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战争频发,大大小小的战事络绎不绝,在战事中获取胜利的除了自身军事能力强盛以外,也少不了在背后出谋划策的谋士。每个年代,君王身边都有诸多谋士,谋士的存在或多或少影响着君王的决策,影响战争的走势,谋士能力强就会带来正的效应,反之能力不敌对方就会落败。比如刘邦可以在军事能力不敌项羽时,战胜项羽取的胜利,少不了张良的出谋划策,如果没有张良对刘邦的诸多提醒和联系,刘邦不会取胜。三国时期出名的谋士有司马懿,诸葛亮,庞统,荀彧等,这些人耳熟能详,其中刘备的手下有一位重要的谋士——法正。
谋士有很多种,有像诸葛亮一样的全能型谋士擅长各种方面的谋划,也有像荀彧一样虽不能上战场但具有发展眼光的谋士,今天我们所说的法正是擅长军事的谋士。尽管他可能在其他方面略有不足,但在擅长方面是十分出色的。在诸多战争中刘备可以成功,离不开法正的出谋划策。
法正原是刘璋手下的谋士,但在刘璋手中得不到重用,一直郁郁寡欢,通过张松引荐,法正第一次见到了刘备,在见过刘备后法正与张松说到刘备是个非常难见的明主,我们可以投靠他,后面在刘备和刘璋相斗时,也是法正劝说刘璋投降。刘璋归降后,法正就开始充当刘备的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其中他劝刘备重用许靖,刘备听了他的理由后,心中对法正愈发满意。法正的到来弥补的刘备缺失庞统后心里的难过,法正和刘备即是君主与谋士也是朋友,两人的关系很好,不仅限于法正可以提供良好的思路,而且法正是刘备重用的人才,两人在私下时法正说的话刘备也可以听进去,以至于后面刘备避免很多决策上的失误。
刘备求贤若渴,对于法正这样的人才爱不释手。初收益州之时,法正代表益州原有旧统治集团,刘备正好需要与益州这些大族打好关系,法正刚好可以使刘备满足。刘备对法正极其满意,诸葛亮也极其敬重法正的个人才能。刘备取下西川后,对内是刘备的谋士,对外是统领都城等重地,其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刘备能称汉中王,法正功不可没,刘备一开始不敢向汉中发兵,认为汉中有夏侯渊、张郃在守,蜀兵很难打过,但法正分析说如果不能拿下汉中,那么成都就很难坐稳,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必须拿下。刘备听了他的谏言,即刻和法正向汉中发兵,主仆共同努力下将汉中拿下了。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立马任命法正为尚书令和护国将军,作为谋士法正不仅在朝廷当值,还深得刘备信任。好景不长天妒英才,法正死了死的时候法正才45岁,法正死的时候刘备哭的不能自已,刘备给法正谥号翼候,法正是那个年代唯一一个有封号的谋臣。法正的能力使蜀中在攻下汉中时处于辉煌地位,法正死后刘备相当于自断一臂,诸葛亮虽然是一个全能型谋士,但是在军事上也略有不足,刘备在军事决策上很多谋略无法与别人商量,导致刘备做了许多错误的决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