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顾雍: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沉默寡言,公正无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3706 更新时间:2024/1/21 19:34:08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出身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吴郡顾氏。顾雍少时受学于蔡邕,弱冠即任合肥县长,历任娄、曲阿、上虞县长,所在之处皆有治绩。任会稽郡丞,代行太守事,讨平寇贼,安定郡县。数年后,入孙权幕府为左司马。后迁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黄武四年(225年),改任太常。同年升任丞相、平尚书事,进封醴陵侯。他为相十九年,多有匡弼辅正之词。赤乌六年(243年),顾雍去世,年七十六。孙权素服临吊,赐谥“肃”。《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

  人物生平

  师从蔡邕

  顾雍出身吴郡吴县,他的曾祖父顾奉是东汉颍川郡太守。

  顾雍幼时拜名士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蔡邕的“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

  后被州郡表荐,弱冠时就出任合肥县长,相继担任娄、曲阿、上虞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治绩。

  建安五年(200年),孙权被朝廷授为讨虏将军,领会稽郡太守。孙权受命后,并未到郡就职,而是以顾雍为会稽郡丞,代理太守之职,顾雍讨除寇贼,使得郡界宁静,官吏百姓归服。数年后,进入孙权幕府担任左司马。

  黄武元年(221年),孙权为吴王,顾雍任大理、奉常,又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顾雍受封之后,家人根本不知道,直到后来听说才大吃一惊。

  沉默寡言

  黄武四年(225年),顾雍在吴县迎接其母至武昌。抵达武昌后,孙权亲自祝贺,在庭上拜其母,公卿大臣都参加宴会,后太子孙登又前来庆祝。

  顾雍不饮酒,沉默寡言,举动得当。孙权曾经感叹:“顾君不说话,只要说了言必有中。”在众臣饮宴欢乐之际,大家都唯恐自己酒后失态被顾雍看见,所以不敢尽情。孙权也说:“顾公在坐上,让我们无法开心。”他让人敬畏到如此。同年,改任太常,进封醴陵侯,不久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

  随能所任

  顾雍为相后,他仿效汉初的治国方法,选择文臣武将时必选称职的,从不以个人爱好去选择。而一旦派任后,他便会全心全意地委托他们。他常常访问民间,收集建议,秘密上疏孙权。如果被采纳,就推功于孙权;如果不被采纳,就一直不说。孙权因此很看重他。

  然而他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言辞表情虽然恭顺,但所坚持的原则正直不屈。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辅吴将军张昭趁时将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陈述出来,颇以为法令太严,刑罚过重,应该有所减损。孙权听了不作声。他回头问顾雍:“您认为怎样?”顾雍回答说:“臣听到的,就是张昭所说的。”于是孙权才讨论讼狱减轻刑罚。

  当时驻守前线的各位将领纷纷献上讨敌之策,孙权为此询问顾雍,顾雍回答:臣认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功名,因此不应该听从。

  孙权对顾雍很尊敬,也很信任,每有难题时便会派中书郎前往请教他。每当顾雍赞成孙权的意见时,顾雍就会请孙权的秘书吃饭,把问题研究个透彻,然后再送秘书离开;如顾雍不赞成孙权的意见的话,那么他就不会请客了,也不多说话,这样孙权就会知道自己的观点有待改进。因此,孙权派秘书请教顾雍后便不是问秘书:“顾公怎么说?”而是问:“你吃饭了没有?”

  公正无私

  孙权晚年宠信酷吏吕壹、秦博,任命他们为中书,主管审核各官府及州郡上报的文书。吕壹等因此逐渐作威作福,于是开始建置机构卖酒、关隘征税牟取暴利,检举他人罪过,细微的小事也上报朝廷,再加重案情进行诬陷,毁谤大臣,排斥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曾受到他们的举报告发,并因此遭到谴责。后来吕壹邪恶罪行暴露,收押在廷尉府中。顾雍前往审理此案,吕壹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和颜悦色,问他诉讼言辞。临走时,又对吕壹说:“你心里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吕壹只是叩头无话可说。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斥骂羞辱吕壹,顾雍批评他说:“官府有明确的法令,何必如此呢?”

  教子有方

  顾雍教子有方。有次孙权出嫁一个侄女,嫁给顾氏的外甥,婚宴请了顾雍父子及孙子顾谭(时任位高的选曹尚书)。当时君臣们非常欢洽,顾谭多喝而醉,醉而起舞不已,无法制止,顾雍内怒,只得留待明日。

  第二日召谭当面严责,道:“君王以忍辱负重为德,臣下以恭敬谨慎为节。当年萧何吴汉都立有大功,但萧何每次见到高帝(刘邦)时都如同不会说话一样;吴汉侍奉光武皇帝(刘秀),也一向谨慎勤劳。你对国家有什么汗马功劳可言吗?只不过是依靠了我们顾氏门第的资格而受宠用罢了,因何舞得如此得意忘形?虽说是出于酒后,其实还是恃恩忘敬、谦虚不足,看来败毁吾家族的人必是你了。说毕,转身向壁而卧,不再理谭,顾谭悔立一旁,足足达一个时辰(两小时),才被祖父遣走。

  生荣死哀

  在顾雍病势稍轻的时候,孙权令太医赵泉诊断,又拜顾雍的小儿子顾济为骑都尉。顾雍听说后,悲伤的说:“赵泉善别死生,我一定起不来了,所以陛下想要我活着见到顾济拜官啊!”

  赤乌六年(243年)十一月,顾雍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孙权身着孝服前往祭吊,赐谥号“肃”。由顾济袭爵,顾济无后,所以在他去世后,国嗣断绝。

  永安元年(258年),吴景帝孙休下诏,以顾裕嗣爵醴陵侯。

标签: 顾雍孙权太守张昭丞相蔡邕

更多文章

  • 你叫顾雍——东吴丞相,社稷之臣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孙权,顾雍,太守,社稷,东吴丞相,史说三国

    你身处汉末,是江东吴郡四大姓之一顾氏之后,在推崇世家门第的汉朝你的身份并不低,甚至可以称得上一声尊贵。你的家庭优渥从年少开始就师从名师蔡邕,蔡邕也就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蔡琰蔡文姬之父,他是汉末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精通音律,才华横溢。你聪明伶俐且对学习十分认真深受蔡邕的喜爱,还为你赠名“雍”通“邕

  • 诸葛亮一生3大遗憾:错跟了刘备,错信了马谡,错娶了黄月英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诸葛亮,刘备,马谡,黄月英

    八阵图、木牛流马、空城计、草船借箭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都能让大家想到一个人,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国季汉丞相——诸葛亮。关于诸葛亮智慧的故事罗贯中先生已经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得淋漓尽致了,甚至“偏心”地将许多他人的事迹移花接木到了诸葛亮的身上。例如历史上真正使用草船借箭的人是东吴的君主孙权,而空城计的

  • 李严意图分裂蜀国,诸葛亮为除李严:先斩了马谡吧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严,诸葛亮,马谡,蜀国,刘备

    刘备临终前曾托孤诸葛亮与李严,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诸葛亮一生跟随刘备忠心耿耿,能力又显而易见,托孤于他很是正常!而李严则是降官,刘备为何也要相托呢?李严原本是荆州南阳人,跟随刘璋父子(原益州之主)二人来到蜀地,而当时蜀汉政权里鱼龙混杂,官员基本上分为三类!一、早年跟随刘备的部下以及刘备从荆州带过来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如果不用马谡守街亭,谁是最合适的人选?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诸葛亮,马谡,魏延,张郃,司马懿,大将

    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既是出于私心又是出于公心。说他出于私心,是因为诸葛亮要培养马谡做自己的接班人,培养人才就要给他机会。他明知道知道马谡没带过兵,没有实战经验,面对的又是曹魏时下最能带兵的司马懿和最能打的张郃,还将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马谡,就是这点私心多多少少左右了他的决定。当然培养接班人也是为了国

  • 为啥要斩马谡?诸葛亮真正的目的太狠了,赵云知道后想回老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马谡,诸葛亮,赵子龙,刘备,关羽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早就成为了历史,被史学家写成历史,被小说家写成小说,成为了大家酒足饭饱以后闲聊的谈资。这段历史,真正不是在讲历史,因为王朝的兴衰和更替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这本书最重要的就是教给了读者做人的道理。其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个情节,可以说是非常值得人们深思

  • 三国死得最冤的五个人,典韦第二,马谡第五,第一属实有点惨

    历史解密编辑:萌叔说历史标签:典韦,马谡,刘备,诸葛亮,曹操,张飞

    三国这段璀璨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故事,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在国外也是大放异彩,备受爱好历史的人士所追捧,关于三国有很多种排行榜,今天萌叔就跟大家盘点一下三国死得最冤的五个人。第五位,马谡——强行被提拔,首战即终战大家都听过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如果我们不深入思考的时候,会觉得马谡该杀,这么重要的街亭

  • 韩信一开始用纸上谈兵,就能打动萧何,为何赵括、马谡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萧何,赵括,马谡,韩信,刘邦

    韩信、赵括、马谡三人的共同点是饱读兵书,对兵法都有很深研究,都是在没有单独领过兵的情况下,被委以重任,独挡一面。而因为三人背后的领导人能力和见识不同,三人所遇对手强弱不同,三人对战争残酷性认知程度不同,才导致三人的结果大相径庭。我们首先捋一下用他们三人背后的领导能力和见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当时魏国

  •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葡萄侃故事标签:马谡,张郃,魏延,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北伐魏国,发生在的三国时代,是蜀国为实现“克服中原”的战略目标,在国力远不及魏国的情况下发动的五次进攻性战役。从公元228年春到公元234年冬,历时7年,其中以发生在公元228年春的诸第一次北伐最为出名,也是诸葛亮最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战前形势:战前,三国鼎立的形势基本形成,从国力上来说,蜀国

  • 如果守街亭的不是马谡是赵云虎威将军一个习惯就可力保街亭不失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马谡,赵子龙,张郃,诸葛亮,曹操,司马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门黑”:街亭失守,马谡、张休、李盛三人被诸葛亮处死,黄袭被剥夺兵权,赵云被贬官,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诸葛亮降职不降权,可以说街亭一战,很多人都受了处分,诸葛亮不久后就官复原职了,而赵云直到去世,也没恢复镇东将军、中护军的军职。但是我们无论是看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都觉得诸葛亮让马谡去

  • 诸葛亮并没有“挥泪斩马谡”,马谡最后其实是病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马谡,丞相,张郃,三国志,诸葛亮传,天文学家,五虎上将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他与诸葛亮一殿为臣,同朝为官,辅佐汉主刘备。马谡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诸葛亮很器重他,曾任用为参军。后来,马谡却在诸葛亮北伐时因作战失误而失守街亭,因而被诸葛亮所斩。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片段之一。罗贯中的《