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桓范亡于司马家,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桓范亡于司马家,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绿说故事 访问量:3433 更新时间:2024/1/23 20:17:13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不到的是,与桓范同宗的后裔桓温算是给祖上报仇了。

桓温出身谯国桓氏。与桓范虽然不是同族,但显然是同宗。桓温的祖上官职不高,祖父桓颢只是六品的公府掾郎中,显然是受到了“高平陵事变”的影响。不过,司马氏显然没有想到这个被自己打压的家族,未来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恒温,字元子,其父是恒彝在驻守宣城的时候,被江播所害,东晋追授其为廷尉。桓彝为官清廉,以至于他死后,长子桓温只能独力抚养自己的母亲和四个弟弟。家中无钱,桓温把最小的弟弟桓冲抵押给羊肉店老板作养子,换肉吃。老板还给桓冲起名叫“买德郎”。

而18岁的桓温时刻都想亲手宰杀仇人。替父报仇。不料江播病死,父亲死了,那就儿子偿还,就在江播的吊丧的灵堂之上,恒温身怀利刃,闯入灵堂,出其不意,把江播三个给宰了。这下江播算是绝户了。桓温如此刚烈,骁勇。使得桓温得到了朝野的广泛赞誉。如此英雄焉能放过。晋成帝司马衍立即把自己的大闺女南康公主司马兴男许给桓温,而且以驸马爷的身份拜徐州刺史,万宁男爵,正式步入朝廷中级干部行列。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二人感情很好。

东晋孝宗永和二年,因桓温灭国有功(蜀地成汉),桓温被加封为安西将军的军衔,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随后桓温开始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收复了晋朝故都洛阳。正是这份军功,令桓温产生了问鼎最高权力的野心。升平五年晋穆帝司马聃去世之后,皇太后褚蒜子拥立了自己的侄子——琅琊王司马奕东晋皇帝。

这一做法显然不为门阀士族所接受,郗超更是直接对桓温说:“”明公年逾六十,可以行大事,作伊尹霍光(废立皇帝)一定可以震慑天下。桓温为了转移北伐败于慕容垂的责任人,和为自己日后登基做准备,只有废掉司马奕以谢天下。活该司马奕倒霉(虽然和老祖宗同名,但本事差太多),公元371年,桓温以皇帝失德(同性恋)为由,入宫见褚太后要废掉司马奕,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褚太后深知现在是桓温当家,让自己授权签字,已经是给皇室面子,如果给脸不要脸,后果不堪设想。褚太后明白人当即签字盖章。

桓温在拥立了简文帝司马昱之后一度权势滔天,所有人都认为桓温篡位登基就在眼前,桓温将忠于皇室的殷浩全族,庾亮全族一律诛杀。杀人果然能立威,谢安(淝水之战的男主角现在还是小青年)看见桓温下跪拜之礼,完全当皇帝来拜。对于简文帝司马昱,谢安的评价是简文帝的水平和晋惠帝差不多。简文帝在位一年多就驾崩了,简文帝立下遗诏:“家国大事一禀告大司马处分”,由于桓温当时不在朝廷,大臣不敢让太子登基,桓温得知简文帝驾崩,急忙回京,准备行周公事,篡位为皇帝。但恒温身体已经不行了。回到建康不过半个月就去世了。

桓温的一生颇为传奇,死后更是褒贬不一。可以说,如果桓温多活三年,或者儿子二十多岁,一定篡位。但其幼子桓玄年仅七岁,叔叔桓冲抱着他接见前来吊唁的文武官员,摸着侄子的头说:“此汝家之故吏也。”桓玄当即泪流满面,引起了所有来宾的好奇和赞叹。但很快,桓温家族内部因争权夺利爆发内乱,虽然最后桓玄一度篡位登基,但很快就家族败落被夷三族,只能说太可惜了。

对于桓玄篡夺东晋政权一事,坊间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认为谯国桓氏的桓范后裔,他的后代篡夺了司马氏的政权,可谓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桓范司马家桓玄曹爽谢安曹魏集团

更多文章

  •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回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军队,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司马昭,曹魏

    桓范之前的建议:而事败后,桓范气极直接上国骂了:意思是像曹真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弄出你这几个没出息的孬种?(和曹爽一辈的还有羲、训、彦3个瓜皮,高平陵时期掌控禁军大权却主动缴械,后被夷族)现在好了,上贼船了,跟你们一块儿玩完!有人说这是临死嘴壳子硬,桓范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军事天才司马宣王抗衡?我就奇

  • 谋士桓范太过聪明,司马懿将他灭族,154年后却坑惨了自己的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司马懿,桓范,曹爽,魏明帝,曹操,丞相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和皇帝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机,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攫取了朝政的控制权。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看来,愚蠢、懦弱的曹爽根本不足为惧,真正应当忌惮的,当属他的谋士——大司农桓范。桓范,出身于著

  • 社区发展治理的带头人--记成都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民生资讯标签:发展,钟会萍,成都市,化工路,青白江区,党委书记

    社区故事|社区发展治理的带头人——记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囗 李 龙 文/图花香鸟语的“侨家大家”;干净整洁锦绣南、北两苑;幸福和谐的川化大、小二区;让生活在这里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居民朋友由衷点赞:“生活在化工路社区安逸,巴适,幸福感强!”而这,都源于这些年来化工路社区倾力打造

  • 钟会造反,钟会心腹为故主,将谋反事泄露,钟会、姜维遭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钟会,邓艾,诸将,司马昭,书法家,史说三国

    司马昭听闻邓艾欲勾结蜀人谋反,令钟会收拾邓艾。姜维向钟会献计,令监军卫瓘收押邓艾,如果邓艾杀了卫瓘,造反事变真实,将军可起兵讨伐。钟会赞同此计。卫瓘接到军令,知晓是钟会借刀杀人计,卫瓘连檄文二三十道,其内容称奉诏令收押邓艾,不关其他诸将事,若早来归,官爵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备槛车两乘,往成都来

  • 司马昭令钟会、邓艾讨伐蜀汉,邓艾牵制姜维,钟会夺取阳安关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钟会,邓艾,蜀汉,三国,司马昭,阳安关

    姜维因蜀主听信黄皓的谗言被召回朝,姜维在军事大利的前提下不得不退军汉中。姜维回京查明真相,欲诛黄皓。蜀主不肯,黄皓假泣不干国政,姜维岔恨而出,见秘书郎卻正,卻正教姜维领军屯田避祸。蜀主同意。姜维安排好蜀国各大关隘的防御工作,引兵八万,来沓中种麦。姜维得罪黄皓为何有杀身之祸?黄皓身为蜀主宠臣在京有自己

  • 魏灭蜀之战,钟会远不是姜维的对手,可惜魏国不止一个钟会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姜维,钟会,魏国,邓艾,司马昭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3)在决定命运的魏蜀大决战之前,蜀国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长期执掌尚书台的尚书令陈袛病逝。刘禅异常悲痛,史称:“后主痛惜,发言流涕。”(《三国志陈袛传》)。并且给了陈袛一个特别好的谥号:“忠”,要知道刘禅似乎特别不喜欢给别人好谥号:张飞的谥

  • 蜀汉最后的老将:七十多岁击败钟会大军,连司马昭都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钟会,蜀汉,大军,姜维,太守,三国,司马昭,诸葛亮,书法家,曹操手下

    提到三国时期的老将,人们一般都会想到黄忠、丁奉这些人,其实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将领。他不仅智勇兼备,还老当益壮,在七十多岁击退了钟会大军。直到蜀汉灭亡,魏军依然无法攻破他坚守的城池!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居然只字未提,那么这位蜀汉最后的老将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柳隐,字休然,

  • 为了曹魏悲剧不重演,钟会邓艾都是要死的?钟会高调版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邓艾,钟会,姜维,曹魏,三国,司马懿,司马昭,书法家,曹操手下

    为了曹魏悲剧不重演,钟会邓艾都是要死的?钟会高调版司马懿钟会造反事件你去看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肯定不是钟会,更不是姜维,然后也不是司马昭,钟会邓艾死了以后西晋完全没有力气灭吴了,一直养了多少年你知道吗?高级将领没了。再仔细盘一下包括看看后面的历史就知道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卫瓘,所以这完全可以说是一场

  • 野心勃勃的钟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钟会,司马昭,司马懿,邓艾,蜀汉,曹操

    (二十七)野心勃勃的钟会公元263年八月,钟会率军出征。同年九月,钟会率军越过秦岭夺取汉中。同年十月,钟会率军越过大巴山进入成都平原。然后蜀汉帝国就此灭亡了。曹操折腾了一辈子,没有实现的事;司马懿折腾了一辈子,没有实现的事。钟会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成功实现了。面对此情此景,钟会多少有些忘乎所以了。司

  • 264年,钟会以手指天、哀嚎数声而亡,司马昭:杀光钟会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钟会,姜维,邓艾,曹魏,钟繇,司马昭,司马懿,书法家,史说三国

    钟会是曹魏的一位杰出将领,以智勇和才干而闻名。他一直以来都表现出出色的军事策略,在淮南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享有盛名。然而,他的地位和声望却在司马昭掌权后逐渐受到威胁。钟会深知司马昭的残忍和暴虐,他小心谨慎,企图翻身做主,但是,钟会的命运终究走向了终结,当钟会被揭发谋反时,司马昭毫不顾忌钟会与他的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