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人称后主,与稍后的司马衷齐名,甚至有所超越。当然,这可不是好名声。他们两人可以为后人所熟知,刘禅靠的是乐不思蜀,司马衷靠的是何不食肉糜,几乎是白痴和昏庸的代名词。以前,曾经跟朋友说起过司马衷,从史料上看,这是一位德才平平的皇帝,智商做乱世的最高统治者当然差得远,但做个太平年间的守成之君或中规中矩的大臣是足够的。与他相比,刘禅的才能应该明显比他高点,如果刘志有这位后人的智慧和胸襟,后汉的历史也许会重写,可惜,历史不能推倒重来。对于刘禅而言,年仅十七就在一世英名的父亲大败丧师失地之际艰难接任的经历足以秒杀众多的守成之君,如何处理好与重臣诸葛亮的关系是考验刘禅政治智慧的致命考试,好在最终及格了。从出师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禅的委屈,宫中府中都是老人家一人说了算,老人家出门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还有这几位看家的大神,要管宫中的大小事,再加上备受信任的将军向宠,蜀汉的朝堂好像没有这位最高执政者啥事。当然,人之交往都是双向的,诸葛亮的政治智慧自不用多说,他对刘禅的感情也没有啥问题,比对自己儿子都亲,诸葛亮在他身上投入的心血即使刘备在世也会自叹不如,然而,这种事无巨细的关怀只能造就巨婴和妈宝男,过早失去母爱的刘禅在这位才华横溢的亚父的悉心照料下居然展现了纯粹的妈宝特质,幸与不幸,只有天知道!然而,与之前之后剑拔弩张,勾心斗角的刘志和梁冀,刘协和曹操组合相比,能够在朝堂之上营造家庭和和睦氛围是多么难能可贵,弥足珍贵。与之后不久司马氏的集体疯狂导致的几乎亡国灭种的民族大危机相比,更加让人怀念。连刘备这样的豪杰都无法彻底摆平的蜀汉小朝廷,在刘禅这位中材之下的统治者小心翼翼地呵护下,居然可以挺过好多年,本身就是奇迹。特别是在诸葛亮死后,在内乱、内耗和内讧不断的情况下,带领一帮庸才保全了蜀汉众多老百姓的周全,其实非常难。可以说,如果中华西南的老百姓对蜀汉政权有所感动的话,主要的感觉其实主要来自这位被人当做憨子的后主身上。诸葛亮躬耕南阳之际就自比管乐,有龙骧虎视包括四海,跨陵边疆震荡宇内之志。含着金汤匙长大的诸葛瞻自幼也非常聪明,诸葛亮跟自己哥哥通信中如此评价:"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从后来的事迹中推断,此评价极为精准,诸葛亮的子侄们吃亏就吃亏在太聪明,且聪明得霸气外露上了。诸葛恪与诸葛瞻的身亡其实都是被聪明的外表所连累,只不过,诸葛恪死得有些窝囊,诸葛瞻带着自己的幼子诸葛尚战死沙场则成就了诸葛家族的后世无双英名,如此气节,古往今来能有几人?罗贯中之所以会对诸葛亮大加美化,是不是因为被诸葛瞻挺身而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所感动?
更多文章
魏灭蜀之战的经过及诸葛瞻败亡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诸葛瞻,邓艾,姜维,钟会,蜀汉,大军,魏灭蜀之战,三国
公元263年,魏国发动灭蜀之战,司马昭命邓艾,诸葛绪,钟会三人分三路攻蜀,西路邓艾领兵三万由狄道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维,中路诸葛绪领兵三万出祁山攻武街,桥头切断姜维的后路,东路钟会率十万主力从斜谷,骆谷出祁山攻汉中诸地,然后挥师剑阁,直取成都。可以说,魏国的此次出兵是下了必胜之决心的,而且获胜的几率非常
蜀汉四大奔臣,三人至今跪在诸葛瞻墓前,最后一人被赞为社稷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琪琪娱乐团标签:刘备,蜀汉,糜芳,孙权,关羽,吕蒙,三国,诸葛瞻,社稷之臣,曹操手下
三国降将在太平盛世,人们常讲“德才兼备”,甚至有时候对品德好的人的赞誉更胜过有才能的人。可是在乱世则不一样了,三国时期的曹操发布《求贤令》,唯才是举,哪怕“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他依旧能予以重用。比曹操更早的发布求贤令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孝公,为了制霸天下,首次
诸葛亮用兵如神,其子诸葛瞻却不懂军事,以致全军覆没,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亮,诸葛瞻,蜀汉,邓艾,钟会,姜维
老来得子的诸葛亮对爱子诸葛瞻从不宠溺,而是言传身教,非常严格,一刻也不放松诸葛亮属于典型的老来得子。史载,蜀汉建业五年(公元227),诸葛亮的妾室给他生了个儿子,当时他已经47岁 ,年近半百了。虽说老来得子,但诸葛亮却从不溺爱、纵容。建兴十二年(234), 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北伐时)写给亲兄诸葛瑾(
绵竹之战,诸葛瞻所率的数万精锐御林军为何被邓艾数千孤军团灭?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诸葛瞻,邓艾,蜀汉,刘禅,诸葛亮,绵竹
景耀六年(263年),蜀后主刘禅在国家实力并未严重受损,蜀军主力尚存, 大有翻盘希望之时,主动放弃西蜀山川之险,轻而易举地与孤军深入的魏将邓艾签订城下之盟,从此,刘禅和史上所有昏聩庸碌的亡国之君一样,成为后世讥笑的对象。其实,刘禅在本钱尚在的情况下选择放弃抵抗,抬棺出降,实属无奈。这里面既有魏军如神
蜀汉二代中的卧龙之子——诸葛瞻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诸葛瞻,蜀汉,诸葛亮,刘备,邓艾,诸葛瑾
在三国后期曹操刘备相继去世,三大势力中老一辈的武将谋士也都逐渐凋零,新一代的年轻人们开始接手这个乱世,将这段史诗继续演绎下去。在这其中的新老交替对充满理想主义者的蜀汉影响尤其重大,在诸葛亮和赵云等一众元老们抱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人世后,蜀汉经过了一系列的动荡终于逐渐安定了下来,这个时期的蜀汉国内新兴代已
诸葛亮之子的抉择:诸葛瞻为何反对姜维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科技世界咖标签:姜维,蜀汉,丞相,诸葛亮,诸葛瞻,史说三国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蜀汉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士,他一生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然而,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诸葛瞻与继任丞相姜维之间出现了分歧,主要体现在是否继续北伐的问题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诸葛瞻与姜维的政治立场和战略思考,以期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蜀汉政治与战略变迁。诸葛亮在世时,
明明姜维尚在,为何诸葛瞻一死,刘禅就投降了?诸葛瞻:我有三罪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扒皮标签:刘禅,姜维,诸葛瞻,诸葛亮,邓艾,魏国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也是蜀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建立的重要原因之一。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开始了为蜀国鞠躬尽瘁的一生,只可惜蜀国还是没有走到最后。三国时期最后由诸葛亮的老对头司马懿的后代所终结,相比于司马懿后代司马昭、司马炎等,诸葛亮的后代诸葛瞻就差了很多。当初诸葛
诸葛瞻对蜀汉重臣姜维恨之入骨,他们之间有何过节?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姜维,刘禅,蜀汉,三国,诸葛瞻,诸葛亮,诸葛瑾,曹操手下
提到诸葛瞻,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演义》中一代谋士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出生后继承了他父亲的聪明机智,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在书画和艺术方面更是悟性极高。在诸葛瞻十七岁的时候,又娶了蜀国的公主,还担任了射声校尉,可以说别人拼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权利和荣耀诸葛瞻都给占尽了。那为何诸葛瞻还对姜维恨之入骨?在究其原因之
多图详解邓艾入蜀之战(诸葛瞻为啥要弃城与邓艾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刘威娱乐社标签:姜维,诸葛瞻,邓艾,钟会,蜀汉,廖化,三国
面对诸葛绪的阻击,姜维有两个选择A、同廖化合兵,合力突破诸葛绪的防线B、用计将诸葛绪调开A方案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一定风险,廖化曾官居阴平太守多年,他自然清楚阴平桥头的重要性,诸葛绪能占据阴平桥头,说明廖化很可能已被诸葛绪击退,丧失了对阴平桥头的控制权。此外诸葛绪足有三万兵马,咱们之前推算过,姜维直
绵竹之战中,诸葛瞻真的是七万士兵,没打过邓艾两千士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邓艾,蜀汉,姜维,钟会,三国,诸葛瞻,诸葛亮,绵竹之战
说起古代的战役,若是以少胜多,便会被尊为经典精心专研,学习其中之道。而以多败少,却往往遭人鄙夷,视为奇耻大辱。但胜是经验,败也是经验,有时候从败中分析出来的,并不比胜中的少。从古至今,以多败少的例子有很多,就比如蜀汉的谢幕战绵竹之战。当时蜀汉诸葛瞻的七万兵力,败于邓艾两千余兵,悬殊的兵力却如此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