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看老版《三国演义》,每每看到季汉君臣失利处就捶胸顿足,尤其是这一幕剧情: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后主刘禅开城投降。多年来心头一直有这样的疑问:诸葛亮的后人为何打不过孤军深入的邓艾,假使诸葛瞻击败邓艾,季汉就不致有亡国之祸了。
94版《三国演义》诸葛瞻(包海龙饰)
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独子,季汉卫将军、平尚书事。公元263年,绵竹关外与儿子诸葛尚一同战死。干宝评价:“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知子莫如父,诸葛亮曾在给兄长诸葛瑾的信中提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可谓预言了儿子的结局。诸葛瞻其人工于书画,记忆超群,蜀人因怀念诸葛亮功绩,对瞻爱屋及乌。但凡季汉朝廷里有善政施行,百姓都称赞是诸葛瞻倡导。所以,陈寿评价:“美声溢誉,言过其实。”
94版《三国演义》诸葛瞻父子剧照
关于诸葛瞻最后一战的具体经过见于《三国志》诸葛瞻传和邓艾传。诸葛瞻传记载景耀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军偷渡阴平,诸葛瞻率军在涪陵驻扎,前锋失利后退往绵竹驻守。邓艾送信诱降诸葛瞻说:“若举部投降必表为琅琊王。”瞻大怒斩杀来使,迎战邓艾军,兵败阵亡,时年三十七岁。余部溃散,邓艾长驱至成都城下。
邓艾传记载,邓艾率军穿行阴平道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搭桥,历尽艰辛。邓艾曾身裹毛毡从悬崖滚下,士卒跟随而下。先锋抵达江油迫降守将马邈。在绵竹与蜀卫将军诸葛瞻初战不利,再战大破之。进军至雒城,刘禅遣使投降。
综上所述,诸葛瞻虽然忠孝双全为国死战,但统兵作战能力远不如邓艾,且士卒战意和大势所趋都在邓艾一方,结局也就不难预料。
季汉凭一州之力,怀兴汉之心,抗衡魏国几十年,甚至一度处于进攻态势。奈何地狭人寡,终究抵不过统一大势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