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谋士桓范太过聪明,司马懿将他灭族,154年后却坑惨了自己的子孙

谋士桓范太过聪明,司马懿将他灭族,154年后却坑惨了自己的子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有料吧 访问量:1040 更新时间:2024/1/23 20:25:51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曹爽和皇帝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机,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攫取了朝政的控制权。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看来,愚蠢、懦弱的曹爽根本不足为惧,真正应当忌惮的,当属他的谋士——大司农桓范

桓范,出身于著名的龙亢桓氏,自东汉以来,桓氏就以经学传家,并成为“累世公卿”的豪门巨族。由于桓氏屡出帝师,因此也被称为“帝师家族”,其掌门人皆号曰儒宗。

东汉末年,龙亢桓氏积极参与政务,而桓范乃是桓氏一族中最出名的一个。桓范,字元则,他工于书画,精于儒学,并得到了曹操的重视,得以进入丞相府。

桓范虽然是个儒生,但他精通世务,绝非一般腐儒可比。但是从他的经历来看,仕途一直不顺。因此,桓范一直过得相当苦闷,并且和同僚发生了不少冲突。

桓范曾作为征虏将军、东中郎将,都督徐州军事。任内,桓范与徐州刺史郑岐发生了房屋纠纷。桓范意图用使持节的职权斩杀郑岐。结果郑岐抢先一步上告,反而让桓范免了官。

不久后,桓范被朝廷任命为兖州刺史,但是他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怀才不遇,因此总是怏怏不乐。其后,他又被升职为冀州牧,但仍然老大不高兴。原来,桓范虽为一州之牧,却要受自己一向看不起的吕昭领导。在他看来,吕昭的学问远远不如自己,官做得竟然比自己大。因此,桓范对着怀孕的妻子仲长氏抱怨:

“我宁愿在朝廷担任九卿,向三公长跪,也不愿去吕昭那里受他的鸟气!”

对此,仲长氏不禁揶揄道:

“当年你在徐州时,曾擅自斩杀徐州刺史,大家都说你不会做领导。如今在你羞于在吕昭之下,看来是不会做下属了!”

妻子的话,深深地伤害了桓范的自尊心。于是他不顾妻子怀有身孕,竟悍然用刀环猛击妻子的腹部。而妻子因为桓范的家暴,当场流产,不久后便死去。不过,桓范并没有因为妻子的死而受到任何惩罚。其后,桓范自称有病,不肯奔赴冀州。

正始年间,桓范被任命为大司农。魏明帝死后,曹真的儿子曹爽成为托孤大臣,成为一股强势的政治力量。由于桓范和曹真是同乡,因此也加入了他的小圈子。然而曹爽崇尚清谈之学,与何晏夏侯玄等虚浮之士更为亲近。而桓范崇尚儒学,因此与曹爽等人玩不到一起去。在曹爽的小圈子里,桓范一直被边缘化。

曹爽执政期间,老辣的司马懿选择了韬光养晦,整天躲在家里装病。而志得意满的曹爽,逐渐放松了对政敌的警惕。一次,桓范发现曹爽、曹羲兄弟屡次一起出游。于是桓范对他说:“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曹爽却傲慢地说:“谁敢做这种事!”终究是始终不听劝告。

实际从此时起,桓范已经嗅到了一丝不详的空气。而在不久后,桓范的预感终于成真了。正始十年(249年),曹爽、曹羲诸兄弟,再次陪同幼帝曹芳一起祭扫魏明帝的陵墓。而造诣年过七旬的司马懿突然暴起,联合蒋济高柔等人,联合郭太后,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当时,桓范仍在洛阳城中。政变期间,桓范接到了郭太后的旨意,将以中领军之职,随高柔一起接管曹羲的禁军。一开始,桓范决定倒向司马懿一边,准备前去赴任。但是桓范的儿子却说:“皇帝还在曹爽一边,应该更有优势!”

在儿子的撺掇下,桓范出现了判断失误。于是他骗开城门,拿着大司农的印绶逃到了曹爽一边。听说桓范逃了,司马懿紧张万分:

“智囊逃了,该怎么办?”

虽然桓范的仕途不算太顺,但他的智谋却有目共睹,即使是司马懿也要忌惮三分。对此,蒋济安慰道:

“曹爽对桓范外亲近而内疏远,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桓范的计策。”

而事实却确实如蒋济所说,桓范完全押错了宝。曹爽虽然是曹真的儿子,却压根也没学到父亲半点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桓范见到曹爽兄弟后,立即提出建言:

“现在洛阳已经不能回去了,我们应立即带着天子赶赴许昌,号召天下讨伐叛贼!”

面对桓范正确的建议,曹爽兄弟竟默然不言。看到曹氏兄弟如此迟疑,桓范一下子急了,他拉着曹羲说:

“你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你们马上就就要面临灭族之祸了!”

桓范虽然声色俱厉,但是曹爽兄弟仍表现出死一般的沉默。桓范仍不死心,他继续说道:

“你们的别营近在南阙,可以轻易招募军队。许昌离我们不远,可以就近号令天下。而粮草你们也不用担心,可以调动粮食的大司农印绶可在我的手上啊!”

对此,曹爽兄弟还是不从。原来,司马懿早就派说客——陈泰等人前来劝说曹爽,他们说:“只要你们放弃抵抗,仅仅只是削夺你的官爵,绝不会威胁你和你家人的性命”。同时,陈泰还表示:

“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一定不会为难曹爽一族。而蒋济也以身家性命保证,一定不会让曹爽有事!”

得到了司马懿和蒋济的保证,幼稚的曹爽竟真的屈服了。古代政治是你死活我的血腥斗争,绝非过家家的游戏。放下武器,就像是肥肉主动躺在屠夫的屠刀之下。最终,曹爽召集众人,并将剑扔在地上:

“即使没有官职,我也能做个富家翁!”

看着曹爽如此没有出息,肠子都悔青的桓范不禁仰天长叹:

“曹真本是佳人,怎么生出了这种猪狗不如的儿子!看来我要灭族了。”

曹真投降后,司马懿一如桓范所料,没有像许诺的那般赦免曹爽。相反,司马懿大开杀戒,曹爽以及他的党羽,皆被屠灭三族,其中自然也包括桓范,毕竟他的智谋,对于司马氏来说太危险了。

桓范虽然死了,但是龙亢桓氏家大业大,其中有不少人逃过了司马懿的屠刀。魏晋时期,被司马氏视为政敌的桓氏门户衰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平陵逐渐被人遗忘。根据田余庆考证,在西晋末年,桓氏一族便重新进入了朝廷。

衣冠南渡后,龙亢桓氏的桓彝为东晋功臣。而他的儿子桓温更是掌握了朝政,就任大司马,将司马懿的子孙掌握在手中,擅自废立。在桓温的操作下,司马氏皇族威信彻底扫地。公元403年,桓温的儿子桓玄篡夺了朝政,并威逼晋安帝禅位。风水轮流转,高平陵之变154年后,司马懿的子孙也尝到了鸠占鹊巢的滋味。

标签: 司马懿桓范曹爽魏明帝曹操丞相

更多文章

  • 社区发展治理的带头人--记成都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民生资讯标签:发展,钟会萍,成都市,化工路,青白江区,党委书记

    社区故事|社区发展治理的带头人——记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囗 李 龙 文/图花香鸟语的“侨家大家”;干净整洁锦绣南、北两苑;幸福和谐的川化大、小二区;让生活在这里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居民朋友由衷点赞:“生活在化工路社区安逸,巴适,幸福感强!”而这,都源于这些年来化工路社区倾力打造

  • 钟会造反,钟会心腹为故主,将谋反事泄露,钟会、姜维遭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钟会,邓艾,诸将,司马昭,书法家,史说三国

    司马昭听闻邓艾欲勾结蜀人谋反,令钟会收拾邓艾。姜维向钟会献计,令监军卫瓘收押邓艾,如果邓艾杀了卫瓘,造反事变真实,将军可起兵讨伐。钟会赞同此计。卫瓘接到军令,知晓是钟会借刀杀人计,卫瓘连檄文二三十道,其内容称奉诏令收押邓艾,不关其他诸将事,若早来归,官爵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备槛车两乘,往成都来

  • 司马昭令钟会、邓艾讨伐蜀汉,邓艾牵制姜维,钟会夺取阳安关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钟会,邓艾,蜀汉,三国,司马昭,阳安关

    姜维因蜀主听信黄皓的谗言被召回朝,姜维在军事大利的前提下不得不退军汉中。姜维回京查明真相,欲诛黄皓。蜀主不肯,黄皓假泣不干国政,姜维岔恨而出,见秘书郎卻正,卻正教姜维领军屯田避祸。蜀主同意。姜维安排好蜀国各大关隘的防御工作,引兵八万,来沓中种麦。姜维得罪黄皓为何有杀身之祸?黄皓身为蜀主宠臣在京有自己

  • 魏灭蜀之战,钟会远不是姜维的对手,可惜魏国不止一个钟会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姜维,钟会,魏国,邓艾,司马昭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3)在决定命运的魏蜀大决战之前,蜀国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长期执掌尚书台的尚书令陈袛病逝。刘禅异常悲痛,史称:“后主痛惜,发言流涕。”(《三国志陈袛传》)。并且给了陈袛一个特别好的谥号:“忠”,要知道刘禅似乎特别不喜欢给别人好谥号:张飞的谥

  • 蜀汉最后的老将:七十多岁击败钟会大军,连司马昭都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钟会,蜀汉,大军,姜维,太守,三国,司马昭,诸葛亮,书法家,曹操手下

    提到三国时期的老将,人们一般都会想到黄忠、丁奉这些人,其实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将领。他不仅智勇兼备,还老当益壮,在七十多岁击退了钟会大军。直到蜀汉灭亡,魏军依然无法攻破他坚守的城池!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居然只字未提,那么这位蜀汉最后的老将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柳隐,字休然,

  • 为了曹魏悲剧不重演,钟会邓艾都是要死的?钟会高调版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邓艾,钟会,姜维,曹魏,三国,司马懿,司马昭,书法家,曹操手下

    为了曹魏悲剧不重演,钟会邓艾都是要死的?钟会高调版司马懿钟会造反事件你去看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肯定不是钟会,更不是姜维,然后也不是司马昭,钟会邓艾死了以后西晋完全没有力气灭吴了,一直养了多少年你知道吗?高级将领没了。再仔细盘一下包括看看后面的历史就知道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卫瓘,所以这完全可以说是一场

  • 野心勃勃的钟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钟会,司马昭,司马懿,邓艾,蜀汉,曹操

    (二十七)野心勃勃的钟会公元263年八月,钟会率军出征。同年九月,钟会率军越过秦岭夺取汉中。同年十月,钟会率军越过大巴山进入成都平原。然后蜀汉帝国就此灭亡了。曹操折腾了一辈子,没有实现的事;司马懿折腾了一辈子,没有实现的事。钟会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成功实现了。面对此情此景,钟会多少有些忘乎所以了。司

  • 264年,钟会以手指天、哀嚎数声而亡,司马昭:杀光钟会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昕梦倾城标签:钟会,姜维,邓艾,曹魏,钟繇,司马昭,司马懿,书法家,史说三国

    钟会是曹魏的一位杰出将领,以智勇和才干而闻名。他一直以来都表现出出色的军事策略,在淮南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享有盛名。然而,他的地位和声望却在司马昭掌权后逐渐受到威胁。钟会深知司马昭的残忍和暴虐,他小心谨慎,企图翻身做主,但是,钟会的命运终究走向了终结,当钟会被揭发谋反时,司马昭毫不顾忌钟会与他的亲属

  • 三国的一位奇才,一手除掉姜维钟会邓艾,结果却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邓艾,钟会,姜维,蜀汉,曹魏,奇才,司马昭,古装片,历史片,曹操手下,三国(电视剧)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很多人都有一种感觉,也即前期名将辈出,后期则名将凋零。比如在三国前期,吕布、马超、关羽、赵云、黄忠、张飞、张辽、甘宁、许褚等众多武将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精彩事迹。但是,到了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名将。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因为魏蜀吴三国鼎立格局的稳定,也是因

  • 钟会谋反,本该被灭三族,为何亲哥哥钟毓的儿子却被免死?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钟毓,钟会,曹魏,蜀汉,曹操,钟繇,司马昭,书法家,史说三国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下,谋反无疑是一项大罪,一般轻则被灭三族,重则被株连九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钟会这位大将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蜀汉灭亡后,钟会被拜为司徒,封县侯。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打压太尉邓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以郭太后遗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