看来,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简单质朴。一个人的境界越高,越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而非物质上的享受。1物质简朴,过得不累庄子的朋友惠子当了梁国的宰相,有人传播谣言,说庄子要来梁国抢宰相之位。惠子很害怕,于是下令整个梁国搜捕庄子。庄子亲自

  • 庄子,最有内涵的段子手

    历史解密编辑:君来访书画苑标签:庄子,孔子,孟子,墨子

    如今说到哲学,大部分人就马上有个反应,很高深,很超凡,而学哲学的人往往就是给人感觉很高不可测的感觉,总之不太接地气就对了。什么古希腊罗马哲学、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康德、黑格尔、尼采、存在主义和萨特……一般人看得就脑大。但其实最初的哲学是很接地气的,而且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而哲学这个词最

  • 庄子:人生的根本,是如何与自己相处

    历史解密编辑:寄予的情话标签:庄子,惠子,孤独,人生,这就是生活,科学家,艺术家,数学家,春秋战国

    我们学习了太多如何与人相处的教条,却忘记了最为根本的一点,即如何与自己相处。一个不会与自己相处的人,也一定不会与他人相处。我们经常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实最重要是的人自身的和谐。我们的内心有无穷的欲望,又有无穷的矛盾。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绪在纠缠不休?在这些

  • 庄子假死试妻,妻子却为了给新欢治病,刀劈庄子棺椁取其脑髓

    历史解密编辑:小彬谈金融标签:庄子,棺椁,道家,孔子,惠施

    说起道教,言必提老庄。这里面其实是两个人名,即老子和庄子。老子其人不用多说,算得上是道家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地位不在孔子之下。所著《道德经》更是道家的基本理论根据著作,即使在当代,无论是在道家修行者或是民间爱好者之中,都有很深的群众基础。一生的奇闻趣事不断,相传他故意假死试妻,而妻子为了给新欢治病,居

  • 亲近庄子,学之有道

    历史解密编辑:润泽园标签:庄子,有道,道家,盗跖,圣贤

    01走在成长路上,也许你曾听长辈、老师又或领导这样评价过你:“这孩子,终于上‘道’了。”这条“道”是什么样的“道”,你是否有仔细想过?《庄子·胠箧》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名叫盗跖的江洋大盗。一天,盗跖的徒弟问他:“盗贼也有自己的道吗?”盗跖回答说:“哪里存在没有道的事情呢?能猜到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