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传奇:齐景公宠爱姬立幼子,陈大夫废幼子立长子
周敬王三十年(公元前490年),齐景公薨,幼子荼嗣立。这一年楚昭王薨,世子章嗣立。其时楚方多故,而晋政复衰,齐自晏婴之死,鲁因孔子之去,国俱不振。独吴国之强,甲于天下。夫差恃其兵力,有渐食山东之志,诸侯无不畏之。
其中齐景公,夫人燕姬,有子而夭,诸公子庶出者,凡六人,阳生最长,荼最幼。荼之母鬻姒虽贱而有宠,齐景公因母及子,爱荼特甚,号为安孺子。齐景公在位五十七年,年已七十余岁,却不肯立世子,欲待安孺子长成,而后立之。何期一病不起,于是,嘱咐世臣国夏、高张,辅荼为君。大夫陈乞素与公子阳生相结,恐阳生见诛,劝其出避。阳生遂与其子壬及家臣阚止同奔鲁国。景公果派国夏、高张逐群公子,迁于莱邑。齐景公薨,安孺子荼既立,国夏、高张左右秉政。陈乞阳为承顺,中实忌之,遂于诸大夫面前,诡言:“高张、国夏有谋,欲去旧时诸臣,改用安孺子之党。”诸大夫信之,皆就陈乞家求计。
于是陈乞与鲍牧首先倡议,率诸大夫家众共攻高张、国夏,杀高张,国夏出奔莒国。于是,鲍牧为右相,陈乞为左相,立国夏、高张不能继二氏之祀。安孺子年才数岁,言动随人,不能自立。陈乞有心要援立公子阳生,暗派人召之于鲁。阳生夜至齐郊,留阚止与其子壬于郊外,自己单身入城,藏于陈乞家中。陈乞假称祀先王,请诸大夫至家,共享祭宴,诸大夫皆至。鲍牧别饮于他所,最后方到。陈乞候众人坐定,于是告诉众人:“吾新得精甲,请共观之。”众皆曰:“愿观。”
于是,力士负巨囊自内门出,至于堂前。陈乞亲手启囊,只见一个人,从囊中伸头出来,视之,乃公子阳生也。众人大惊。陈乞扶阳生出来,南向而立,对诸大夫道:“‘立子以长’,古今通典。安孺子年幼,不堪为君,今奉鲍相国之命,请改事长公子。”
鲍牧睁目言道:“吾本无此谋,何得相诬?欺我醉耶?”
公子阳生向鲍牧揖曰:“废兴之事,何国无之?惟义所在。大夫度义可否,何问谋之有无?”陈乞不待言终,强拉鲍牧下拜。
诸大夫不得已,皆北面稽首。陈乞同诸大夫歃血定盟。车乘已具齐奉阳生升车入朝,御殿即往,是为齐悼公。即日迁安孺子于宫外杀之。悼公疑鲍牧不欲立己,走访陈乞。
陈乞亦忌鲍牧位在己上,遂阴谮鲍牧与群公子有变,不诛鲍牧国终不靖。于是,齐悼公复诛鲍牧,立鲍息,以存鲍叔牙之祀。陈乞独相齐国。国人见齐悼公诛杀无辜,颇有怨言。
齐悼公有妹,嫁与邾子益为夫人。邾子益傲慢天礼与鲁不睦。鲁上卿季孙斯言于鲁哀公,引兵伐邾破其国,执邾子益,囚于负瑕。齐悼公大怒曰:“鲁执邾君,是欺齐也。”
遂遣使乞师于吴,约同伐鲁。夫差喜曰:“吾欲试兵山东,今有名矣!”遂许齐出师。
鲁哀公大惧,即释放邾子益复归其国,邾子益派人谢齐。齐悼公派大夫公孟绰辞于吴王言:“鲁已服罪,不敢劳大王之军旅。”
夫差怒曰:“吴师行止,若凭齐命,吴岂齐之属国耶?寡人当视至齐国,请问前后二命之故。”叱公孟绰使退。
鲁闻吴王怒齐,遂派人送款与吴,反约吴王同伐齐国。夫差欣然即日起师,同鲁伐齐,围其南部边城。齐举国惊惶,皆以齐悼公无端召寇,怨言益甚。当时陈乞已卒,其子陈恒秉政,乘国人不顺,对鲍息道:“汝能行大事,外解吴怨,内以报家门之仇吗?”鲍息辞以不能。
陈恒道:“吾为汝行之。”
于是趁齐悼公阅师,进鸩酒毒杀悼公,以疾讣于吴军道:“上国膺受天命,寡君得罪,遂遘暴疾,上天代大王行诛,幸赐矜恤,勿陨社稷,愿世世服事上国。”
夫差乃班师而退,鲁师亦归。国人皆知齐悼公死于非命,因畏陈氏,无敢言者。陈恒立齐悼公之子壬,是为齐简公。齐简公欲分陈氏之权,于是以陈恒为右相,阚止为左相。昔人论齐祸皆启于齐景公。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