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当年曹爽如果听从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

当年曹爽如果听从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老尤 访问量:1488 更新时间:2024/3/27 12:49:14

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而且还将很多心腹、亲信提拔到了重要岗位。正是他的这一番操作,为日后子孙篡魏打下了基础。

但高平陵之变难道一点风险都没有么?其实变数很大,而最大的变数便在老对头曹爽身上。

曹爽

曹爽夺司马懿的权

与久经沙场的司马懿不同,曹爽乃是贵族出身,他能上位,完全是因为与魏明帝曹叡交好。曹叡继位后,曹爽被任命为散骑侍郎,不久之后又升迁为城门校尉加散骑常侍、武卫将军。“朝里有人好做官”这一点,在曹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父亲曹真死后,曹爽又继承了父亲邵陵侯的爵位。

司马懿

魏明帝曹叡去世前,将儿子曹芳托付给了曹爽和司马懿。为了防止曹爽被司马懿压住,他还特地将曹爽提拔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初掌政权,曹爽还低调一些,事事都与司马懿商议,显示出他尊敬老臣的态度。

但在亲信丁谧的挑唆下,他对司马懿明升暗降,尊司马懿为太傅,趁机夺取司马懿的军权。

司马懿

司马懿的暗中谋划

司马懿侍奉曹魏几代君王,自然一眼便看透了曹爽的把戏。他也不恼怒,称病躲避曹爽,回家韬光养晦。曹爽以为司马懿怕了他,更加无法无天,不仅将郭太后迁到永宁宫,而且把持朝政,在民间横征暴敛。曹魏大臣对曹爽敢怒不敢言,司马懿虽然表面上看着云淡风轻,一切都不关他的事,但实际上却在暗中策划政变的事。

司马懿

正始十年正月甲午日,曹芳与曹爽三兄弟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司马懿终于等到了机会,与太尉蒋济发动政变,占据洛水浮桥,关闭洛阳城门。

当时司马懿主要靠的就是他豢养的数千死士,以及太尉蒋济的人马。除此之外,在政局未稳的情况下,朝中大臣绝不敢贸然表态。

桓范的建议

曹魏大司农桓范与大将军司马鲁芝趁乱逃出洛阳,并找到了曹爽。桓范对曹爽说:“

咱们可以把皇帝带到许昌,然后号召天下兵马勤王,与司马懿相抗衡。而且我带着大司农的印绶,军队绝对不会缺粮

。”曹爽思前想后,最后还是答应了司马懿的投降条件,放下武器投降。

桓范

曹爽的失败

如果曹爽接受桓范的建议,那他有可能反杀司马懿么?其实可能性非常高。首先从军事角度讲,曹爽当时带着统帅三军的虎符,三军将士只认虎符不认人。司马懿即使再会打仗,没有士兵也难以抵挡军队的进攻。其次从政治角度讲,司马懿属于叛变,只要曹爽到许昌号召天下勤王,有皇帝曹芳在,地方将领也会响应。最后从后勤角度讲,有桓范这个大司农在,打再长时间的仗,他们也耗得起。但司马懿就未必了。

曹爽

可惜曹爽没有听桓范的,所以桓范哭着说:“

曹子丹(曹爽父亲)大英雄,但他三个儿子却蠢如猪

”。最终,曹爽一派被重新掌权的司马懿屠杀干净。而司马懿之所以会赢,就是赌对了曹爽没有东山再起的勇气。

标签: 曹爽司马懿桓范魏明帝曹叡曹魏

更多文章

  • 桓范亡于司马家, 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 一报还一报, 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斐夏谈科技标签:桓范,司马家,桓温,桓玄,皇帝,司马氏,曹爽,谢安,三国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

  • 桓范亡于司马家,桓范后裔灭了司马家,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桓范,司马家,桓玄,曹爽,谢安,曹魏集团

    高平陵之变是曹魏集团的转折点,预示着以司马家为首的士族门阀正式走上台前。司马懿与司马师父子主政之后,为巩固权力,大肆屠杀了亲近曹魏集团的士族,王凌,毋丘俭,李丰等人都被夷三族,而这里最值得一提是桓范。这位哀叹曹爽犹如猪狗的智囊,最后被控以诬告谋反之罪与曹爽等人并为一党,一同处死,并诛灭三族。但谁也想

  • 如果曹爽听桓范的话,回许昌挟天子以号令军队,能打败司马懿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吴前例标签:曹爽,司马懿,桓范,司马昭,曹魏

    桓范之前的建议:而事败后,桓范气极直接上国骂了:意思是像曹真这样的英雄,怎么会弄出你这几个没出息的孬种?(和曹爽一辈的还有羲、训、彦3个瓜皮,高平陵时期掌控禁军大权却主动缴械,后被夷族)现在好了,上贼船了,跟你们一块儿玩完!有人说这是临死嘴壳子硬,桓范什么东西?怎么能跟我军事天才司马宣王抗衡?我就奇

  • 谋士桓范太过聪明,司马懿将他灭族,154年后却坑惨了自己的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司马懿,桓范,曹爽,魏明帝,曹操,丞相

    读史可以知今。今天,笔者继续为大家讲解司马光的旷世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趁曹爽和皇帝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机,突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攫取了朝政的控制权。在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看来,愚蠢、懦弱的曹爽根本不足为惧,真正应当忌惮的,当属他的谋士——大司农桓范。桓范,出身于著

  • 社区发展治理的带头人--记成都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民生资讯标签:发展,钟会萍,成都市,化工路,青白江区,党委书记

    社区故事|社区发展治理的带头人——记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化工路社区党委书记钟会萍囗 李 龙 文/图花香鸟语的“侨家大家”;干净整洁锦绣南、北两苑;幸福和谐的川化大、小二区;让生活在这里的成都市青白江区居民朋友由衷点赞:“生活在化工路社区安逸,巴适,幸福感强!”而这,都源于这些年来化工路社区倾力打造

  • 钟会造反,钟会心腹为故主,将谋反事泄露,钟会、姜维遭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钟会,邓艾,诸将,司马昭,书法家,史说三国

    司马昭听闻邓艾欲勾结蜀人谋反,令钟会收拾邓艾。姜维向钟会献计,令监军卫瓘收押邓艾,如果邓艾杀了卫瓘,造反事变真实,将军可起兵讨伐。钟会赞同此计。卫瓘接到军令,知晓是钟会借刀杀人计,卫瓘连檄文二三十道,其内容称奉诏令收押邓艾,不关其他诸将事,若早来归,官爵如先,敢有不出者,灭三族。备槛车两乘,往成都来

  • 司马昭令钟会、邓艾讨伐蜀汉,邓艾牵制姜维,钟会夺取阳安关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姜维,钟会,邓艾,蜀汉,三国,司马昭,阳安关

    姜维因蜀主听信黄皓的谗言被召回朝,姜维在军事大利的前提下不得不退军汉中。姜维回京查明真相,欲诛黄皓。蜀主不肯,黄皓假泣不干国政,姜维岔恨而出,见秘书郎卻正,卻正教姜维领军屯田避祸。蜀主同意。姜维安排好蜀国各大关隘的防御工作,引兵八万,来沓中种麦。姜维得罪黄皓为何有杀身之祸?黄皓身为蜀主宠臣在京有自己

  • 魏灭蜀之战,钟会远不是姜维的对手,可惜魏国不止一个钟会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姜维,钟会,魏国,邓艾,司马昭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3)在决定命运的魏蜀大决战之前,蜀国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景耀元年(公元258年),长期执掌尚书台的尚书令陈袛病逝。刘禅异常悲痛,史称:“后主痛惜,发言流涕。”(《三国志陈袛传》)。并且给了陈袛一个特别好的谥号:“忠”,要知道刘禅似乎特别不喜欢给别人好谥号:张飞的谥

  • 蜀汉最后的老将:七十多岁击败钟会大军,连司马昭都佩服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钟会,蜀汉,大军,姜维,太守,三国,司马昭,诸葛亮,书法家,曹操手下

    提到三国时期的老将,人们一般都会想到黄忠、丁奉这些人,其实还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将领。他不仅智勇兼备,还老当益壮,在七十多岁击退了钟会大军。直到蜀汉灭亡,魏军依然无法攻破他坚守的城池!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出色的将领,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居然只字未提,那么这位蜀汉最后的老将到底是谁呢?此人名叫柳隐,字休然,

  • 为了曹魏悲剧不重演,钟会邓艾都是要死的?钟会高调版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皮皮侠说历史标签:邓艾,钟会,姜维,曹魏,三国,司马懿,司马昭,书法家,曹操手下

    为了曹魏悲剧不重演,钟会邓艾都是要死的?钟会高调版司马懿钟会造反事件你去看看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肯定不是钟会,更不是姜维,然后也不是司马昭,钟会邓艾死了以后西晋完全没有力气灭吴了,一直养了多少年你知道吗?高级将领没了。再仔细盘一下包括看看后面的历史就知道了,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卫瓘,所以这完全可以说是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