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瞻对蜀汉重臣姜维恨之入骨,他们之间有何过节?

诸葛瞻对蜀汉重臣姜维恨之入骨,他们之间有何过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415 更新时间:2024/2/13 13:54:40

提到诸葛瞻,大家都知道他是《三国演义》中一代谋士诸葛亮的儿子。

诸葛瞻出生后继承了他父亲的聪明机智,不仅天资聪颖而且在书画和艺术方面更是悟性极高。在诸葛瞻十七岁的时候,又娶了蜀国的公主,还担任了射声校尉,可以说别人拼一辈子都得不到的权利和荣耀诸葛瞻都给占尽了。那为何诸葛瞻还对姜维恨之入骨?在究其原因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姜维。

姜维小的时候他父亲就战死沙场了,于是他便和他母亲一起生活。建兴六年的时候,诸葛亮率兵攻打祁山,当时守城的太守马遵只顾着自己逃命,就把姜维等人扔在了成里,无可奈何之下,姜维只好向诸葛亮投降。

在归顺诸葛亮后,诸葛亮便对姜维极其重视,把他看作自己的“徒弟”般。

而当时的诸葛瞻还是个小娃娃,是正急需父亲关爱的时候,可诸葛亮却时时刻刻和姜维在一起,诸葛瞻的心里难免会有些不高兴。但因为年龄小,这种不开心还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诸葛亮在逝世之前曾经写了一封信给自己的兄长诸葛瑾,信上的意思就是诸葛瞻过于早熟,以后不能担当大任。诸葛亮逝世的时候诸葛瞻才七八岁,可能他当时觉得没有什么,但是等到他长大以后再细想这句话的时候心中不免会有嫌隙。

而且诸葛亮在病逝的时候,将手中的兵权全都交给了姜维,而不是诸葛瞻。自己的亲生父亲不仅没有肯定自己的才能,而且宁可把手中的权力交给一个外姓之人也不肯交给自己,诸葛瞻的心中肯定是会有怨恨的,而这怨恨的来源,就是姜维。

诸葛亮生前北伐过很多次,但是没有一次带着诸葛瞻去,而姜维却是次次跟在诸葛亮后面。长大后的诸葛瞻肯定会觉得自己的父亲爱“徒弟”胜过爱自己的儿子,心中的怨恨就会慢慢地积累。

因为怨恨姜维,诸葛瞻就跟刘禅说姜维“久伐无功”,刘禅便恰好借着这个由头夺了姜维的兵权。诸葛瞻到底对姜维有多恨,在他战死沙场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足可以见他对姜维的愤恨!

更多文章

  • 多图详解邓艾入蜀之战(诸葛瞻为啥要弃城与邓艾决战?)

    历史解密编辑:刘威娱乐社标签:姜维,诸葛瞻,邓艾,钟会,蜀汉,廖化,三国

    面对诸葛绪的阻击,姜维有两个选择A、同廖化合兵,合力突破诸葛绪的防线B、用计将诸葛绪调开A方案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有一定风险,廖化曾官居阴平太守多年,他自然清楚阴平桥头的重要性,诸葛绪能占据阴平桥头,说明廖化很可能已被诸葛绪击退,丧失了对阴平桥头的控制权。此外诸葛绪足有三万兵马,咱们之前推算过,姜维直

  • 绵竹之战中,诸葛瞻真的是七万士兵,没打过邓艾两千士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邓艾,蜀汉,姜维,钟会,三国,诸葛瞻,诸葛亮,绵竹之战

    说起古代的战役,若是以少胜多,便会被尊为经典精心专研,学习其中之道。而以多败少,却往往遭人鄙夷,视为奇耻大辱。但胜是经验,败也是经验,有时候从败中分析出来的,并不比胜中的少。从古至今,以多败少的例子有很多,就比如蜀汉的谢幕战绵竹之战。当时蜀汉诸葛瞻的七万兵力,败于邓艾两千余兵,悬殊的兵力却如此结果,

  •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庙前,跪着三座石像,他们被称为“蜀汉三叛”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刘备,吕蒙,关羽,糜芳,孙权,三国,诸葛亮,诸葛瞻,蜀汉三叛,天文学家

    公元263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在绵竹抵抗邓艾大军,双双战死。后世为了纪念这对父子,在绵竹修建了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共同形成了“诸葛一门,三代忠贞”的千秋佳话。在诸葛双忠祠庙前,有三座石跪像,被称为“蜀汉三叛”,他们分别是糜芳、傅士仁、郝普:糜芳、傅士仁——投降吕蒙,害死关

  • 诸葛瞻兵败绵竹,除了能力不如邓艾之外,更主要的是实力不如对方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诸葛瞻,邓艾,姜维,钟会,刘禅,绵竹,三国

    公元263年,司马昭鉴于国内反对势力大多被扫平,政局已经稳定,加上刘禅昏庸,姜维多次北伐失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微,因此决定发起对蜀汉的战争,以给自己增加政治资本。司马昭对于此次伐蜀之战投入还是很大的,他命邓艾率军三万余进攻在甘松、沓中屯田的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军三万余进攻武街、桥头,断绝姜维退往汉中

  • 诸葛亮儿子诸葛瞻为何在殉国前感叹自己不能制裁父亲青睐的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姜维,蜀汉,刘禅,邓艾,三国,诸葛亮,诸葛瞻,天文学家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在蜀国名气很大,他后来在魏国大将邓艾灭蜀时,与邓艾大战于绵竹关,诸葛瞻被邓艾击败死于战场,临死前曾言: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这也是总结蜀汉败亡之根源。然而诸葛瞻临死前自认有三宗罪的事是记载于唐朝时期的史书《元和郡县志》之中,在陈寿所著的《三国

  •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姜维为何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诸葛亮,姜维,诸葛瞻,邓艾,刘禅,蜀汉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可谓是功盖三分国,名成隆中对。但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诸葛瞻他却是弱不禁风,在曹魏大将邓艾的进犯之中,诸葛瞻虽然是占据人和、地理优势,但最终还是败给了邓艾,最后落得个自尽而亡的下场。堂堂诸葛武侯的儿子,为何会被邓艾轻易打败?再者,作为大师兄的姜维难道就不帮诸葛瞻一把吗?诸葛瞻为何

  • 以逸待劳的诸葛瞻为何会败给孤军深入的邓艾,他真的有德无才吗?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邓艾,刘禅,三国,诸葛瞻,诸葛亮,诸葛瑾

    记得小时候看老版《三国演义》,每每看到季汉君臣失利处就捶胸顿足,尤其是这一幕剧情: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后主刘禅开城投降。多年来心头一直有这样的疑问:诸葛亮的后人为何打不过孤军深入的邓艾,假使诸葛瞻击败邓艾,季汉就不致有亡国之祸了。94版《三国演义》诸葛瞻(包海龙饰)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独子,季汉卫

  • 诸葛瞻手握七万蜀军,占据地利人和,为何打不过邓艾的数千残兵?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邓艾,诸葛瞻,姜维,诸葛亮,钟会,刘禅,蜀军,三国

    在三国演义之中,第一个被击败的就是蜀国。作为在演义中描写的非常详细的国家,蜀国的将领在国家灭亡的过程中。虽然壮烈和英勇,但是却没有像诸葛亮一样,能够将蜀国的命运扭转回来。这其中,以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作为令人感伤。为了蜀国,他甚至战死在了第一线,间接推动了蜀国刘禅的投降的心理。可是说起这场战,最为惊

  • 诸葛瞻七万御林军占尽优势,为何会败给邓艾跋山涉水的两千残兵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邓艾,诸葛瞻,蜀汉,刘禅,曹魏,姜维

    东汉末年,汉室衰颓,汉献帝刘协被曹操所拘,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各诸侯也纷纷起兵,争夺天下。蜀汉自称"正统"的刘备,东吴割据一方的孙权,无一不想着如何壮大实力,侵占地盘。群雄逐鹿,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大小小的战争,因此也就有许许多多以弱败强的战争。263年,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邓艾偷渡阴平,攻克绵

  • 诸葛瞻七万雄兵,为何会败于邓艾两千残兵,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吗

    历史解密编辑:青傲南说奇闻标签:邓艾,姜维,刘禅,蜀军,三国,诸葛瞻

    魏灭蜀之战,诸葛瞻确实败给了魏将邓艾。要说诸葛瞻有七万雄兵、邓艾只有两千残兵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不足为信。《晋书》记载:“计蜀战士九万,居守成都及备他郡不下四万,然则余众不过五万。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四万守备成都和其他郡城的部队,刘禅最多抽调出一半给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